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1500000004

第4章 四“三教”与“五德”

在上述“赤帝九世”、“四七之际火为主”等说法中,汉朝是火德尚赤的。这又涉及了“五德终始”说问题。“五德终始”说在汉代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谶纬的“五德终始”说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而它的形成也与《公羊》学有些关联。

《公羊》家有所谓“三教”说。《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载武帝册问诏有“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之语,董仲舒对曰:“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又曰:“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最后的结论则是“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者文致,用夏之忠者”。《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太史公曰”对此说有较完整的描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此说的关键是汉朝继周末大乱之后,必须改变统治方式,用夏之“上忠”救周之“文敝”。而在董仲舒看来,夏朝的“上忠”之道就是“尧舜之道”,是从尧那里传下来的,因为“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不知是否与此有关,最晚至昭帝时,《公羊》家又有了“汉家尧后”的说法。《汉书》卷七五《眭弘传》载:昭帝元凤三年,泰山有大石自立,昌邑有枯木复生,上林苑亦有断枯柳树自立生。《公羊》家眭弘“推《春秋》之意”,对这些怪异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提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此说为汉效法尧提供了新的理由,与“三教”说的结论相合。

汉家为尧后的史料依据仅见于《左传》,且由文公十三年、襄公二十四年和昭公二十九年的三段文字构成。分见《十三经注疏》影印本,第1852、1979、2123页。参阅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5册,第293—294页。班固在《汉书·高帝纪赞》中概括这三段文字说:“《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卿,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陶唐氏”就是尧,“刘氏”就是汉。刘氏既出于陶唐氏,汉家便是尧后了。《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载逵上书曰:“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谶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就是指此而言。《公羊》家的“汉家尧后”说当由此而来。《左传》的内容比《公》、《穀》二传丰富得多。昭、宣之时,《穀梁》家尹更始兼治《左传》,“取其变理合者以为章句”,《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第3618页。用《左传》的材料丰富《穀梁》家的学说。西汉经学家法森严,但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的现象也是常见的。所以,《公羊》家利用《左传》史料提出“汉家尧后”说不是不可能。其后,此说又被谶纬所采纳。

否定周道,要求汉朝用尧舜禹之道,是汉代《公羊》家的核心观点。与此相似甚至可能是为此提供论证的,还有董仲舒提出的“三统”说、“四法”说和“五帝迭首一色”说。《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春秋》曰:‘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是说王者受天命建立新王朝后,必须改制作科,以示同前代王朝的区别。那么,新王应如何改制作科?董仲舒回答说:“当十二色。历各法而(其)正色,逆数三而复。绌三之前曰五帝,帝迭首一色,顺数五而相复。礼乐各以其法象其宜,顺数四而相复。”苏舆:《春秋繁露义证》,第184—186页。

“逆数三而复”的是黑、白、赤三统。夏为黑统,商为白统,周为赤统,至汉而复始,故应为黑统。这意味着汉朝应同夏朝一样,以建寅之月为正月,朝服、舆马、旗帜、玺印、牺牲、乐器等皆尚黑,冠、婚、丧、祭等礼仪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此说与三教说要求汉朝用夏政的主张相吻合。但二者也有不同处。在三教说中尧舜禹是“守一道”的,而在三统说中尧舜禹也按“逆数三而复”的顺序各有其统。董仲舒说“新王必改制”,即指三统而言;又说“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第2519页。则指三教而言。因此“三统”说不能说明汉和尧舜的关联。

“顺数四而相复”的是商、夏、质、文四法。舜法商,禹法夏,汤法质,文王法文,至汉而复始,故应法商。此说要求汉朝礼乐用虞舜之制,基本特点是“其道佚阳,亲亲而多仁朴”,还包括“立嗣予子,笃母弟,妾以子贵;昏冠之礼,字子以父,别眇夫妇,对坐而食;丧礼别葬,祭礼先臊,夫妻昭穆别位;制爵三等,禄士二品”等许多具体内容。苏舆:《春秋繁露义证》,第205—207页。此说将汉与舜直接联系起来,符合三教说中夏道即尧舜之道的说法,形式上可以构成对“三教”说的支持。但根据四法循环规则,尧当法文,与汉朝不同。故此说仍不能说明汉与尧的关联。

