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9500000011

第11章 媒体的基本概念 属性 效益与运行机制(1)

引言

在上一章详细解读了媒介的概念内涵、生成机制与基本功能之后,本章将全面梳理媒体的概念、属性、效益与运行机制。

一、何谓媒体?

(一)媒体的概念

吴东权先生曾在《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1988)一书中指出:“媒体是一个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或通讯卫星地面接收台 ……能够发挥传播功能者。”这与本书前面章节提及的众多 “媒介 ”概念中的 “实体机构 ”趋向暗合。尽管吴先生最终妥协,并在具体使用时用 “媒介 ”这一术语替换掉了自己在专著中亲手定义的 “媒体 ”概念,但其中有意识地辨析 “媒介 ”与 “媒体 ”两个术语的思想,却对本书写作大有裨益。

一方面,鉴于既有众多媒介概念中已经存在的 “媒介是实施某类信息传播行为的实体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 ”的趋向;另一方面,为使 “媒介 ”与 “媒体 ”两个术语能够被差异化地科学使用,本书认为,媒体的概念可被定义为:媒体,是以媒介作为核心资源,主要通过提供内容产品(基本表现形式为信息)与信息传播(包括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反馈)服务来实现特定目标任务的组织或机构。

在本文给出的 “媒体 ”概念中,本书认为,以下内涵十分重要:

其一,媒体作为组织机构的核心特征是整个概念的基石,并以此形成了与媒介概念的最本质区别。

其二,由于任何组织机构原则上都由两人以上组成,并有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有效完成,自然地,媒体各项工作总是需要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于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媒体目标任务的最终完成效果至关重要。

其三,尽管媒介是媒体这种特殊组织完成特定目标任务最为倚重的核心资源,但媒体运营并不仅仅依靠媒介这一单一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其他资源对媒体能否完成目标任务依然十分重要,缺一不可。

其四,媒体最主要的生产活动(劳动)形态主要包括内容产品生产与信息传播服务,媒体的其他生产活动均是以这两种形态为基础的延伸与发展。

其五,媒体既包括了通常意义上的传媒企业,也包括了具有以上定义基本特征的其他企业型组织。

(二)媒介与媒体的关系

很显然,在本书所建构出的体系中,“媒介 ”与 “媒体 ”将是传媒业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术语,其中,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与形式,而媒体是以媒介作为核心资源来实现特定目标任务的组织或机构。

因此,在传媒业中,人们可以说电视是媒介,而电视台则是媒体;报纸是媒介,报社则是媒体;网络是媒介,网站则是媒体。

从某种意义上看,媒介是媒体能够成为媒体的理由,也是媒体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而媒体则是媒介的专门应用机构,更是媒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必备资源的一种特殊的应用状态。

总体看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受众信息需求的时空属性也在发生迅猛变化,这将直接导致媒介十分明显的变动性,新媒介也将因此而层出不穷。

但是,媒体作为组织机构却有较为明显的稳定性,这可从报社作为媒体得窥一二。传统上讲,报社是主要依靠报纸这一纸质媒介而存在的特殊组织机构,但是,手机报、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新媒介被报社普遍使用(连在中国传媒业内被公认最为保守的《人民日报》社也不例外,2012年终于开通了官方微博,并在2013年初实时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各地工作时大显身手)的事实表明,今天的报社已经不再仅仅依赖纸质媒介生存发展。尽管作为媒体的报社,其组织机构的角色并未改变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其依赖的媒介资源却已天翻地覆。

二、媒体的 “社会、经济 ”二元属性与效益

长期以来,中国传媒业普遍认同并坚持媒体具有 “社会 ”与 “经济 ”二元属性与效益的传统观点,由于对该观点的论述早已汗牛充栋,故本书仅就作者的个人理解摘要说明。

(一)媒体的社会属性与效益

所谓 “属性 ”,是指属于实体的本质方面的特性。而所谓 “社会 ”,一般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和目标的人按照生存与生产的职能和分工所结成的具有明显与复杂组织结构(形式)的联盟;也是共同生活在特定土地(空间)上的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具有历史(时间)演变特征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血缘)关系、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共同目标与共同文化(含传统习俗)等。

自然地,“社会属性 ”是指由有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按照生存与生产的职能和分工所结成的具有明显复杂组织结构(形式)的联盟,在一定历史时期与特定空间范围内的本质方面的特性。

1.媒体的社会属性

首先,从微观层面即媒体自身的构成看,媒体显然是为了共同利益、价值和目标的人按照生存与生产的职能和分工所结成的具有明显与复杂组织结构(形式)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核心资源依托的特殊组织,也是在特定时间与空间关系下的人们通过媒介为纽带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特定组织。因此,媒体自身即是一个小 “社会 ”,其具有的社会属性不言自明。

