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在企业运行中所占的比重之大是众所周知的,企业这个大团队需要一个或是一组领导者去带动发挥效应,通过对相当一部分人的激励、促进与引导,使得这些人可以迸发出更多的热情与激情在工作中,为企业的明天竭尽全力。
领导的影响力的强弱决定着员工的行为,领导的思想决定着自己所附属的整个团队的思想与创新力,领导力的高度决定着企业的高度。
Part 1 领导做正确的事,经理人正确地做事
“如何做正确的事”和“如何正确地做事”是企业管理的两大核心问题,而相比之下,“如何做正确的事”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做正确的事”指的是领导层的战略、决议政策,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另外,它还决定着另一个重点,那就是“如何正确地做事”。
也就是说,“做正确的事”是“正确地做事”的关键性因素,“做正确的事”需要靠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去解决,而“正确地做事”需要靠管理机制解决,前者是高层领导者的决议与策略,而后者则是需要下属员工去执行。但如果说“做正确的事”是方向,“正确地做事”是推动,但如果方向做错了,一切也就无从说起了。
经典案例:
从2002年致2004年,连续三年居于《财富》杂志全球500强公司排行榜龙头位置的沃尔玛,它的成功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正是因为沃尔玛有着一支超强的管理、领导精英与超前的理念,才打造出了这样一个巨大的零售帝国。
然而,对于这份巨大的成功,沃尔玛在很大程度上把成就归功于: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低价,低价,再低价”,这是沃尔玛的经营理念,因此,即使是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沃尔玛仍然可以站稳脚跟,并可以平稳的速度呈增长、扩张的趋势。
在最初,沃尔玛各层管理人员针对“低价”理念进行了商讨,最终敲定了这一经营理念,理念一经敲定,沃尔玛便开始把理念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使得各个方面的工作都以如何降低成本作为行事的指南。
沃尔玛很少做广告,相对于同行凯玛特的广告宣传费用在总运营费用中所占的比例来说,沃尔玛是少之又少。凯玛特的所占比例是10.6%,而沃尔玛则只有0.4%。另外,即使是在宣传广告单的制作与发送频率上,沃尔玛也远远低于同行,经常只是黑白两色的几张纸。
因此有人说:沃尔玛简直是挖空了心思、绞尽脑汁地省钱。
而对于沃尔玛来说,他们只是在贯彻自己所敲定的经营理念,一切以减少成本为主,这样才能达到“贩卖便宜”这样的经营宗旨。
从沃尔玛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沃尔玛的成功绝大多数要归功于: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沃尔玛的高层领导在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规划与定位时,参详了大量的市场信息,与所有管理层人员一起商讨,最终确定了一个很好的经营理念,那就是“低成本、低价”。——到这一步,我们所在评论的是,沃尔玛的领导做了一件正确的决策,此为“做正确的事”。
接着,企业上下所有部门都在贯彻着这个理念,尽一切可能减少成本,从而为企业省下资金,打造低价氛围,进而达到企业所提倡的经营理念。——到此,我们可以说,管理层的领导下达了一件正确的指令后,下面的经理人就在正确地去做,去实施,此为“正确地做事”。
这就是所谓的“领导力决定执行力”。
当两者发生碰撞,完美结合时,企业的执行力也将达到一个高度,而执行力便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正如《财富》杂志所认为的那样:
“只有不到10%的企业建立起来的战略目标得到了有效执行”;
“70%企业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好的战略目标,而是缺乏有效的执行”。
沃尔玛正是因为能够将“规划→决议→指示→实施”这一步骤做到最精细,最精准,所以才会有如此巨大的成就,最终成为了零售行业的一支独秀。当然,这中间少不了高层领导者与下属员工的尽职尽责,做好本份,相互配合,正是因为能够正确地做事,才能够完美地实现其正确的经营理念。这也是沃尔玛的成功要素之一。
指哪打哪,成败的关键在决策
一个可以达到“指哪打哪”的领导是真正发挥了其领导力。领导重在决策,他的决策就是下属的方向,同时,领导者还要兼顾执行方法的制定,这些都是关乎企业战略最终执行结果的重要元素。
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经理人“正确地做事”,那么,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哪一个才是重点?看了下面的例子,你就知道企业发展的成败关键在哪里:
刘经理与吴经理分别属于两家糖果公司的销售区域经理,他们做事有着同样的手法,那就是定期为分属于各大超市的柜台销售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效益。
吴经理经常告诫销售人员如何以最灿烂的微笑去欢迎每一个顾客,他的理念是:“顾客是上帝,请给予上帝最真诚的微笑!”
