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8400000009

第9章 《五子之歌》——最早的盛世危言

《五子之歌》中的五子,是大禹的五个孙子,夏启的五个儿子。《五子之歌》,就是这兄弟五人所作的以政治为主题的五首诗歌。兄弟五人的名字,除了有一人可能叫仲康之外,其余都渺不可知。作歌干什么?埋怨他们共同的长兄太康,追念他们的祖父大禹留下的政治训诫。

原来,夏启亡故之后,按照他开创的“传子”政治,天子之位传给了他的长子太康。但是,太康却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即使继位作了君主,依然耽于玩乐,不思牧养兆民之责,完全丧失了一个君主应当具备的德行、应当履行的责任,以至于百官众臣都失去了敬畏之意,效忠之心。有一回,太康又由着性子外出打猎取乐,逛荡了一百天都不回来。太康骚扰的诸侯国叫有穷国,国君名羿,他见本国民众都不堪忍受太康之恶,于是率领众庶,将太康驱逐至河的对岸,太康竟无法脱身返国。太康的五个弟弟侍奉着他们的母亲在河边等他。就在等他的过程中,兄弟五人写下了五首歌,这就是《五子之歌》。

是兄弟五人共同创作了五首歌,还是兄弟五人各自分别创造了一首歌,《尚书》并没有交待,我们也不必深究。读完这五首歌,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五篇“盛世危言”或“盛世悲歌”。如果这五首歌真是夏朝初年的作品,那么,这也许是最早的“盛世危言”了。一方面,太康继位的年代,去尧、舜、禹并不远,经过几代圣王的接力赛般的治理,已是政通人和,野无遗贤。凭着几代圣王打下的基业,政治刚到鼎盛时期,还牢固得很。这样的时代,可谓“盛世”。另一方面,《五子之歌》却并非盛世欢歌,而是典型的危言,甚至不是“居安思危”的产物,而是“居危思危”的产物。歌中流露出来的危机意识、警惧意识、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早期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

那么,《五子之歌》到底叙述了什么?

单从内容来看,第一首歌主要讲民众与邦国的关系。认为民众应当亲近,绝不可轻视。因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到现在还常常被很多学人挂在嘴边,以为是中国早期的民本思想的体现。不过,这句名言的核心旨趣,似乎并不在民众,而在于邦国,它的意思是,只有民众安定了,邦国才能获得安宁。这样的政治观念主要在于告诫君主,应当小心对待民众,甚至应当以卑弱自处;君主治国临民,要像以一根朽坏的绳索驾着六匹马那样,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切不可粗心大意。

第二首歌主要讲享乐与灭亡的关系。歌中转述了大禹的训诫:喜欢美色,喜欢游猎,喜欢喝酒,喜欢音乐,还喜欢华丽的宫殿——这五种毛病,只要犯上一种,就会灭亡。然而,这五种毛病,恰恰正是普通人的嗜好。明代的张岱,就曾在自撰的墓志铭中写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囊诗魔。”如此高调标榜的享乐主义,在富足的市民社会中,不仅不是什么邪恶,反而常常被视为值得夸耀的风雅之举。但是,按照《五子之歌》的旨趣,这样的享乐主义对一个君主来说,乃是十足的灾难。因为,君主与享乐无关。

第三首歌追忆唐尧,认为,如果违背了尧的治道与政道,也会走向灭亡。

第四首歌追忆大禹,认为,如果违背了禹的典章与制度,也会走向灭亡。

最后一首歌表达了被民众仇视、抛弃、驱逐之后的懊恼、羞愧、悔恨。

这五首歌,透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让我们逐一解读。

首先,它们提到了尧与禹,但没有提到夏启。夏启是“五子”的父亲,是他们最亲近的人,理应在《五子之歌》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夏启的名字和身影都没有出现——“身与名俱灭”。这种“没有出现”,本身就是一种评价,一种无言的评价。它表明,夏启并没有得到他的后辈们的认同。如果这篇《五子之歌》并非夏启的“五子”所作,而是后人伪造的,那也意味着,夏启的德行并没有到《五子之歌》的真实作者的认同。在《五子之歌》中,被提及的昔日圣王只有尧和禹,其中,尧是这个政治传统、这个文明秩序的首要奠基者,禹则是他们的祖父。

