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200000044

第44章 药 议

世人用莽草,种类最多,有叶大如手掌者,有细叶者,有叶光厚坚脆可拉者,有柔软而薄者,有蔓生者,多是谬误。按《本草》:“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今考木“若石南”,信然;“叶稀、无花实”,亦误也。今莽草蜀道、襄、汉、浙江湖间山中有,枝叶稠密,团栾可爱,叶光厚而香烈,花红色,大小如杏花,六出,反卷向上,中心有新红蕊,倒垂下,满树垂动摇摇然,极可玩。襄、汉间渔人,兢采以捣饭饴鱼,皆翻上,乃捞取之。南人谓之石桂。白乐天有《庐山桂》诗,其序曰:“庐山多桂树”。又曰:“手攀青桂枝”,盖此木也。唐人谓之红桂,以其花红故也。李德裕诗序曰:“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移植郊园,众芳色沮,乃是蜀道莽草,徒得佳名耳。”卫公此说亦甚明。自古用此一类,仍毒鱼有验。《本草》木部所收,不知何缘谓之草,独此未喻。

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人多疑流水止水无异。予尝见丞相荆公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唯鳅、鳝入江中辄死,乃知鳅、鳝但可居止水。则流水与止水果不同,不可不知。又鲫鱼生流水中,则背鳞白而味美;生止水中则背鳞黑而味恶,此亦一验。《诗》所谓“岂其食鱼,必河之鲂。”盖流水之鱼,品流自异。

熙宁中,婆国使人入贡方物,中有“摩娑石”二块,大如枣,黄色,微似花蕊,又“无名异”一块,如莲,皆以金函贮之。问其人“真伪何以为验?”使人云:“‘摩娑石’有五色,石色虽不同,皆姜黄汁,磨之汁赤如丹砂者为真。‘无名异’色黑如漆,水磨之色如乳者为真。”广州市舶司依其言试之,皆验,方以上闻。世人蓄“摩娑石”、“无名异”颇多,常患不能辩真伪,小说及古方书如《炮炙论》之类亦有说者,但其言多怪诞,不近人情。天圣中,予伯父吏书新除明州,章宪太后有旨,令于舶船求此二物,内出银三百两为价,值如不足,更许于州库贴支。终任求之,竟不可得。医潘王景家有“白摩娑石”,色如糯米糍,磨之亦有验。王景以治中毒者,得汁栗壳许,入口即(差)瘥。

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如“仙灵脾”,《本草》用叶,南人却用根。“赤箭”《本草》用根,今人反用苗。如此,未知性果同否? 如古人“远志”用根,则其苗谓之“小草”;“泽漆”之根,乃是“大戟”;“马兜零”之根,乃是“独行”。其主疗各别。推此而言,其根、苗盖有不可通者。如“巴豆”能利人,唯其壳能止之;“甜瓜蒂”能吐人,唯其肉能解之;“坐拿”能懵人,食其心则醒;“楝”根皮泻人,枝皮则吐人;邕州所贡“蓝药”,即蓝蛇之首,能杀人,蓝蛇之尾能解药;鸟兽之肉皆补血,其毛、角、鳞、鬣皆破血;鹰食鸟兽之肉,虽筋骨皆化,而独不能化毛。如此之类甚多,悉是一物,而性理相反如此。“山茱萸”能补骨髓者,取其核温涩,能秘精气,精气不泄,乃所以补骨髓;今人或削取肉用而弃其核,大非古人之意。如此皆近穿凿。若用《本草》中主疗,只当依本说。或别有主疗,改用根、茎者,自从别方。

岭南深山中有大竹,有水甚清澈,溪涧中水皆有毒,唯此水无毒,士人陆行多饮之。至深冬则凝结如玉,乃“天竹黄”也。王彦祖知雷州日,盛夏之官,山溪间水皆不可饮,唯剖竹取水,烹饪饮啜,皆用竹水。次年,被召赴阙,冬行,求竹水不可复得。问土人,乃知至冬则凝结,不复成水。遇夜野火烧林木为煨烬,而“竹黄”不灰,如火烧兽骨而轻。土人多于火后采拾,以供药品,不若生得者为善。