而刘经理除了同样强调微笑示客外,还要身体力行,讲求方法,并且现场引导销售人员如何做才能让顾客产生最大的满足感,他的理念便是:“我们视顾客为上帝,而顾客视实惠为上帝,请让你的顾客从心理上感受到实惠。”
于是,同样一个超市中,一个个销售糖果柜台销售员都闲着,包括笑得最为灿烂的吴经理的部下,然而,相反地,只有刘经理手下的那个营业员忙碌不堪,很多顾客都宁愿挤在同一个柜台前买糖。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刘经理手下的员工给的份量比其他公司多吗?
说到此,就要从两方面说了:对于糖果公司本身来说,份量是不会多给的;而对于顾客本身来说,他们却认为刘经理手下的销售人员给的份量足。
原来,刘经理手下的销售人员充分把握了上级所传达的理念:让顾客从心理上感受到实惠。于是在每一次抓糖的时候,通常都会分几次抓,第一次绝不抓够顾客所要的分量,然后,再当着顾客的面,一次次地抓,添加进去,直到分量足够。
而其他柜台的销售员也充分领会了上级的理念,以笑迎人,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他们的手法却与刘经理手下的销售人员不同:她们在第一次就大把抓糖,首先在第一视觉上给了顾客“实惠”感觉,但是往往超出了顾客所要的分量,然后,她们再当着顾客的面,一点点地去掉多余的糖果,直到分量足够。
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当顾客看到第一种情况时,看着糖果一点点地往里添,会觉得够量,实惠,心理上的满足感也会随着糖果增加;而对于第二种情况,顾客看到原本实惠的糖果一点点地减少,心理便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微笑,同样的称,同样的分量,但是,就因为手法的不同,结果也完全不同。但这个问题仅仅就只是抓糖手法的不同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是。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决策者,你就应该可以看出,一个像刘经理这样的领导者具有着怎样的魅力。他是一名决策者,正是因为他的引导,才使得在这种明朗的方向感上,让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问题引伸为:同样的团队,同样的执行力,但却只因有着不同的领导者,而产生了不同的领导力悬殊,导致了这种差距。
另外,领导力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的,而是一个团队,只有团队才能体现真正的领导力。一个领导者的观念决定着一个团队的观念,一个领导者的影响力决定着企业的路在何方。就比如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教师,他们的工资要比其他大学教师低20%之多,但是离职率却比其他大学都要低,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学校让她们爱上了那一方土地,留恋上了美洲那最高的雪山——雷尼尔山峰的壮丽景观,因此,他们乐在其中,这种情愫便可以打败一切待遇上的不足。对此,华盛顿大学把这种现象称为“雷尼尔现象”。
企业如果可以拥有这样的领导力,让员工爱上企业,爱上工作,爱上工作环境,爱上人文关怀,爱上你这样的领导,那么,他们便不会对你的权力熟视无睹,相反地,他们会在这种领导力之下,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领导力的力量,领导力可以带领下属正确地做事。当领导者做了正确的事情之后,大的方向就已经确定了,这就好像给员工指明了一个方向,剩下的就是走好每一步,直到到达那个目标。
就像人们所说的:“只要方向对,就已成功50%,即使在具体执行时有所偏差,对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Part 2 领导就是一种高度的服务
“领导”在人们的泛意识中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带着耀眼光环的名词,它是权利的象征。事实上,这只是领导诸多特性中的一个而已。
领导与管理常会被人们难以分辩,然而,领导与管理最大的区别便是:管理是一种更加侧重于程序化的控制工作,而领导则是一种变革的力量。
因此,我们可以说:领导就是一个为了企业最终愿景而存在,不断寻求,力求在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并且引导企业进而达到这个目标。一个企业正是因为领导活动的存在,才会不断提高,不断得到升华。
领导活动的特性主要包括权威性、综合性、超脱性与全局性、超前性与战略性、服务性、间接性等六大方面,而人们所普遍认识的便是其中最为基本及首要的权威性。
如果说权威性、综合性、超脱性与全局性、超前性与战略性、间接性表现更为突出的是领导得的硬件权威及技能性特性的话,那么服务性便是一种精神特性,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企业使命感。
领导的服务性,用最为直白的话说就是:领导者是一种高度的服务,他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上司,并且还服务于员工。
另外,也可以说,领导者的一切领导活动特性都是一种服务性质的体现,从中都可以找到服务的影子。
经典案例:
在早些时候,一个领导者所要直到的作用了并非一定是领袖,就拿人们都有所熟悉的奴隶社会时期,还有资产阶级时期,这两个时期均以“权威”为主导。
在当时,奴隶主作为一群廉价劳动力的“头”,一个决策者,他每天所需要做的就是计算着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在奴隶的身上得到更多,并一点一滴地榨干奴隶身上的每一点力气,他们恨不得奴隶们是一群不用喂饭的机器,这样便可以不劳不休,奴隶主这个“领导者”只需要在家里等着钱财滚滚来便可以了。
