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1100000003

第3章 地之卷(1)

有人说兵法是一种技能,我更愿意把它当做武士所掌握的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领兵打仗的将领,要想克敌制胜,必须先对队伍的行动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做出正确决策的先提条件则是熟悉战场上的兵法。主将固然要精通兵法,自不必说。要想作一名好的部将,能够严格遵守主将的派遣,很好的理解主将的用兵策略,也需要深谙兵法。如今,熟悉“兵法之道”的武士就已经很少了,更不用说能达到这种境界了。

所谓道,就是做事的最高法则。世间的道有很多:佛道,讲如何超生,通向彼岸;儒道,讲如何在人间为人处世;行医有医道,唱戏有戏方,品茶有茶道,拉弓射箭手也有拉弓射箭的道。世界上的道有许许多多,每个人都会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去学习,去研究,去利用。

我们要讲的武士之道,自然是以武为本,但同时也要加强人文素养。一名武士即使没有太多天赋,但若是掌握了文武兼修的秘诀,又能日日勤学苦练,也未必不能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达到武道的最高境界。

百折不挠,舍生取义,这些精神往往是武士所尊崇的。但其实,能做到视死如归的人,在世间不止是武士而已。很多地位低下的农民、妇人、衣衫褴褛的乞丐、游走的僧人都能坦然的面对死亡。他们有的一死以酬知己,有的一死以报君王。对于这些人来说,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远远重于他们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与武士道精神并无二致。但不同的是,前者生命的目的也许是复仇,后者生命的目的就是在决斗争取胜。

在刀光剑影的对决之中,在千军万马的厮杀之中,主人的荣誉,自己的荣耀,都悬于一线,成者王侯败者寇,此时兵法的可贵就尽显无余了。

运用兵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求胜。只要是有争斗的地方,兵法之道就都适用。所以,兵法不是专门用来作战的,它在各个领域都能起到作用。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只要能适当使用兵法,就能在社会中生活得游刃有余。

论兵法

过去,中、日两国都把精通兵法,开创武学宗派的人称为“宗师”。他们受到后人的景仰。但流观近世,宗师已然不存,兵法奥义失传,习武之人不过略知剑术之皮毛。其间,唯有一人略通兵法之一二,差可称道。此人为熊本藩之细川越中守忠利的家臣。他以宏扬道义以己任,梦中得神启,四方游历,奔走传道。至于其他,则无可称者。

古代兵书中之“十能”“七技”为习武之人所津津乐道,但所谓“能”“技”者,不过习剑之小道而已。此“技”者,也非“道”也。“技”者,技巧之谓也,是指在战争中取胜的技艺窍门,与兵法之精髓无关,仅可勉强算做兵法的旁枝末节。

现今,习武之人无不探索兵法之术,然所谓“术”亦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技”,丝毫无关于兵法之道。究其原因,与习武者之急功近利不无关系。今之习武者,本末倒置,皆苦研技巧,不问兵道,欲求兵法之大成,难矣。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能以技而通道者,吾未之见也,行此者无异于缘木求鱼。必也戒骄戒躁。古语言“制法未精,反以致祸”,望天下习武者以此自勉。

众所周知,世间谋生之道有四:士、农、工、商。

农人之道在于依四时节气,荷锄担犁,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辛苦劳作,以待其田成。

商人之道,“唯利是图”。譬如酒贩之道,必先收集原料,其次酿造好酒,然后卖出高价。如所酿之酒不佳,则所卖之价必低,所赢之利则少。因此,酒贩赢利之关键在于酿出好酒。

武士之道从熟悉兵器开始。习武之人,既要熟悉兵器的长短优劣,也要知晓兵器的材料构成和打造流程。唯有如此,才能得心应手的使用自己的兵器。习武而不通兵器者,如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空谈稼穑,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工匠之道与上三者不同,犹重技艺精湛,巧夺天工。从规划图纸到打造工具,每一步都需要精细耐心,颇耗费工夫。故而工匠较之其他行业尤为不易。

通士、农、工、商四道者,可通天下万事之道。兵法之道与此四道亦无不同。下面便以木匠之道为喻,细析兵法之道。

世界上的房屋各式各样,透过一所房屋的建造特点,可以了解到木匠的技艺。虽然官宦的宫室、武士的居所和普通百姓的民房在样式上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上出重霄的高楼,还是低短简陋的民居,同一样式的房屋也有摇摇欲坠与坚固异常之别,有的禁不起风吹雨打,有的几代安住、未有损毁。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木匠技艺的精熟与否和他对木匠之道的参悟程度。

“匠”者,有技艺之人。良匠者,匠心独具之人。所谓匠心独具,即有别出心裁的想法和出神入化的技艺。习武之人,若想得兵法之大成,也需要独特之匠心。以此看来,兵法之道与木匠之道无不同。

