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一九九六年,诗人在湖北大学(原武汉师范学院)外语系工作,原武汉师范学院选址宝积庵,武昌沙湖畔。宝积阉武汉师范学院(后湖北大学)文科楼,包括外语系都在木楼院内,里面有三合庭院,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有深深书院之境态。此处给诗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诗人本是教英语和英国文学,然而他同中文系教授学者交友颇深,因为他中文功底甚厚,又喜中文古典诗词和散文。他与人相处谦和,又特正派耿直,文科楼中青年学者和老师常同他推心置腹,无所不谈,他也乐意帮助他们排解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尽管文人相轻乃通病,但这里文人不轻,相处和为贵,都愿群芳更妩媚。这段历史给诗人无穷回味,便作诗赞文楼和文人雅苑。这三合院木楼,书院或建筑已成过去,在它的旧址上已是“洋房高楼”,所以特应咏诗作纪念。
[注释]
骚人:诗人。
画眉:鸟,身体上部绿褐色,下部棕黄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褐色斑纹。声音婉转。
文人不轻:有“文人相轻”之说,此处将“相”改为“不”,为诗人借用妙作。
翩跹:形容舞姿轻快飘逸
月窥:似乎月眼在暗中察看。
怜香:本有“怜香惜玉”指对女人的怜悯与爱。此诗借用“怜香”指爱香花的人。
鸦蔑:意指即使是乌鸦也站在折断的空枝上用蔑视的眼光瞧着。
枫颂
枫花赤遍,
映染霜晨天。
胭胭樱花,
绯绯杜鹃,
荼荼茶花羞不见。
不争春,
秋含艳,
碧毯丹霞奉婵娟。
秋菊隐庭院,
枫火燎苍天。
[赏析]
诗人叶红,从名字来看就说明他喜欢红色,早在一九六七年秋,他游渡湘江,在橘子洲头,看岳麓山满山枫红,就对红字情有独钟,于是就改名叶红。一九八七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期间,又目睹加拿大安大略湖畔,尼亚加拉瀑布岸边,以及加拿大许多地方艳艳枫林,红遍山川。难怪加拿大朋友说诗人叶红去加拿大是名符其实的。加拿大国旗上也是枫叶。一九九三年秋在北京香山观枫林染遍并写下此诗。一九九七年他的英文诗集《红叶诗集》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英诗是诗人在海外写的),并附有中文译文。此诗赞美了红枫的壮美、品格、灵魂、磅礴气势与不局一格的,毫无羁绊的浪漫风采,以及坦荡胸怀。同时也看到红枫的火一般热情和执著精神。闻其诗如见其人。
[注释]
胭胭:胭指像胭脂一样的红色。胭胭双字是加强语气。
绯绯:绯指绯红,鲜红。绯绯双字是加强语气。
荼荼:荼,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荼荼双字是加强语气。
碧毯:绿色草地。
丹霞:这里指红枫一片片。
橘色余晖
还能有几年时日,匆匆岁月飞逝,争朝夕,怕日催老,何况银丝无数。人生短,暗思量,生涯坎坷无尽头。怨天不语,看只有勒奋,书香溢室,终日惹醉意。怀兴致,准是片纸血污,磊落曾有人妒。千斤难买德与赋,一片心秀洁透。君莫醉!君不见,黄金高台皆尘土。困愁最苦。仰首望西山,残阳正在,橘色余晖处。[赏析]
二○○三年,诗人在广州解放北路桂花岗原广州师范学院旧址(后广州大学,迁址番禺)写下这首诗。诗人已是年满花甲,正待退休,从事教育快四十载,走北闹南,人生艰难,坎坷太多,为中国教育作出了贡献。诗人一辈子光明磊落,不谋私利,正道直言。有时当全国一阵歪飞刮来,无论是教育还是其他方面,他也敢于顶住,能舍已而救天下,舍已而救他人。蒙怨挨整,抵制错误,批驳小人,任何情况下他始终保持清廉,勤奋和一身高节与豪气。他的宗旨是:黄金高台皆尘土,留得诗书在人间。他的这首诗是对他人生的精辟分析和透视。这是他晚年的惊回首与仰望之感叹。他的一生坦荡,高洁而单纯,在尘世烦乱的旋涡中常被卷下,然而又浮起来,焕发出他人生的光彩和才华。诗的最后仰望西山,夕阳西下,还有橘色余晖,看来是人生的夕阳红。
[注释]
磊落:(心地)正大光明:光明磊落。
赋:指赋性,即天赋(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心秀:心思,主意,本来是表面不显露,然这里指诗人是那么纯洁而透明,表里如一。
黄金:泛指金钱。
高台:指官位。
忧思
广师复建近十载,
义正心齐朝前迈,
招贤办学育桃李,
开拓创新向未来。
我欲怀愁问卷天,
何故斩翅落尘埃?
