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1900000004

第4章 寂静的独语

肖邦的音乐具有一种无法道明的特别气质。乐声幽扬飘来,听上去似乎是作曲家一不小心让你窥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当然,音乐没有具体和明确的语义,谁也说不清楚,肖邦的自言自语究竟说了什么,但肖邦音乐所独具的表达口吻,几乎从一开始就会在听者的音乐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迹。久而久之,人们给肖邦冠以“钢琴诗人”的雅号,承认他的音乐蕴含奇妙的诗情与高度的创意。

这种不可模仿的独特诗意首先源自肖邦所选择的表达媒介――独奏钢琴。一个人独自坐在钢琴键盘前,从手下流出的音符自然具备私密性,与上百人合奏交响曲的“千军万马”之势迥然相异。虽然肖邦远非首创钢琴独奏的第一人,但在他的手下,钢琴在历史中第一次被转型――成了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用现在的批评术语说,肖邦开始在钢琴写作中有意识、有系统地回避了“宏大叙事”,转向更为自由、也更加幽微曲折的“私人叙述”。

交响曲、歌剧这类“宏大叙事”的代表性体裁因而在肖邦的创作视野中全然消失,就连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这些在传统中占据钢琴作品中心地位的大型曲体,在肖邦的创作生涯中也一律被置于边缘地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暗示性标题、但绝没有具体景物描绘意图的“小型”作品:夜曲、叙事曲、谐谑曲、船歌、摇篮曲以及波兰舞曲、马祖卡舞曲、圆舞曲……就像一位文学家主动放弃长篇小说或大型戏剧的编织,专心致志于短篇小说乃至抒情短诗和性灵小文的写作,这样做不仅需要艺术上的眼力,而且需要道德上的勇气。因为在肖邦时代,除他以外,没有任何一个重要音乐家终其一生固守这种“私人叙述”的写作思路。舒曼在早年似乎是肖邦在音乐上的同道,但人到中年后,终于没能摆脱德奥根深蒂固的交响乐传统的强大吸引力,拼命在言不由衷的交响语言旋涡中挣扎。门德尔松与正统的音乐遗产达成妥协,采取将“宏大叙事”平面化的策略,虽缺乏戏剧深度,但笔法潇洒流畅。至于李斯特,虽然也热衷于钢琴音乐的潜能挖掘和性格拓展,然而更多是为了博取外表的辉煌与廉价的掌声,因而与肖邦暗自独语的趣味恰恰形成对极。

肖邦因此踽踽独行。这种独特的“唯一性”体现在他艺术的所有方面:他只为独奏钢琴写作,绝少旁骛,所有二百余件作品中无一没有钢琴;他身为著名钢琴家,但却完全不像其他炫技大师,不仅在成名之后拒绝旅行演出,甚至很少举行公开音乐会(他的收入主要依靠私人教学和作品版税)。而作为作曲家,如上所述,他又违反常规,作品的体裁类型看上去更像是炫技钢琴家为自己实际演出而写作的一些应景小品,而不是更具“分量”、更能显示创作“实力”的大型交响曲与歌剧。据说,肖邦年轻时在华沙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曾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后生寄予厚望,希望他日后能在波兰民族歌剧的创建上一展宏图,但日后的事实令他失望。肖邦似乎很早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天然禀赋,他命定属于一个孤寂的抒情世界,排斥人声鼎沸的喧哗与凯旋。

奇怪的是,他真的非常喜欢歌剧,旅居巴黎时晚间经常去观赏歌剧。众所周知,他最欣赏的同代作曲家是以优美旋律著称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利尼。然而,意大利歌剧中的华美咏叹和醉人旋律转至他的笔下,却没了舞台上的灼热气息,变成了清冷而细腻的内心婉唱(例如降D大调夜曲作品27之2),如泣如诉,丝丝入扣。这种对先在摹本的个人化转型,是肖邦艺术最令人惊叹的鬼斧神工之处。你明明能听见他音乐的源头所在,但最终的整体音乐风格却明白无误只属于肖邦个人。例如马祖卡舞曲,本是波兰各地村民最常见的民间群舞形式,属于一种真正的“公众性”社交娱乐品种。但在肖邦手中,马祖卡成了他最富私密情怀的个人心理发展笔录。从早期幼稚的作品7之1(降B大调)中对民间舞蹈节奏和特殊音响的单纯模仿,途经作品17之4(A小调)古朴的调式和声与幽咽的心曲吐露,再到作品50之3(升C小调)中利用民间特有的不间断重复音型而企及的抒情高潮,最终是作品63之3(升C小调)这首作曲家生前最后一首马祖卡中悲剧性的挣扎,我们从中不仅看到肖邦风格成熟发展的全部过程,也听到这位早逝的敏感诗人通过音响所展示的心路幽径与情感境况。再如肖邦对巴赫音乐的独特吸收。肖邦终身崇敬这位日耳曼先辈无与伦比的深刻逻辑与清晰思维,虽则巴赫的神性音乐世界与他自己飘逸的音乐风格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肖邦作品中无所不在的复调穿插与线条出没,恰是巴赫对位精神的肖邦变种,它们出自肖邦对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自幼便如庖丁解牛般的纯熟运指体验,是肖邦善于化解和吸纳异质外来影响的最佳明证。

