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毛:祭祀时所使用完整的带毛的动物祭品。(4)少牢:古代称用猪和羊来作为祭品的祭祀礼仪。(5)十辈神:那十位神仙。辈:一类。(6)钤:古代的一种农具。学者们认为这个字应该为“祈”。(7)糈:古代祭神用的精米。
【译文】
纵观西方第二列山系的总体状况,从第一座钤山起到莱山止,一共有十七座山脉,绵延达四千一百四十里。其中,有十座山的山神,在外形上都被描绘成人面而马身。还有七座山的山神,在外形上则被描绘为人面牛身,有四只脚和一条臂,走路时携带着木杖,这就是所谓的飞兽之神。祭祀这七位山神,在毛物中用猪、羊做祭品,并需要将它们摆在白茅草席上。另外那十位山神,祭祀它们的礼仪中,毛物要用一只公鸡,祭祀的谷物不需用精米。此外,那只毛物的颜色可以是杂色的。
西次三经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1),东望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2),赤华而黑理(3),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4)。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5)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6),相得(7)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注释】
(1)帝:帝王,也有人解释为天帝。搏:捕杀、猎杀。丘:山、山丘。(2)员:即“圆”,同音同义。柎:花萼、花托。(3)华:即“花”,同音同义。理:纹理。(4)宜子孙:有益于繁衍或生育子孙。(5)豹虎:后代学者考证“虎”应当为“尾”。(6)一日:即“一目”,学者们考证“日”为错字。(7)相得:结伴、相伴在一起。
【译文】
西方第三列山系的第一座山,人们称之为崇吾山。崇吾山雄琚于黄河的南岸,从此山向北可以望见冢遂山,向南可以望见泽,向西可以望见天帝的搏兽山,向东可以望见渊。崇吾山中有一种树木,它长着圆叶子和白花萼,而且它的红花朵上有黑色的纹理。它结的果实与枳果相似,吃了它能使人多子多孙。此山中还有一种野兽,它外形像猿猴,胳臂上生着斑纹,它的尾巴如同豹尾。它擅长投掷,人们称它为举父。崇吾山中还有一种飞禽,它外形像一般的野鸭子,但只长了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这种鸟要两只结伴后才能飞翔,人们称它为蛮蛮。蛮蛮如果出现,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pí)之山,临彼(1)岳崇之山,东望泑(yōu)泽,河水所潜(2)也,其原(3)浑浑泡泡(4)。爰(5)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6)。
【注释】
(1)彼:那,那个。(2)潜:潜行。(3)原:即“源”,同音同义。(4)浑浑泡泡:河水喷涌奔流的声势。(5)爰:作连词或介词用,可以不译。(6)劳:劳累、疲惫。
【译文】
(长沙山)再往北三百七十里,坐落着不周山。从不周山向北望,能望见诸山,它紧邻着岳崇山。从不周山向东望,可以望见泑泽,它是黄河水潜行于此地所形成的。它的源头水势喷涌,发出浑浑泡泡的声响。不周山上有一种特别珍贵的果树,它的果实与桃子很相似,叶子却很像枣树叶。这种果子开黄花,但花萼却是红红的。吃了它,人们的疲劳很快就会解除。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mì)山(1),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2),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3)沸沸汤汤(shāng)(4),黄帝是食是飨(xiǎng)(5)。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xīn)(6)。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7),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8)精密,浊泽有而光(9)。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10)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注释】
(1)峚山:学者考证认为它是今陕西省境内的密山。(2)饴:用麦芽制成的糖。(3)原:同“源”,源头。(4)沸沸汤汤:形容水流气势大,汹涌奔流。(5)飨:设宴招待客人。(6)馨:芳香。(7)玉荣:玉石的精华。(8)坚粟:据学者考证,它们应该是“坚栗”,意思为坚实、硬实。(9)浊泽有而光:学者考证应该是“润泽而有光”,意思是玉石润泽而有光。(10)御:防御、抵御。
【译文】
(不周山)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有一座山叫密山。密山山上丹木很多,它树枝是红色的,长着圆圆的叶子。丹木开黄花,结红色的果子,果子味道甘甜,人吃了它就不感觉到饥饿。丹水从密山发源,向西流入稷泽,丹水中多白玉。这里有玉膏,它的源头处急流奔涌,相传黄帝就经常食用玉膏,而且拿它来招待宾客们。这里还出产黑青色的玉石。玉膏流出来后,浇灌在丹木上。这种丹木树生长五年以后,它的花朵才能炫目,它的气味才能芬芳。黄帝采取密山出产的玉石的精华,投种在钟山的南坡,就生成了瑾、瑜这两种上等的美玉。这两种玉质地坚实,纹理细致,润厚而且富有光泽,它们五彩缤纷,刚柔相济。天地鬼神都吸取它们的光华,君子佩戴它可以预防不祥之事的侵害。从密山到中山,二者相距四百六十里,两山之间都是水泽。这里有许多奇怪的鸟类、兽类以及鱼类,它们都是世间很罕见的动物。