其次,就它所阐述的民本观念而言,不能把它解读为“民众本位”或“庶民的胜利”;与现代流行的“民主”观念,更是不搭界。事实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是针对君主而提出来的,它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民众、邦国、君主。三者之间,君主居于主体地位,是这个政治关系中的主动者,君主如果能够把民众安顿好,就可以让自己的邦国趋于安宁,而邦国的安宁才可能让君主自己安享太平。所以,君主治理国家,应当首先着眼于民众,应当把民众放在心上。因而,民本思想的实质,是一种“治道”:从民众这个根本开始,最终实现邦国的安宁。显然,这是一种以君主为本位的政治观念。此外,由于太康遭到驱逐,歌中还强调了民众的强大;强调在民众面前,君主应当怀有畏惧之心,时时注意回应民众的需要。这样的“为君守则”,既与《道德经》中所见的以卑弱自处的“人君南面术”相互应和,也与后来流行的“载舟覆舟论”遥相呼应。从这个角度上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其实也是一种十足的“君主论”。

再次,它把政权的兴亡、君主的安危寄托于过去的政治传统,体现了一种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偏好和复古主义倾向。第三首歌强调,要坚持尧开创的政治原则与治理技术,第四首歌强调,要恪守禹制定的典章制度。如果背离了这些政治传统,就会自取灭亡。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政治的黄金时代在过去,只有回归过去,只有依赖过去的政治智慧,才可能维持基本的政治秩序。这种“向后看”的政治思维方式和政治心理状态,体现了对于经验的尊重,是典型的农耕社会的产物。

最后,第五首歌表达的政治上的懊恼、羞愧、悔恨,并非孤立的意象,同样的政治意象还见之于《诗经》。读《五子之歌》,再读《诗经》中的一些诗篇,感觉它们仿佛出自同一作者。譬如,《大雅·抑》吟咏道:“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弗念厥绍。罔傅求先王,克共明刑。”其大意是:“事情弄到现在,政治迷乱,德行坠落,你沉溺于酒中。你纵情于酒精,不顾你的责任,不恪守先王的遗训,怠慢了先王的威仪谨慎。”这样一种眼看狂澜既倒却无可挽回的忧伤,与《五子之歌》的风格何其相似,几乎是同出一辙。《抑》当然是对西周末年政治衰败的哀鸣,似乎与《五子之歌》理应反映的夏初政治相去甚远。但是,如果《五子之歌》真属于所谓的“伪古文尚书”,那么,纯粹从自然时间的维度上说,《五子之歌》较之于《抑》,可能还是更加晚近的作品,也许还是模仿《抑》之类的政治诗篇的结果。此外,《五子之歌》所表达出来的政治哀叹,与屈原的《离骚》在某些方面也有相通之处。

在《尚书》中,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政见的篇章并不多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篇《五子之歌》也许更值得我们注意。诗人看似浪漫、看似不切实际,其实对政治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诗歌还是展示政治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诗经别裁》一书中,当代学人扬之水说:“诗人总是活跃在政权中心的明智清醒的一群。他常常担负了政制的责任,同时又担负了文化的责任,后者恐怕还是更重一点儿。那么与其说他是在努力维护一种制度,一种秩序,不如说,他更是在坚持一种操守和精神。”这是对诗人的政制责任、文化责任的肯认。

其实,诗人的政治意义远不止于此。伟大的诗人,往往就是伟大的立法者;伟大的史诗,譬如荷马的《伊利亚特》、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中国的《诗经》,往往会对文明秩序、特别是精神秩序产生极其深远的规范作用。伟大的诗人及其诗篇,总是通过塑造一个文化共同体的精神和灵魂的方式,开创一个时代,甚至规范一种文明。伟大的诗人及其诗篇震撼人心,指示善与恶的界限,划定“可以”、“不得”、“应当”的范围,进而描绘一个政治共同体未来的理想图景……通过诸如此类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文明秩序的精神内核。伟大的诗人留下的史诗,虽然不是实证意义上的法,但却是精神世界中的法,因而也是世俗世界中的法应当遵循的更高级的法。《五子之歌》的政治意涵,也当作如是观。

同类推荐
  • 姜椿芳文集(第七卷)

    姜椿芳文集(第七卷)

    本书收录了《争先恐后》、《三个镜头》、《难》、《人生问题》、《爱好文学》、《一九三八》、《新生》、《国际一周》等文章。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 秦牧散文

    秦牧散文

    秦牧是当代杰出的散文大家,本书精选了作者散文佳作57篇,包括《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叭儿狗与仙人球》等,全面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概貌。
  •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1977年10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无数人彷徨的身影中,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一度前途灰暗的青年人看到了希望。1977年12月,全国各省十三届高中毕业生——570万人涌向了高考考场,踏上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征途。1977年的寒冬,考场上却散发着郁郁勃发的生气,数百万考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未来的轮廓。第二年春天,27.3万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在高校停止招生的十年寒冬后,终于等到了春回大地。1978年9月,新一轮的高考再一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1000多万的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 记忆的颜色

