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8400000009

第9章 《五子之歌》——最早的盛世危言

《五子之歌》中的五子,是大禹的五个孙子,夏启的五个儿子。《五子之歌》,就是这兄弟五人所作的以政治为主题的五首诗歌。兄弟五人的名字,除了有一人可能叫仲康之外,其余都渺不可知。作歌干什么?埋怨他们共同的长兄太康,追念他们的祖父大禹留下的政治训诫。

原来,夏启亡故之后,按照他开创的“传子”政治,天子之位传给了他的长子太康。但是,太康却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即使继位作了君主,依然耽于玩乐,不思牧养兆民之责,完全丧失了一个君主应当具备的德行、应当履行的责任,以至于百官众臣都失去了敬畏之意,效忠之心。有一回,太康又由着性子外出打猎取乐,逛荡了一百天都不回来。太康骚扰的诸侯国叫有穷国,国君名羿,他见本国民众都不堪忍受太康之恶,于是率领众庶,将太康驱逐至河的对岸,太康竟无法脱身返国。太康的五个弟弟侍奉着他们的母亲在河边等他。就在等他的过程中,兄弟五人写下了五首歌,这就是《五子之歌》。

是兄弟五人共同创作了五首歌,还是兄弟五人各自分别创造了一首歌,《尚书》并没有交待,我们也不必深究。读完这五首歌,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五篇“盛世危言”或“盛世悲歌”。如果这五首歌真是夏朝初年的作品,那么,这也许是最早的“盛世危言”了。一方面,太康继位的年代,去尧、舜、禹并不远,经过几代圣王的接力赛般的治理,已是政通人和,野无遗贤。凭着几代圣王打下的基业,政治刚到鼎盛时期,还牢固得很。这样的时代,可谓“盛世”。另一方面,《五子之歌》却并非盛世欢歌,而是典型的危言,甚至不是“居安思危”的产物,而是“居危思危”的产物。歌中流露出来的危机意识、警惧意识、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早期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

那么,《五子之歌》到底叙述了什么?

单从内容来看,第一首歌主要讲民众与邦国的关系。认为民众应当亲近,绝不可轻视。因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到现在还常常被很多学人挂在嘴边,以为是中国早期的民本思想的体现。不过,这句名言的核心旨趣,似乎并不在民众,而在于邦国,它的意思是,只有民众安定了,邦国才能获得安宁。这样的政治观念主要在于告诫君主,应当小心对待民众,甚至应当以卑弱自处;君主治国临民,要像以一根朽坏的绳索驾着六匹马那样,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切不可粗心大意。

第二首歌主要讲享乐与灭亡的关系。歌中转述了大禹的训诫:喜欢美色,喜欢游猎,喜欢喝酒,喜欢音乐,还喜欢华丽的宫殿——这五种毛病,只要犯上一种,就会灭亡。然而,这五种毛病,恰恰正是普通人的嗜好。明代的张岱,就曾在自撰的墓志铭中写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囊诗魔。”如此高调标榜的享乐主义,在富足的市民社会中,不仅不是什么邪恶,反而常常被视为值得夸耀的风雅之举。但是,按照《五子之歌》的旨趣,这样的享乐主义对一个君主来说,乃是十足的灾难。因为,君主与享乐无关。

第三首歌追忆唐尧,认为,如果违背了尧的治道与政道,也会走向灭亡。

第四首歌追忆大禹,认为,如果违背了禹的典章与制度,也会走向灭亡。

最后一首歌表达了被民众仇视、抛弃、驱逐之后的懊恼、羞愧、悔恨。

这五首歌,透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让我们逐一解读。

首先,它们提到了尧与禹,但没有提到夏启。夏启是“五子”的父亲,是他们最亲近的人,理应在《五子之歌》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夏启的名字和身影都没有出现——“身与名俱灭”。这种“没有出现”,本身就是一种评价,一种无言的评价。它表明,夏启并没有得到他的后辈们的认同。如果这篇《五子之歌》并非夏启的“五子”所作,而是后人伪造的,那也意味着,夏启的德行并没有到《五子之歌》的真实作者的认同。在《五子之歌》中,被提及的昔日圣王只有尧和禹,其中,尧是这个政治传统、这个文明秩序的首要奠基者,禹则是他们的祖父。