其次,从中观层面上看,作为整个社会有机构成系统的一分子,不论其利益立场如何,媒体总是会以各种方式与其他的人、机构形成各种各样直接的社会生产关系并生存发展于这些关系之中。于是,媒体与这些关系的主体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特定空间范围之内,按照一定的职能和分工,形成有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联盟,以使彼此间交换信息、分享利益等需要被满足(这些需要能否被满足,并不由媒体单方面决定,而是被 “联盟 ”共同决定)。在这个意义上,媒体的社会属性也无异议。

最后,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出发,社会服务是以各种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狭义上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上则在狭义的生活福利性服务之外,增加了生产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生产性服务指直接为物质生产提供的服务,如原材料运输、能源供应、信息传递、科技咨询、劳动力培训等;社会性服务指为整个社会正常运行与协调发展提供的服务,如公用事业、文教卫生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而社会公共服务,则是为了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在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需求提供的服务,包括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服务(尤其是社会公共服务)被提供时,在服务的提供者与服务的消费者之间,必定存在着对服务内容(以信息的形式)的传递、接收与反馈。因此,作为整个社会构成系统中专门从事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机构,有效完成社会服务(尤其是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信息传播任务,是在任何类型的社会里都必须承担的应尽之责。自然,媒体的社会属性也必须被坚守与发扬。

此外,需要特别补充强调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大量的信息传播类社会服务(包括社会公共服务)主要由以事业单位组织形态出现的媒体提供与实现,因此,在我国,媒体的社会属性也常被称为媒体的事业属性。

2.媒体的社会效益

从认识论出发,任何组织与机构作为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均将自然地对应着与之相关的效益表达,故媒体的效益也总是将与媒体的属性配对出现。基于此,从上文已经给出的媒体的社会属性出发,媒体的社会效益将呈现出以下面貌:

从微观层面看,媒体的社会效益,指的是媒体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必须能够使形成该组织的所有成员均承担起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并以此实现媒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和谐共存与持续发展,进而为媒体更好地履行自己在中观与宏观层面更多的职责与分工打下良好基础。

从中观层面看,媒体的社会效益将表现为媒体必须和其他与自己形成直接社会生产关系的个人与机构一起构成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特定空间范围之内具有共同利益(尤其物质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联盟(或集合)的稳定,以使该联盟(或集合)以整个社会大系统之子系统的方式可持续发展下去,并因此而不至成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难题。

从整个社会系统的宏观层面出发,诚如拉斯维尔在其代表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指出的一样,传播行为(媒体最主要、最基本的 “生产活动”)显然具有的检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使媒体具备了通过提供能够净化社会环境、调整社会关系的系列化信息传播服务,进而实现脱离自身(微观)及周边小圈子(中观)的利益束缚,最终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系统稳定与发展核心力量的巨大可能。正是这种可能性构成了媒体作为人类 “社会公器”的力量源泉并将进一步规范、调整媒体的行为。

(二)媒体的经济属性与效益

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理论认为,生产关系,又称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其由生产力所决定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包括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过程。恩格斯将生产关系概括为“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

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

经济利益,亦称物质利益,作为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满足人们经济需要的生产劳动成果。经济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并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人们在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所决定。

生产关系是经济利益的社会基础。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生产关系将决定满足人们需要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样:“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

人类的需要则是经济利益的自然基础。人类的多种多样需要,必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才能满足,而正是在生产活动中,各种经济利益和经济利益关系方才形成。于是,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各种社会劳动成果,便构成了经济利益的物质内容。

1.媒体的经济属性

随着信息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资源日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信息及媒体产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信息、知识经济也正取代传统经济成为一种最具活力、最具挑战性的经济。由此,人类历史从远古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大众传媒为主体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

从原始社会至今,任何一项生产活动(自然也包括了媒体的传播活动)都带利益性质并为人类生存所必需,而在所有利益中,经济利益最为基础。从人类生产活动出发,离开经济基础,其他活动都将无法继续,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行业都要依靠产业经营才能发展壮大,媒体行业也不例外。

从微观上看,自1978年媒体的二元运行机制(关于该机制的详细研究,请参看本章下文的相关内容)被正式确立开始,在中国的任何媒体均开始了其独立法人化的改造过程,国家对媒体的事业经费拨款大幅下降(部分媒体甚至被全部取消)。于是,媒体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切实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依法纳税,方能维持基本生存。因此,从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来展开相关分析,媒体的经济属性显而易见。