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如夏至鹿角解。冬至麋角解,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

吴人嗜河豚鱼,有遇毒者,往往杀人,可为深戒。据《本草》:“河豚,味甘温,无毒,补虚,去湿气,理腰脚”。因《本草》有此说,人遂信以为无毒,食之不疑,此甚误也。《本草》所载河豚,乃今之鱼为鱼,亦谓之“鱼危(五回反)鱼”,非人所嗜者,江、浙间谓之“回鱼”者是也。吴人所食河豚,有毒,本名“侯夷鱼”。《本草注》引日华子云:“河豚,有毒,以芦根及橄榄等解之。肝有大毒。又为‘鱼为鱼’、‘吹肚鱼’。”此乃是侯夷鱼,或曰胡夷鱼,非《本草》所载河豚也,引以为注,大误矣,日华子称又名“鱼为鱼”,此却非也,盖差互解之耳。“规鱼”,浙东人所呼,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规”。“吹肚鱼”,南人通言之,以其腹胀如吹也。南人捕河豚法,截流为栅,待群鱼大下之时,小拔去栅,使随流而下,日莫猥至,自相排蹙,或触栅则怒而腹鼓浮于水上,渔人乃接取之。

零陵香,本名“蕙”,古之兰蕙是也,又名“薰”。《左传》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即此草也。唐人谓之“铃铃香”,亦谓之“铃子香”,谓花倒悬枝间如小铃也。至今京师人买零陵香,须择有(零)铃子者。铃子,乃其花也。此本鄙语,文士以湖南零陵郡,遂附会名之。后人又收入《本草》,殊不知《本草正经》自有薰草条,又名“蕙草”,注释甚明。南方处处有,《本草》附会其名,言出零陵郡,亦非也。

药中有用芦根及苇子、苇叶者。芦苇之类,凡有十数。(多种)芦、苇、葭、、艹乱、艹佳、葸、华之类,皆是也。名字错乱,人莫能分。或疑芦似苇而小,而艹乱非苇也。今人云:“葭一名‘华’。”郭璞云:“艹乱似苇,是一物。”按《尔雅》云:“、艹乱、苇、芦”盖一物也,名字虽多,合之则是两种耳,今世俗只有芦与荻两名。按,《诗疏》亦将葭、等众名,判为二物,曰:“此物初生为,长大为艹乱,成则名为艹佳。初生为葭,长大为芦,成则名为苇。”故先儒释艹乱为艹佳,释葭为苇。予今详诸家所释葭、芦、苇,皆芦也,则、艹乱、艹佳自当是荻耳。《诗》云:“葭揭揭”,则葭,芦也;,荻也。

又曰:“艹佳苇”,则艹佳,荻也;苇,芦也。连文言之,明非一物。又《诗释文》云:“艹乱江东人呼之为‘乌艹区。’”今吴中乌艹区草,乃荻属也,则(信)艹佳艹乱为荻明矣。然《召南》:“彼茁者葭”,谓之初生可也,《秦风》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则散文言之,霜降之时亦得谓之葭,不必初生,若对文须分大小之名耳。荻芽似竹笋,味甘脆可食;茎脆,可曲如钩,作马鞭节;花嫩时紫,脆则白,如散丝;叶色重,狭长而白脊。一类小者,可为曲薄,其余唯堪供爨耳。芦芽味稍甜,作蔬尤美;茎直,花穗生,如狐尾,褐色,叶阔大而色浅;此堪作障席、筐、织壁、覆屋、绞绳杂用,以其柔韧且直故也。今药中所用芦根、苇子、苇叶,以此证之,芦、苇乃是一物,皆当用芦,无用荻理。

