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7500000007

第7章 从未倒下:美联储的金融危机史(6)

二战后,美联储继续为财政部压低利率,但1946年《就业法案》却将“最大化就业、生产以及购买力”的责任交付于联邦政府(而不是联储)。战时对支出以及物价的成功控制,被完全归功于财政政策和政府的直接干预对经济的刺激。该法案使货币政策与联储的关联达到最疏远的程度。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财政部要求美联储继续将利率保持在较低的稳定水平,这导致财政部与美联储的矛盾激化。

双方都希望控制利率,财政部希望压低利率以降低融资成本,而联朝鲜战争爆发,对美国金融产生了巨大影响。

储则希望提升利率以控制通胀。最终,1951年的财政部-美联储协议(theTreasury-FedAccord)取消了财政部在二战时以固定利率货币化政府债务的特权,而该协议也意味着美联储开始朝真正地“独立”回归。

沃尔克的革命:杀死通胀的人6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通货膨胀率开始上升。美联储十分关注维持低水平的失业率,从而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是为越南战争和“大社会计划”提供资金,其次是对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冲击作出反应。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出现滞胀,即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1979年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任命成为政策根本转变的开始。利率大幅上升使通货膨胀开始迅速降低,并再度恢复了市场对美联储的信心。

保罗·沃尔克教授

保罗·沃尔克教授1979年至1987年供职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先后在纽约联邦储备局、大通曼哈顿银行以及美国财政部工作过,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是一位真正的美国英雄,格林斯潘把他赞誉为“过去20年里美国经济活力之父”。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

195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增长率分别达到8.7%和15.7%,均创战后最高纪录。1947-195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6.6%。

1961-1969年,美国经济迎来黄金时代,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到197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634亿美元。这段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使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奠定了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

然而繁荣的背后,新一轮的危机正在不动声色地酝酿着。由于受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战后美国急剧扩大的财政赤字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美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并不断上升。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为了降低通胀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暂时控制了工资和物价,到1972年虽然失业率与十年前相同,但通货膨胀率却上升了3%,加上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中东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能源价格上涨和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甚至带动非能源产品价格上涨,使美国的消费与投资都出现收缩,生产增长放慢,失业率普遍上升,进而使世界经济步入长达10年的滞胀a危机当中。

当然,滞胀危机与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密切相关。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消减石油产量,收回石油价格决定权,先后两次提高原油标价和市价,造成全世界范围内的石油恐慌。消减产量后,欧佩克国家在1973年11月份每天的石油产量比9月份减少420万桶,大约是9月份石油产量每天3260万桶的13%。石油价格从10月份的每桶约3美元上升到12月份的11.56美元,到12月中旬达到每桶17.04美元,于是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历时三年结束。到1978年,因受伊朗政变和a滞胀是指经济危机、经济萧条与通货膨胀并存且相互推动的经济现象,其独特的表现就是物价高涨、生产缩减、失业增加、利息率上升、利润率下降等同时存在并交织并发。

两伊战争的影响,世界石油产量大大缩减,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原产量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油价从1979年的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再次造成石油恐慌,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这两次石油危机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加剧了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进而引发了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先后席卷了美国、日本、加拿大、联邦德国和法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石油为生命线的汽车工业首当其冲,美国汽车工业受损最严重,生产下降了32%。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对经济不景气作出了直接的反应,1974年12月上旬,美国道琼斯30种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近一半。滞胀危机以高通胀、高物价和低增长为特征,这一时期美国工业持续下降和停止44个月,工业生产下降了1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4.7%,但物价指数却在9月份比1月份上涨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汽油供应出现了严重短缺,图为1974年美国的汽油定量配给票。

了6个百分点。这次危机还在失业人数上创下战后新高,1975年5月美国失业率为9.2%,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高点。

保罗·沃尔克

保罗·沃尔克(PaulaVolcker),曾任美国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国际金融论坛(IFF)共同主席,1979年至1987年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毕业于普林斯顿及哈佛两所名校,为5位总统工作过,连任两届美联储主席,任期共长达8年。在担任美联储主席之前,他曾担任过尼克松政府中负责金融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纽约联邦储备地区银行行长——这意味着他担任过联储会委员和开放市场委员会的副主席。

