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8500000004

第4章 祭孔活动及其文化特色

汉高祖刘邦十二年(前195)冬十一月,自淮南经过鲁国,以太牢(猪、牛、羊)祭孔子,开帝王祭孔之先河。

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派遣官吏专程赴曲阜祭孔。明帝永平二年(59),令郡县学校皆祀周公、孔子,牲以太牢。郡县祀孔子自此始。永平十五年(72),明帝东巡过鲁,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弟子从祀至此始。章帝元和二年(85)春,以太牢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人,作“六代之乐”,标志着祭孔始用乐。“六代之乐”包括云门、大戚、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相传分别为黄帝、尧、舜、禹、汤、周武王六代所作,故名。桓帝永兴元年(153),孔庙春秋两季祭祀被固定下来,这一祀典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灵帝时,在鸿都门图画孔子及七十二贤人的画像,这是最早的孔子及其弟子像。

三国魏齐王曹芳于正始二年(241)二月,帝讲《祀记》,并使太常释奠,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此国学释奠以弟子配享之始。

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冬十一月,诏太学及鲁国四时备三牲祀孔子。七年(271),皇太子讲《孝经》,亲以太牢祀孔子。此皇太子祭孔之始。

东晋时,祭孔已采用“斩悬之乐”、“六佾之舞”的礼制。“斩悬之乐”已失传,无从可考。“六佾之舞”是春秋时诸侯使用的乐舞(天子为八佾),纵横各六行,每行六人。

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皇太子祭孔于太学,乐用《登歌》。祭奠用乐始此。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十月,诏开建庙制同诸侯之礼。

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485),议释祭孔,设斩悬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

东魏兴和元年(539),“雕塑圣容,旁立十子”,孔庙由此开始塑像。

隋开皇(581-600)中,祭孔时,东面为周公像,西面为孔子像,改变了北周时周公、孔子同坐的现象。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以颜回为先师,配享孔庙。贞观四年(630),以左丘明等二十一人从祀,从此诸儒名流被纳入孔庙。贞观二十一年(647),国学祭孔,遣国子祭酒为初献;州县遣刺史、县令为祭主。此为后世遣官祭孔之始。直省以长官主祭,也始于此。

唐高宗永徽(650-655)中,复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颜回、左丘明以下皆从祀。总章元年(668),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皆配享(一说睿宗太极元年配享)。

唐开元(713-741)初,皇帝下诏塑像,始定“四科十哲”。“四科”即四配,他们是: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思伋)、宗圣曾子(曾参)、亚圣孟子(孟轲)。“十哲”是:冉子、宰子、子有、言子、颛孙子、闵子、仲弓、端木子、仲子、卜子。清康熙增加朱熹,乾隆增加有子,成“十二哲”,以后成为定制。除塑像外,仍画二十二贤人及七十二弟子像于庙壁上。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在大成殿内的具体位置是:

(正面)

孔子

(西)(东)

宗圣曾子复圣颜子

亚圣孟子述圣子思子

冉子(讳耕,字伯牛)闵子(讳损,字子骞)

宰子(讳予,字子我)冉子(讳雍,字仲弓)

冉子(讳求,字子有)端木子(讳赐,字子贡)

言子(讳偃,字子游)仲子(讳由,字子路)

颛孙子(讳师,字子张)卜子(讳商,字子夏)

朱子(讳熹,字元晦)有子(讳若,字子若)

(据光绪版《山西通志》绘制)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孔子由配享周公西坐改为正面坐,十哲东西列侍。

唐以前祭孔一般用六佾之舞,自开元二十七年孔子被封为“文宣王”后,开始使用天子规格的八佾之舞。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更改周代乐舞之名,使用文、武生各60人,共128人。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自国子监及天下文庙,皆塑孟子像。徽宗崇宁四年(1105),颁祭服制度于州县,令皆以法服行礼。大观四年(1110),去孔子弟子七十七人之说,断为七十二人之说。