“顺数五而相复”的是五帝之首的“色”。《三代改制质文》说:商人以商、夏、虞为三王,以帝尧、帝喾、颛顼、轩辕、神农为五帝,其中神农作为五帝之首须“迭首一色”,故为“赤帝”。而周朝建立后,以周、商、夏为三王,以帝舜、帝尧、帝喾、颛顼、轩辕为五帝,神农退出五帝,进入九皇系列,轩辕成为五帝之首,亦须“迭首一色”,故为“黄帝”。同上书,第186—187页。董仲舒的论说到此为止,暂时看不出与汉有什么关系。但照他的逻辑,随着王朝继续更迭,颛顼以下诸帝迟早也会成为五帝之首,因而也会成为以一种颜色命名的帝。这里的“色”只有五种,终而复始,汉是尧后的第六代,因而必将与尧同“色”。可见,此说中隐含着一种能将汉与尧联系起来的方法。

五种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并终而复始,是“五德终始”说特有的说法。而最初的五德终始说是按五行相胜的顺序排列的。刘歆《七略》曰:“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土德之后)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文选》卷六《魏都赋》注引,中华书局影印本,1977年,第106页。《吕氏春秋》卷一三《应同》:“黄帝之时……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第677页。按照这种说法,黄帝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继周者为水德。其中不见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的位置,好像是让黄帝做了五帝的代表。董仲舒的三统说与这种五德终始说的后三项正相符合。顾颉刚先生“疑心三统说是割取了五德说的五分之三而造成的”,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5册,第260页。不无道理。董仲舒的“五帝迭首一色”说则借用了这种五德终始的形式,按五行相生的顺序重新排列。他说神农居五帝之首时为赤帝,轩辕居五帝之首时为黄帝。黄帝在赤帝之后,正是“火生土”。参钱穆:《评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5册,第360页。以此类推,“土生金”,黄帝之后应是白帝;“金生水”,白帝之后应是黑帝;“水生木”,黑帝之后应是仓帝;“木生火”,仓帝之后又是赤帝。

谶纬继承了《公羊》家的上述说法。故有“三教”说,如《春秋元命包》曰:“三王有失,故立三教以相变。夏人之立教以忠,其失野,故救野莫若敬。殷人之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莫若文。周人之立教以文,其失荡,故救荡莫若忠。如此循环,周则复始,穷则相承。”《礼记·表记》疏引,《十三经注疏》影印本,1642页。也有“三统”说,如《通典》卷五五“历代所尚”条曰:“高阳氏(颛顼)尚赤……高辛氏(喾)尚黑……陶唐氏(尧)尚白……有虞氏(舜)尚赤”。本注曰:“并出《尚书中候》”,又引《元命包》曰:“夏以十三月为正……其色尚黑”,“殷以十二月为正……其色尚白”,“周以十一月为正……其色尚赤”。王文锦、王永兴等点校本,中华书局,1988年,第1543—1544页。又见《宋书》卷一四《礼志》引《乐稽曜嘉》,第329页。现存谶纬遗文中未见“四法”说,但有与之相似的“文质”说。《春秋元命包》曰:“一质一文,据天地之道,天质而地文。”又曰:“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复。”《文选》卷四五《答宾戏》李善注引,第635页。

谶纬的“五德终始说”则是《公羊》家原来没有的,是谶纬作者的一项发明。  《说郛》卷五引《河图始开图》曰:“伏羲氏以木德王”。《说郛三种》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51页。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春秋内事》曰:“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河图》曰:“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气感,生白帝朱宣。”宋均注云:“朱宣,少昊氏也。”又引《帝王世纪》曰:“少昊帝……以金承土帝,《图谶》所谓白帝朱宣者也,故称少昊,号金天氏”。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河图》曰:“瑶光之星,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幽房之宫,生黑帝颛顼”。

《玉海》卷一九八引《尚书中候》曰:“尧火德,故赤龙应焉。”四库类书丛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册,第214页。

《易纬是类谋》引《洛书灵准听》:“甄机立功者尧,放德之名者虞,与同射放,赤黄配枢,乾坤合斗,七以分治。”郑玄注:“尧赤而舜黄,尧受天精,舜应地德,在中安配枢星也。”《丛书集成初编》0688,第5—6页。

《太平御览》卷八引《春秋演孔图》曰:“舜之将兴,黄云升于堂。”

《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尚书帝命验》曰:“禹,白帝精,以星感。”

《太平御览》卷八三引《河图》曰:“扶都见白气贯月,感生黑帝汤。”又引《洛书灵准听》曰:“黑帝子汤,长八尺一寸。”

《太平御览》卷八四引《洛书灵准听》曰:“苍帝姬昌,日角鸟鼻,身长八尺二寸。”又引《春秋感精符》曰:“孔子案录书,含观五常英人,知姬昌为苍帝精。”

