登陆注册
1508400000015

第15章 诺曼底登陆与法国的解放(1)

【引子】

1月2日(星期日)凌晨1时30分,艾克抵达华盛顿在沃德曼公园酒店见玛米。

玛米注意到丈夫身上的变化。他更为持重,明显比以前老了不少,比一年半前更有自信。她觉得他更加严肃了,说话的声音显得比以往更加果断。她担心他抽烟太多。他对自己和“霸王”行动的信心感染了玛米,使她觉得很开心。

用过早饭,艾克表示自己要前往陆军部拜见马歇尔,随即抽身出门。对他来说,现在时间可谓前所未有的宝贵。在接下来两周中,玛米才知道,他已经习惯于突然结束谈话或会见,原因不是因为他开始变得粗鲁无礼,而是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做法,并希望身边的每个人也能理解他必须着手处理下一个问题的无奈之举。

1月6日,艾森豪威尔夫妇坐上马歇尔的专列,前往白硫磺泉镇。马歇尔在那里给他们安排了一幢私人小农舍,让他们享受完全的私人空间。但是这次假期过得并不轻松愉快,因为艾克两次口误,把玛米叫成了“凯”。这使玛米大为恼火。艾克红着脸解释道,凯在自己心中无足轻重。只是过去一年半时间中,她是自己身边唯一一个女人,自己叫错名字也在所难免。玛米觉得这个解释实在有些勉强。

回到华盛顿后,艾森豪威尔参加了一系列会议。他拜见了马歇尔和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将军。艾森豪威尔关心美驻英空军的编制与命令体制。联合参谋部已经为“霸王”行动调派了战术空军部队和战斗机。它们的行动听命于皇家空军特拉福德·利—马洛里元帅,而他又直接对艾森豪威尔负责(身为副总司令的特德无此权力)。轰炸机不属于“霸王”行动的建制。阿瑟·哈里斯将军统领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而卡尔·斯帕茨将军指挥美国第8航空队。哈里斯和斯帕茨各有战略安排:哈里斯想对德国城市实施狂轰滥炸,从而迫使德国臣服,而斯帕茨选择性地摧毁某些关键工业,尤其是石油生产设施,来迫使德国投降。两人都认为“霸王”行动并无必要。据传,斯帕茨的部下曾扬言,只要20或30个完整的飞行日,他们凭自己的力量就可以结束战争。

【诺曼底登陆与法国的解放】

在艾森豪威尔看来,这是种危险的无稽之谈。他相信,要使德国放弃战争,唯有在陆地上击败他们,因此“霸王”行动是这场战争中的重要步骤。在初始阶段,盟军在法国处于一比十的劣势,只有空中优势才能使“霸王”行动得以实施。艾森豪威尔想抽调那些正在对德采取行动的轰炸机,直接为“霸王”行动提供支援。为此,他不得不亲自指挥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和第8航空队。但这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1月12日,艾森豪威尔前往白宫与罗斯福举行个别会谈。他发现总统因患流感卧床不起。他们谈了两个小时,主要探讨了与法国和德国有关的事务。艾森豪威尔为美国政界对“自由法国”领导人夏尔·戴高乐的态度而不快。离开阿尔及尔之前,艾森豪威尔曾与戴高乐举行了一次被布彻称为“示爱之举”的会面。艾森豪威尔告诉戴高乐:“我必须得到你的帮助。此次前来,就是向你提出这一请求。”戴高乐答道:“了不起!你是个真正的男子汉!因为你知道怎样认错。”艾森豪威尔想的是法国的抵抗运动。他希望抵抗运动能在诺曼底登陆那天发起破坏活动,并借助它来搜集德军部署与调动方面的情报。他也明白,抵抗运动只会听从戴高乐的命令。史密斯和戴高乐曾经拟定过一份协议,让抵抗运动听从艾森豪威尔的调遣,而艾森豪威尔则承诺让法军参与解放巴黎的行动,自由法国将负责法国解放区的民政事务。