扶木多,即白杨也。《本草》有白杨,又有扶木多。扶木多一条,本出陈藏器《本草》。盖藏器不知扶木多便是白杨,乃重出之。扶木多亦谓之“蒲木多”,《诗疏》曰:“白杨,蒲木多。”是也。至今越中人谓白杨只谓之蒲木多。藏器又引《诗》云:“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又引帧尝云:“棠棣,木多也,亦名‘木多杨’。”此又误也。《论语》乃引逸诗“唐棣之华,偏其反而”,此自是白木多,小木,比郁李稍大,此非蒲木多也,蒲木多乃乔木耳。木只有棠棣,有唐棣无棠,《尔雅》云:“棠棣,棣也。唐棣,木多也。”常棣即《小雅》所谓“常棣之华,鄂不靴靴”者。

唐棣即《论语》所谓“唐棣之华,偏其反而”者,常棣今人谓之“郁李”。《豳诗》云“六月食郁及”,注云:“郁,棣属,即白木多也。”以其似棣,故曰棣属。又谓之“车下李”,又谓之“唐棣”也,即郁李也。郁、艹婴同音,尝谓之艹婴,盖其实似艹婴,艹婴即含桃也。晋《宫阁铭》曰:“华林园中,有车下李三百一十四株,李一株。”车下李,即郁也、唐棣也、白木多也;李即郁李也、也、常棣也,与蒲木多全无交涉。《本草》续添“郁李一名车下李”,此亦误也。晋《宫阁铭》引华林园所种车下李与李自是二物,常棣字或作“棠棣”,亦误耳。今小木中却有棣棠,叶似棣,黄花绿茎而无实,人家亭槛中多种之。

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后人不识,又别出高良姜条,如赤箭再出天麻条,天名精再出地菘条,灯笼草再出苦(耽) 条,如此之类极多。或因主疗不同,盖古人所书主疗,皆多未尽,后人用久,渐见其功,主疗浸广,诸药例皆如此,岂独杜若也。后人又取高良姜中小者为杜若,正如用天麻、芦头为赤箭也。又有用北地山姜为杜若者,杜若,古人以为香草,北地山姜,何尝有香? 高良姜花成穗,芳华可爱。土人用盐梅汁淹以为菹,南人亦谓之“山姜花”,又曰:“豆蔻花”。《本草图经》云:“杜若苗,似山姜,花黄赤,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豆蔻,出峡山、岭南北。”正是高良姜,其子乃红蔻也。骚人比之兰芷。然药品中名实错乱者至多,人人自主一说,亦莫能坚决。不患多记,以广异同。

钩吻,《本草》一名野葛。主疗甚多。注释者多端,或云可入药用,或云有大毒,食之杀人。予尝到闽中,土人以野葛毒人及自杀,或误食者,但半叶许,入口即死。以流水服之,毒尤速,往往投杯已卒矣。经官司勘鞫者极多,灼然如此。予尝令人完取一株观之,其草蔓生,如葛;其藤色赤,节粗,似鹤膝;叶圆,有尖,如杏叶,而光厚似叶,三叶为一枝,如绿豆之类,叶生节间,皆相对;花黄细,戢戢然一如茴香花,生于节叶之间。《酉阳杂俎》言:“花似栀子稍大”。谬说也。根皮亦赤。闽人呼为“吻莽”,亦谓之“野葛”,岭南人谓之“胡蔓”,俗谓“断肠草”。此草人间至毒之物,不入药用。恐《本草》所出,别是一物,非此钩吻也。予见《千金》、《外台》药方中时有用野葛者,特宜子细,不可取其名而误用,正如侯夷鱼与鱼为鱼同谓之“河豚”,不可不审也。

黄钚,即今之朱藤也,天下皆有。叶如槐,其花穗悬,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师人家园圃中作大架种之,谓之“紫藤花”者是也,实如皂荚。《蜀都赋》所谓“青珠黄钚”者,黄钚即此藤之根也。古今皆种以为亭槛之饰。今人采其茎于槐干上接之,伪为矮槐。其根入药用,能吐人。

栾有二种:树生,其实可作数珠者,谓之“木栾”,即《本草》“栾花”是也,丛生,可为杖捶者,谓之“牡栾”,又名“黄荆”,即《本草》“牡荆”是也。此两种之外,唐人《补本草》又有“栾荆”一条,遂与二栾相乱。“栾花”出神农正经,“牡荆”见于《前汉·郊祀志》,从来甚久。“栾荆”特出唐人新附,自是一物,非古人所谓“栾荆”也。

