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5800000006

第6章 北大精神与北大人

“精神”的东西,大概总是虚的成分多些,所以总会有些说不清的东西在里头。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但是讲物理的费曼却有相反的论调“一个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道理肯定是没有被理解透彻的”。

这样看来,我们谈北大精神就有些困难了。因为如果北大之精神称得上老子所谓之“道”,那肯定是说不清了,而一旦说不清,就面临着被指责为没有深刻理解北大精神的危险。所以开个玩笑的话,如果歪曲一下“危言”的意思,北大精神也应属于危言之一了。

但无论如何,自有“北大精神”这一说法以来,已有无数人定义之,评论之。不妨列举个相对“权威”的定义,那就是来源于蔡元培先生办学宗旨中的“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另外还有“夫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而有了这样的定义,自然也就有与其相对应的评论。

这样使北大精神一经谈起,批判之声便不绝于耳。而大抵算来,总有两个极端。

一是说北大已严重悖逆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不乏义愤填膺地谈论,如:“北大不再是人文的北大,不再是宽容的北大,而成为道德主义的北大,东方不败式唯我独尊的北大。你现在看看今天的燕园,你接触北大的学子,你还能感觉到无欲则刚的境界吗?你还能感觉有容乃大的气魄吗?在许多人的心中,北大成了夸饰的北大,缥缈的北大,北大人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太虚幻境中沾沾自喜,却全然不知北大已异化作清谈的魏晋。发扬蹈厉的青春气息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磅礴昂扬的激情已落成阁楼里点点燕泥。”当然也有具体的案例予以佐证。

这类批判就省察精神而言,或自省,或他省,都是十分可贵的,而且所述内容也的确令人心头一震,扼腕深思。

刘再复先生就在《人论二十五种(怪人论)》中指出:“就是在同一个北京大学,在蔡元培的时代里,教授们都有很多故事,在他们之后,还是一些教授,如顾颉刚、梁漱溟等,也有很多故事。然而奇怪的是,到了本世纪的下半叶,北京大学的教授们似乎没有故事了。他们除了著书、教学和自我批判的文章之外,顶多还留下一些‘思想改造’中的笑话,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倒也着实,如果每个教授都变作了一个面孔,那么北大和别的学校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是针对北大而言的。刘再复先生则看得更远,他引用了密勒的名言:“一个社会中,怪癖的数量一般总是和那个社会所含的天才禀赋、精神力量和道德勇气的数量呈正相关。今天敢于独立怪癖的人如此之少,这正是这个时代主要危险的标志。”

另一类批判其实也算不得对北大的批判,只能说是针对北大中一些“异类”所作的批评。这异类指的便是第一种批判所针对的现象的对立面。因而异类们便被指责为思想言谈太过放肆,太过随意,甚至被戴上“媚俗”的帽子。

譬如曾有北大中文系教授严家炎先生称金庸的小说“是一场静悄悄进行着的文学革命”,这个说法似乎是惹动了众怒,屡遭到严厉批驳。说什么身为北大教授而为金庸吹喇叭、抬轿子,实在有辱“北大精神”,是在搞复古倒退,是“自贬身份”,并解释说,因为北大是五四新文化的发源地,又是吾国文化的最高学府,自然不该复古而且媚俗,而是应当坚决地拒斥武侠文学。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坚持某种品味、某个倾向,方可与北大自身的地位相称。

透过这两面的所谓批判性的东西,我们似乎看到了太多矛盾的结论:北大既自作清高,又常恣意通俗;既道德教条,又不失异类。

而事实上人之复杂,集在北大上,势必不可能一概而论。正如鲁迅所说的“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而北大之复杂自然绝非一种状态所能概括。那所谓矛盾结论事实上反倒应是北大之常态,只要这种种之批判仍存于北大,或仍鞭策着北大,北大之精神就永未曾失!

总之,这一切的存在正是北大精神存在的印证。

不知不觉,已谈了太多“危言”,而事实上,作为一个北大在校生,最为具体关切的自然是青年人,或者缩小为北大青年,所应具有怎样的精神和状态。

而与现正在盛行的对北大的批判一致,北大人也正遭受着类似的批评。一方面说他们愈在向颓废与堕落转化,另一方面又说其自命不凡,妄用北大的名号。

这些只怕也不是没有根据,北大中文系毕业生余杰一度被称为“文坛怪杰”,在其处女作中就曾对北大人的堕落做过尖锐讽刺:

“如果说当代人的堕落如同坐在一架猛然向山头撞去的飞机里,爆炸之后尸骨荡然无存;那么大学生的堕落则是从机舱里跳出来后做自由落体运动,可得一副全尸。北大人呢?北大人只不过多了一把布满破洞的降落伞而已,照样摔个半死不活。”

这样的讽刺确实有失偏颇,况且即使是堕落,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依然喜欢用鲁迅先生所说“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这所谓“醒着的”、“前进中的”青年似乎就是北大人所应具有的状态,这样的青年也确实都是难能可贵的。但我们是否就因此而忽略,甚至排斥那些所谓“昏着的”、“玩着的”青年?