有人说,“(沃尔克)生来就是当美联储会主席的”。他对货币政策的精通,体现在大到货币策略、小到联储局日常工作的技术细节的方方面面。由于他在财政部和纽约联储银行任过职,沃尔克与许多国外央行官员以及许多国际金融界重要人物都有着不浅的私人交往。由于他成功地“打断通胀脊梁”,取得赫赫战果,有人对他在任期间总体表现的评分,甚至比给格林斯潘的评分还高些。

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之际正是美国进入严重滞胀的阶段,1981年美国通货膨胀率高达13.5%,累积多年而加速的通胀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内第一经济问题。

那时美联储的政策工具与后来格林斯潘时代的一样,主要是提升联储基金利率。沃尔克上任第8天即宣布,将联储基金利率提升至11%,之后又宣布将贴现率提高至10.5%。但当沃尔克要求再次提高贴现率时,他遇到了麻烦——在美联储有投票权的7位委员中,有3位反对。虽然沃尔克还拥有多数,但舆论和市场却判断进一步的加息是不可能了。

在美联储投票决定基准利率的制度下,沃尔克遭遇了两难困境。如果他坚持“利息至少为正”的立场,要求进一步加息,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上任不久就变成少数派的美联储主席,并因此无法贯彻自己的政策主张。如果他像他的前任一样圆滑地妥协,那么美国反通胀的历史就将改写。

这里的关键是,通胀不单是货币现象,而且还是公众的心理现象。美联储内部的反对意见其实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因为大幅度升息必然带来“治疗过程”的痛苦。从生产者的角度看,消费者一起减少购物意愿不啻是一场灾难,因为库存会增加、周转会减慢、破产要上升、失业会严重。

沃尔克理解自己的困境,但决不放弃为脱离金本位的美元重新建锚的使命。他坚持经济逻辑的原则,又凭借多年“周旋”在美国行政与政治迷宫里练就的本领,终于找到了破解困境的实际路径——美联储不再投票决定基准利率,转而直接制定美国货币供应量目标,然后经由市场过程,由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决定利率的变化。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机智的创举,货币供应量当然决定着利率,但美联储却再也不需要为提升利率而直接同政治周旋。

1979年10月6日,美联储一致通过了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新体制,接着在开门的市场上,联邦基金利率从12%攀升到18%,然后落在13%-15%之间。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因此被推高。然后,利率在平静的氛围里持续上升,在1981年夏秋之际攀上了连沃尔克本人也没有想到过的峰值:联邦基金利率19.1%,商业银行优惠利率21.5%,狂奔的通胀野马终于被勒住了——美国通胀率在1981年降为6.5%,再过2年又降到4%以下。

当然,沃尔克的措施也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高利率降低了投资者信心,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而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导致经济危机周期缩短、程度加深。1980年2月,美国爆发了战后第七次经济危机,危机持续了6个月,工业生产下降了8.1%,失业率高达7.6%。一年后,即1981年8月美国出现了第八次经济危机,此次经济危机持续了16个月,成为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工业生产下降了12.3%,失业率高达10.8%,失业人数高达1200万人。

其次是高利率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资金纷纷涌入美国。从1979年初到1983年年中,流入美国的外资净额高达1580亿美元,占美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1.2%,这种外资的大量涌入虽然有助于弥补部分美国财政赤字,但同时却促使美元对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的汇价上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导致美国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大大减缓甚至下降,1981年出口额仅比1980年增长5.9%,1982年比1981年下降9.2%。

1983年美国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但美国出口增长速度不快,11月份出口额仅为168亿美元,比1月份的173.2亿美元下降了3%。由于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如1980年美国贸易逆差为363.5亿美元、1981年为396.8亿美元、1982年为426.9亿美元、1983年前11个月的逆差竟高达62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89亿美元上升了61.9%。再加上美元坚挺对美国出口工业的沉重打击,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抬头。