(柴)紫荆,陈藏器云:“树似黄荆,叶小,无桠,夏秋子熟,正圆如小珠。”大误也。诚荆(与黄荆),叶丛生,小木,叶如麻叶,三桠而小。诚荆稍大,圆叶,实如樗,英著树连冬不脱。人家园亭多种之。

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故《本草》亦只有枳实。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主疗各有所宜,遂别出枳壳一条,以附枳实之后。然两条主疗,亦相出入。古人言枳实者,便是枳壳,《本草》中枳实主疗,便是枳壳主疗,后人既别出“枳壳”条,便合于“枳实”条内摘出枳壳主疗,别为一条。旧条内只合留枳实主疗,后人以《神农本经》,不敢摘破,不免两条相犯,互有出入。予按,《神农本经》枳实条内称:“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尽是枳壳之功,皆当摘入“枳壳”条。后来别见主疗,如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瘤结,胸胁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止痛之类,皆附益之,只为枳壳条。旧枳实条内称:“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皆是枳实之功,宜存于本条,别有主疗,亦附益之可也。如此,二条始分,各见所主,不至甚相乱。

同类推荐
  • 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本书左栏《三国演义》底本为中华书局版《三国演义》。该书点评者李国文先生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人生感悟对《三国演义》进行评点,每章章前有引语、章后有总结,对全章进行提纲挈领地评述。随文点评,既有对字句文的解析,也有作者精彩的议论,更有对思想、社会、人生、现实诸多方面的品评。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开心学国学(科教卷)

    开心学国学(科教卷)

    本册从科学发明、数学成就、天文历法、农业科技、中医科学、纺织科技、教育科举、古代学校等几个方面入手,详细地阐述了中国的科教知识,多角度地展示了科教的精华,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是入门级的科普读物。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逆天记

    逆天记

    一个人人皆修真的异世大陆,一个天生残缺一魂一魄的少年,一头含有上古神兽血脉的黑麒麟,五把蕴含异类神兽绝技的绝世仙器,几段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爱情故事。且看少年如何称霸人界、仙界,如何成为真正的天,如何将生界与死界掌握在自己手中。
  • 重生俏媳有点田

    重生俏媳有点田

    (正文已完结)(年代文打脸爽文)丈夫和堂妹的算计,让唐槐丢了性命。一朝重生。这一世,唐槐擦亮眼睛识人,渣男来一个踢一个,白莲花来一朵撕一朵。没事就赚赚钱,虐虐渣,生活无比滋润。
  •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

    本书是德国十八世纪杰出戏剧家席勒的著名剧作。故事讲述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和宰相的儿子深深相爱,然而,这段爱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宫廷阴谋下,最终以二人死去的悲剧告终。这部戏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尖锐冲突。
  • 重铸轮回

    重铸轮回

    亲人的离去,爱情的背叛一段段悲惨的经历没有打倒这个平凡的少年。机缘之下领悟开天,看这平凡的少年如何对抗阴谋。天道不全,世间怨灵聚集,看他如何一步步重铸轮回、再塑世界!
  • 穿越千年:夫君不丑

    穿越千年:夫君不丑

    她是穿越女,他是王爷,同时也是一个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王爷。初次见面,她说他长得丑,呵,邪恶的他怎么可能会放过她呢?是毁掉她的容貌呢,还是把她永远绑在身边,慢慢地折磨她?
  • 路先生,请问你贵性

    路先生,请问你贵性

    『甜宠+欢脱』小记者见义勇为,成功救下跳楼女。不料,脚下一滑,顺手拽住了一人,从高空跌下。醒来,悲催发现,两人互穿了!从此,逗逼搞怪的小记者和矜贵高冷的总裁大人杠上了!然,傲娇之余,却总有不得不向对方低下高贵头颅的时刻…&据说,路靳声心思费尽,方得美人归。然,一日,朋友圈却爆出一段求婚视频,众人才悟:原来是女追男!苏沫闻之,气的跳脚,“那时候他还是我好吗?!”也怪她当时矫情,要结婚先求婚,却不知某人腹黑地录了视频!但…她是不会认输的!同日,微信群惊现一段“女训男,男很怂”的视频,众人惊掉下巴:路靳声…怕老婆!某女撑着下巴乐开花,嘻嘻,谁怕谁?
  • 姜太公兵书