钱理群教授则认为:“他们与我们有着更大的不同,因此也更需要我们设身处地的理解。正是他们构成了青年(已至社会)的大多数,只要不是充当社会的压迫者及其奴才,他们对自己的生存方式的任何选择,都应该受到尊重。那些‘玩着的’青年,通过自己的成熟的劳动,更多地关注个人生活的安乐,是有它的合理性的。我们可以不作这样的选择,却无权轻易地否定与排斥他们。历史的前进运动是由少数‘醒着的’前驱者与‘睡着、玩着、昏着’的沉默的大多数人共同组成与运作的,或者说是实现于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互补、互渗中的,因而是缺一不可的。”

钱教授这种对个人意志绝对自由的尊重可能在情感上很难让人接受,但无论如何,这正是我们面对现状所应具有的理性角度之一。但话说回来,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中的北大人所表征出的激进力量,从而可能获得些积极性的暗示或刺激。

不可避免的,很多人初识北大,都是在书籍中,尤其在一篇篇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文章中。其中无一例外地都强调着北大的分量。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新文化运动主将将新时代、新思潮的气息吹入了这所大学。那时的北大里有着最具革命精神的大学生,他们走在了五四运动的前沿,用鲜活的青春承载起中国的未来。

于是我们很容易判断:北大是一所属于革命者的大学。这里的学生必然骨子里就流淌着革命的血液,绝不仅仅是思考个人的得失,而是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拥有舍我其谁的情怀,正所谓“民族与个人的双重意义”。

然而历史总归是历史,过去也确是过去。一切的一切,总需一个相应的历史背景与之相配。而现阶段,我们似乎发现北大对老本的抓狂。

一所大学,固然可以凭引领一时风气而成名,但如果她仅仅具有革命的浪漫,而没有实际的成果,又怎么可以永葆青春?如果我们仔细品味蔡先生的办学初衷,就不难发现其对大学的学术纯粹性的追求。毕竟,大学到底还是以其学术生命力来作为根基的。

由此,我想,我们的北大人,北大青年,北大学生究竟应该以何种姿态立于北大之中,以何种作为表现真正纯粹的北大精神,想必就很清楚了。

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与批判精神自是其一,民族与个人的双重意义结合也是其二,而独立于这二者之外的根基,则是对知识与学术的纯粹追求与精深探究。我想,这才是蔡先生所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所真正追求的目的,后世的演绎只能是一些不失分量的附属物。

“精神”的正名需要我们这一群北大人的觉醒与作为。

(贺鹏超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7级本科生)

同类推荐
  • 公诉成克杰幕后新闻

    公诉成克杰幕后新闻

    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案件是迄今为止中国社会最具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就公诉工作而言,也是一起经典案例……循着检察官的叙述,透过厚厚的尚未尘封的卷宗,我们仿佛走进了专案组,也仿佛走近了成克杰。2000年4月11日上午九点,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室。这是一次紧急会议。与会者中,有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海峰、副检察长刘漳南、北京市检第一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叶上诗、副检察长方工、国家最高检察院公诉厅厅长姜伟等京城检界重量级人物。
  • 宝鸡优秀剧作选1980-2015(上)

    宝鸡优秀剧作选1980-2015(上)

    宝鸡三代戏剧家的历史,是中国戏剧家历史的缩影。宝鸡三代戏剧家走过的道路和正在走的道路,是中国戏剧家走过的道路和正在走的道路。让我们不妨打开《宝鸡优秀剧作选》,感受一下中国戏剧创作中关中西陲的那一缕山城的来风,感受一下中国戏剧创作在具体的每一个作家笔下的表现形式吧!
  • 那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姑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中包括《岳飞》、《郑板桥》、《呼唤阳光》、《检验》、《松风柏韵》、《狼烟》、《原野风》7个电影文学剧本。其中《岳飞》、《郑板桥》、《狼烟》用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岳飞抗金、郑板桥弃官归隐、戚继光抗倭等过程,展现了古代英雄名士的傲骨和气度。《呼唤阳光》、《原野风》展现了当代县城的经济、生活的变迁,塑造了当代改革者形象。《松风柏韵》、《检验》重现了当代军人精湛高超的军事技能和保家卫国,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
  •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一)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一)

    研究秦城监狱的历史,首先就得从功德林监狱说起,它是秦城监狱的前身。功德林监狱曾经作为北京战犯管理所,关押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战犯,即国民党战犯。说秦城监狱是特殊监狱,源于1960年。首批特殊犯人由功德林迁往秦城,成为秦城的第一批囚徒。自此,秦城监狱作为中国第一个监狱开始了它的特殊使命。功德林监狱功德林监狱是秦城监狱的前身,它位于北京城北的德胜门外。据说之所以叫“功德林”,是因为当地曾有一座叫做“功德林”的庙宇。光绪年间,功德林古刹里设立了京师习艺所,名为“习艺”,实际上是收容罪犯,令其习艺的场所。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杨永贤同志新作《中国古代百名女杰》,一改她的长篇小说《女人韵歌》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形象,一个个英武睿智、不让须眉而胜似须眉,足以使素有“半边天”之称的中国女子扬眉吐气。读了这样的书,使人感到人生充满着勃勃的生气,连冬日的阳光也变得红彤彤的,整个世界都美好起来了。
  • 轩王的俏妃

