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4700000002

第2章 人才最可贵择可用之人(1)

人才是企业的命脉和希望,是最有竞争性的资源。企业如果与人才无缘,只会一步步走向衰败;如果与人才携手,便可以昂然屹立于强者之林。因此,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企业的根本为立足点,选择能够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的可用之才。

1.以人为本,人才至上

《孙膑兵法·战略》:“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意思是说天地间没有比人更宝贵的了。的确如此,正因为人的存在,才有了社会,人是社会的创造者和改变者。无论在什么时候,人的作用都不容忽视。

战国初期,魏国首位国君魏文侯是位比较有为的国君,他将百姓看得很重。

魏文侯在一次巡游的时候,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他遇见一个背着草料的人从对面走来。这个人的穿衣方式与常人不同,因为这个人反穿着羊皮衣。

等此人走到跟前时,魏文侯拦住问道:“你怎么这样穿羊皮衣呢?是不是因为你没有见过别人怎么穿才认为应该这么穿呢?”

此人笑了笑说:“羊皮衣又不是很稀罕,我当然见过别人如何穿它了。不过,我认为他们那样穿容易脱毛,所以我就把有毛的一面穿在里面了。”

听了这个人的解释后,魏文侯关切地说道:“你的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因为羊皮板是羊毛附着的地方,将羊毛穿在里面,羊皮板自然就露在外边。如此下去,羊皮板更加容易磨损。一旦羊皮板被磨破,羊毛就会脱落。到时候,你的羊皮衣还如何保暖呢?”

这个人对他的提醒并不理睬,继续赶路了。

第二年年底,魏文侯又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按照魏国条例,每年年底,各县都要向朝中进贡。这年年底,有个大县的进贡物品竟然是往年的数倍。朝中大臣认为此事象征着国运昌盛,可喜可贺,但魏文侯却不这样想。他认为,该县既没有增加土地,也没有增加人口,即使有一些新产业出现,也不可能征收到如此丰厚的进贡。于是,魏文侯认定,一定是当地的官吏为了邀功,增加了征收数量。如果不及时制止这种现象,各地官员一定会争相效仿,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而影响魏国的兴亡。

第二天上朝后,魏文侯向众大臣讲述了他巡游过程中遇到的那件怪事。听完他的讲述后,众大臣并不知道国君的用意。魏文侯看到他们一脸迷惑的样子,正言道:“我之所以把遇到的这件事情告诉你们,是想让你们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的依附所在。如果百姓不能够安居乐业,国家便会消亡。为了眼前的暂时利益而放弃了国家昌盛的大计,是不可取的。”

众大臣这才醒悟过来,深感君主英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短短的一句话就证明了魏文侯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

百姓对国家的重要正如同人才对企业的重要。一个缺乏人才的企业,正如一辆没有汽油的汽车,哪怕再豪华也不过是废铁一堆。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人才呢?

其实,人才的涵义很广泛。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就是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的人。因为企业是一个整体,由多个岗位组成,任何一个岗位的缺失都有可能给企业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者在认识到每个工作岗位重要性的同时,应该把每一个在岗位上有着优秀表现的员工看作人才,重视他们。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才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可以说,21世纪的企业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了人才,再强大的企业也会一步步走向末日。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保证企业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会被残酷地淘汰。

在松下电器公司总部的一次例会上,松下幸之助向一位中层雇员问道:“你在与客户交谈的时候,如果客户问到松下电器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什么,你如何回答?”

会议室的人都觉得奇怪,松下电器公司的主要产品当然是各种电器了,这还有疑问吗?这位下属与其他人的想法一致,开口便说道:“各种电器。”

松下幸之助听后,很不满意。他说:“你的回答从根本上就错了。”

这话使大家感到莫名其妙,松下电器公司不是生产电器又是生产什么的呢?