    姜太公兵书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中,兵书战策无疑是一朵夺目的奇葩。本书收录的中国古代第一名将,也是中国古代第一名相姜子牙的用兵之策。他的谋略思想,主要体现在《六韬》之中,《六韬》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内容奥秘精深、变化无穷、玄妙莫测,其军事谋略思想,至今仍具有可资借鉴的参考价值。
  • 嫡女无双

    嫡女无双

    世子府贴出告示:现征一名才貌双全,又懂得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见利忘义,过河折桥,见缝插针,刁钻圆滑的王妃。当然,当皇帝最之疼爱的秦王世子墨卿将这告示贴出之时,白家的二小姐,京城之中才貌双全,又懂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白荷,轻轻一笑,信手揭下了告示,带着丫环离开。白苒啃着手中的半个馒头,脸上的半片红斑大火亮的照耀下,显得非常之狰狞,她漫不经心地给炉灶里添着柴,突然出现在她眼前的是十几年没见过面的亲爹,他爹扔给她一件白荷穿剩下的衣裳说是参加选妃,白苒急匆匆地跑后院的小水沟子里洗洗干净,屁巅屁巅地跟着白荷的轿子后面去了秦王府。第一轮,比貌。白荷:丹唇素齿,翠彩蛾眉白苒:唇色朱樱,红斑半脸第二轮,比才。白荷:吹箫引凤,技压群芳。白苒:清喉娇啭,唱死王臣。第三轮,比德。白荷:风华绝代,惊世奇才。白苒:疯花绝色,惊天动地一场一场比下来,太傅老眼晕花,脑袋被门拍过,淘汰才女一个又一个,偏偏留下了白家二女。暗处,墨卿薄唇轻扬,浅道:“有意思。”小厮:“爷说的是谁有意思?”最后一轮,世子亲自出马,题目,比胆!白荷自认从小随父管家,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就是皇上太后来了,她也敢正视,倒是白苒…白苒从小亲娘不在,亲爹不闻,天天窝在厨房里随着丫环奴才生火。她胆儿小,忒小了,想退缩,被白家亲爹一个眼神瞪了回去,不敢反驳。不过…小厮回报:“爷,您养兽园的那两只白虎不见了。”墨卿脸色微变,策马狂奔而去,看到的是皑皑白雪之半点火光,肉香四溢,引人口水。王爷青筋暴露,咬牙切齿,双拳紧握,淡定,淡定…“姑娘可否赏在下一块肉吃?”温润而雅,丰神如玉。素手一指,雪地里还有一只刚刚剥了皮血淋淋的虎身:“随便拿,不用客气,反正我吃不完的,也是用来喂狗。”侍卫回报:“爷,太子殿下被人扒光吊在皇城门口…”…白家大小姐,人前是唯唯诺诺,又不受人待见的丑丫头,人后却是做事凌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暗阁女主人。前一刻,她还跪在白家老爹面前嗑头,下一刻,白家老爹为了那十万两的订单,舍命地在她的面前嗑头,让她情何以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妖孽高出十万丈。墨卿世子,人前是嚣张跋扈:横行霸道被皇帝宠坏又恶名昭彰皇子,而背地里呢…P:见财忘义是会的,趋炎附势是会的,扮猪吃老虎经常干啊,抢个财,劫个色,当然也是偶尔做做的…
  • 小女人的麻辣生活

    小女人的麻辣生活

    多灾多难却又温柔善良的林家宝,一生倒霉啊!事情为什么总是忙不完?家庭、亲情,友情一样样跟着来。她都这么倒霉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来吧,不就是家要散了,情也没了而已嘛,她就不信她这不得宠的小女人摆不平这些!
  • ON INJURIES OF THE HEAD

    ON INJURIES OF THE HE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