初学兵法之人和欲深研兵法之人都可参读此书。然此书仅可作为引导,不能代替学习。“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付出勤奋努力,只靠坐想空谈,永远无法参悟到兵法之道。愿习武之人能够勤勉。

以木匠之道为喻

木匠按其分工不同也有领导和普通工匠。木匠的领导是负责组织协调普通木匠建造房屋的。因此,木匠的领导者必须既要了解木匠行内部的规矩,又要了解自然规律和国家法规。除此之外,更具体的事宜,如设计流程、建筑物结构、雇工事项等,也必须一一清楚。通知通晓是所有统领的职责,武将首领也不例外。

建造房屋的第一部便是选材。选材最基础也最关键,材未选好则后序皆受影响。质直无节者以做厅柱;质实而直,然有疤节者以建内室;质美疏软者以为门楣、屏风;质实而弯者慎修以用;质疏而弯,疤节多生者以搭梯架;其尤不堪修磨雕刻者,可充劈柴。材木没有一无是处的,主要看木匠是否能因材而用罢了。

作为木匠的首领也需要因材而用。下属中有人善做地板,有人善打屏风,有人善造门窗,有人善糊顶棚。领导者应使自己的下属扬长避短、各尽其能。有力而无技者,可登高架梁;初学技艺者,可削木为契。匠首如能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则可事半而功倍,省力而事成。

匠首者,先为匠,而后为首,所以作为领导首先要把自己放到与下属平等的地位。对于自己的下属,要喜其所喜,忧其所忧,苦其所苦,知其所需。在知道下属的心理的前提下,要做到公正公平,赏罚分明。兵法之道,与之相同,领兵打仗者必要身先士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无工具,木匠虽巧,难成其事。打造梁柱,必备斧锯;打磨地板,需用刨剉;手刀用以雕纹,刷子用以涂漆,每步工序,各需其器。因此,好的工匠不但工具齐备,而且善用工具,爱护工具。没有工具,再好的工匠也难发挥其技艺。

好工匠还应具备善于计划,节省用材的能力。不但要因材而用,还要尽量减少废料,充分运用起边角料,使自己的工艺严丝合缝。而这些能力都非一朝一夕可以具备,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用兵如建房,指挥千军万马亦如分配工匠,希望欲学兵法者能从木匠处得到启示。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五卷: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风之卷、空之卷。

第一卷地之卷为总述,主要是概括地谈论兵法之妙,解释“二天一流”的含义。兵法中至深的奥义,并不像剑术那样简单指明一招一式。所以学习兵法要由浅入深,脚踏实地。但并不是说学习兵法没有方法,方法是学习一切事物的捷径,学习兵法也不例外。所以本章还指出了学习兵法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防止人们落入旁门左道,引领着人们走向坦途,故而本卷以“地”名之。

第二卷为水之卷。水至弱至柔,没有固定的形状,置入方器则方,置入圆器则圆。习武之人当心性如水,随物而变,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遇大则大,遇小则小。水虽柔弱无形,变化万千,但有其不变之性。沧海湛蓝,深潭静碧,杯水澄澈,但其向下之性一也。

此卷所讲的道即是万变中之不变,故以“水”名。

习武之人若能参透兵法之道,便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佛教讲于微尘中显现十方世界,兵法之道亦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能在两人对决中体会出兵法之道,每战必胜,那么他在面对千军万马时也必然所向披靡。这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道理。至于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这就是剑术精妙之处。

第三卷火之卷是传授作战策略的。火性虽有静烈之别,但其本质皆灼热迸发。作战对桑亦是如此。虽然二人决斗,更重个人武艺水平;两军对垒,更重把握全局,但临敌时的爆发力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无论是一人握剑,还是指挥千军万马,若不能在关键时刻像火一样激烈的迸发,很难克敌制胜。

火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变化不定,随风而动。我们要想在战斗争取胜,也要善于变化,不但要善于变化,还要善于把握对方的变化。有很多人能指挥千军万马取得胜利,却很难在两人对决中取胜,原因就在于此。两军作战声势浩大,机巧变幻容易暴露,而两人相对时,对手的心思变化则不易察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兵法不甚精通之人,就很难把握住对手的变化,从而沦为对方的手下败将。

同类推荐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世界文化博览1

    世界文化博览1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本色中国人

    本色中国人

    全面、客观地描绘中国人的性格、品质,既包括缺点,也包括优点。缺陷和不足纠缠在一起,相映成趣。理论分析,与场景描述和故事记录相融合。
  • 就怕起错名

    就怕起错名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引导读者,让更多的父母学会给孩子、更多的企业界人士学会给企业和产品起独特、有内涵、有品味的名字,从而起好名、改好运。
热门推荐
  • 我当白事知宾的那些年