可是,使艾森豪威尔感到沮丧的是,在华盛顿没人愿意与戴高乐打交道。罗斯福坚持称,法国人民不会服从自由法国的领导,将戴高乐强加给法国会引发内战。艾森豪威尔觉得总统的立场并不现实,于是礼貌地向总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但罗斯福固执己见。艾森豪威尔后来说,盟国故意冷落戴高乐的后果是,他在诺曼底登陆之前不得不面对某些“最头痛的问题”。

接着,艾森豪威尔开始谈论占领德国的问题。他告诉总统,将德国分为三个区(一个区给美军,一个归英军,最后一个归苏军)的计划并不正确。他表示,不应将德国分成多个区;盟军应成立联合部门,由一个司令官领导,对军政府实施管理。这样会简化行政工作,更容易控制在其占领区内的苏军。但罗斯福没有被说服,只是说他能对付苏联人。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的休假结束。他一门心思全在“霸王”行动上面,只盼能早日回到伦敦,陪妻子的时候很少。看到这一切,玛米颇感不快。看着丈夫收拾行装,又要和自己长期天各一方,她心碎欲裂。她说:“艾克,战争结束前不用回来。我受不了再次和你分离的苦痛。”

回到伦敦后,艾森豪威尔在自己熟悉的格罗夫纳广场20号设立了司令部。返英后不久,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现在我们忙着安家,为再次出征做准备。”这一次,准备工作要比1942年6月那次要轻松得多。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的人员主要来自盟军司令部。除了利·马洛里之外,各野战部队司令在地中海都有过实战经验;艾森豪威尔本人也有了三次两栖作战的指挥经验。总之,艾森豪威尔的这个团队经受了战斗的考验,注意维护盟国的团结,对总司令充满信任,而且急于重新开始工作。与“火炬”行动中的那个团队相比,现在这些部下要优秀得多。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言,“秩序取代了混乱;镇定与信心取代了恐惧与怀疑。”

这一次大家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艾森豪威尔说,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各单位的人都相信,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接近,成败难以预料”。他欣喜地写道,所有人“都在拼命工作”。像以往一样,他强调了积极因素。他说,“我们的问题极其困难和复杂。”但他不允许别人有任何知难而退的思想。

虽然他私下里比任何人都要担忧,但没有让部下知道这一点。4月初,他写道:“随着重大日子的临近,压力越来越大,人人坐立不安。这一次,由于事关成败,气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幽默感和坚强信念……对于维持清醒头脑至关重要。”

“火炬”行动与“霸王”行动相比,两者在准备阶段还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1944年的艾森豪威尔不用再向英国人证明自己。他和丘吉尔已经建立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就算他在某些问题上向首相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也不会影响两人的友谊和彼此的尊重。除了布鲁克外,他和英军参谋长们相处融洽。他和蒙哥马利的关系虽然称不上亲密,但都能以礼相待。相比之下,他和特德则是知心好友。至于坎宁安,艾森豪威尔和他相互敬佩。

与1942年相比,在1944年英美军官更容易建立密切的私人关系,部分原因在于进攻的时间与地点都已确定,不再是双方争论的问题。登陆地点设在奥恩河口以西的诺曼底,时间是拂晓,日期是5月1日。

这些选择考虑了许多复杂因素。德军的防御状况是首要考虑。法国各港口周围的防御最为严密,尤其是加来海峡更是重兵防守。否则,这个海峡显然是盟国进攻的目标,因为它实际上就是英德两国间的最短距离。盟军选择拂晓,是因为此时舰队可以在夜幕的掩护下通过海峡,如此一来部队就有了一整天时间来建立滩头阵地。日期定于5月1日则是由于月亮和潮汐的关系。盟军远征军必须在退潮后不久实现登陆,以避开德军的水下障碍;而轰炸机和空降部队则需要进攻前一天晚上月亮至少下于半月状态。在这一年中,盟国方面必须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在英国的部队进行最后的训练;但进攻又不能展开得太晚,这样盟军在法国才能拥有至少四个月的好天气来发动战役。1944年春季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日子只有三个:5月1日和6月的第一、第三周。