《太平御览》卷八七引《尚书帝命验》曰:“有人雄起戴玉英,祈旦失钥,亡其金虎。”郑玄注曰:“祈,读曰哲(晳),白也,谓之秦也。旦失钥,户将开。金虎,兽之长,喻于秦君也。”

《易纬通卦验》:“孔子表《洛书摘亡辟》曰:亡秦者胡也。丘以推秦白精也……秦为赤躯(驱),非命王。”《丛书集成初编》0689,第12页。

《后汉书》卷四〇《班固传》注引《春秋演孔图》曰:“卯金刀,名为劉,中国东南出荆州,赤帝后,次代周。” 按照上述说法,伏羲为木德,黄帝为土德,少昊为金德,颛顼为水德,尧为火德,舜为土德,夏为金德,商为水德,周为木德,秦为金德,汉为火德。炎帝、帝喾为何德,在现存谶纬遗文中不见明确记载。但炎帝显然应为火德。《古微书》卷一三引《春秋命历序》曰:“地皇十一头,火德王”。同上书,第246页。《礼记·月令》疏引《春秋说》云:“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作耒耜,播百谷,曰神农也。”《十三经注疏》影印本,第1364页。地皇为火德,而炎帝即地皇。是为炎帝火德之侧证。帝喾在水德的颛顼和火德的尧之间,显然应为木德。《太平御览》卷八〇引《古史考》曰:“高辛氏(帝喾),或曰房姓,以木德王。”所依据的可能就是谶纬。此外,谶纬中重要的古帝王还有燧人氏。《周礼正义序》引《易通卦验》:“燧皇始出,握机矩”。注云:“燧皇,谓人皇,在伏羲前,风姓,始王天下者。”《十三经注疏》,第633页。谶纬中关于三皇的说法比较乱。如应劭《风俗通义》卷一“三皇”条载:《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无燧人而有女娲;而《礼含文嘉》则以“虙戏、燧人、神农”为三皇,燧人在虙戏之后。(诸子百家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页)又《古微书》卷一八引《礼稽命征》曰:“三皇三正,伏羲建寅,神农建丑,黄帝建子。”(《丛书集成初编》0692,第341页)无燧人而有黄帝。但是占主导地位的说法是燧人、伏羲、神农。谶纬遗文不载燧人为何德,《古史考》说他“以火德王”,《太平御览》卷七八引,第364页。不知是否来自谶纬。但可以肯定的是,谶纬中的燧人“在伏羲前”,是“始王天下者”。

谶纬的五德终始说,整体上采用五行相生说,很可能是从董仲舒的“五帝迭首一色”说发展而来。参钱穆:《评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5册,第361页。其中,以黄帝为土德显然是沿用邹衍、董仲舒、司马迁等人的旧说。以汉为火德、秦为金德,当是采用了汉初民间的一种说法。《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载:刘邦夜行斩大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白帝子”,金德,指秦。“赤帝子”,火德,指汉。疑古派怀疑此类记载都是刘歆伪造的。参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5册,第288页。但钱穆先生指出:当时盛行“把方位配五行颜色之说”,即东方木,南方火,中央土,西方金,北方水,由此形成“秦在西方是白帝子,楚在南方是赤帝子”的说法。见钱穆:《评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5册,第361—362页。今从钱说。谶纬如此安排,使周、汉两朝成为木生火的相生关系,而周、秦、汉三朝则是金胜木、火又胜金的相胜关系。顾颉刚先生曾于此处产生疑问:“在相生说的系统中,如何容得下相胜?对于这个驳诘,实在无法解答。”见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5册,第288页。其实,谶纬对此有一种解释。《五行大义》卷五引《录图》曰:“东方苍帝……顺金授火,南方赤帝……顺水授土,中央黄帝……顺木授金,西方白帝……顺火授水,北方黑帝……顺土授木。”《丛书集成初编》0696, 第96页。“顺”指相胜,“授”指相生。周于秦、汉正是“顺金授火”。其他帝王的德可能是在这一既定框架内由后向前依次推定的。至颛顼为水德,无法与黄帝之土德相接,遂据《左传》和《国语》插入少昊。《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少暤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十三经注疏》影印本,第2083—2084页)。又《国语·楚语下》:“及少暤之衰也……颛顼受之”(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第514—515页)。参阅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5册,第332—336页。《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载逵上书曰:“五经家皆言颛顼代黄帝,而尧不得为火德。左氏以为少昊代黄帝,即图谶所谓帝宣也。”可见西汉经学各家都认为颛顼代黄帝,只有左氏说少昊代黄帝。谶纬显然采纳了左氏的这一说法。由于将秦定为金德,又在黄帝和颛顼之间插入少昊,尧才“得为火德”,而让尧和汉同为火德,可能正是谶纬的作者们编造这种五德终始说的主要目的。“五德转移,治各有宜”。《史记》卷七四《孟子荀卿列传》,第2344页。尧汉皆为火德说,配合“汉家尧后”说,使汉政效法尧道有了更充分的理由。《后汉书》卷三五《曹褒传》载章帝诏引《尚书琁机钤》曰:“述尧理世,平制礼乐,放唐之文。”又引《帝命验》曰:“顺尧考德,题期立象。”《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春徐彦《疏》引《中候》曰:“卯金刀帝出,复尧之常。”这些说法的前提都是汉家为尧后且同为火德。