在资产阶级时期,一个公司企业或是一个小小的工厂,只要是领导者,便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可以下达决策,指挥下属;他可以享受下属的美言相赞,低头哈腰;他可以欺压自己所看不顺眼的普通员工,当然,他也可以对自己有好感的员工给予特殊照顾;最为重要的是,对于这些领导者来说,他们更多地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
到了工业时期,一个工厂的工头便也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团队领导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必须要对手下的生产进度了如指掌,从执行订单,到组织生产,分派任务,协调产量,确保按时按量交工等等,他们的重点是把效率放在第一位。
在现代这个人人讲求平等,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就连最为基本的工人们也不再是工作生产这个大机器中的一个小螺丝,领导者虽仍有权在身,但本职工作与性质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对于员工来说,他们对于领导的需求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任务分配这么简单,他们对于劳动的目标以及个人发展空间,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稳定性、强大性也倍加关注。
领导者此时所扮演的角色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分派、查收者的角色,同时也是一个领袖,一个引领者。
他们是监管人,同时也是服务者。对上,他们需要服务,以企业发展为大局去做好下面的事物;对下,他们需要服务,需要从每个员工的利益及心态出发去引导,以求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带领下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全心投入,把个人能力发挥到最为出色。
领导就是高级服务员
现在的企业模式在不断更新,领导者的角色也在发生的改变,并且呈“特权型向服务型转变;带领型向引导型转变;高压型向启发型转变;个人魄力型向团队型转变……”这样的趋势在逐步发展。其中所说的服务型,指的就是领导者的高度服务性。
对于企业中的每一个领导者来说,都应当秉持着一种高度的服务理念,即“以人为本,以企业发展为重心”的服务理念。
这里所说的“以为人本”则主要是指对下的服务与引导,比如对于员工的工作、心态、绩效、发展、学习及提升等,做到全方位“服务”,让员工可以将自己百分百地交给企业,为企业效力。而后一句所针对的对象则十分明朗,是指对上的服务与推崇,如“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做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万事从企业利益出发,积极探索,为企业的美好明天共同奋斗,如此等等,都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责任与理念。
下面,我们不妨从企业制度入手,来谈一谈领导者在其中所展现出来的高度服务性。
“从企业制度入手,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是每一个卓越领导者必有的认知与理念。制度对于企业中的领导者来说,既可以是约束手下员工的有利工具,也是借此为准则来起带头作用,让员工看到领导者引导风范,这样有利于领导者树立威信,便于在员工中开展工作,更加有利于塑造一种平易近人的服务型新领导形象。
另外,从制度入手,不断地完善与尊崇,也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比如,“把例会当听天书,机械地来,机械地走”,这是一种较为普遍地存在于管理层的现象。公司之所以会设立每月展开管理层工作例会的制度就是为了“定期自检”,让所有企业的领导者都可以坐在一起谈谈想法,检讨一下工作,吸收新思想,摒弃坏习惯,完善工作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然而,很多领导者却只是身体在服从,心灵在飘荡,这便是一种十分欠佳的服务于企业的态度。
作为领导者,不要认为权利是诱人的,服务是可耻的。要知道,领导者的存在是因为有一群需要被领导的人,你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归属性的关系,职位有上下级别之分,而人格没有。
工作岗位上,企业之中,领导者不妨把自己的位置放到另外一个水平:把企业当信仰一样去忠诚对待,把员工当兄弟姐妹一样去真诚以待。
对上,对下,其实都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因为当你服务于他人时,他们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回报你,比如你对企业的服务赢得企业的认可,你对员工的服务赢来员工的尊敬与崇拜。拥有一支真心追随的团队,这便是一个服务型领导者的魅力所在。
Part 3 领导,领导——带“领”在前,引“导”在后
“领导”,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便是率领并引导,也就是带路的意思。这只是它的动词性解释,人们口中经常会把“领导”以名词的形式来称呼某一个人,在企业中,那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他们的工作需要带领着一群人工作,因此,对于领导的解释,我们又可以延伸为担任领导工作的人,即带路人,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