责问顺潮违天理,
骂声遗世愧后代。
[赏析]
二○○○年六月,广州师范学院全体上中层干部,教授专家赴广东南海桃园研讨高校合并之事,据说广州师范学院要同广州市几所很差的学校合并成广州大学,诗人倍感不安。因广州师范学院复建十年,已有一批教授和知名学者,有专科,本科和硕士点,而且在全国逐渐产生了影响。这样合并就正如诗人二○○一年在武汉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教研讨会上发言所说:“合并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能把鸡、鸭牛、羊撵进一个圈内,否则,就乱套了。”学校不是越大越好,诗人在一九八八年应邀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讲学,他说这所大学范围并不大,但培养出2位总统,有6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诗人的看法是学校首先是办强,贪大求全必然无所成就。因此,他对全国各地大学合并持有独见,可能违背潮流,百感交集,于是写下此诗,表白自己的忧思与忧中华教育,恐愧对后人之情怀。
[注释]
斩翅:砍掉翅膀,诗中是比喻说法,意指这所学校正在起飞,但要砍断其翅。
尘埃:本指尘土,这里指地上。
天理:天然的道理,自然的道理。
桃园反思
人来桃园,远离尘嚣,山水泰然心乱。
幽径曲曲,清溪弯弯,布谷凄啼漫漫。
深楼学究,高谈阔论纷纷,并校关难。
反思浪千重,谁抗风行?
居安思危。
忆往昔,举国反右,扣帽达标,天不知何人罪。
神州办钢,卫星大放,浮誇战鼓声擂。
狂热冒进,不久共产共分,天灾饥寒忍泪。
文革一令,干部批斗挨整,群众革保心惊。
改革开放,经济搞活是真,全民商沦。
高校合并,全国上下紧跟,雷厉风行。
听声音,势观风向,谁敢违令。
昧良心,推波助澜,祸国殃民。
[赏析]
此词牌总体按宋代词人蔡伸的《苏武慢》格调作,但也不完全一致,有所变动。同前首诗《忧思》一样,诗人于二○○○年六月在广东南海桃园讨论高校合并时,引起对中国反右,大办钢铁、浮夸大放卫星,冒进到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批斗,改革开放,全民经商的反思。历史证明,全国一阵风,不因地制宜,不切实际,就会导致误国害民。高校合并一刀切,一阵风,跟形势(指顺潮),不因校制宜,也会劳民伤财,影响教育发展,遗患后人。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只要从上面刮来一阵风,许多人昧着良心也会跟着起哄,而那些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伸张正义的人太少了。
[注释]
桃园:指广东南海桃园度假村。
尘嚣:人世间的纷扰喧嚣。
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这里指布谷啼声很长时间不间断。
学究:唐代科举制度有“学究一经”科(专门研究一种经书),应这一种考试的称为学研。后世指读书人,多指迂腐的读书人。诗中指大学的知识分子。
自白
善良与奉献是生命的精髓,
坎坷与哲理是灵魂的忠语,
正直与坦荡是流淌的血液,
目标与进步是永恒的动力。
[赏析]
这首诗是一九九七年诗人从湖北武汉到广州师范学院不久所写。广州师范学院院长亲自去湖北大学招贤,引进他到广州,当时,诗人感到“桂花不知何处去,桂花岗上情飘香”,因为广州师范院就位于桂花岗。他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希望在南方好好干番事业,为广东教育作贡献。写此诗挂在家里是要激励自己,告诫自己,也是他人生的准则。“自白”写出了他的品格,精神及人生的追求,四句话高度地概括了他完美的内心与崇高的形象。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