宋代祭孔中,常命太常乐工用乐歌《宣圣御赞》作祝词,祝词写道:“大哉宣圣,期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志则春秋,道由忠怒,贤于尧舜,日月共鉴,惟时载雍,戢此武功,肃昭盛仪,海宁聿崇。”其乐源于孔子推崇的“大韶”乐,即舜乐。舞,则出自夏代的“六佾”。其诗来自隋代牛弘、蔡征的赞美之诗。其乐曲,八音俱全,其间金、石、丝、竹、匏、土、草、木八种声音更加丰富。吹奏乐器有埙、敔、笙、笛、排筲。弹奏的有琴瑟。打击乐有钟、磬、鼓、搏拊、柷等。乐生一般45人,有的52人;舞生则64人,有的36人。

明洪武十五年(1382),颁祭奠仪注,国学笾(祭祀时盛干肉、果实的竹器)、豆以十,府州县学笾、豆以八。二十六年(1393),颁《大成乐》,州县之学于是始皆用乐。明成化十二年(1476),笾、豆增为十二,乐用八佾。

明嘉靖九年(1530),令两京国子监及天下学校,于孔子神位题称“至圣先师孔子”,去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大成门为庙门(清乾隆三十三年复旧称)。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哲以下凡及门弟子,皆称先贤某子。左丘明以下皆称先儒某子。去公侯伯爵。依南京国子监规制,制木主,乃拟大小尺寸,著为定式。其塑像,尽行屏撤(一说洪武十五年撤塑像改木牌位)。凡学别立“启圣祠”,中祀叔梁纥,题“启圣公孔氏神位”,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俱称先贤某氏。两庑以程珦、朱松、蔡元定从祀,俱称先儒。

清顺治二年(1645),定文庙谥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孔子”,每年以春秋仲月上丁日府、州、县、卫奠礼。又定朔望行释菜礼。十四年(1657)复“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旧称,通行直省各学。

清康熙六年(1667),颁中和韶乐于太学,乐曲名“平”。二十五年(1686),以御书阙里文庙“万世师表”匾额,颁发直省学宫。二十六年(1687),颁御制孔子赞(序)及颜、曾、思、孟四赞于太学,兼摹勒颁发直省府、州、县各学。同年,修文庙礼,制乐器,令天下学宫,选择乡郡俊秀之人习籥(一种乐器)舞。二十九年(1690),议准文武官军民等,经过文庙下马(过去文庙门前都竖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的牌子)。四十九年(1710),定直省府、州、县致祭先师,凡同城大小武官,均照例入庙行礼。五十一年(1712),以先贤朱子(朱熹)升配大成殿十哲之次。五十四年(1715),以宋儒范仲淹从祀。

清雍正元年(1723),颁文庙崇祀先儒位次及祭器、祭品、乐器图于天下学宫。二年(1724),令各省修理文庙学宫,增定从祀诸贤。御书“生民未有”匾额悬大成殿,并颁发直省学宫。又诏避至圣讳,改用“邱”字,读为“期”音。五年(1727),定八月二十七日为先师圣诞,致斋一日,不理刑名,禁止屠宰。六年(1728)二月仲丁,上诣太学祭奠,御制诗一章,勒碑国学,并颁发直省学宫。诗如下:

扶植纲常百代陈,

天将夫子觉斯民,

帝王师法咸隆治,

兆数遵由臻至淳。

道统常垂今与古,

文明共仰圣而神,

功能溯自生民后,

地阔天开第一人。

雍正十一年(1733),命直省肃修文庙祀典,各省督抚查明所属,若有因荒减费之州县,即于存公银内拨补,以足原额。

清乾隆二年(1737),以元代儒者吴澄从祀。御书“与天地参”匾额并“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对联,悬挂国子监大成殿,兼摹勒颁发直省学宫。升先贤有子配享,位于大成殿,供于先贤卜子之次,移朱子神位于西,在先贤颛孙子之次,号十二哲。六年(1741),议准从祀先贤神位次序,以太学成式,通行直省府、州、县遵照书题,按东西先后次序安设。八年(1743),改定文庙乐章,颁曲阜及各省学宫。