大缓和:20多年的大繁荣是怎样实现的7大缓和时期指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到21世纪初的低通胀时期,与此相伴的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时期。大多数经济学家将这个时期的繁荣归功于价格稳定、科技进步和无重大冲击。

里根时期,为了迎合当时美国人民强烈要求制止通货膨胀的愿望,美联储把紧缩货币政策作为其经济复兴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了货币政策改革。

货币政策的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1年初至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美国第40任总统。他是一名伟大的演讲家。在踏入政坛前,里根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人、报社专栏作家、演员、励志讲师。

在美国历任总统之中,他是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1982年中期,美联储为了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缓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不惜以经济衰退为代价坚持执行了一项紧缩性货币政策。美联储1981年规定的货币供应量M1a增长指标为3%-6%,而实际上只有2.1%,低于指标的下限,因而这一年银根奇紧。

1982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己十分严重,M1的增长指标仍进一步紧缩到2.5%-5.5%,与此同时,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率在1980年12月己提高到13%,1981年5月又提高到14%,大额借款另外增收4%的附加利息。

1982年10月以前,贴现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徘徊于11%-12%之间,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曾经于1980年底上升到21.5%的历史最高峰,下降后再度回升,在1981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持续保持在20%上下,1982年仍在15%左右摆动。

第二阶段从1982年末至1985年,美联储在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考虑到严重的经济衰退情况,灵活的进行了货币政策改革,实现了低通货膨胀和经济稳定增长。通过第一阶段的通货紧缩政策,通货膨胀有所缓和之后,1982年7月起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率连续下降7次,每次下降0.5%,由12%下降为年底的8.5%;1984年年底时下降为8%,1985年又下降到7.5%。为了复兴经济增长,从1982年下半年起美联储还放松了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10月公开宣布今后不再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的重要性,可以允许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原定指标。

这个时期,美联储实施的从供应入手的货币政策改革,不仅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得到了迅速的缓和,还使美国经济有了较为稳定的发展局面,迎来了著名的里根繁荣时期。

a首先,M代表流通中的现金,是指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所有现金量;而M1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其计算公式是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它反映了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美联储的政策经历了由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复苏到提高利率防止通货膨胀的转折。继1992年2月4日美联储作出决定把联邦基金利率从3%提高到3.25%之后,接着于3月22日进一步提高到3.5%,4月18日再提高到3.75%,5月17日迈出更大步伐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4.5%,贴现率则从3%提高到3.5%,连续四次提高利率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很大,引起了激烈争论。

美联储这一决策主要是以所谓“自然失业率”为依据,早年通过的《联邦储备法》中把“促进最大限度就业”定为美联储的政策目标之一,1979年通过的《汉弗莱-霍金斯法》又将最大限度就业规定为失业率不超过4%,但是货币学派认为经济体中存在着一种货币政策无法作用于其身的自然失业率,在他们看来,由于近年来经济条件的变化,自然失业率应当是6.0%-6.5%,而不是4%。如果决策者对自然失业率置于不顾,坚持实现4%的目标,必然会把经济推进到超过其潜在能力的水平之上,结果只能引起更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放慢和失业率的剧增。

同类推荐
  • 不一样的25年

    不一样的25年

    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拥有着强大的市场能力。它为200多个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工业过程控制、住宅市场提供方案,致力于为客户安全、可靠、高效的能源。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建立起令对手望而生畏的产业地位,施耐德面临了很多挑战,实现了很多跨越。作为一家成功进军中国市场并取得全球性认可的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的成功经验值得探讨与学习。
  • 如何打造旺铺名店

    如何打造旺铺名店

    虽然竞争者很多,但是只要经营有方,经营者依然可以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所以,从现在开始,投资一家旺铺,是创业者功成名就梦想的开始。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做成的,何况是经营一家旺铺,而且许多投资者属于初次创业,没有任何经营经验、实力。本书正是为这些初次创业,并打算投资一家旺铺的投资者编撰的。 本书作者亦经营私人公司多年,根据个人创业经历、经验、结合多次深入的市场考察,为投资者提供了诸多打造名店旺铺的宝贵经验。比如如何进行项目选择、投资;如何选择店铺地址;如何进行市场考察;如何为自己打好广告;如何营造关系网;如何实行店铺内部管理等等。
  • 怎么惩罚,员工才合作 怎么奖励,员工才积极