    记忆的颜色

    作为一位电影导演和作家,彭小莲长期关注老一代学者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个人际,并不断间断地为他们撰写文章、拍摄映像、进行专访,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好友和同道。这既源自于彭小莲个人的家庭影响,也是她在多年留学、导演生涯后的选择与志趣。本书以非虚构的方式,分别以赵丹与黄宗英、贾植芳、家族亲人和上海街头按摩店老板四组人物,撰写了关于“记忆”的长文,其中既有历史变迁的宏大叙事,更有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具体入微的言谈、选择、爱恨,整体上构成了一副关于记忆的长卷:既是彭小莲个人的,更是国家民族的一份记忆。
热门推荐
  • 陆氏家制

    陆氏家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撰《史记》的缘由,司马迁自己在《史记》末篇表述得很清楚,即是承父志而继《春秋》。于此,历来论家多无异议。然而,在今天看来,《史记》的根本著述动机并未因此显明,仍存在需要澄清、辨析的地方。本书从文质之辨、君臣之际、《论六家要指》的意义等角度,详尽辨析了《史记》之“继春秋”说。
  • 枕边小医妃:王爷,玩够没

    枕边小医妃:王爷,玩够没

    他惊才绝艳,却淡漠名利,古代版好男人的楷模!唯独对她这一个穿越女,小气腹黑又卑鄙无耻……分明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嘛!而且,他被皇帝赐婚关她什么屁事啊?挑这个时候扯她玩拜堂兼洞房,是想两人一起砍头吗??
  • 天诛:民国异闻录

    天诛:民国异闻录

    正值民国,中华大地扰乱不堪,内忧外患,明争暗斗,局势动荡,人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乱世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不知多少扑朔迷离的离奇悬案……杂耍艺人,田间村夫,行医世家,文人墨客,与坏人斗智斗勇,与敌人斗智斗勇,画杀,渔杀,医杀,鼠杀,一个个绝妙精彩的江湖传奇跃然纸上。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红发安妮系列1:绿山墙的安妮

    红发安妮系列1:绿山墙的安妮

    描写卡斯伯特兄妹向孤儿院申领一个男孩,但却错误地送来了 一个红头发的女孩。这个女孩以其活泼乐观的精神,不但感染了年迈孤独 卡斯伯特兄妹,也照亮了整个绿山墙的生活。她奇妙的幻想生活、与戴安 娜纯真的友谊、与吉尔伯特的斗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无不展示着一 个小女孩快乐的童年生活。
  • 斩仙者

    斩仙者

    方浩本是天云宗一名普通弟子,却在一次意外偷看到掌门千金洗澡,遭到全宗弟子追杀……身处乱世,不争当陨,手持三尺青峰,问鼎天下之巅,于万世之修士:“敢战否?”
  • 道枢

    道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那个武当你别跑

    网游之那个武当你别跑

    【甜宠】【一对一式】颜桑本只想下个手游打发一下无聊时光,没想到遇到了碰瓷帮主。没事,一切都有小武当在。只是为什么这小武当也不大对劲呢?什么?想要跟我情缘?好啊!谁怕谁?大不了就约法三章嘛!第一,咱们这组情缘只是假的,不准对我动真感情。嗯,好~第二,如果哪天你喜欢上谁,无论游戏还是现实,一定要跟我说,我会选择退出。嗯,答应你。那第三呢?暂时还没有第三,以后再说。某日夜,已同居的奶妈大人和武当小奶狗同坐在沙发上刷着副本。给你大加你跑个屁啊!绝学都能奶不中你!你滚吧!臭武当你给我回来!你知不知道你要死啦!好好好,我这不在这嘛,我哪都不去……滚啊!
  • 废材逆天狂后

    废材逆天狂后

    第一次茅厕对上,她一个过肩摔将他毫不留情地甩到茅坑里;第二次寿宴对上,他差点儿成了她的奴隶;第三次浴室对上,他被她甩进了澡堂里;第四次王帐对上,她竟然在他登基当日把他给绑架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她,21世纪名震大江南北的女魔头,冥堂大姐大,一朝为情穿越却附身在了一个可怜皇后的身上。什么?竟然要把堂堂一国皇后弄出去和亲?……卧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