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艺术构造出一个独特的想象世界,它与现实世界相平行,反射现实世界的阴影与景象,但与现实世界又绝不相同。肖邦的世界是绮丽精工、含蓄深沉的内心写照,美不胜收,又深不可测。其后,无数追随者起而效仿,但如方家所言,被模仿的只有外表,缺乏的是灵魂(例如早期的斯克里亚宾)。或许肖邦真正的艺术同道不是音乐家,该是跨越时空的其他文学艺术家?晚唐诗人李商隐工丽深细、和美婉转的诗风难道不就是肖邦音乐的文字对应?再看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对人、物、事细针密缕而若即若离的精致叙述,与肖邦无限关注音乐的细部处理与层次变化又何其相似?!即便如此,我们仍可以争辩,肖邦的音乐进行中自然的即兴风味扫除了李商隐式的刻意求工,而川端康成近乎没落贵族的腐朽病态更是肖邦血脉中所忌讳的。傅聪先生十多年前在上海音乐学院开设大师班时说过,肖邦的艺术道路,应被看作是从诗人到先知(frompoettoprophet)的过程。生而诗人,死为先知,肖邦的音乐独语由此穿过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隧道,在今天一如既往地在听者心中激起回声。

同类推荐
  • 画皮

    画皮

    集市。群众演员上场。群众演员统一穿带帽兜的长袍。有人提着鱼。有人提着肉。有人提着蔬菜水果。还有一些人提着日常物什。群众演员们在舞台上走来走去。疯子也在场上,似乎睡着了。陈氏上场,身后跟着王生。陈氏(停住)咸鱼!(仔细打量咸鱼)好新鲜的咸鱼啊!王生掩鼻,退后了两步。陈氏多少文?卖咸鱼的12文!陈氏12文?打劫啊?卖咸鱼的(拿着成鱼当成刀状,威胁陈氏)把你的银子全拿出来!
  •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在对新时期以来全国戏曲创作做宏观把握的同时,重点选择了一批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的创作成就,以及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方式上的基本走向进行了系统介绍和理论阐述。书中还对新时期以来以热情和勇气为这个时代奉献出智慧和心血的多位剧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了理论概括。作者从审美理想的视角选择,审美价值的意趣判断,审美感受的形象摹写等方面,论述了从审美理想到审美表达的创作过程。作者还用具体地区的实例,对新时期戏曲创作的成因进行了考论。特别是本书对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题材戏曲创作、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和儿童题材戏曲创作做了较为系统论述和理论总结。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民间目连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通过研究目连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当代的价值,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目连文化,包括目连救母故事缘起与衍化、目连戏历史概述、目连戏思想属性、目连戏入神系列、目连戏艺术形态及其表现方式、目连戏与地方剧种、《劝善金科》:民间本与诗赞系戏曲、目莲救母与宝卷形成、《目莲救母》与弹词艺术、目连与小说《西游记》、目连戏与宗教戏剧、目连戏的价值与影响,对目连文化的发展和其他文化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比较,为读者更全面认识目连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热门推荐
  • 师妹难当:高冷师兄霸道爱

    师妹难当:高冷师兄霸道爱

    一朝穿越居然长了一张惊天下的容颜,而她却又因为这张容颜不得不远离自己的亲人。十年学艺归来,盯着张平凡无奇的脸整日晃荡着,享受着应该平静而温馨的生活。但是为啥身边还有这么多的事情?好姐妹的男人被人控制,帮亲姐夫上位,顺便来个江山大统。这也就算了,为啥又蹦出个不是亲娘?好吧,为了姐妹刀山油锅也要去。正走着梅娘回头一看,不好,师兄追来了。快跑!
  • 借助游戏测智力(超级智商训练营)

    借助游戏测智力(超级智商训练营)

    本书精选了这些全球著名学校的经典智力测试游戏,里面既有暗含机关的巧思妙解,又有别出心裁的逻辑挑战。锻炼你的分析力、计算力、观察力、想象力,象形力、判断力、创新力、思辨力以及逻辑思维九种能力,发散思维。迎接挑战,你准备好了吗?赶快来接受挑战吧。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来这里寻找快乐和智慧吧!
  • 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研究

    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研究

    绿色发展观是发展理念上具有创新性的发展观,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出发,系统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在绿色发展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孜孜探索,为读者梳理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的图谱及对当下的启示。当前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准之一,践行绿色发展愈发关键和紧迫,本书对绿色发展途径的探讨给人们以启发和思考。
  • 三国4:刘备入川

    三国4:刘备入川

    《三国(第4部):刘备入川》是日本文学巨擘吉川英治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第四部。主要讲述了刘备势力和孙权势力联合抵抗曹操势力的赤壁之战,到刘备攻入川蜀之地,再到孙权和刘备因荆州问题产生争端的历史故事。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
  • 爱的十三颗

    爱的十三颗

    她在倍受欺凌,冷落排挤中,一份爱情却在悄悄向她招手在甜蜜的爱情中,她发现了一个埋藏的很深的秘密。在这爱恨交缠的漩涡中曲折离奇的人生境遇中是心动?是心碎?还是携手走向毁灭?
  • 古代悠闲生活

    古代悠闲生活

    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古代,和哥哥相依为命。平时种花养草,过上悠闲的日子。
  • 春雨

    春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限之巫师的旅途

    无限之巫师的旅途

    这是一个巫师,却与巫师不同的一个故事!这是一个追逐永生,不断鞭挞自己不断前进的故事!这是一个野心勃勃,重现大一统宇宙的故事!这还是一个,不断的在各个宇宙穿梭,游历各个宇宙,只为追逐永生的故事!
  • 教室别恋

    教室别恋

    十年前你是我的老师,十年后你却是我的当事人,我第一个当事人。十年前我有了我们的孩子,但十年后我还是孤家一人,赵宋宁,这辈子你欠了我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