【阅读延伸】
“黄帝”这个词,可以把它理解为“某一个具体的人、某一个具体的部落首领”,可以把它理解为“某个部落”,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某种职称”。在这段文字中,我们把它理解为“某个具体的部落首领”。
通过研读《山海经》,我们可以得知:黄帝所统领的部族叫轩辕,后代人也把黄帝称为轩辕。在《山海经》中,“轩辕之国”民众的典型特征是长寿,比如,“寿者乃八百岁”这样的说法就一再出现。
为何黄帝和他的子民们长寿?——《山海经》给出了答案,其重点部分就在于这条文字所提到的“玉膏”、“丹木”。玉膏蕴含着天地间的精气神华,文中说玉膏能“和柔刚”,其实就是讲玉膏能补充、调和、理顺人体的阴阳二气,使人能够长生不老。所谓丹木,一些学者考证,丹木其实就是《山海经》书中多次提到的神木“甘木”。甘木这种树能长出不死之药,人吃了能祛除身上的“死气”,增加“生气”,从而使得食用者长生。黄帝既以这么有效的神物为食,长生不老自然不在话下了。
单从《山海经》中看,颛顼、帝喾(kù)、唐尧、虞舜,这上古传说“五帝”中的四位都有明确的埋葬地方,唯独黄帝没有!结合《山海经》中有关黄帝的记载,不少学者推论,这是《山海经》的作者们认为黄帝因服食玉膏丹木而成仙了,他不在人间。学者们的这个推论不无道理。我国古代其他文献也支持黄帝“飞升成仙”的说法,至今全国有不少地方流传着“此地乃黄帝飞升之处”的说法——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玉膏和丹木真是神药!黄帝飞升就让他飞升吧,让我们来寻找自己的“玉膏”和“丹木”吧。
我国的中医,又被称为“岐黄之术”。“岐”是“岐伯”,“黄”就是“黄帝”,我们把黄帝尊为医学的祖师爷,这跟他擅于养生并飞升成仙不无关系。
我国的中医宝典《黄帝内经》,也一度被不少古人迷信地认为是黄帝的医术和养生术的经验,因为它在形式上就是以黄帝、岐伯一问一答的形式构成的。但《黄帝内经》跟黄帝没多大关系,就是有也关系不大。这本书的很多医学思想和方法,大都逃不出两周、春秋、战国的范畴。现代考古学等也证明《黄帝内经》是一段较长时期内的多人作品,黄帝生息活动的那个时代,古代医学还不会有《黄帝内经》所载有的那么丰富。
我们中国人是有着尊重传统、尊敬先人的基因的,即便我们理不清黄帝与《黄帝内经》的真实关系,我们也满怀敬意地这样为它署名,并一直沿用千年。我们的后人应该也会这样一直沿用下去。
所以说,“玉膏”和“丹木”这两样令人长生不老的黄帝的食谱,大概是子虚乌有的吧。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pí)(1)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yáo)崖。钦化为大鹗(è)(2),其状如雕而黑文(3)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hú)(4),见则有大兵(5);鼓亦化为鵕(jùn)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6),见即其邑(7)大旱。
【注释】
(1)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山神,人面兽身。(2)鹗:即人们常见的鱼鹰。(3)文:即“纹”,花纹。(4)晨鹄:也被称作晨凫,属于鹗一类的鸟。(5)大兵:大兵乱、大战争。(6)鹄:有人认为是天鹅,也有人认为是鹤。(7)邑:国、邦。
【译文】
(密山)往西北四百二十里,有一座钟山。钟山山神的儿子叫做鼓,他长着人脸,但身子像龙身。鼓曾和钦神联手在昆仑山的山南杀死了天神葆江,天帝因此将鼓与钦诛杀在钟山东面一个叫崖的地方。钦化为一只大鹗,形状像普通的雕鹰,但却长有黑色的斑纹和白色的脑袋,它的嘴是红色的,爪子如同虎爪一般,它的叫声跟晨鹄的鸣叫相同。它一出现,天下就会有大的战争。鼓死后,化为鵕鸟,它外形像一般的鹞鹰,但长着红色的脚爪和直直长长的嘴。它的羽毛上有黄色的斑纹,头却是白色的,它的叫声与鸿鹄的鸣叫很相似。它在哪个地方出现,哪个地方就会发生旱灾。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yáo)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1)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2)夜飞。其音如鸾鸡(3),其味酸甘,食之已狂(4),见则天下大穰(ráng)(5)。
【注释】
(1)文:即“纹”。(2)以:而。(3)鸾鸡:即鸾鸟。(4)狂:癫狂病。(5)大穰:丰收的年景、丰年。穰,丰收。
【译文】
(钟山)再往西一百八十里,坐落着泰器山。观水从泰器山发源,向西汇入流沙。这条观水中有很多文鳐鱼,它的外形像普通的鲤鱼,但长着鸟儿一样的翅膀。它浑身布满苍色的斑纹,脑袋是白的,嘴巴是红的。它常常在西海中行走,到东海里畅游,甚至在夜间跃出水面飞行。它的叫声如同鸾鸟啼叫,它的肉味是酸中带甜,人吃了它的肉就可治好癫狂病。这种鱼一旦出现,天下就会五谷丰登。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āo)水。其中多蠃(luǒ)母(1),其上青、雄黄,多藏琅玕(láng gān)(2)、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3)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4),神英招司(5)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6)于四海,其音如榴(7)。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8)。西望大泽(9),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yáo)木之有若。北望诸,槐鬼离仑居之,鹰鹯(zhān)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10),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11)。爰有淫水,其清洛洛(12)。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13)。