艾森豪威尔深信“霸王”行动是这次战争的关键之战,除了全力以赴,别无选择。

这意味着,他除了要有足够的登陆艇运送五个师发动进攻之外,还需要更多的艇来运送两个师的后续部队在诺曼底登陆。他警告说:“如若不然,我们无法确保自己能够取得胜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宁愿在别处做出牺牲。除了那些已经分配给“霸王”行动的登陆艇之外,他还需要271艘这样的船。为了得到它们,他在抵达伦敦后一周之内决定,将进攻时期推迟一个月,也就是从5月1日延至6月初,以便能多出一个月时间来生产登陆艇(约100艘)。

登陆艇的普遍紧缺对整个局势造成了影响,呈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有一次丘吉尔咆哮道:“两个伟大帝国的命运……似乎就取决于某些叫做坦克登陆舰的鬼东西。”

居住在伦敦的艾森豪威尔经常受到打扰,因为丘吉尔、美国大使及其他政要随时前来拜访。他手下的职员则觉得自己很难抵挡伦敦夜生活的诱惑。2月,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搬到了城外的布希公园。他们搭起了帐篷,布置了迷彩伪装,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的职员怨声载道地住了进去。

艾森豪威尔在公园边上的住宅楼里给自己找了一幢名叫“电报别墅”的小公寓。如此一来,在英国所有将领之中,这位最高统帅住上了最简朴的房子。但艾森豪威尔很高兴,因为在“电报公寓”,他可以工作、思考和休息,打打高尔夫球,看看西部小说,没有人前来打扰。他甚至还能不时和凯独处一会。

在公众场合,凯相当引人注目。她陪伴艾森豪威尔会见丘吉尔、国王乔治六世及其他人。虽然她是英国人,但艾森豪威尔想方设法让她当了美国陆军妇女队的中尉。数十年后,在凯死后出版的一本书中,她称自己与艾克曾经坠入情网。艾克从华盛顿回来后,两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写道:“他的吻让我神魂颠倒。”

根据她的叙述,这场罗曼史虽然来得轰轰烈烈,却不够完美。部分原因是,他们除了在“电报别墅”有过几次机会之外,难得有单独相处的时间;而主要原因是,某天晚上他们真的想要温存一番,但艾森豪威尔却表现得有心无力。某个副官含蓄地说,“艾克想得太多”,也有可能是坚定的道德意识压制了他的激情。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它只是一个年老女性的幻觉而已。真相如何,无人知晓。值得注意的是,甚至凯本人也没有承认他们之间有过真正的风流韵事。

其他将领有过外遇,战争中的男人有过这种事在历史上司空见惯,但其他将领第一不会像艾克那样受到公众的关注,第二不会像他这样繁忙。玛米在信中提到,“我听说……一些传闻”,说美军军官在伦敦“寻欢作乐,放纵散漫”,艾森豪威尔立即回信答道:“迄今为止,我看到百分之九十九的将士都在忙于工作,无心顾及他事……那些流言蜚语毫不足信。我知道,他们主要关心的就是工作——他们的习惯无可指责。”

“霸王”行动是对早有防备的敌方阵地直接发动正面攻击。被称为“大西洋壁垒”的德军防线连成一片,盟军不可能实施侧面迂回。德军拥有优势兵力和便利的陆上交通线,所以艾森豪威尔的部队不能搞人海战术。他的优势在于制空权与制海权,也就是说与一战中的火炮齐射相比,盟军轰炸机和军舰能以更强大的火力轰击敌人的工事与堑壕。此外,他是进攻的一方,可以决定在何时、何地发动战斗。更有利的是,他没有需要固守的防线,因此他能够将所有资源都集中于诺曼底这块相对狭窄的前沿,而德军只能将资源分散在海峡沿岸。

