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700000002

第2章 序章 :百转千回系儒门 (1)

序章:百转千回系儒门 (1)

末世儒门,浊浪没清流

“效忠于一家一姓之义狭,效忠于世界之义广,鄙人虽为清朝而死,而自以为忠于世界。”

若要问谁是梁漱溟思想的启蒙者和领路人,回答必定是他的父亲——梁济。梁济在中国儒学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虽然远不及日后的梁漱溟,但是作为一个出生于儒学世家的儒学门徒,他以自己悲壮的一生祭奠了他所信仰却无力挽其没落之势的儒学。这种舍身殉道的精神在日后的岁月里一直与梁漱溟不离不弃。

1918年11月8日,这是梁漱溟回忆里最为痛楚的日子。这个日子,离60大寿还有三天,梁济毅然抛下妻儿,自沉于积水潭净业湖。这是梁济最后的一搏——用生命挽回日趋落没的儒学,警醒江河日下的民风。举身赴清池前,梁济把自己以前借他人的一笔钱还掉,然后到自己的老师处提前奉上贺寿的礼金,最后还为他侄孙女买了一些画册。

他的死和后来著名学者王国维的自沉昆明湖都在当时的京师引起了轰动,时人认为都是殉清的之举,逊位的末代皇帝也确实立即下伪诏追赠梁济谥号,表彰忠义。然而清朝不过是一个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代名词而已。1925年,徐志摩在看了梁济的遗书后,读懂了他自杀行为,指出他是为“天理、义、理想或康德的范畴——也就是孟子所说甚于生的那一点”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儒家讲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梁济做到了前两者,却在治国上一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而收效甚微。梁济一直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将儒家的治国理念运用于世。他说:“久住京师,日与名利场中相接触,而未尝注意营求富贵。其中以不梯荣仲华(禄),不钻营肃王邸,最为心安之事。” 但是他不幸生于中国封建王朝最没落的时期,天朝上国的光辉早已暗淡如明日黄花,作为儒学门徒的他不忍高引而去,独善其身,这也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应该说,梁济并不是一个迂腐的老夫子,他所秉承的是儒家积极入世、经邦济世的理念。他已经看到了清廷的腐败没落,知道唯有新的思潮才能为这个民族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但凡是有益于家国的新思潮,他都会用包容的态度去积极地接受。

早在甲午战争之前,他就已经表现出了变革的态度和立场。对于西学,他不同于当时的顽固派,而能看到其与时代进步相一致的一面。他教导弟子们说:“务必以出洋当一件正大要紧之事。勿惜费,勿惮劳,即是竭尽大半家资亦不为过。”对于变法维新,他也是热心支持,只不过由于官职较低,没有进入变法核心,因此变法失败后也未受多大牵连。但是接下来的甲午战争、庚子之变让他更为深刻地意识到了清政府的无可救药。

正因如此,当梁漱溟参加同盟会时,梁济也只是从国家民族和家庭道德上加以劝阻:“立宪足以救国,何必革命?倘大势所在,必不可挽,则畴不望国家从此得一转机?然吾家累世仕清,谨以俟天命可已,不可从其后也。”他是在等待清朝的自行消亡,是有所准备的,这样的人怎会在清朝灭亡七年后才殉清而死呢?

其实每一次社会的变革,梁济都把它作为社会好转的机遇。1912年,清帝逊位后他曾有死志:必将死义,以救末俗。然后他在心底还是对革命党人抱有期待。但是老天却非要考验他的忍耐力,中国的局势一次次被搅乱。此后的袁世凯专制、军阀混战导致社会每况日下,他对新理想新党派的包容和妥协并没有让他看到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一再的失望,使得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民国刚建立时,梁启超、吴鼎昌等人就发表文章告诫世人:中国的“国性”和民德正在日益沦丧,如果听任社会道德败坏下去,中国必然亡国,中国的命运将由中国人在德性上的振兴或堕落而决定,抛开这个基本精神去谈改革政治和社会史没有用的。

梁济自然对此更有着切肤之痛。然而人微言轻的他,纵然是痛彻心扉、呼天抢地也是闻者寥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于是,死成为了他最后唯一的选择。