这种五德终始说,因插入了少昊而与当时流行的五帝说不合,又因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而与董仲舒的三统说不合。《诗谱序》正义曰:  郑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六代为五帝。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十三经注疏》影印本,第264页。五帝而有六人,是谶纬中固有的矛盾。郑玄强行疏解,难免附会之嫌。又《五行大义》卷四引《春秋感精符》曰:  周以天统,服色尚赤者,阳道尚左,故天左旋。周以木德王,火是其子,火色赤,左行,用其赤色也。殷以地统,服色尚白者,阴道尚右,其行右转。殷以水德王,金是其母,金色白,故右行,用其白色。夏以人统,服色尚黑者,人亦尚左。夏以金德王,水是其子,水色黑,故左行,用其黑色。《丛书集成初编》0696, 第69—70页。这段文字将五德按相生顺序自右向左排列,又杜撰出“阳道尚左”、“阴道尚右”、“人亦尚左”的公式,企图将三统与五德打通,消除二者的矛盾。照此说法,周是木德,火是木之子,在木之左,周以阳道左行,故又为赤统;殷是水德,金是水之母,在水之右,殷以阴道右行,故又为白统;夏是金德,水是金之子,在金之左,夏以人道左行,故又为黑统。以三代为例,此说似乎可通。但若推广开来,用这一公式解释其他帝王之德与统的关系,便有不可通者。如汉是火德、黑统,尧是火德、白统,火之母是木,子是土,从火德出发,无论左行还是右行都够不着黑统和白统。这种顾此失彼的解说,表明其作者已经意识到三统和五德之间存在矛盾,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加以解决。张衡说贾逵曾“摘谶互异三十余事”,不知是否包括这两条。

刘歆的《世经》又有一种“五德终始”说。《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元始中……征天下通知钟律者百余人,使羲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最详。故删其伪辞,取正义,着于篇。”(第955页)《世经》是其中一部分,应当是在刘歆主持下写成的。班固便将《世经》看作刘歆的作品。同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第1315页)虙羲“继天而王”正是《世经》之语。其辞曰:太昊帝炮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其后,木生火,故炎帝神农氏为火德;火生土,故黄帝轩辕氏为土德;土生金,故少昊帝金天氏为金德;金生水,故颛顼帝高阳氏为水德;水生木,故帝喾高辛氏为木德;木生火,故唐帝尧为火德;火生土,故虞帝舜为土德;土生金,故夏禹为金德;金生水,故商汤为水德;水生木,故周武王为木德;木生火,故汉高祖刘邦为火德。这是《世经》“五德终始”说的主体部分,除了周朝的代表为武王而非文王之外,与谶纬的说法基本相同。但《世经》又说:太昊、炎帝之间有共工,“虽有水德,在木火之间,非其序也。任知刑以强,故伯(霸)而不王。”与之类似的有“秦以水德,在周、汉木火之间”。帝喾、帝尧之间还有帝挚,也在木、火之间。《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下》,第1011—1023页。所谓“非其序”是说水德按相生的顺序应在金、木之间,共工、帝挚、秦却居木、火之间,故不在五德相生序列中。此说与谶纬将秦定为金德不同,是对周、秦、汉关系的新解说。西汉自武帝太初改制后,依五行相胜顺序定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汉为土德,以示秦胜周、汉又胜秦的历史过程。谶纬改周为木德,秦为金德,汉为火德,还是五行相胜的顺序,理论上仍比较质朴,与太初之制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世经》对共工、帝挚和秦的安排则细腻周全得多,与太初之制相去较远。以情理推之,应当是谶纬之说在先,《世经》之说在后。《世经》又以伏羲“为百王先”,刘歆还据《周易·说卦》论证说,“‘帝出于《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汉书》卷二五《郊祀志》赞,第1270—1271页。很可能是针对谶纬中燧人“始王天下”说的驳正。因此,笔者认为,《世经》的五德终始说是在谶纬五德终始说的基础上稍加修改而成的,《世经》所述古帝王也有少昊,尧和汉也都是火德,则是沿袭谶纬之说。