其次,就它所阐述的民本观念而言,不能把它解读为“民众本位”或“庶民的胜利”;与现代流行的“民主”观念,更是不搭界。事实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是针对君主而提出来的,它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民众、邦国、君主。三者之间,君主居于主体地位,是这个政治关系中的主动者,君主如果能够把民众安顿好,就可以让自己的邦国趋于安宁,而邦国的安宁才可能让君主自己安享太平。所以,君主治理国家,应当首先着眼于民众,应当把民众放在心上。因而,民本思想的实质,是一种“治道”:从民众这个根本开始,最终实现邦国的安宁。显然,这是一种以君主为本位的政治观念。此外,由于太康遭到驱逐,歌中还强调了民众的强大;强调在民众面前,君主应当怀有畏惧之心,时时注意回应民众的需要。这样的“为君守则”,既与《道德经》中所见的以卑弱自处的“人君南面术”相互应和,也与后来流行的“载舟覆舟论”遥相呼应。从这个角度上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其实也是一种十足的“君主论”。

再次,它把政权的兴亡、君主的安危寄托于过去的政治传统,体现了一种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偏好和复古主义倾向。第三首歌强调,要坚持尧开创的政治原则与治理技术,第四首歌强调,要恪守禹制定的典章制度。如果背离了这些政治传统,就会自取灭亡。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政治的黄金时代在过去,只有回归过去,只有依赖过去的政治智慧,才可能维持基本的政治秩序。这种“向后看”的政治思维方式和政治心理状态,体现了对于经验的尊重,是典型的农耕社会的产物。

最后,第五首歌表达的政治上的懊恼、羞愧、悔恨,并非孤立的意象,同样的政治意象还见之于《诗经》。读《五子之歌》,再读《诗经》中的一些诗篇,感觉它们仿佛出自同一作者。譬如,《大雅·抑》吟咏道:“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弗念厥绍。罔傅求先王,克共明刑。”其大意是:“事情弄到现在,政治迷乱,德行坠落,你沉溺于酒中。你纵情于酒精,不顾你的责任,不恪守先王的遗训,怠慢了先王的威仪谨慎。”这样一种眼看狂澜既倒却无可挽回的忧伤,与《五子之歌》的风格何其相似,几乎是同出一辙。《抑》当然是对西周末年政治衰败的哀鸣,似乎与《五子之歌》理应反映的夏初政治相去甚远。但是,如果《五子之歌》真属于所谓的“伪古文尚书”,那么,纯粹从自然时间的维度上说,《五子之歌》较之于《抑》,可能还是更加晚近的作品,也许还是模仿《抑》之类的政治诗篇的结果。此外,《五子之歌》所表达出来的政治哀叹,与屈原的《离骚》在某些方面也有相通之处。

在《尚书》中,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政见的篇章并不多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篇《五子之歌》也许更值得我们注意。诗人看似浪漫、看似不切实际,其实对政治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诗歌还是展示政治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诗经别裁》一书中,当代学人扬之水说:“诗人总是活跃在政权中心的明智清醒的一群。他常常担负了政制的责任,同时又担负了文化的责任,后者恐怕还是更重一点儿。那么与其说他是在努力维护一种制度,一种秩序,不如说,他更是在坚持一种操守和精神。”这是对诗人的政制责任、文化责任的肯认。