他以这样一段话结束了自己的遗言:效忠于一家一姓之义狭,效忠于世界之义广,鄙人虽为清朝而死,而自以为忠于世界。

他所效忠的是他的信仰,他是一个真正的儒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梁济正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末世的污秽中盛开了一朵鲜红的梅花。他纵身一跃,在污浊的浪潮中注入了一股清流,虽然并没有换来江澄月明,却成为了他的儿子梁漱溟一生追逐儒学的源头。凤凰涅槃,置之死地而后生。而中国儒学的复兴,也将由梁漱溟来完成。

弦外听儒音

同盟会:全称为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身近空门求得渡

“我前生是一个和尚,一个禅宗和尚。”

1987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时,94岁高龄的梁漱溟第一个即席发言。他说:“我是一个佛教徒,从来没有向人说过,怕人家笑话。一个人有今生,有来生,有前生。我前生是一个和尚,一个禅宗和尚!”会后的第二年,他便安然辞世。人生百转千回,蓦然回首,往日依稀,而心中所向却是怕人笑话。今生将尽,却谈前生,其中滋味,沧桑几何。

梁漱溟先生一直以新儒学大家的身份为世人所尊崇和缅怀,但谁能想到他曾经数次想要遁入空门、并且在此后的七十余年里坚持食素呢?谁又能想到他日后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儒学风范里隐含着的还有佛的光辉?对于梁家来说,他这样的行为无疑是离经叛道之举。按照其家学渊源,应当子承父业、重拾儒学才对,但是比儒学烙在他心里更早的是却是宣扬“苦海无涯、回头是岸”的佛学。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只能跟随着时代的脉搏而活动,往往身不由己,如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等经历,身处时代巨变洪流的梁漱溟自然也不例外。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幕布终于合拢,时局却依然动荡不安,梁漱溟就是在此时产生了厌世的思想。

厌世的思想源于对社会黑暗的认识。清帝退位,南北议和,袁世凯篡权,貌似民主的国会议员腐败至极……1912年6月,梁漱溟的母亲在长期病痛之后去世了,对苦和痛的敏锐感觉使得这一年年底里的梁漱溟不知道生有何欢,故死亦不惧。他屡次萌生自杀的念头。两度自杀,幸而都未成功。梁漱溟在后来回忆他的这段经历时说:“我渐渐晓得事实不尽如理想。对于“革命”、“政治”、“伟大人物”……皆有不过如此之感。有些下流行径,鄙俗心理,以及尖刻、狠毒、凶暴之事,以前在家庭、在学校遇不到的,此时却看见了;颇引起我对人生感到厌倦和憎恶。”

梁漱溟出世念头之决绝在自己的婚姻之事上最为明显。18岁时,他的母亲张太恭人病重,希望他能够娶妹妹的同学陈英年为妻,梁漱溟听了之后,犹豫了半晌才回话:“妈,我一辈子不结婚。”母亲极度失望。父亲梁济在一旁劝解说:“这个孩子是有向上心的,他总会走正路的。”就这样,他拒绝了母亲给他订婚。而在父亲的有生之年,他也没有按照父亲的期待“走正路”。从20岁开始,梁漱溟开始长年素食,且不蓄发,专心在家研读佛典,俨然一个在家和尚。

虽然身近佛门,但是梁漱溟并未能做到真正抛绝人世。毕竟他去研习佛典也是出于对救世救国理想的绝望,希望佛学能帮助他参透人生,去解答现世的痛苦,普度众生。一旦有救世救国之机遇,心底被儒学的理念所打动,他又将义无反顾地重新投入即使是污浊的尘世之中。1917年他打算到衡山出家,完成宿愿。一路上见到溃兵流窜横行抢劫,村民被害而无人去救的情景,心中十分难过,返回北京后,他写了一篇《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文章,“以示不出家,当为社会谋福利的愿望”。因为他要度的并非是自己,而是世人。如果国人依然在苦海之中饱受煎熬,他又怎能独自离世登岸?从这一点来说,他与父亲梁济的气质是完全相同的。

而身处尘世中为俗事所纠葛的梁漱溟也并没有全然泯去佛的光辉,依然与佛有着一线渊源,不曾割断。

民国十三年春夏之交,在北大任教的梁漱溟因严重失眠,住进北京万生园内一个叫极乐寺的寺庙养病。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山东人,叫省圆法师。梁漱溟一见到他就觉得似曾相识,便每天跟老和尚一样食粥,吃完就同去散步,谈及佛学方面诸如造业、启惑、受苦等知识,十分地投缘。他后来还对人说:“我一生佩服他,再没有见过第二人。”这也是他人生中一笔重要的佛门之缘。

