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的灯光下,雪片夹杂着雪粒,飞舞轻扬。像女人的心事,晶莹、密集而纷乱。
这是一年中最莫名其妙的节日——妇女节。当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需要靠一个节日来强调该性别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那只能说明,这个群体实在是太弱势了。这个社会往往是缺失什么就强调什么,三八妇女节的存在,证明一年365天,除了 3月8日,天天都是男人的节日。只有在这天,丈夫会想起妻子的辛劳,抑或会调侃性地道上一声辛苦;孩子的老师会布置家庭作业:为妈妈做一件事,然后观察妈妈惊喜的表情。
因为这个世界毕竟是男人主宰,所以女人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要不特别强势,铆足了劲,欲与男人试比高,绾起秀发,收起柔情,披上铠甲,在男人圈中厮杀;要不极尽柔弱,既担心阳光晒着,又害怕风雨淋着,像茑萝一样需要依附男人而生存。
久之,男人就一个字:累。前者像斗士,给他竞争的压力;后者像感情的烈士,给他生活的压力。
一个学经济的男性朋友说:“女人总是不开窍!”也许,是感性和执着,让女人总是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要不过强,要不过弱,忽略了真实的自我,同时,也为难了男人。
很多时候,男人需要的是一个战友或朋友,能跟他对话,给他适当的建议和适度的支持,还有一些恰如其分的柔情。在他醉酒的时候,安静地递上一杯热水;失意的时候,握他的手,告诉他,你相信他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如果说,感性里含有盲目的成分,那么理性里则有自私的影子。
是爱,将男女牵连。也是爱,将女人毁灭。
男人爱起来电闪雷鸣,抽身时却也风平浪静,他们迷恋的是那个追逐、求索的过程。当烟消云散时,女人往往还沉浸在爱的泥沼,欲罢不能。幸福的滋味还在齿颊留香,一切却已物是人非,女人觉得奇了怪了,当初他海誓山盟,为了我愿付出一切,怎么现在听我说话都烦。于是,女人有了怨,有了恨,还有了猜疑。
心乱了,生活也就失衡了。
其实,爱,是真;不爱,也是真。爱,是此时此景,特定的情境中的一种感觉。
男人可以很滥情,也可以很痴情。“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李健演绎的《传奇》是那样空灵神奇,总有一种爱,总有一个人活在男人的脑海、心田,不论在天边还是在眼前,想起时,男人会温暖,会心颤,会不由自主地微笑,或不由自主地心痛。不管他平时如何逢场作戏。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的一条提案引发网民铺天盖地的责骂,“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张晓梅原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承认和体现女性,特别是那些全职太太在家庭中付出的劳动。但是她忽略了中国人的感情和思维模式,家务活发生在家庭,而家庭是一个因爱而生的社会细胞,如果在这里还需要以货币交换劳动,还能算得那么清,分得那么明,那感情何处藏身?
女性的权益不是这样维护的,相反,这条提案低估了女性的情商和智商,除了会和老公在家里开开类似的玩笑,相信没有哪个女人会因为干了家务活而摊着手真收老公的钱。除非她的脑袋让驴给踢了。
在爱的时候,投入地爱,肆意地爱;在一个人的时候,充实地活,自在地活。
有爱,有自己,这是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善待。
所以女人不需要什么三八妇女节,这种性别特征如此鲜明的节日,只会给女性错误的心理暗示。女人不需要特别强悍,也拒绝特别孱弱。
就像这春夜里安静盛开的雪花就好,可以化作爱人温暖掌心里的一滴泪,也可以坚强得像一颗剔透的小雪粒,在天地间活得尽兴,舞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