松下幸之助接着说:“如果有人问你们松下电器公司主要生产什么,你们要说松下公司主要是培养人的公司,兼做电器A”

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认识到了人才是企业成长并昌盛不衰的核心竞争力。在他看来,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要保证企业有大量的人才,就能够生产出质量更好、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得到人才的方式有很多,培训员工只是其中的一种。

简而言之,人才是企业的命脉。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在员工和工厂之间,他愿意选择员工。因为工厂离开了员工,很快就会被遗弃,进而变得杂草丛生,成为废墟;如果有了员工,就算没有工厂,也可以凭借智慧和双手建造工厂。当然,安德鲁·卡内基在这里所指的员工,都是称职的员工,都是工厂企业的人才。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积累资本、获得利润。既然企业经营是以利益为前提,就更要重视能够创造出真正利润的人才。

2.打凤捞龙,甄奇录异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招揽一批英才、奇才,而要得到这样的人才,仅有求才若渴的心情和伯乐般精湛的眼光是远远不够的。

战国中期,齐国国君齐滑王在位时,国运昌盛。齐滑王野心勃勃,想称霸天下。燕国与齐国相邻,随时都有可能成为齐国攻击的目标。

正当此时,燕国发生内乱。燕国国君姬哙听信谗言,将王位传给相国子之。子之继位后,独断专行,引起民愤。齐国乘燕国太子姬平举兵攻打子之的时机,假借助燕平乱的名义攻打燕国,使燕国面临更大的危机。后来,燕国军民同心协力将齐军赶出燕国,太子姬平即位,成了后来的燕昭王。

燕昭王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国君,他发誓要使燕国重新崛起。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决定任用有治国才能的人。于是,燕昭王找到了老臣郭隗,希望他能够给自己推荐一位贤士。郭隗当时并没有直接为燕昭王推荐人才,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君,非常希望能够拥有一匹千里马。然而,他派人苦苦找寻了近三年的时间,却没有丝毫收获。

一天,一位亲信对他说:“我打听到了一匹千里马的下落,愿意为您将它买回。”这位国君很高兴,命令亲信立即去办理此事。

亲信带着从国君那里要来的一千两金子出发了。不幸的是,当他来到那个地方时,那匹名贵的千里马却因病而死。亲信不知所措,为了向国君有个交代,他拿出五百两金子,买回了这匹千里马的骨头。

国君看到亲信带回的马骨后,愤怒地对这位亲信说道:“你可知自己犯下了欺君之罪?我要的是能跑能跳的活马,而不是一堆毫无用处的马骨!”

此时,这位亲信并不紧张,他向国君娓娓道来:“当我赶到那个地方的时候,那匹千里马已经病死。我本想空手而归,但转念一想,如果我用高价将千里马的马骨买回,人们必定会认为大王您是真心求马,到时候不用我们到处寻找,自然就有人将千里马献上。何乐而不为呢?”

国君觉得亲信的话并非毫无道理,认为试验过后再将其治罪也不迟。接着,国君派入乔装到各处传播自己五百金买马骨的消息。结果,正如亲信所说,这位国君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几匹千里马。

讲完这个故事后,郭隗对燕昭王说:“大王目前求贤若渴,而我此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向大王推荐。与其花费精力到处去寻找贤人,不如让贤人不请自来。大王愿不愿意出高价买我这块马骨呢?”

燕昭王生来聪慧,一点就通。他回朝后,立即为郭隗造了一座华丽的房子,并拜郭隗为师。燕昭王以这种求贤若渴的做法,巧妙抓住了贤士的心理。各国贤士听说后,认为燕国是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好地方,自然愿意投奔明主。很快,燕昭王身边就聚集了许多贤士。其中,有来自赵国的乐毅,此人才能出众,正是燕昭王迫切需要的治国之才。后来,燕昭王听从了乐毅的建议,主动与赵、韩、魏、秦四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结果大获全胜。乐毅也因此立下大功,被燕昭王封为昌国君。