[注释]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坦荡: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踏晨曲
晨曦踏破西湖静,
雾山传来鸡犬声,
晓空飞下一串鸽,
黎鸟唤醒别墅人。
[赏析]
此诗是二○○○年六月在广东南海桃园所作。桃园度假村静中有动,诗人清晨在静谧的西湖边散步,远处的雾中山村传来鸡犬之声,见一串白鸽从空中飞向湖面,湖边柳林和桃林中的小鸟婉转争鸣,也许惊醒了湖边别墅里睡梦中的客人。小诗以轻快浪漫的笔调勾画出清晨漫步人的所见所闻。
[注释]
踏破:字典中虽无此词,但诗中意指漫步的脚步打破了西湖的宁静。
游光孝寺
香炉紫烟萦佛寺,
众生如蚁拜天地,
伽蓝藏地灵何在,
信徒思归腾仙去。
浓香飘溢人欲醉,
此时苦海化春雨,
踏出佛门闻尘嚣,
茫茫人海觅菩提。
[赏析]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日,诗人游广州光孝寺,见香火旺,烟雾弥漫,缭绕古榕和菩提树。参拜烧香者络绎不绝,人如蜂拥。许多人都来佛地求满足自己的心愿和欲望,或有的作过孽,来此求佛主恕罪等。有的是真正信徒,梦想修炼来世成仙,总之,到佛地有如苦海X春雨,求得自身慰藉,心里平安。一旦踏出佛门进入尘世,倍感喧嚣,五光十色,人世纷乱,奔波的人们还等待佛来保佑你吗?最后寻找人生的觉悟,或悟性,靠自己来拯救自己吧。
[注释]
萦:此处指萦绕,围绕。
伽蓝:佛寺。(僧伽蓝摩之音,梵samgharama)尘嚣:人世间的纷扰喧嚣。
菩提:佛教用语,指觉悟的境界。
桂花岗天桥
兄弟桥遇老妇苦,
愁容声声求无主。
吾投施舍实怜悯,
满目凄然顿震惊,
转身心碎欲询问,
疑似老母落此境。
二人生情难托泪,
相对无语尽堪悲,
我欲长啸唤众生,
愿天下老母有宿归。
[赏析]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诗人和弟江山在广州解放北路桂花岗过街天桥上遇一老太婆,脸上皱纹纵横,愁容挂着泪痕,蓬乱的白发被污垢结成块状,乞求行行好。诗人生性善良,毫不犹豫地给了些钱。可是他转身向桥下走去时,顿时感到这位老妇人酷似自己的老母亲,便转过身去询问此情,无比心酸。诗人与弟相对无言,只有泪千行,于是道出最后两行对天下所有母亲的心愿,以及对所有儿女们的呼唤。这首诗催人同情,催人慈悲,催人对母亲的孝心,在呼吁中遗责那些不孝子孙。诗人本身对母亲是孝顺的,对天下的母亲也是敬重的。
[注释]
凄然:形容悲伤:凄然泪下。
堪悲:忍受悲痛。
宿归:此诗本是归宿,出于押韵所需。
流花公园
林波水波波相映,
笑声鸟声声传情,
白云白宫宫出水,
落花流花花泛春。
流花不知何处去,
留得芳草话凄凉,
待到明日重装点,
流花更比越秀强。
[赏析]
广州流花公园是诗人在广州常去的地方,无论是诗人周末休闲游处,还是困愁心烦,走进流花公园,看高大翠绿的棕榈林荫道,观湖心白宫宾馆,见碧波荡漾和水鸟滑过水面,还有柳条袅袅,水上流花,顿觉春意盎然。第二节中头二句道出诗人的孤独与伤感。本来有花的称托,芳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开阔而坦荡,但不见流花,且有花妍,不是芳草萋萋,而是凄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流花公园厚爱和期盼超过越秀公园。
[注释]
白宫:诗中指流花公园内的白宫宾馆。
越秀:指广州越秀公园,位于解放北路,离桂花岗很近。
登越秀山
越秀谷阔一树红,碧嶂叠绿蕴春风,
一行白鹭欢跃起,轻落花枝情正隆。
茂支展,孔雀开彩屏,黑衣荡女遇白翁,
融篁丛,影无踪。白色天使舞剑凌空,杀非典威风。
我欲更上台阶,攀座座小峰,老当益壮,不减当年勇。[赏析]