清嘉庆元年(1796),御书“圣集大成”匾额,颁发直省学宫。道光元年(1821),御书“圣协时中”匾额,颁发直省学宫。咸丰元年(1851),御书“德斋帱载”匾额,颁发直省学宫。同治二年(1863),御书“圣神天纵”匾额,颁发直省学宫。光绪元年(1875),御书“斯文在兹”匾额,颁发直省学宫。

清代以来,大型祭孔活动每年两次,时间为仲春(农历二月)上旬丁日和仲秋(农历八月)上旬丁日,基本上沿袭了唐开元年间(713-741)的“上丁祭孔”规制。每逢祭日,午夜过后,参祭人员便到达庙前。晨三时许,祭孔仪式开始,钟鼓齐鸣,奏乐,迎神,使用祭孔乐舞,直至拂晓礼毕,散班。每到祭日前二日,各衙门设斋戒牌,不饮酒,不食蒜薤,不吊丧问疾,不听乐,不理刑,不判署刑杀文字,不语秽恶事。祭孔仪式分六部分:

(1)迎神(乐奏昭和之章,或者咸平之章);

(2)初献(乐奏雍和之章,或安平之章等);

(3)亚献(乐奏熙和之章或平安之章);

(4)终献(乐奏渊和之章或景平之章);

(5)撤馔(乐奏昌和之章或咸平之章);

(6)送神(乐奏德和之章或咸平之章)。

最后“阖户”,宣布“礼毕,散班”。

从清末流传至今的祭孔活动,首推台湾台北的祭孔活动。台北祭孔活动始于清光绪五年(1879),每年阳历8月28日清晨六时开始举行,程序多达37项:

(1)释奠典礼开始;

(2)鼓初严;

(3)鼓再严;

(4)鼓三严;

(5)执事者各司其事;

(6)纠仪官就位;

(7)陪祭官就位;

(8)分献官就位;

(9)正献官就位;

(10)启扉;

(11)痉毛血;

(12)迎神;

(13)全体行三鞠躬礼;

(14)进馔;

(15)上香;

(16)行初献礼;

(17)行分献礼;

(18)恭读祝文;

(19)全体行三鞠躬礼;

(20)行亚献礼;

(21)行亚分献礼;

(22)行终献礼;

(23)行终分献礼;

(24)总统(或代表)上香;

(25)恭读祝文;

(26)全体行三鞠躬礼;

(27)奉祀官上香;

(28)饮福受祚;

(29)撤馔;

(30)送神;

(31)全体三鞠躬礼;

(32)捧祝帛诣燎所;

(33)望燎;

(34)复位;

(35)阖扉;

(36)撤班;

(37)礼成。

从鲁哀公开始到清末,皇帝祭孔已达196次之多,在祝文中,显示出统治者的政治目的,即“尚资神化,祚我皇元”、“阐我皇风,四海永清”。统治者认为,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祭祀他,不是祭祀其人,而是祭祀其教、其道。今天我们祭孔,传习孔子的学术思想,是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而不是为了复古。

同类推荐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菊与刀:日本风情系列(套装共3册)

    菊与刀:日本风情系列(套装共3册)

    《日本论》一书初版于1928年,它不仅介绍了日本社会、文化的现象,更揭开了隐藏在现象下的深层原因,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重要参考著作。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它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调:一部穿越时空的日本风情史》国内通俗日本史第一人樱雪丸融合留学日本多年体验和对日本历史的研究,以风趣幽默的分割、调侃辛辣的笔触,深入剖析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以及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等各个方面的趣闻逸事,为您还原一个鲜活、独特的扶桑国原貌,向您展示一段华丽、绚烂的东洋岛小调。
  •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一群没有绝对是非观念的人,竟然成为那个时代的明星和英雄!《战国策》是一部来历不明的书。书中记录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然而此书流传的版本,顶多只能溯至西汉。形式上,《战国策》是战国中纷纭事件的片段记录;内容精神上,《战国策》选择记录的,不见得是对这个国、那个国有重大变化意义的事件,而是纵横策士对各国政治、军事的游说、影响。《战国策》的主角,不是国与国君,不是历史变化发展,而是纵横策士。《战国策》的重点,在于保留当时有名的纵横家的言谈、行为,凸显在那个时代,这些人曾经如此有势力、如此重要。
  •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热门推荐
  • 仙武帝尊