康有为认为:五帝之中本无少暤,“刘歆欲臆造三皇,变乱五帝之说,以与今文家为难,因跻黄帝于三皇而以少暤补之。”《新学伪经考·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三联书店,1998年,第41页。崔适进而指出:“增少昊为五帝,而分配五德,固自歆为莽典文章始矣。歆所以为此说者,由颛顼水德而下,喾木、尧火、舜土、夏金、殷水、周木,汉复为火,新复为土,则新之当受汉禅,如舜之当受尧禅也。”《史记探源》,张舜徽主编:《二十五史三编》2册,第6页。顾颉刚沿用此说,并详细比对了《世经》五德终始说和邹衍五德终始说的不同。但他们都未留意谶纬的五德终始说也与《世经》不同。顾先生还说:“谶纬是发源于西汉末而盛行于东汉的,把王莽们手造的历史保存在里边是很可能事。”说见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5册,第329—330页。言下之意,谶纬形成于《世经》之后,有关五德的内容是从《世经》中抄来的。因此,他们将按五行相生顺序排列的五德终始说以及少昊代黄帝、尧与汉皆为火德等说法的发明权,都判给了刘歆和王莽。安居香山意识到谶纬中的五德终始说“极有体系性和组织性”,其意图是“为了确定汉王朝是火德王朝,同时也为了确立它为尧之后裔的地位”。但他也忽视了谶纬和《世经》对秦、共工、帝挚的不同安排,因而也认为将汉安排为火德“是刘向、刘歆把各王朝配以五行相生说的结果”,而“纬书似据此采用了汉火德说”。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第75—76页。参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の基础的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昭和六十一年,第245—246页;安居香山:《纬书与中国神秘思想》,田人隆译,第92—93页。根据本文的考证,上述发明权应改判给谶纬的作者。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 中国梦

    中国梦

    一个产业专家解读的中国梦,一段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共呼吸的赤子情,一部演绎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开拓产业新格局的思想录。《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精)》由姚晓宏所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百年前,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龚自珍、梁启超分别写下了心中的梦想和期望。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又处在更为波澜壮阔、风险丛生的大变局中,只要我们信念在胸,责任在肩,只要我们不停步,不止步,只要我们的双脚不断迈向梦想,蓝图就会化成现实,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20世纪末,苏联在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中,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实践走向终结,并导致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面对如此震撼全球的世纪性、历史性、时代性悲剧,马克思主义者唯有走向历史深处多方探寻剧变的根源,才能在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来剖析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和本质特征,深刻揭示其导致苏联演变的实践过程。本书以苏联社会主义历史为背景,从苏联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视角,揭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列宁主义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以剖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为着眼点,系统研究了该理论与苏联演变的本质关系。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热门推荐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家有情兽相公