其实,诗人的政治意义远不止于此。伟大的诗人,往往就是伟大的立法者;伟大的史诗,譬如荷马的《伊利亚特》、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中国的《诗经》,往往会对文明秩序、特别是精神秩序产生极其深远的规范作用。伟大的诗人及其诗篇,总是通过塑造一个文化共同体的精神和灵魂的方式,开创一个时代,甚至规范一种文明。伟大的诗人及其诗篇震撼人心,指示善与恶的界限,划定“可以”、“不得”、“应当”的范围,进而描绘一个政治共同体未来的理想图景……通过诸如此类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文明秩序的精神内核。伟大的诗人留下的史诗,虽然不是实证意义上的法,但却是精神世界中的法,因而也是世俗世界中的法应当遵循的更高级的法。《五子之歌》的政治意涵,也当作如是观。

同类推荐
  • 咏而归

    咏而归

    《咏而归》是李敬泽全新作品集。本书收录了李敬泽历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人古典的短文,长文一概不取。以春秋先秦为主,兴之所至,迤逦而下,至于现代乡野。最后落到几篇谈闲情的文章上去,由家国天下,归结到春水春风、此身此心。李敬泽在书中与古人对话,从春秋到明清,从明清到现在,从孔子、孟子到笔记小说,李敬泽用活泼的语言叙述历史和文化,去领略古人的精神,去追怀古人的风致。阅读经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样,轻松、快乐、自由。编这一本《咏而归》,不外乎是,从古人的选择和决断中,从他们对生命丰沛润泽的领会中,学习安顿自己,找到一个归处。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时之人的心与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归。
  • 给妈妈的信

    给妈妈的信

    《给妈妈的信》描述了1910年至1944年间圣埃克絮佩里写给的信笺是最美丽的文字,揭示了圣埃克絮佩里鲜为人知的一面。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妙历程。本书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 看见

    看见

    本书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 春晖秋月:项宗西散文随笔自选集

    春晖秋月:项宗西散文随笔自选集

    我赞成简洁,开门见山,言之有物。我们的人生已被“千头万绪的繁复而耗尽”。华丽的包装,冗繁的铺陈,统统应该摒除,就像一条小溪,不深,清澈得让人一眼能看到底。
热门推荐
  • 鬼才帝后,皇帝靠边站

    鬼才帝后,皇帝靠边站

    这是一部苦逼皇帝奴隶翻身的奋斗史;这是一个鬼才帝后搅乱后宫的养成史;新婚之夜某女穿越而来,于是某皇帝的苦逼生活就此开始。证据一:“月月,那个蓝色官服的帅哥是谁?!”“皇嫂,不许打他的主意,那是我看上的。听说要和左相的千金成亲。我要抢亲!”“那个紫纱衣的美男是谁啊?这么远看都能看出来他的绝代风华。”“百里王朝最年轻的右相,长的是绝代风华,实则阴险狡诈精明的很,小狐狸一只。连左相那个老家伙都拿他没办法。嘿嘿嘿,皇嫂。打个商量呗。”“那那个黑衣服的是谁啊,丫的帅的掉渣,靠,这里是不是专产帅哥啊,一个比一个销魂。。。”“皇嫂!做人不可以这么无耻,你已经是有夫君的人了,还在这里对夫君的下属指指点点心存不轨,要是皇兄知道的话你会死的很难看。所以皇嫂,你要是帮我抢亲的话,我就把右相展风华剥光了送到你床上去!这个交易怎么样?”“记得把展风华洗白白。”于是,前朝乱了。
  • 蝼爱

    蝼爱

    郑艾,一个人群中凡的不能在凡的小人物。他把自己的一生比喻成了蝼蚁之命,忙碌、平庸、渺小,能让他静如止水的生活涟漪不断的,是那一次又一次如流星般划过的爱情,美丽而短暂,有爱与无爱的日子让他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无数次的奔波。生活的压力,现实的残酷,事业无门,爱情无果。这一切都迫使郑艾的思想信念不停的转变,心灵开始扭曲。一个过了儿立之年的他,此时此刻才开始苦苦思索生活中的定位,可对于一个再无追求,再无理想的人,要去哪里找寻能让他赖以生存的位置...........?
  • 异世女爵三世忆