    仙武帝尊

    在下白如墨,以刀相邀,请君共赴无间。转世的北落仙尊再登天路,镇压世间一切敌!
  • 嫡女猖狂:麻辣世子妃

    嫡女猖狂:麻辣世子妃

    前世,楚飞烟痴心错付,死于非命。今生,楚飞烟桀骜不驯,逮谁撕谁。伪善姨娘?撕!恶毒闺蜜?撕!骄傲皇子?撕!纨绔世子?撕……好吧,这个人脸皮太厚撕不动。楚飞烟眼中的世子轩辕皓:“腹黑奸诈惹人烦,她只想离他远远的!”世子轩辕皓眼中的楚飞烟:“心狠手辣算计多,可爱可爱实在可爱!他要把她娶回家,啦啦啦!”
  • 妖惑④:蚩尤

    妖惑④:蚩尤

    一想到要娶那疯婆子戚小楼,他就一个头两个大!原本他娶她是想“一箭三雕”:一来可以传宗接代;二来他在外头花也不会有人讲话;三来他娶了这没人要的姑娘,也算功德一件!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丫头没啥长处,惹麻烦的本领倒是一等一!他想退了这门亲事,可是圣旨难违;他不想和她圆房,可是欲望难受控制。他还以为这辈子注定要和她绑在一起了,殊不知在前头等着的竟是残忍的生离死别……
  • THE HOLY WAR

    THE HOLY W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抗病人生

    抗病人生

    这虽说是“我”的经历,但也不完全是自说自话的诉说,因为就如书中所说“不仅帮助身体有疾病的人,而且帮助在这个物欲烦燥的世界上心理有疾病的人。能帮助到人并传递正能量是我最开心的事!”也许,人们在“我”身上看不到完美,但“我”想让人们通过“我”看到希望。
  • 神诋传承

    神诋传承

    雷雨之天,龙昊天奇迹穿越,这不是真正的穿越,而是来到了另外一个空间,在这一个空间里面,龙昊天,作为时间空间异能的掌控者,不断的修行,甚至达到那最为高深的境界虚空之圣主宰境界,战天道,破混沌。天地万物,皆臣服于他,他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千万年的魔圣大战,以个人之力单挑三大魔帝,英勇无比,名垂天下。
  • 万界时空门

    万界时空门

    时空之门,链接各个世界的通道。传言,谁要是得到时空之门,谁就可以站在万界巅峰。然而,谁都不知道时空之门真正的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时空之门究竟出于谁之手。“原来,时空之门,竟然是这种含义。”一个青年抚摸着时空之门叹息道。
  • 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

    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

    本书绝无大而无当的空论,细节照顾得非常周到,从词语搭配、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到审美篇章,乃至百科常识、专业背景,均在翻译能力的总框架下得到关照。作者还讨论了学界争论已久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也触及了翻译经验与翻译能力的关系等议题。本书可称得上是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相信无论是理论研究领域的学者,还是教学前沿的教师,或是翻译专业的学生,都能从本书中各取所需,从中获益。
  • 杰迦奥特曼

    杰迦奥特曼

    幻想中得怪兽突然出现在现实中,本以为会死在怪兽脚下的白夜突然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是穿越到了奥特曼得世界,在面对那庞大的怪兽时,白夜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变身奥特曼得能力,而且还不是自己所熟悉的任何一位奥特曼,面对穿越的使命,白夜又该如何选择。欢迎加入小说分享群,群号码:624230822
  • 那么孤单·那么彷徨

    那么孤单·那么彷徨

    《那么孤单那么彷徨》为新锐作家赵瑜近年创作散文作品的结集,也是在小说与主题、专题随笔领域著作颇丰的赵瑜自认的“第一本真正的散文集”。书名取自本书中转载率极高、影响较大,且被百花文艺社拟改编为微电影作品的同名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