从中观上看,在媒体的市场运营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与媒体直接形成利益关系的其他组织机构(特别是广告代理商、内容提供商等企业)。在经济社会里,这些组织机构与媒体之所以发生关系,其中最基本、最直接的动力(动因)显然也是经济利益。因此,媒体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就必须使这些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企图在一定程度上被满足,这就必然要求媒体学会用市场经济规律与方式开展自己的日常运营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体必须要有市场属性。

从宏观上看,中国的媒体均高度依赖社会公共资源且这些公共资源的取得方式一般为免费授权,因此,尽管从表象上看,媒体是通过制作、销售内容产品来实现自身发展的,但实质上,媒体是靠垄断稀缺公共信息资源确保自身生存的。以电视业为例,作为电视台(即主要依赖电视媒介而生存的专业媒体)最基本的生存依靠,电视播出权按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具有显而易见的公共资源属性,但在我国,各级各类电视台在实际占用时,却并没按照公共资源使用的国际通行原则支付财务成本,因此,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国内各级各类媒体,因其对公共资源的无偿占有而必须承担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职责。

要能够真正承担起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优质信息传播服务的重大责任,首先,媒体必须理解、尊重与遵守经济活动的各种属性要求;其次,媒体必须将自己的定位尽快调适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立场上来,即便这意味着从媒体小我出发的经济亏损也不能动摇。媒体在宏观层面的这种经济属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2.媒体的经济效益

从媒体的经济属性出发,高度重视媒体的经济效益,不论对媒体自身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均十分重要。

从微观上看,媒体的经济效益首先表现为媒体必须具备让自己生存下去的基本的经济基础,尤其是现金收入必须能够保障媒体日常运营的资金需要。此外,在资源、资产与资本等其他经济指标上,媒体也必须有所要求,于是,资源、资金(现金)、资产与资本等将构成媒体微观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

从中观上看,媒体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媒体必须能够使媒体产业链上的不同利益主体均各得其所,包括所在地地方政府的税收、各类各级合作伙伴的利润、受众对新闻等内容产品的满意程度等,都将成为媒体中观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

从宏观上看,媒体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媒体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各种直接的、间接的贡献,包括经济舆论环境的改善、社会契约精神的塑造、依法纳税理念的宣传等,将成为评价媒体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三)媒体 “社会效益 ”与 “经济效益 ”的关系

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邹韬奋先生曾指出:“我们的事业性和商业性是要兼顾而不应该是对立的。”“因为我们所共同努力的是文化事业,所以必须顾到事业性;同时因为我们是自食其力,是靠自己的收入来支持事业,来发展事业,所以必须同时兼顾到商业性,这两个方面是应该相辅相成,不应该对立起来的。”

同类推荐
  • 王卫的谜:顺丰的那套办法

    王卫的谜:顺丰的那套办法

    本书还原了王卫带领顺丰从起家到扩张壮大的全过程,他看似简单的创业历程中每一步都走得那样辛苦却踏实。在顺丰的种种成就和动作背后,一个踏实低调、沉稳专注的创业家王卫逐渐浮出水面。
  • 每天一堂销售课

    每天一堂销售课

    销售永无止境,但成功永远有方向。你只须熟知本书所提出的八堂课:从内心开始做好自我修炼,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如何打造自我形象上、如何塑造一个成功的自我上、从语言技巧上、从如何与客户进行心理博弈上、从如何开拓人脉上、从注意细节事项上、从战术上步步为营这几个方面去努力,从内而外,由表及里地全面实现自我突破,就能在销售中立于不败之地。
  • 敢说你懂营销管理:亲历跨国名企的管理趣事

    敢说你懂营销管理:亲历跨国名企的管理趣事

    本书整理了作者多年来在世界500强跨国企业零售管理工作中积累的诸多鲜活案例,并将这些内容有体系地呈现出来,分别讨论了招聘培训、目标理、工作量管理、会议管理、客户管理、营销活动管理、团队激励与文化建设等七大营销管理要素,将枯燥的理论变成了有趣的生动读物,并对管理实务中的难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该书弥补了市场中既好看又实用的营销管理类图书比较少的现状,最适合营销主管和有志成为营销主管的人阅读,也可作为所有对管理感兴趣朋友的休闲读物,从中吸取“正能量”。
  • 中国创刊词

    中国创刊词

    本书收录了1872年至2003年间中国报刊的创刊词,并介绍了这些期刊的创刊时间、创办地点、创办背景、作者小传、创刊译文,焦点评析等内容。其中所撷取的作者有的是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大诗人,有的已成为一代师宗、一代名宿、一代伟人甚至是一代领袖。这些创刊词的作者代表了新旧中国不同时期的思潮,而且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及时代特征。
  • 揭秘服装店赚钱的门道