    异世女爵三世忆

    曾经的侯爵在红莲中陨落,在这个世界,她只是一个想过完一生的普通女子,从曾经的魔女,变成了普通人。命运之人究竟是谁?王子?侯爵?还是骑士?记忆碎片慢慢聚齐,神终于觉醒……新书《混沌王后:第一辅佐官》与大家见面啦,欢迎大家前来吐槽!
  • 入世红颜

    入世红颜

    她是困顿温柔乡的小雏鸟,要如何利用稚嫩的羽翼飞出牢笼?歪打正着的初夜,她和那个男人面面相觑,异口同声【怎么是你!】……
  • 做完美女人,品完美生活

    做完美女人,品完美生活

    做完美女人,是女人一辈子的修行;过完美生活,女人一辈子的梦想。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做成功女人的12条修炼法则,教女人如何读懂自己、读懂生活,并让你在学习如何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变成日渐完美,日趋成功。优美的文字,富含哲理的故事,会让你在感受完美修炼真谛的同时享受到阅读的愉悦。
  • 重生之商门娇女

    重生之商门娇女

    谢燕娘上辈子为了争一口气,嫁给一个不爱的男人,最后被折磨致死。重生回来,她绝不会重蹈覆辙。收复忠仆,寻找靠山,报复渣男,跟家中两个姐姐周旋。慢慢来,这辈子她有足够的时间让前夫尝尽苦楚,求而不得。嫡母想要把她送到渣男手里?做梦!大姐想要渣男?赶紧收了去。二姐想要把自己当踏脚板,好攀上高枝?门都没有!卷起袖子,一个个都收拾了。等等,靠山大人怎么步步逼近……
  • 老屋里外

    老屋里外

    那时候,乡间的买卖,多以物易物,很少用钱。比如买豆腐,就拿豆子换,几斤豆子换一斤豆腐,每天出去装的是豆腐,回来就换成了豆子。他说的亏,指的就是当日的豆腐没有卖下好价钱,预计该交回来的豆子数量上少了。大哥急了,亏什么亏,一定是做了手脚的。父亲制止道,嚷什么嚷,你还年轻,懂得什么!大哥不依不饶。终于有一天,那人卖豆腐回来,把换来的豆子倒出部分,又打算藏到离豆腐坊不远的马号的草料堆时,被守候的大哥逮了个正着。
  • 女军侯

    女军侯

    她原是国公府的小姐,分家之后却只是一个五品武将的女儿,高不成低不就,蹉跎到十八岁才红鸾星动,她却有了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婚姻爱情与原生家族的兴旺,她该如何选择……刚穿越而来,就死了亲娘,重伤的爹爹以为她好为由,把她扫地出门。 正如她那个便宜爹所说。确实给他找了妥当的后路。当她以为就要这样在这个世界安静的过完一生,她发现,随她穿越而来的还有她的双胞胎弟弟…… 她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要女扮男装的度过,可她遇到他,他们身份悬殊,她宁愿做个默默无闻的走商人,也不愿去锁在四方天中做个笼中金丝雀,不是不够爱,而是不愿为爱做另外一个人……
  •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本书以成长、学习、创新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这辈子活得热气腾腾

    这辈子活得热气腾腾

    这原本是一些写给没有人的文字,是一个人写给世界的情话和狠话。这本十年写就的书完整展现了一个不向生活认怂的人所会经历的世界。接手第一个剧本就被骗的迷茫与无助,28岁被催婚的委屈与惶恐……作者写尽了人在各种境遇中的无奈和进退两难。在那些眼泪,那些温暖,那些自嘲与自尊中我们看到: 人生艰难时,犹豫不决时,在恐惧要先于生活压垮你时,走错路不是最糟糕的事,害怕走错才是;受伤后最难的不是止痛,而是还有像没受过伤那样去爱的胆量。或许一个人永远无法拥有80而无悔的人生,却可以保有在80岁都敢重新开始的勇气。这,就是我们为之努力的东西,就是让生活热气腾腾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