燕昭王这种招揽人才的方法之所以有效,不仅在于方法本身,而且在于当时的实际情况。首先,在当时诸侯纷争的情形下,贤士们看重的是自己的才华能否得到施展。其次,贤士投奔的一个国家,他们在施展才华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很好的待遇,不用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再次,虽然诸侯国的数量是有限的,贤士的选择机会不多,但是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选择对象,这就有了人才流动的可能性。于是,才会有众多贤士前来燕国投靠燕昭王。

如今,全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不计其数,人才的选择空间很大,管理者要想招纳到合适的人才,必须下一番工夫。

首先,必须认清目前的形势和实际情况,主动通过各种方式去寻找人才,而不是等人才自己送上门来。寻找人才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知名的人才网站或人才报上登载详细的招聘信息,应聘者一旦觉得条件符合,就会前来应聘。再比如,积极打听当地招聘会的召开时间,然后预订席位,等到开招聘会的时候,与应聘者进行交流。

其次,要想使人才真正为己所用,就要自身具有吸引力。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承担能力,尽量给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当人才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便会留下来为企业奉献力量。否则,即使被招纳进来,人才也会因对企业失望而离去。

作为睿智的管理者,要学会运用各种手段来得到想要的人才。

3.爱才求才,不计出身门第

要想得到人才,必须首先重视人才。如果管理者不具备重视人才的心理,即使人才近在眼前,也只会看到人才的短处。

随手翻阅一下我国的历史就会发现,在历代王朝中,凡是英明的君主都求贤若渴。一旦发现人才,他们就会立即启用。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位非常注重人才的皇帝,他认为人才没有出身、学历之分。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唐太宗贞观三年,天下大旱。按照以前的认识,这一定是朝政出了问题,所以上天才以示警戒,提醒皇帝检查自己为政中的不当之处。唐太宗李世民坐立不安,颁布诏书,令文武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

对于官员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趁机显示自己的才干,于是纷纷上书。这下可急坏了一个人,因为无论他如何努力,就是写不出一个字,这便是中郎将常何。

常何在玄武门之变时适值宿卫北门,支持太宗夺取玄武门有功,被提拔为中郎将,担任要职。他是一介武夫,虽然官职不小,但不善文理,即使对朝政有看法,也难以用文字表述。这时,一位叫马周的门客替他解了围。

马周是山东人,早年失去父母,孤身一人,长期生活贫困,他的才华也因而难以显露。不久前,马周流浪到长安,投到常何门下做门客。

这天,马周见常何在室内独自发愁,便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当他问明了情况后,笑着说:“这事容易,我来替您写这份奏章。”于是立即代常何起草了一份,

唐太宗知道常何写不出什么来,因此对他呈上来的奏章并不抱有多大兴趣,但为表示负责,还是打开看一看。出人意料的是,奏章里所陈说的二十多件事,件件合乎自己的意思。而且奏章条理分明,批评和建议都很中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唐太宗在兴奋的同时又有些奇怪,因为他对常何的学问很清楚。于是,他马上传旨宣常何上殿。常何不知皇上为什么召见他,心神不安地随传旨官进殿。

见了常何后,太宗说:“这奏章写得很好!是你写的吗?”

常何松了一口气,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哪有这个能耐!是我的门客马周替我写的。”

唐太宗一听,非常高兴,连忙召马周进宫。等了一会儿不见来,又派使者去催促。马周进宫后,太宗与他进行交谈,认为马周是个人才,于是立即委以重任;因为常何实事求是,荐人有功,让他得到了马周这样的人才,唐太宗也赏赐常何三百匹绢帛。

后来,马周在任职过程中见解敏速,能言善辩,深识事端,处事平允,又敢于直言进谏,得到了唐太宗的器重,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中书侍郎、中书令等要职。

从任用马周的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求贤若渴的君主。他得知常何的奏章是马周所写后,便立即召见马周。当发现马周的确有非凡的才能后,他没有计较马周的卑贱身份,而是直接任用。正是因为他的求贤若渴,使他在执政期间,朝中人才济济,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从另一个方面讲,人才如果得到了重用,一定会对领导者抱有深厚的知遇之恩,从而竭尽全力为领导者效劳。反之,如果人才不能得到重用,难免会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心理。

同是唐朝人,中唐诗人李贺却没有马周那样幸运。他渴望得到重用,却始终不能如愿。正因为如此,他十分羡慕马周。

他曾在一首诗里歌咏:“马周昔做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希望自己也能像马周一样,有朝一日得到皇帝的重用。然而,最后他还是在无限的郁闷中赍志而殁,难怪韩愈发出了“其真不知马也”的疾呼!

