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7900000007

第7章 贪欲是一种毒药,谁喝了都无药可救(2)

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

有一个刚出家的小和尚问禅师:“钱财为何物?”

禅师没有回答小和尚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这国王拼命聚敛财宝,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去。他心里想:“我要把一国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儿来,不能让外面有一点剩余。”

因为国王贪恋财宝,所以他规定:谁想结交他的女儿,就要带着财宝当见面礼。他吩咐在身边侍候她的人说:“要是有人带着财宝来结交的女儿,把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他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还有金钱宝物,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进了国王的仓库。

那时有一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她对他极为疼爱。这个儿子看见国王的女儿姿色美丽,容貌非凡,非常喜欢。但是他家里没有钱财,没法结交国王的女儿。为了这事,他生起病来,身体瘦弱,气息奄奄。他母亲问他:“你害了什么病,怎会病成这个模样?”

儿子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说:“我要是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

母亲对儿子说:“可是国内金钱宝物,一无所剩,到哪里去弄到宝物呢?”母亲又想了一会,说:“你父亲死的时候,口里含有一枚金钱。你要是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自己用那钱去结交国王的女儿。”

儿子照着母亲的话,就去挖开父亲的坟,从口里取出那枚金钱。他拿到了钱,来到国王女儿那儿。这时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在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今天一定是发现了地下的窖藏了吧!”

国王用了种种刑法,拷打这寡妇的儿子,要问清楚他得到钱的地方。寡妇的儿子回答国王说:“我真的不是从地下的窖藏中得到这枚金钱的。我母亲告诉我,先父死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枚钱。我挖开坟墓,由此得到的这枚钱。”

国王派了个亲信去检查真假。这亲信果然看见了此人父亲口中放钱的地方,这才相信了。国王听了亲信的报告,心里暗自想道:“我先前聚集一切宝物,想的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可是那个死人父亲,一枚钱尚且带不走,何况我这样多的财宝呢?”

故事讲完了,禅师问小和尚:“钱财为何物?”

小和尚答到:“身外之物。”

禅里禅外悟人生

虽说没有钱财不行,但千万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更不要刻意去追求。因为,钱财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而已,生带不来死也带不去。

如果欲望太多,就会一事无成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僧人,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僧人,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穿的衣服。

当这位僧人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持生活。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可怜流浪汉,于是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僧人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僧人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或是几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禅里禅外悟人生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会满足。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生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更无法静下心来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人生中的有些东西,是无法打折的

有一个人因为父亲去世,就去寺里请佛光禅师诵经超度。这个人很关心诵经的费用,于是不停地问佛关禅师:“诵一卷阿弥陀经要多少钱?”

佛光禅师看不惯这个人悭吝不舍的样子,就不客气地回答道:“一卷阿弥陀经需要十两银子。”

那人认为太贵,就讨价还价说:“禅师,十两银子太贵了吧!能不能打八折,八两如何?”

佛光禅师心里觉得很好笑,但还是点头道:“好吧!”

在诵经佛事进行的过程中,那人听到佛光禅师念念有词地说:“十方诸佛菩萨,请将今天诵经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亡者,让他能往生东方世界。”

那人听了之后觉得不对头,就向禅师抗议道:“不对呀!禅师,我只听说过人过世以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听说往生到东方世界呀?”

佛光禅师调侃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要十两银子,你坚持要打八折,只好送亡者到东方世界去啦!”

那人很尴尬,只好说:“我再加二两好了,你还是让我父亲往生西方世界吧!”

禅里禅外悟人生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时无法打折的,像亲情、友情、爱情等。如果我们试图把它们当作商品来衡量,就会使本来美好的东西变质或者腐烂。

想得到越多的东西,失去的往往就会越多

从前,有一个人很穷,穷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但这个人很吝啬,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可就是改不了。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那个穷人欣喜若狂,他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已经足够他花的了。

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掉,终于死在了钱袋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禅里禅外悟人生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是一种明智之举;同时决不可贪得无厌,因为想得到越多的东西,失去的往往就会越多,甚至包括生命。

一个人长期安逸享受,就等于进了地狱

有个小和尚总埋怨生活太辛苦,每天烧水、做饭、打禅,琐碎的事太多。有一次,他向禅师诉苦,禅师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人死后,去了阎罗殿。到了那里,看到那里生活非常安逸。这个人想:“我活着的时候生活太辛苦了,现在我死了,终于可以享受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没有别的事情,也不用每天辛苦地工作了,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好了!这简直就是天堂!”

然后,他向负责人问道:“这里是地狱吗?我实在难以想像地狱居然是这样好!”负责人说:“没错,这里就是地狱!在这里你什么都不用做,好好享受吧!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这个人心想:“怎么会呢!这里天天山珍海味,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有舒适的床铺,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从来没有人管。早知道这样,我早就不活了,活着还不如死掉呢!”

于是他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快乐得像个神仙。可是时间长了,他就觉得十分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去找负责的人,说道:“我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和猪有什么区别?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了,你还是给我找一份工作吧!辛苦点我也愿意。”

负责人答道:“这里从来就没有工作,想要什么只要一想,马上就能得到,只有工作不能得到!”那个人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又去找那个负责人,说道:“我不想在这里住了,这种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你还不如让我下地狱!”

负责的人说:“已经告诉过你了,这里本来就是地狱,你还以为这里是天堂呢?实在是太笨了!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故事讲完了,禅师问小和尚:“现在你还觉得生活太辛苦吗?”