    怎么惩罚,员工才合作 怎么奖励,员工才积极

    有效奖惩是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管理正是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褒奖或惩斥,促使员工形成正向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规范的职业行为。所以,脱离了有效奖惩也就谈不上有效管理。本书是一本系统阐释奖惩策略的实践指南。书中用鲜明的观点、大量的事实、案例以及全面的实践技巧,揭示了如何通过奖惩唤起员工积极的心理反应、如何通过奖惩强化员工的职业规则,如何平奖惩的当前意义和长远影响等共七个方面的内容。
  • 儒家经典与中国式管理

    儒家经典与中国式管理

    本书选取中国儒家16部经典,按重要程度一一展示每一部典籍的来龙去脉、成书背景、重要观点、名言警句及其对当代企业管理特别有借鉴意义的精华所在,力求从中国博大精深的儒学中挖掘现代企业管理者必备的商战谋略与管理技巧。
  • 激活你的团队

    激活你的团队

    激励的技巧像一团云雾,很难掌握。同一个人,以同样的语速,对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本书中,我们从14个方面对激励的技巧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且针对不同的人和企业设计了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希望能通过这些激励的技巧给企业的管理者一些启示。
热门推荐
  • 解决问题的发动机:磨练孩子意志的99个故事

    解决问题的发动机:磨练孩子意志的99个故事

    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本书用99个生动的小故事从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出发,为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孩子的意志过程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实施对策,以便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 The Congo & Other Poems

    The Congo & Othe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废材狂妃:邪王宠妻上瘾

    废材狂妃:邪王宠妻上瘾

    她是毒医世家家主,穿成丑女废物。丑女?脱胎换骨,让无数英雄尽折腰。脸疼吗?本姑娘想打就打,没有理由!他傲视天下,冷血无情,可只对她情有独钟:“这个女人我罩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作为一本主要为农民工群体编写的维权工具书,作者本着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力求在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为农民工提供权益保护的有效帮助。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广大农民工朋友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还能够学会维护权益的各种方法,在面对各种不法侵害时能够据理力争,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 大氏族

    大氏族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他本以为他的降临是为了嬉戏世间,他却上了战场;他本以为此生孑然一人做个笑傲江湖的剑客,他却发现无数的人因他而昌亦因他而亡。这就是氏族,氏族之间的征服,至死方休。
  • 兵书峡

    兵书峡

    前文陶元曜、蒲漪、娄公明、寇公遐、李镇川、马玄子诸老,以及由金华北山得信赶来的诸平、叶神翁、王鹿子、司空晓星等先后二十来位老前辈,在黄山始信、天都两峰,与一班凶憎、恶道相持恶斗了三日。黑摩勒、江明、童兴同了玄莹大师的门人玄玉、清缘,同往铁船头山峡之内,除了三条最恶毒的虫蛇和猛禽犬骛,也随后赶来。申林早奉师命在鳌鱼口接应,一见五人赶到,忙即唤住。由口旁山洞秘径中引了进去。先到始信峰下洞,再往峰顶拜见各位师长,随在洞中住下,每日同出观战。众男女小侠初次见到这大场面,又见自己这面连占上风,全都兴高采烈,得意非常。
  • 歌后培养计划

    歌后培养计划

    温馨提示,建议阅读从三十九章开始!乍然惊醒,发现前面经历的一切都是梦一场,可是,这段经历真的都是梦吗?
  • 精灵养成系统

    精灵养成系统

    穿越到一个精灵为主流的世界,杜明本以为自己会在老爷子的安排下成为一个平凡的精灵研究员,却在系统的推动下,在精灵养成的道路上狂奔不息。PS:已有完本老书《精灵世纪:GO》,质量有保证。
  • 解放延安

    解放延安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延安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剑通太玄

    剑通太玄

    一柄长剑,斩尽世间魑魅魍魉。青衫白马,阅完红尘善恶百态。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欢迎加入读者群,太玄剑宗,群聊号码:100354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