    揭秘服装店赚钱的门道

    《揭秘服装店赚钱的门道》旨在启发和唤起广大服装店店主赚钱的潜能,用智慧巧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经营模式。《揭秘服装店赚钱的门道》从服装行业的实情出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翔实的案例,揭秘多家成功服装店的经营绝招,多层次、多角度地解析服装店生意兴隆的门道和艺术。从特色服装店店址的选择,到进货渠道的奥妙;从服装定价的诀窍,到打折促销手段的运用:从服装店鲜为人知的潜规则,到如何跳出服装加盟的美丽陷阱等,囊括了服装经营多个领域的赚钱门道,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服装店轻松赚钱的多种技巧和方法。
热门推荐
  • 医闾漫记

    医闾漫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德芬空间

    张德芬空间

    华语世界知名心灵作家张德芬女士创建,普及心灵教育,倡导女性由内而外地成长。
  •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

    本书就是这些记录文字的呈现。全书精选了104篇文章,针对当下年轻人面临的一系列困扰,按青春、理想、心态、亲情、友情、人生、教育等主题,呈现出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在这个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会,给年轻人内心坚强的力量,让每个人思考应该怎样更积极地度过人生。
  • A House-Boat on the Styx

    A House-Boat on the Sty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郡主临门,速来接驾!

    郡主临门,速来接驾!

    正是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这是叶梓封号的由来亦是她所背负。十五岁叶梓于林间马上,初见江起云,春日少年英姿,一见倾心情根深种;十七岁国未破家却亡,回京受封,贤王遗孤享公主之尊,却遭人忌惮宫墙之内如履薄冰。他是西北凯旋班师的元帅,军功赫赫赏无可赏,皇帝下旨赐婚事一桩,他淡笑俯首答应。叶梓以为此生二人都不会有交集,但一卷朱批御旨勾起一段难以言说的缘分,辗转将他二人重新系在一起。情深不露,只因入骨。无奈江起云走上漫漫追妻路,京城场、下江南、赴西北、探南疆,携手共看盛秦浮沉!
  • 村民组长的五月

    村民组长的五月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汉朝这些人①(刘邦卷)

    汉朝这些人①(刘邦卷)

    历史应该是活的,历史应该是精彩的。读史这么多年,深知那些学究性的史料多么让人倒胃口,那些“专业”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文字将大多数人挡在历史的门外,与这些精彩的人物和事件无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和撰史者的悲哀!历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鲜活记忆,我们要将历史上的功过是非铭记在心,我们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生活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墨香满楼,开创现代历史的先河,写历史、写人物、写人心。
  • 将门重生之盛宠毒妻

    将门重生之盛宠毒妻

    一朝魂丧,迎来嫡女重生。尔虞我诈、栽赃嫁祸,渣女恶男休想故伎重演。庶妹霸道,乱你名节;管家逞凶,送你入狱;姨娘阴险,揭你丑事;继母恶毒,夺你权力……别人欺你辱你,我偏护你宠你!绝世好剑,防身暗器,免死免伤令牌一一奉上。天地为媒,此生只与你共荣辱齐生死。
  • 极道轻狂妃

    极道轻狂妃

    她是世家大小姐,拥有让所有男人倾倒的绝世容颜。却被姿色不及她的死对头与她的牛郎同伙摆了一道,灵魂穿越到古代一个不被父亲疼爱,又被太子欺负的可怜女子身上。她是什么人,哪会随便让人欺负?元帅老爹怎么样?太子殿下又怎么样?得罪她的人,统统都要付出代价!
  • 重生之极品宝镜

    重生之极品宝镜

    纵观徐宝镜一生,她都在与“天煞孤星”的恶名抗争:十二岁,先丧父,后亡母;十六岁,收养了她的堂叔在一场意外中落得终生残疾;二十二岁,新婚前夕,未婚夫离奇失踪再也不曾出现过……四十四岁那年,徐宝镜孤零零一人,饥寒交迫,死在了脏乱的地下室!死不瞑目的徐宝镜再一睁眼,发现自己重生到了1980年。这一年,徐宝镜11岁。这一年,徐宝镜父母俱在。这一年,徐宝镜还没有弄丢与她同名的传家宝,她白嫩的脖子上,带着一面小铜镜………………这一世,她不会再弄丢属于自己的机缘,手持家传宝镜,她一步步踏上人生巅峰:以镜探灵,在赌石界,她是断玉识翠的徐先生!以镜鉴物,在古玩场,她是声名鹊起的徐大师!以镜观人,在医学界,她是口口相传的徐神医!徐宝镜:重生一次,我要做学霸,做精英,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做个内外兼修的白富美,出任CEO,迎娶高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