哈里斯和斯帕茨的轰炸机将发挥关键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大家一致认为,在发动进攻之前,所有能够升空的轰炸机都要对诺曼底沿岸防御工事发动攻击。但是,他们在进攻前两个月内如何使用轰炸机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执。艾森豪威尔坚决要求轰炸机由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指挥,接着实施“运输计划”,破坏法国铁路系统,阻止德军机动。

3月6日,巴顿来布希公园看望艾森豪威尔。他被领进艾森豪威尔办公室时,艾克正在与特德通电话。

艾森豪威尔说:“喂,阿瑟,听着,我不想再和那些自负的家伙打交道了。天哪,你告诉那些人,如果他们不能和睦共处,仍然像小孩那样争吵,我会请首相另外找人来指挥这场该死的战争。我不干了。”巴顿注意到,艾克说话的声音相当坚决果断。很显然,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巴顿不由得大感敬佩。

在这场争论中,马歇尔支持艾森豪威尔,而丘吉尔支持哈里斯和斯帕茨。艾森豪威尔告诉丘吉尔,如果英方领导人不愿交出轰炸机的指挥权,不愿全力以赴支持“霸王”行动,自己“干脆回家”。

经过如此苦苦相逼,丘吉尔终于回心转意。特德随即准备了一份清单,上面开列了法国和比利时境内七十多处铁路目标。轰炸机开始轰炸法国的铁路系统。到诺曼底登陆那天为止,盟军向铁路中枢、桥梁和运营线路投掷了7.6万吨炸弹。巴黎西部地区塞纳河上的桥梁尽数被毁。如果以1944年1、2月份的情况为100分,铁路交通在5月中旬则为69分,诺曼底登陆当天更降至38分。

战争期间,艾森豪威尔与丘吉尔及参谋会有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分歧,但是为了战略空军的指挥权问题,他唯一一次以辞职相威胁。他相信自己的正确抉择,并且对此毫不怀疑。1968年,在他最后几次接受采访时,艾森豪威尔告诉本书作者,他觉得自己对“霸王”行动的最大贡献就是坚持不懈地执行了“运输”计划。

艾森豪威尔在“霸王”行动中发挥的作用,基本上是监督领导,而不是直接参与。这方面的工作有设置假港口,设计特种坦克,研究突击战术,制定欺骗计划,还有将人员及设备运往英国南部港口,送他们渡过海峡,为他们在诺曼底提供补给等后勤问题。

“霸王”行动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作战,仅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就有16312人,其中2829人是军官(美国军官1600,英国军官1229人)。此外,英美武装的集团军、军及师一级的参谋人员也全力投入了“霸王”行动。

在这些庞大的机构中,必须有人向各级官员下达指示,利用所有搜集到的情报,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梳理。他还要一一落实每项工作,使之符合全局的需求。他必须做出决策,承担责任,采取行动。

这一切都落到了艾森豪威尔的肩上。他是处理所有工作的中枢。他独自面对无尽的苦恼,担负着统帅的沉重负担。这一职位给了他巨大的压力,而且这压力与日俱增。

同类推荐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再造唐朝:郭子仪

    再造唐朝:郭子仪

    公元697年,一个可爱健壮的男婴诞生在华州郑县郭家老宅里,谁也没想到,四十年后,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要靠他力挽狂澜!他就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
  • 抗战时代生活史

    抗战时代生活史

    本书是“陈存仁作品”之一本,与《银元时代生活史》可以看作是作者自传两部曲。书中描写了上海沦陷后,作者目睹的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残暴行径以及个人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生活经历。书中所述情节曲折离奇,曾被美国某大学中国同学会改写为话剧剧本,在美国多所大学上演。这是一部上海版抗战史话,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读性强。
  •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男角

    男角

    没有一个男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本书中,梁家辉、刘德华、黄秋生、张学友、李宗盛、崔健、曾志伟、罗大佑、任贤齐、钟镇涛、秦汉、成龙、吴若甫、罗家英等14位影视界的大腕、名角专访,讲述这些明星人物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和他们的爱恨情愁。
热门推荐
  • 异世之魔王威武

