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qiān)(?~公元前114),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官大行,封博望侯。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奉汉武帝命出使大月氏(ròuzhī),相约共同夹攻匈奴。越过葱岭,亲历大宛(wǎn)、康居和大月氏、大夏等地。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方归汉,在外共十三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后达十一年。元狩(shòu)四年(前119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两次出使,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
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国富民强,但北方的匈奴总是在边境上烧杀抢夺,危害百姓。汉武帝几次出兵,都没有成功,他非常着急,不知该怎么办?就在这时,汉武帝突然听到一个好消息,大月氏仇恨匈奴,他们一直想打击匈奴。
汉武帝高兴地笑了,他说:“那真是太好了!要是联合月氏国,两边夹攻,那匈奴人就无处可逃了!”他知道这项任务很艰巨,于是他发了一张布告,在全国范围内招募(mù)有胆量、能吃苦的使者。
这个消息立刻被传开。有位叫张骞的年轻人报了名。
汉武帝在和张骞交谈之中,发现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决定任命他出使大月氏,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公元前138年,张骞被任命为出使月氏国的使者,带着100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了。
不久,他们就踏进匈奴人的活动范围。张骞带领手下人想迅速通过匈奴境地,却被匈奴士兵发现了。当时,匈奴和汉朝表面上的关系还不错。单于就把张骞留下作人质。
张骞不甘心失败。这一天,他和甘父等几个人商量好,趁(chèn)匈奴看守放松警惕(警惕:对可能发生的解除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税的感觉。)的时候,偷走了几匹骆驼和骏(jùn)马,向西逃走。翻过葱岭,他们来到了大宛(wǎn)国,这儿的人非常热情。
大宛国王也早就想和汉朝来往。张骞举着使节,对大宛王说:“如果大王能派人把我们送到月氏国去,我们会更加感谢您的。”大宛国王说:“当然可以。我派骑兵和翻译把你们送过去就是了。”
张骞等人到了康居国后,康居王也很热情,又继续派人把他们送到月氏。张骞见到月氏国王后,向他讲明自己的来意,月氏人却不想报仇了。
又过了一年,张骞看大月氏根本不想打击匈奴了,就只好回到长安去了。路过匈奴时,又被扣押(yā)。后来趁单于死的机会,匈奴放松警惕的时候,他又逃了出去,回到汉朝。这次出使,张骞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13年前的使团终于回来,汉武帝也非常高兴。
张骞的一生大部分都是在旅途中渡过的。张骞通西域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了解到沿途很多地理、民俗、气候等情况。还从西域带回了在中原没有的种子和果实,为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并为以后同西方国家的交往奠(diàn)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