小和尚答到:“弟子明白了。”

禅里禅外悟人生

我们说,适当的安逸和享受是每个人所必需的,但决不可长期贪图享乐。一个人如果长期贪图享乐,就会把自己变得无所事事,最后难以忍受空虚――这等于进了地狱。

越是无所奢求,得到的反而会越多

宋朝的雪窦禅师喜欢四处云游访学,这天,禅师在淮水旁遇到了曾会学士。

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到哪里去?”

雪窦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不一定呢,也许去往钱塘,也许会到天台那里去看看。”

曾会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跟我交情甚笃,我写封介绍信给您,您带去交给他,他一定会好好地招待您。”

于是雪窦禅师来到了灵隐寺,但他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给住持过目,而是潜身在普通僧众之中过了三年。

三年后,曾会奉令出使浙江时,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却对他说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去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好不容易才找到雪窦,曾会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是不是我为你写的介绍信丢了?”

雪窦禅师微笑着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求,所以我不会做您的邮差的!”

说完拿出介绍信,原封不动的交还给曾会,两人相视而笑。曾会随即将雪窦引荐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

后来,苏州翠峰寺缺少住持,珊禅师就推荐雪窦去任职。在那里,雪窦终成一代名僧。

禅里禅外悟人生

俗话说知足常乐,无欲则刚。在生活中,只有那些无所奢求的人,才能够活得开心,过得幸福。在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无所奢求,得到的反而会越多。

同类推荐
  •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的修习在于独抒灵性的思考,这并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是说树立一种好的模式,然后跟着去做就行了。正如东施效颦的可笑在于东施只知道西施捂着自己的胸口楚楚可怜,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这种美是因人而异,不可复制的,同样的动作发生在她身上就显得很丑。盲目去模仿别人,会失去自己应有的特色,所有对于他人的成功和经验,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善观法性:洗心禅4

    善观法性:洗心禅4

    人人都身处多个环境,家庭,工作,社会,如何游刃有余的处理这些关系,同时还保持自己宁静的心性?又有多少人在这些繁琐和鸡毛蒜皮中丢失自己?或许禅修将为我们提供解决之道,贤宗法师认为禅修可让生活回归简单,看透某些问题,获得智慧,从而把握生活的真谛。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热门推荐
  •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n the Frontier

    On the Front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九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九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敦煌故事

    敦煌故事

    我开着车,已过了野猫山嘴。车子上到一个拐弯处的制高点时,一束光耀,祁家店水库像是猛然抖开的一匹蓝茵茵的布,展现在了眼前。我收住了车速,但没有完全停下来。我按下车窗,看到了水库边,大佛寺的塔楼,在晨曦中,闪着一种澄明的宁静,让人心里怦然一动,仿佛打开了一扇幽闭已久的阁窗。几只鸽子或者是燕子,在曦微中缭绕着,感觉就是从我心里放飞的——今天是四月四,是大佛寺庙会日。隐约间,远远的路上,已有许多车辆向大佛寺方向涌动。我把车往路边上靠了靠,从后视镜中看到有一辆大货车驶过去。不是一时冲动,是内心里突然肃穆出的朝觐,我掉转了车头,下了国道,沿着水库边,抄近路去了大佛寺。
  •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呈现了一种让科幻与幻想之间的界限消失的尝试。故事以遥远的未来为背景,那时的地球与今天大不相同。嵌合发展已经将人类的进化带上了奇异的道路,导致了其他物种的出现。由鸟类和鱼类进化而成的混血物种拥有着变异的基因。一个被久久遗忘的地方——神秘的种源圣塔——的存在,将重燃一部分人,对恢复古老的环境平衡的希望和渴望。也许这是个乌托邦。
  • 或许只有你懂我

    或许只有你懂我

    “于绅,我们在一起吧?”成林语一脸傲娇地说道。“啊?我们不是约定了三年后解除婚约吗?”“作废了,违约金已经打到你卡上。”可甜可盐型女主VS双标男主
  • 娘子不准逃跑

    娘子不准逃跑

    一朝穿越成王妃!她以为他不好女色所以在他面前毫无防备,却没发现某人的眸光似虎!直到某夜她眼中的断袖王爷用行动证明了他不是断袖之时,她才猛然发觉,他明明就是一匹不安分的狼……(轻松宠文)
  • 最坑召唤系统

    最坑召唤系统

    【本书单人无限流,最终将召唤各世界强者降临,对抗黑暗种族】目前有6个世界,预计还有6个世界要写。以下简介无力:自从有了系统,陈百经感觉自己在变强的道路上一去不返。被动变强。系统:“我都是为你好。”狗系统占我便宜?陈百经:“那我还谢谢了?”系统羞涩一笑,递上来一堆死亡任务:“不客气,应该的。”
  • 穿越之妃本倾城

    穿越之妃本倾城

    本是一介孤儿,穿越成王妃,重来的一世,我定活的更好。穿越为妃,爱了就爱了,你说你要死?没她的允许,谁准!江湖险恶,四处谋生,天山雪莲?无论如何,她要定了!君临天下,她本应离去,最远的距离?她在你面前,你却不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子明探案(第一辑)

    子明探案(第一辑)

    近些年来,犯罪分子在设计犯罪程序、布置犯罪现场方面无所不用其极,其目的无非是妄图迷惑警方、将侦破方向导入歧途。然而,这一切伎俩在临渝警察学院资深教官陈子明的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在陈子明的剖析之下,许多迷雾重重、看似陷入僵局的案件会立刻变得柳暗花明、简单明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