这首词是诗人独创一格,古体今用,无论从韵律和节奏都非常自然流畅。此词是二○○三年春夏之交,正是非典流行时期,诗人游广州越秀公园所作。越秀公园名符其实秀美,有山有水,特别中间有一片开阔的谷地,一棵高大的开满红花的树展开多翼,点点白鹭成群在上面歇息,又排成一行向天空飞去,然后又轻落在花枝上。山谷里四周绿绿葱葱,山坡卷翠叠起,碧色荡漾。山谷树丛中常出现穿着黑衣的游荡妓女尾随白发老者进入竹丛之中。与此相反,有穿着白衣的女子在玩刀舞剑,强健体魄,以抵御非典。诗人每天清晨必登越秀山,雄姿英发,同年轻时一样健勇。这首词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流行一时的非典的蔑视;对越秀公园黑衣荡女的厌恶和对舞剑女子的赞美。
[注释]
越秀:指越秀公园,位于广州解放北路。
碧嶂:绿色屏障的山峰。
叠绿:叠翠,(山峦、林木)青翠重叠:峰峦叠翠。
黑衣荡女:此处指越秀公园常有游荡的妓女。
白色天使:指穿着白色运动衣舞剑的女子。
篁丛:指竹林。
凌空:高高地在空中,升高;在空中。
自然神
群魔结邦刮妖风,
狂吠乱舞桂花中,
刀光剑影阵阵逼,
南国文贼喧啸疯。
狼狈为奸相勾结,
杀气腾腾匪帮凶。
从前捧我坐上客,
今日打我入冷宫。
夜茫茫,心重重,
满腔怒火燃烧中。
问苍天;
理何在?
踏遍荆棘无行踪,
唯有小人正得宠。
厩牢羁绊要挣脱,
被迫拨剑战恶风。
江城黄鹤独搏,
怎敌他羊城地头龙。
遁入自然怀中,
诉肠衷,
宽我胸。
观珠江荡涤污垢奔流去,
灯火两岸斑斓映波中。
忆楚天黄鹤南飞,
人生烟云一场梦。
游流花公园,
观落花纷飞,
不见百花争妍,
只见鱼儿追踪。
苍松傲立,
翠柏枝繁,
巨榕参天,
盘根牢扎断壁中。
不畏暴雨骤风,
何惧天寒地冻。
屈原虽死,
楚天依然,
本人生性不老翁,
逆境豪气贯长虹。
潮起潮落,
花开花谢,
朝日夕辉,
叶凋叶茂。
顺自然,
随其缘,
天欲坠,
乃以柱其间。
[赏析]
这首诗写于二○○三年八月,正是诗人在广州被小人所害,受冤蒙难,他们采取极其卑鄙的手段,上串下跳,结党营私,贪官与小人相勾结,并且串通某家报贼,对诗人进行大肆污蔑与诽谤,比起文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幸运的是,国内外有不少正义的报社,学校和知识分子为诗人鸣不平,公开为其辩护与批驳,他们才罢手。按理而言,他们侵犯人权,利用网络报纸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是完全违背党纪国法的,诗人本要拿起法律武器抗争到底。但是,诗人是一个胸怀十分开阔坦荡的人,正是“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没有采取小人之行,而是如同暴风雨中的劲松,更加挺拔,更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教育事业不懈地耕耘。在诗人退休时广州市政府发给了他广州市终身教育奖证书。这道诗如实地描述了他受迫害的情景,以及他如何在大自然中去释放怨气和摆脱困愁,所以,在诗人的眼里是“自然神”拯救了他的灵魂,乃至生命。如同许多诗人一样,人世给了他磨难,自然给了他慰藉与青春。
[注释]
文贼:诗中指某报社的个别,少数人。
荆棘:诗中指艰难无路的情景,即荆棘载途,沿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极多。
厩牢:厩指圈牲口的棚,牢指监狱,监牢,也可指关牲畜的圈。
厩牢,这里指把人当牲畜关押和限制,使人没有自由。
`江城黄鹤:江城指武汉,曾有一个叫子安的仙人乘黄鹤经过此地。这里借用指诗人本人。
斑斓:灿烂多彩。
蝶恋花
兰圃吟
伫椅寒楼风萧萧,望断南天,黯濛虚渺渺。是非颠倒何正道?鬼蜮人妖闹。擬把疏狂作酒徒,挥诗作伴,蘭园幽魂游。衣带渐宽黄花瘦,壮志凌云千秋。[赏析]
此词牌蝶恋花,但诗人从语气加重出发,在第二句后半句中七字中减少了二个字,便成了“鬼蜮人妖闹”和最后一句后半句中一样成了“壮志凌云千秋”,减少了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