日后,梁漱溟投身乡村建设运动、为国家的出路在国共两党之间辛苦周旋,固然是出于儒家的济世之志,但也不乏佛教徒悲天悯人的情怀。毕竟佛儒两派并非截然对立,宋朝的士大夫如苏轼等人不是融儒释道于一身的吗?佛的慈悲和儒的救济天下在梁漱溟的血液中共同流动,伴其一生。

弦外听儒音

南北和谈: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一面陈兵长江北岸,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一面诱使革命党人进行和平谈判,在英国斡旋下,湖北军政府接受了和谈建议,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开始和谈。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次日,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南北议和结束。

回归儒家,浴火重生

“呜呼!痛已!儿子之罪,罪弥天地已!”

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他的家族而言,梁漱溟钻研佛学都是走入了一条歧路,这也注定了他不会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说来却也有趣,原本是佛学将他牵离了儒学,但他后来回归儒学也正是由佛学牵的线,冥冥之中仿佛自有安排。

事情要从梁漱溟的朋友黄远生说起。

黄远生是民国初年新闻界的奇才,袁世凯称帝前夕袁世凯的亲信硬逼他写赞成帝制的“劝进”文章,他不得已而为之。袁世凯死后,黄远生逃到美国想要远离政治纷争,激进的革命党人却依然视他为袁世凯的附逆,不惜派人远渡重洋将其杀害。

同类推荐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热门推荐
  • 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

    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

    本书从竞技体育赛事生产与营销的特性入手,分析了由此导致的职业体育联盟的组织与运作机制的特殊性,在与国外职业体育联盟的比较中,提出我国的行政型垄断职业体育联盟的概念,并针对这一形态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目标模式。
  •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本书全程展示了从原始单据到报表的所有操作流程,详细解读了两大核心报表的填报与处理技巧,并从账务处理的7大关键入手,介绍了如何把控12种税目申报缴纳,从而使得没学过财务的管理者也可以正确进行财务决策,通过一套账轻松规避财税风险,将隐患解决在账面之外。
  •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鬼婚难缠

    鬼婚难缠

    十八岁那年,她把一只鬼给睡了,怀上鬼胎,以为如此便可救回在意的人。岂料师父说,光睡了这鬼不够,还得让鬼娶她,她只好拉开一场追夫大战。 她一手抚摸着肚子,一手扯着他的袖子,“鬼大叔,你娶我吧,不求你爱我,给个名分就行,你看咱都有下一代了。”他一脸嫌弃的甩开,咬牙切齿的瞪着她,“死丫头,你做梦吧,睡了我不够,还要我娶了你,你是不是嫌命太长了?”长得让人看了流口水的男鬼上车不买票怎么破?鬼孩子赖在她肚子里就是不肯出来是怎么回事?孩子他爸跟妖媚的女鬼们卿卿我又是要闹哪样?死鬼,咱走着瞧吧,她看上的鬼可是跑不掉的。
  •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不过如此

    江湖不过如此

    吾乃云颖是也!谁说小萝莉不能闯江湖?您可就看好了吧!谁会是我的最佳归属呢?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龙王家的妖妃超凶的

    龙王家的妖妃超凶的

    白甜穿越了,如果穿越成花痴,丑女,废物,白痴,她也认了,毕竟,努努力还有翻盘的机会。可她呢?居然穿越成了被祭献给河神的圣女。河神是一条法力高强的龙。她要怎么努力?怎么翻盘?有一天,龙宫突然传出了绯闻:王带回来的人类怀了王的孩子。白甜:“……”她低头看着自己平坦的肚子,沉思:她是会生下个蛋?还是生下条龙?还是会生下个人?还是……会生下个人面龙身的小龙人儿?
  • 通天邪帝

    通天邪帝

    “林云,你把我宗圣女拐到哪里去了?”蓬莱宗宗主须发皆张,怒不可喝。“林云,我要你为我魔教少主偿命!”血气滔天的魔教太上长老披头散发,双目赤红。“林云,你这个混蛋,竟然偷了我的造化丹。”药老脸色铁青,拳头吱吱的响。“什么什么?这些事都是我做的?我怎么不知道?你们不要被小人利用了,像我这么善良的人,岂会做这种事?”林云恬不知耻的辩解。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