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天宝年间,唐玄宗开始志得意满。“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在宰相人选上,先后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市井小人杨国忠,轻信藩将安禄山,沉溺于与杨贵妃的爱情,出现了重大的政治失误。
开元前期,玄宗还能听进去一些谏议,到天宝年间,几乎就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了。国家财政的积累,给唐朝提供了好大喜功的资本。天宝时期,玄宗对内大兴土木,修造兴庆宫和华清宫,在全国兴建道观,塑造老子和自己的雕像;对外大兴边功,多次发动对吐蕃、南诏的战争。“上(玄宗)以国用丰衍,故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官贵奢侈浮华,一掷千金,百姓生计日见艰难。诗人杜甫对此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呼喊,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到天宝后期,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军权在握。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营州(治龙城,今辽宁朝阳)少数民族,会六种民族语言,做过互市牙郎(贸易居间人)。二人从军后,皆以骁勇著称,为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所赏识。安禄山以其狡猾钻营,很快升为平卢节度使。此后,以虚报战功、献媚贿赂皇帝近臣等手段,取得唐玄宗的宠信,至天宝十载(751年),升至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18.39万,占当时全国兵力57万的32%强,成为权倾一时的边帅。安禄山早有野心,多次入朝,深知内地兵力空虚,武备松弛,朝政日趋腐败,就与亲信高尚、严庄、史思明等阴谋策划叛乱,夺取唐朝天下。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发兵15万,号称20万,南下反唐,向洛阳、长安(今西安)进攻。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很多郡县无兵可用,毫无应变准备。地方官吏闻叛军将至,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安军长驱南下,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很快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唐玄宗惊恐,急派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赶赴洛阳募兵迎战。又仓猝部署对安禄山的全面防御: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程千里为潞州长史;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步骑5万,进屯陕郡(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令朔方、河西、陇右等军镇,除留少数军队驻守防地外,其余部队全部内调。十二月,安禄山率众从灵昌(今河南滑县东)渡过黄河,接连攻陷陈留(今河南开封)、荥阳(今荥阳东北),大败封常清部于武牢(即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葵园,进占洛阳。其部将高秀岩部在北面配合,进攻振武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被郭子仪所率朔方军击败。封常清在洛阳战败之后,退至陕郡,说服高仙芝放弃无险可守的陕城,退守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以阻止安军入关。安禄山命部将崔干祜率部入据陕郡,进逼潼关。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以战败、弃地罪杀封常清、高仙芝,又急忙起用病废在家的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副元帅,领兵8万,连同各路援兵及高仙芝旧部,号称20万,进驻潼关。
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激起百姓无比愤怒。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等率军民奋起抗击叛军,河北17郡相继响应。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闻河北有变,即遣史思明、蔡希德率兵攻破常山(今河北正定),杀颜杲卿。河北郡县又多被安军攻陷。但不久,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郭子仪先后率军出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入河北,在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嘉山(今河北曲阳东)等地,接连大败史思明部,一度切断洛阳与范阳的交通。安禄山因军心动摇,打算放弃洛阳返回范阳。唐玄宗过高估计战局的好转,于六月强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哥舒翰被迫领兵出潼关,在今灵宝西被安军崔乾祐部大败,几乎全军覆灭,自己也做了俘虏。潼关失守,唐室仓皇出逃,自长安奔蜀,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随行将士怒杀杨国忠,又迫玄宗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于七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是为肃宗。郭子仪、李光弼得知潼关失守后,收兵退入井陉。不久,郭子仪领兵5万至灵武。颜真卿自知兵力不敌,弃平原(今山东陵县)南走。河北郡县又被史思明占领。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据洛阳称帝。李光弼率兵不足万人坚守太原,屡败叛军,歼敌10万。郭子仪率兵攻取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唐肃宗急于收复两京,不用谋士李泌先取范阳,以断安军归路的策略,四月,以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兵攻长安。郭子仪在长安城西清渠为安军所败,退保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九月,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领兵15万,并借回纥精兵4000人,在长安城南香积寺北与10万安军展开激战,歼其6万余人,乘胜克复长安。十月,又在陕郡之西的新店击败安军15万,一举收复洛阳。安庆绪率部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在此之前,真源县令张巡、睢阳太守许远,率众苦守汴河战略要地雍丘(今河南杞县)和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与优势叛军前后进行大小400余战,歼其12万余人。最后虽因孤军奋战、粮尽援绝而城陷,但粉碎了安军夺取唐王朝赖以生存的江淮财赋基地的企图。南阳太守鲁炅坚守南阳(今河南邓州)历时一年,南阳失陷后又退保襄阳,始终挡住了叛军南下襄、邓的道路,确保了唐王朝江汉漕运的畅通唐肃宗在收复洛阳一年后,于乾元元年(758年)九月,才命郭子仪、李光弼等9节度使,统兵20余万,进讨安庆绪,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督诸军行动,不设统帅。唐军围邺城4月之久,史思明率军13万来援。二年三月,两军在安阳河北大战,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唐军惊退溃散。史思明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九月,史思明统兵南下,占领洛阳。十月,与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大战于河阳(今河南孟县南),连遭挫败,退保洛阳,两军相持年余,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唐肃宗令李光弼反攻洛阳,大败。三月,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自立为帝。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肃宗去世,太子李俶(已更名豫)即位,是为代宗。十月,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与仆固怀恩率唐军和回纥兵攻克洛阳,歼叛军6万,俘2万,乘胜收复河阳、汴州(治今河南开封)等地。史朝义逃往河北。河北安史部将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唐廷。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于宝应二年正月,窘迫自杀。历时七年又三个月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安史之乱是中唐社会矛盾的产物。由于唐朝社会长期和平,不识战斗,所以叛兵很快攻下洛阳和长安。然而叛军每破一城,都大肆劫掠妇女、财货,男子壮者荷担,老弱则被杀死,渐失民心。安禄山攻陷长安后,日夜纵酒为乐,没有进兵四川,使玄宗在蜀,太子李亨在灵武立足,组织力量反击。唐将颜杲卿、张巡、郭子仪、李光弼等力阻叛军,不但消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而且稳住了战局,为唐军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唐王朝在平定安史叛乱中,由于过早实行战略反攻,而弃潼关不守,又急于收复两京,而不先攻范阳,断其归路,收复两京后,又不乘胜追歼等几次战略决策上的严重失误,致使战争旷日持久。但在李光弼、郭子仪、张巡等将帅的卓越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唐王朝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战乱对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地区的经济破坏非常严重;战后,朝廷又被迫授安史部将为节度使,由此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吐蕃乘边防空虚,侵扰也日益频繁,唐王朝从此由统一集权走向分裂割据,由强盛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