    我当白事知宾的那些年

    我国历史当中,出现过很多神奇的职业,白事知宾就是其中一种。白事知宾,就是丧事上负责主持传统礼节的主持人,像诈尸、定尸、起尸、引尸,这都是有门道的,包括迁棺改坟,冥婚选配,靠的不是别人,就是村里的白事知……扒一扒丧礼葬礼上的那些忌讳和怪事。我奶奶就是白事知宾,为了不让传统文化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我会将这小半辈子的见闻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行业。
  •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敌军工作是包括伪军在内的,也称敌伪军工作 。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开展政治攻势,分化瓦解伪军,争取伪军反正,削弱和消来敌人的力量,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的战绩也是显著的,积累的经验也是丰富的。本书为集了中撰写争取和教育俘虏,对伪军则略而未写。二是关于朝鲜独立同盟问题。在侵华日军中有一部分是被强征入伍的朝鲜籍士后,他们被八路军、新四军俘虏后觉悟起来,反对日本法西斯军部发动的侵略战争,组建成立了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和在华日人反战团体一起,配合八路军、新四军敌工部门,进行瓦解敌军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皇家一号校草帮

    皇家一号校草帮

    【已完结】圣蒂菲皇家一号贵族学院,有着七位美男。他们是这所学院的校草,因为家族的原因,形成了——皇家一号校草帮。他们,如传说般的人物存在,七个人的感情非常非常的好。她叫安穆晞,误打误撞的装进了他们的生活,本以为这个女生的身份十分的普通,但是他们却都不知道那个女生的真实身份居然会是那么的庞大……“安穆晞……我要定你了。”【皇家系列第一战】
  • 想说爱你不容易

    想说爱你不容易

    褚竺著的《想说爱你不容易》讲述了三位不同背景的女性在加拿大的经历和情感故事。聪慧伶俐的IT女周瑾因一次情感的失败选择了技术移民加拿大。在异国他乡的多伦多遇到了为成就女儿学业而移民的李雨琪和怀揣移民梦想的张琼。故事描述了社会最普通阶层的移民生活,真实描述了移居国外的中国人生活以及情感上的挣扎和徘徊。
  • 裨海记游

    裨海记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楼之禛惜黛玉

    红楼之禛惜黛玉

    她,眉如黛,人如玉他,活阎王,冷面佛的相遇,或许注定了纠缠生命的纠缠,或许注定了相守一部红楼,那是半壁江山。不知道多少人感叹,红楼未完,但是真正的结局却已无人知晓。林黛玉,心中的仙子,文采的化身。一个另类的红楼,一个美丽的黛玉。纯粹个人借红楼黛玉小写,无关名著红楼。爱者则看,不爱者请绕道。******************************此文共分三卷,一共六十万到七十万字左右,也或许会稍有变动,虽是大坑,却坚持每天更新,进者仔细哦!第一卷《玉生香》,讲述康熙在世时雍正和妹妹的情感萌发,一个成熟,一个年轻,但是却互相知心,一点一滴,涓涓如细流,美而纯。第二卷《帝王心》,讲述雍正在位时雍正和妹妹的相互扶持,随着时光的流逝,智慧沉淀,感情越发成熟而妩媚,做出人生更好的抉择。第三卷《指尖柔》,尚且待议。****************************************************梅灵的红楼系列文,欢迎大家去看。红楼之禛惜黛玉:红楼之水掬黛心:情续红楼画眉蹙:红楼之禛心俜玉:红楼之蛊惑香玉:红楼之雍帝霸玉:
  •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

    风俗是长期相沿、积久成习的社会风尚,对社会政治的整合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是一种软控制。两汉时期是中国传统风俗观念的形成期。本书通过对两汉时期的风俗观念进行政治文化考察,探讨两汉风俗观念和社会软控制之间的联系,可以认识到:两汉士人及统治者往往从政治文化角度来阐释和理解风俗,比较偏重于探讨和处理风俗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通过美化风俗来实现对社会的软控制。因此,两汉风俗观念表现出比较鲜明的政治文化特性。
  • 锦庭娇

    锦庭娇

    原本奔着复仇而来,没想到除了复仇,这一世还有着仅属于她的精彩篇章……当她心满意足做回了高门贵女,某人却忽然阴恻恻在她耳畔呢喃:欠我的帐,不许赖!——————全文无异能,望周知……
  • 名医别录

    名医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赦免之日

    赦免之日

    本书作者为奥斯卡金奖外语片《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重金签约作者,被称为“中国的东野圭吾”!以罪孽洗清罪孽,用死亡救赎死亡。41年,7条人命,9段匪夷所思局中套局的连环故事。当末日终于来临,设局者能否得到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