    家有情兽相公

    尼玛,谁能告诉她到底怎么回事,不就是逛个街,买件衣服,进入更衣室后,头有点晕。然后一醒来,竟然穿越了,穿了也就算了,是个丫鬟我也认了,可是为毛是个代替小姐出嫁的丫鬟啊。老娘我在21世纪从没泡过美男,还打算来古代泡遍天下美男滴,可谁知,一穿过来就要嫁人。既然逃不掉,那就嫁吧,嫁过去捞点银子再想想跑路的问题。可是,这个相公实在是太好了,吃饭的时候会帮忙夹菜,睡觉的时候不但会暖床,啥,还会讲宫中野史,江湖秘辛给娘子当催眠曲听,无聊的时候会带娘子到处玩。好吧,既然相公这么好,那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做个被相公溺宠的乖乖米虫吧。小剧场一:某男人看着正在狂吃点心的某女人:娘子,为什么你比我大,却没有我高呢?某女人头也不抬:因为你吃的比我多。某男人一脸委屈:明明就是娘子吃的多,吃过饭后还吃了两窜葡萄,一个苹果,三个桃子,还有这盘点心。某女人:因为你是男人。某男人一脸不解:可是,隔壁的王员外也是男人啊,他家夫人和小妾都比他高耶!某女人大怒:好啊,你敢背着我看别的女人。某男人可怜兮兮:娘子,我错了。某女人:一句错了就完事了,那还要捕快干嘛,罚你去书房把男人的‘三从四德’抄十遍。小剧场二:某女人闲得很无聊,于是屁颠屁颠地跑到书房去找某男人:相公,我听外面的人说咱们家挺有钱的。某男人急忙放下手里的书:娘子,走这么远是不是累坏了,来,相公给你揉揉肩膀按摩按摩腿。某女人撒娇道:相公还没有告诉人家,咱们家是不是很有钱?某男人:咱们家很穷的,穷的剩下大把的钱没地方放了。某女人双眼放光:相公,人家想看金子。看完金子后。某女人道:相公,人家明天想看银子。某男人连忙吩咐小厮:听见少奶奶的话不,限你们一天之内把金子全部换成银子。某女人又道:相公,人家后天想看铜板。某男人看向小厮:知道该怎样做吗?众小厮:知道了,少爷,奴才们一定把这事干的漂漂亮亮,保证让让少奶奶看得心花怒放。小剧场三:某女人怀孕后,被某个天天紧张兮兮的男人勒令不准到处跑,并且这也不准干,那也不准干。于是,某女人思索再三,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带着肚子里的宝宝离家出走。话说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某女人支开身边的所有人,收拾好包袱,卷走大把的银票,在墙的两头架好梯子。谁知刚爬上围墙,就看见某男人笑的一脸灿烂:娘子,家里不好玩,咱们私奔去吧。
  •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极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一些应用文。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骈文和韵文,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本书是在《古文观止》原著的基础上,精心选文一百余篇而成。本书将原文、注释、译文融为一体,附以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全面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方便读者阅读,可从中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了解古文发展的源流和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
  • 黛玉问情

    黛玉问情

    上部《月溶潇湘》她,是绛珠,是花神。一场搜园得风波,魂回太虚,明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再入红尘,她依旧是她,她也非她。金玉缘成,她不惊魂,因为早就明了自己并非为此入尘。木石盟毁,她不惊慌,因为她的心更向往的是月溶潇湘。下部《禛心惜玉》十世情缘错过了九世,这一世他和她是否能相守。他是皇帝,她是故人之女他是日神转世,她是绛珠化身。他为她可以成为煞神,她为他可以灭亲人生知己难觅,他和她最后是否能一生一代一双人,且看这《禛心惜玉》------------没法子,凤是简介白痴,只能这样了,反正要写的是妹妹的故事。***脂砚斋作品推荐*****鹤梦竹影《红楼续梦之水黛情》纳兰蝶儿《红楼之禛玉》
  • 传奇叟的故事

    传奇叟的故事

    李承雨1959年生于韩国全南长兴。毕业于首尔神学大学。1981年《Erysichton的肖像》入选《韩国文学》新人奖。1993年长篇小说《人生的背面》获得第一届“大山文学奖”。2006年《传奇叟的故事》获得“现代文学奖”。出版小说集《具平木氏的蟑螂》《关于日食》《推测对于迷宫》《木兰公园》《人类不知道在自己的家有什么东西》《我真长寿》《寻人广告》等,长篇小说《Erysichton的肖像》《我的里面又是谁》《人生的背面》《植物的私生活》等。重复相同的事或相似的事,这就是日常。人人都如此。那个时段,每日必做之事就是把五本生活情报杂志和两份免费新闻翻个遍,一边又画圆圈又画下划线,一边打去电话,确认登在情报纸上的内容是否属实。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少年成长必读名著第四辑)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少年成长必读名著第四辑)

    这童话自186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不同年纪的读者爱戴,相信是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不合逻辑的跳跃方式去铺排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合格偶像

    合格偶像

    不撩粉丝的偶像怎么配成为一名合格的偶像?林泽轩如是说到。
  • 生来异类

    生来异类

    FXXKTHEWORLD.我们生来就是异类。
  • 北伐大同

    北伐大同

    续西峰,又名续桐溪,在辛亥革命时期,曾经历守卫大同、出任山西巡警道、华山聚义、北京政变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被孙中山誉为“奋不顾身救国救民者”。《北伐大同》节选了长篇纪实《续西峰》中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1911年11月的崞县西社村。刺骨的北风刮净了楸树上的叶子,后沟里的庄稼已经收获归仓,同河水尚未封冻。 钦阳巷是西社村中的一条狭窄的小巷,续西峰就住在钦阳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