为了完成大业,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不让人才寒心,就应该主动发现并重用人才。与唐太宗相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求贤若渴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初朱元璋听了冯国用、冯国胜两兄弟以及李善长论述的平定天下之道后,颇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他隐约看到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光明大道,并深深认识到了读书人的重大作用。此后,他特别注意网罗人才,向他们垂询问计,请他们出谋划策。他曾对人说:“予思英贤,有如饥渴。”这话绝非是他的自我标榜,而是他招揽英才的真实写照。

至正十四年七月,朱元璋攻占滁州以后,儒士范常到军门拜谒。朱元璋热情款待,并将他留在幕下,以便向他讨教。范常也尽心尽责,只要朱元璋有问题,必会详加剖解。

龙凤元年六月,朱元璋渡江攻取太平后,耆儒李习、陶安率父老出城迎接。次日,朱元璋召见他们,与他们谈论天下大事。

陶安献策说:“当今四海翻腾,群雄并起,攻城略地,争霸天下。然而大部分英雄只是喜好美女财富,而不是为了治理混乱的局面、拯救百姓。如果将军您能与他们不同,不烧杀掳掠,顺应天命,合乎人心,使民心悦服,必然能够平定天下。”

朱元璋又问陶安:“我想攻取金陵,您以为如何?”

陶安回答说:“金陵是古代帝王建都的地方,龙盘虎踞,又有长江作天然屏障,如果攻取它,把它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四方,一定会战无不胜。”

朱元璋对陶安的话十分欣赏,将他留在自己的幕府中。李习也受到重用,被任命为新建立的太平府知府。

龙凤二年三月,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马上宣布:“贤人君子有愿意跟随我建功立业的,我都尊礼重用。”消息传开,夏煜、孙炎、杨宪等十几位儒士前来谒见,朱元璋也全部录用。

同类推荐
  • 领导别让不会讲话害了你

    领导别让不会讲话害了你

    领导讲话贯穿于领导的工作和生活中。领导讲话水平是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不管是哪一个行业或哪一个层级的领导,都是一个群体或团体行动的筹划者、指挥者、领路人和代言人。他们不论是下决策、做指示、安排工作、部署任务,还是发动群众、教育群众,都需要通过讲话来完成。换句话说,要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必须具备较高的讲话水平。领导立权立威的过程其实也是立言立行的过程。讲话作为领导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可以说是考验领导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评价领导能力的一把标尺。
  • 狼族精神

    狼族精神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自然界和现代职场共通的生存铁律,在相同的困境之下,如何生存?如何胜出并发展壮大?本书借狼族精神指导职场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用拼搏扭转发展逆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用韧性等待先机……掌握狼族的精髓,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职场高手和人生强者!
  • 麦肯锡的团队管理

    麦肯锡的团队管理

    《麦肯锡的团队管理》是一本新颖全面的关于企业管理的书,本书以麦肯锡的思维方法重新审视工商企业营销问题,涵盖了关于市场营销、产品策略、建立团队、促销策略等广泛话题的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 哈佛市场营销学

    哈佛市场营销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是美国和世界最负盛誉的名牌大学之一。三百年来,哈佛大学人才辈出,有从政的美国总统,也有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但更多的则是大财团中的决策者。《哈佛市场营销学》主要介绍了深受人们欢迎的哈佛营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哈佛学子在市场营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地分析了哈佛弟子们在企业管理策略、商场营销秘诀、为人处世艺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它不但是初涉商界者的经典,也是经理们营销的至理名言。
  •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本书中这套方法为销售人员提供了一份穿行于新领地当中的路线图,并能收获优异的表现与心灵上的满足感。无论是销售业界的前辈级人物,还是初涉销售圈的新人,阅读这本书,都会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热门推荐
  • 论魔神的诞生