    异世之魔王威武

    带着一本随身空间书光临异世,然后……走上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坑爹之路! 武力不强?没关系,有恶魔军团当练手; 出身平凡?没关系,有创世大神做后盾; 不够阴险?没关系,有英俊骑士做保镖哦,亲! ——不过,为什么我的守护骑士变身之后是魔王啊啊啊?! 好吧,且看甜美腹黑伪萝莉如何PK深沉妖孽伪魔王! ××××× 北斗开新书了:《药师三国》,讲一个身带药师号穿越三国世界的故事,目前日更中,请大家多多支持,书页下方有直通车-v- 新书需要爱呀……求收藏,求推荐-v-
  • 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徐天河,广西博自人,大学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学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员、广西先进文化促进会会员、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客家研究院研究员、广西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西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广西高等学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广西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 夫气逼人

    夫气逼人

    元姝为救重病的哥哥踏入别人精心布置的局,灵魂被送到了异世,再次睁眼,她洞悉自己重生后即将遭受的厄运,于是她费尽心力、如履薄冰,只为逆天改命,谁想一个不小心,撞见那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正在被人用“强”……元姝泪目:会被灭口吧,会被灭口吧?!总感觉大人物凶气逼人……大人物:不是凶气,是夫气,夫气逼人。
  • Jewel

    Jew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

    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1辑):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中不仅分门别类地对食物本身以及食物搭配后的营养功效作了科学论述,而且还将相对应的食物搭配落实到具体的食谱,使读者不仅知道怎样搭配食物更营养,还知道如何使家常菜烹调得既有营养又色香味俱全,从而更健康地享受美食,享受生活。
  • 最佳娱乐时代

    最佳娱乐时代

    新书《拼搏年代》已经上传。这是最坏的时代,六大公司垄断好莱坞;这是最好的时代,互联网不断冲击传统模式。罗南要爬上这个娱乐时代的巅峰,俯瞰脚下无数森林。
  • 特警力量

    特警力量

    交警沈鸿飞在参加工作第一天眼睁睁的看着同事遭到歹徒袭击而受重伤,而自己却爱莫能助。沈鸿飞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特警支队的突击队员。在特警支队新训营里,沈鸿飞和警员凌云因误会而不打不相识。同时进入特警部队的还有刑侦人才郑直、转业军官段卫国、武警狙击手赵小黑、拆弹奇才何苗、战术医生陶静,七人在训练中相互扶持,通过了层层严酷的选拔,被任命为特警反恐精英小组——小虎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任务,小虎队日渐成熟,这帮同生共死的年轻人最终成长为一支让恐怖分子闻风丧胆的特警力量。
  •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假面追踪

    假面追踪

    明洪武十三年,仲秋。桂林城内外到处飘着浓郁的桂花香味时,唯有桂林府衙大门两边兵丁林立,恶犬横行,一片阴森恐怖。这天辰时,几顶大轿被前呼后拥抬出府衙,门前一直站立恭候了许久的陈俊,立刻弯腰弓背屈膝抱拳虔诚地喊:“王爷一路走好!”缓缓行走在正中的朱红大轿突然在他身边停下了,轿帘掀开,霸气的靖江王朱守谦此刻一脸怨容,说:“陈俊,你随我几年忠心耿耿,此次皇上贬我去云南边关你却执意不再随我前行,知道你恋恋不舍的是磨穿那块风水宝地,今日赠你一剑,做个留念吧。”说罢,轿帘重新落下,两个人,仿佛站在两个世界里。
  • 紫血回魂

    紫血回魂

    这本书是我自己从懂事起到现如今的经历,是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或许你不信,或许你不屑,但我所说的还是发生过,一点儿都不会改变。在我寿命将终的最后时刻里,仅仅是想让自己,不会忘记那曾经的种种往事,曾经那些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的鲜活生命!而对于即将迎接死亡的我,命运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