    轩王的俏妃

    胸无大志的米虫穿越者来到这个强权至上的古代,也许是幸运笼罩,或是金手指全开,先是莫名其妙成为将军的干妹妹,代替将军的亲妹妹嫁入王府,一跃成为了王妃。原本替代品的她好不容易与这位心有所属的王爷关系缓和的时候,他心中的人回来了。一夜回到解放前,被逼无退路,她英勇跳崖,一跳又成为他国的王爷千金,更进宫成了皇妃。当又是一位心有所属的丈夫时,饶是新人类的她也崩溃了。
  • 懒女逆袭:冷漠上仙也温柔

    懒女逆袭:冷漠上仙也温柔

    前世她是神之女,只因为爱人之死,她散发神力以死相随,灰飞烟灭;得人保留一丝魂魄以至于投胎转世。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梨花芳菲间,他白衣胜雪,款款动人的桃花眼微微眯起,唇里轻轻喃道的话语,却不曾想以后她的人生皆为他而倾覆。“你不是她……”风华正茂间他冷淡出声,她撕心裂肺,坠入修罗,万劫不复。“她的三世已过,如果消除不了她的怨念,形神俱灭!”三世已过,是谁成全了谁,抑或痴迷了谁的一生?
  • 大魔王的无敌小狂妃

    大魔王的无敌小狂妃

    末世女王被同父异母的妹妹和未婚夫害死,重生到了异世界。????凤欣月的人生目标:虐渣、打怪、带着儿子小团子走自己不一样的强者之路。至于男人有多远滚多远,姐姐不需要。????沈倾爵的人生目标:追媳妇、宠媳妇、带着媳妇笑傲江湖,至于儿子那个碍事儿精,可不可以送人啊,不然老是在关键时刻出来捣乱,还让不让人活了??????萌宝小团子:闲着也是闲着,给老爹添添乱挺好玩儿的。小团子的自我定位,我就是一个打酱油路过的。1V1甜宠双洁无虐
  • 1960,超级诈骗案

    1960,超级诈骗案

    1960年3月18日。黄昏。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在北京西交民巷东口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秘书室。他身穿灰色人字呢大衣,瘦高个儿、瘦长脸、分头、肤色黄黑。“我是国务院的,来给行长送急件。”来人递上一个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字样的大信封,然后打开一个紫色封皮的发文本,“请签字。”
  • 桔梗胎记之王妃很妖孽

    桔梗胎记之王妃很妖孽

    齐素锦一朝为后,哪曾想阴谋层出不穷,被打入冷宫,夫君厌弃自己,一直疼爱的庶妹竟然是造成自己不幸的罪魁祸首,心灰意冷之际,冷宫起火,火光中却见血色冲天,正是凤栖梧桐,涅火重生。
  • 笙知那年,不若笙

    笙知那年,不若笙

    一个关于成长的长编故事。从生,到向死而生,从懂,到万般须臾…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到无数的牵扯羁绊。
  • 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强身壮骨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我要上北大

    我要上北大

    这是来自21位清华学子的真诚忠告;这是来自各地高考状元的真知灼见。对于他们来说,高中、高考已经成为过去,而你们还在前进,还需要拼搏进取。通往成功的路径绝无坦途。崎岖坎坷,遍地荆棘。也是生命中的美景——如果你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轻松快乐的心情踏上前进的征程,即使目标很远。成功再难。也能够坦然的龙门一跃。《我要上清华》的篇章都是出自全国各省市高考翘楚之手,这些思想与方法是他们高中学习、备考过程中真实经历的记录。书里有他们学习方法的总结,有考试心态的调整,有应对考试的技巧。有感情的困惑和他们的处理方法。
  • 郡主当道:美男有点多

    郡主当道:美男有点多

    她本是天之骄女,却一朝穿越,成为刁蛮郡主。开创酒楼,资助学堂,她摇身一变,被称赞为仙女下凡。毛遂自荐,她主动请缨举办皇家夜宴。烟花齐绽,她彻底成为仙女郡主。将军古越痴情相爱,鹰楼之主默默守护。初一登高,小和尚情窦初开,对她一见钟情。旷世奇才,与她日常斗嘴,暗生情愫。海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暴风雨来临的前一刻,总是格外平静。黑袍人现,地狱门开。那面具之下的双眼竟格外熟悉。她遭人暗害,落水失忆。身中蛊毒,情人远去。这一切,到底是谁在暗中操控?百鸟朝凤,万凤朝仪。她身份之谜逐渐揭开。“本座本无心六界尊位,你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要致本座于死地。既如此,那本座就只好勉为其难,去做做那六界之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