    论魔神的诞生

    若漫天仙神,以造苍生劫难而成道,吾宁以十世轮回,十死无生之执念而成魔,送诸神往生
  • 七品文人

    七品文人

    富鱼下葬那天,雷诺来了,给富鱼买了个很大很大的花圈,挽联上写着:小说家富鱼千古。本来郭力顺也想来,可采访任务压挤得一点儿时间都没有,委托雷诺带了个花圈,挽联是:七品文人富鱼安息。江大佑和谈宁也想来,想想还是没有来,他们不好意思来,花圈也就没好意思送来。那天只有李清两口子来了。富鱼的家人都不认识李清两口子,李清两口子也没介绍自己,他们就站在旁边,等村里人把富鱼的坟筑成,都回去吃富鱼的丧事饭了,李清两口子在坟前给富鱼鞠了三个躬,然后转身走了。
  • 上海特色小店

    上海特色小店

    本书搜罗了上海11个区域84家特色小店,包括家居礼品、花艺画廊、咖啡馆、服饰饰品……家家创意十足,处处精彩纷呈,绝对会有你想不到的用心,意料不到的用途,眼前一亮的新奇式样。它实在是逛街的极佳指南,购物的必备导览。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 重生之农家女

    重生之农家女

    一睁眼,刚毕业的理科硕士就这么毫无征兆的穿越到了古代。古代?没关系,她有现代知识做依靠,依然可以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农村?没关系,她从小也是农村长大的,上山下地,一个人都可以干得有声有色。且看她一个刚毕业的理科硕士如何在古代农村活得风风火火。勤劳勇敢的夫君,肯定有。可爱的小包子,肯定有。喜欢看温馨的清水文的尽管跳坑,秀秀是新人,需要亲们的支持。
  • 广告人手记

    广告人手记

    本书是中国大陆广告界第一本实战书,于1996年出版发行,一时洛阳纸贵,风靡全国。迄今为止,本书先后重印37次,对中国广告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广告人的必读圣经”。
  • THE BATTLE OF THE BOOKS

    THE BATTLE OF THE BOOK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余生有你自难忘

    余生有你自难忘

    安暖和萧墨远始于一场意外,原以为从此天涯海角再不相见。三年后,丈夫作为私生子被认祖归宗。安暖跟着鸡犬升天,走进A市的顶级豪门。“你看着有些眼熟,我们在哪里见过?”丈夫的小叔将她逼至角落,狭长的眼眸里透着危险地光芒。安暖紧张的一颗心提上来,红晕一直泛到耳根,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才低弱道:“小叔,您认错人了。”“是嘛。”萧墨远勾唇,将她放开。看着萧墨远远走地背影,安暖虚弱地靠着墙滑下去。萧墨远用尽手段编织一张网,让安暖无路可逃。
  • 甜妻妖娆:闪婚老公很神秘

    甜妻妖娆:闪婚老公很神秘

    一场意外惹上神秘人物,失去清白,乔梓言苦不堪言,为偿还养育之恩,代替表妹嫁给外界风传有障碍的老公,却不想她嫁的另有其人。“你不是付大少?”黑暗中男人欺身而上,嗓音低沉:“好好看看我到底是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经理必读的209个经典营销故事

    总经理必读的209个经典营销故事

    一个不会讲故事的总经理是做不好营销的!一个优秀的营销家,也一定是个“故事大王”,与其给客户讲一个小时的大道理,倒不如给他讲一分钟的小故事。本书分别从品牌、服务、广告、宣传以及价格等9个方面为总经理精心挑选了209篇经典营销故事。每一个故事无不饱含着营销智慧,通过阅读这些小故事,让您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吸纳营销精华,掌握营销方法,从而游刃有余地驾驶营销的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