【注释】
(1)蠃母:即“螺母”,贝壳类小动物。(2)琅玕:像珠子一样的美石。(3)采:即“彩”,五颜六色。(4)平圃:神话传说中的仙境。(5)司:管理、掌管。(6)徇:即“巡”,巡游、遨游。(7)榴:学者考证为“”字,意思为“用辘轳抽水”。这里讲英招的声音像抽水的声音。(8)魂魂:蒸腾缭绕。(9)大泽:传说后稷死后,化身为大泽。此处讲的就是这个地方。(10)四成:四重。(11)各在一搏:各自占据一方,各自聚集在一方。(12)其清洛洛:清凉的,清泠泠的。(13)兵:战争、兵荒马乱。
【译文】
(泰器山)再往西三百二十里,有一座槐江山。丘时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泑水。丘时水中有很多螺母,槐江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石青、雄黄,还有很多的琅玕、黄金、玉石,山的南面到处是粟粒大小的丹砂,而山的北面大量出产五颜六色的黄金、白银矿石。这座槐江山实际上是天帝的园圃,由天神英招主管。英招的身形如马,但长着人脸,他身上还长有虎斑,生着鸟类的翅膀。英招巡行四海,传达天帝的旨命,他发出的声音如同用辘轳抽水。从槐江山上向南能望见昆仑山,那里火光熊熊,气势恢宏。从槐江山向西能望见大泽,那里是后稷死后埋葬之地。大泽中有很多玉石,大泽的南面有许多榣木、若木。从大泽向北可以望见诸,这里是被称为槐鬼离仑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也是鹰等飞禽的栖息地。从大泽向东,能望见那四重的桓山。穷鬼们就居住在那里,他们各自分类聚集于一起。槐江山还有条淫水,水流清清冷冷的。这里还有位天神,他的外形像普通的牛,但却长着八只脚、两个脑袋,还拖着一条马尾巴,他的叫声如同勃皇发出的声音。他在哪个地方出现,哪儿就有战争。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1),神陆吾司(2)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3)及帝之囿时(4)。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hē)(5)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6)。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7)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nì)(8)。有草焉,名曰薲(pín)(9)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杅(yú)。是(10)多怪鸟兽。
【注释】
(1)下都:在人间的都邑。(2)司:掌管、看管。(3)九部:传说中上天的九域之部界。(4)囿时:即“囿畤”,囿:苑圃。畤(zhì),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但也有说法认为“囿时”这个词可解释为“四季”。(5)蠚:有毒腺的动物咬刺别的生物。(6)百服:有人解释为衣服,也有人认为是盛弓箭的器具。(7)华:即“花”,同音同义。(8)溺:沉于水中。(9)薲:即“蘋”,多年水生的蕨类植物,可入药,可做家畜等饲料。(10)是:代词,代指昆仑山。
【译文】
(槐江山)往西南四百里,坐落着昆仑山。昆仑山是天帝在人世间的都邑所在地,天神陆吾主管着这里。这位天神身形如同老虎,但长着九条尾巴,他的面孔像人,但却又长着虎爪。这个神,同时还主管着天界的九部疆域以及天帝的苑圃。昆仑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普通的羊但长着四只角,人们叫它为土蝼,土蝼也会吃人。昆仑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外形像一般的蜜蜂,大小与鸳鸯鸟差不多,人们叫它为钦原。其他鸟兽被钦原刺螫,它们就会死去,假如树木被钦原刺螫,这些树木也会枯死。山中还有另一种禽鸟,名叫鹑鸟,它主管天帝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服饰。昆仑山中又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普通的棠梨树,却开着黄色的花朵并结出红色的果实,它的味道像李子却没有核,人们称它为沙棠,用它来辟水。吃了它,人就能在水中漂浮不沉。昆仑山中还有一种草,人们称它为蘋草,它形状很像葵菜,但味道与葱类似。吃了它,人们可以解除疲劳。黄河水从昆仑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再东转注入无达山。赤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泛天水。洋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向西南流入丑涂水。墨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向西流到大杅山。昆仑山中,奇异的鸟兽多不胜数。
【阅读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