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4600000007

第7章 规矩方圆(1)

一个富于智慧的人总是善于把握自己行为的界限,使自己时刻处于恰如其分的状态。礼就是防止美德转化为恶习的手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原文】

【3.8】子夏问曰:“‘巧笑倩①兮,美目盼②兮,素③以为绚④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⑤也!始可与言《诗》⑥已矣。”

(《八佾第三》)

【注释】

①倩:形容笑的样子。②盼:形容目光流转的样子。③素:原为绘画的底色,这里比喻礼。④绚:绚丽多姿。⑤商:指孔子的弟子子夏。⑥诗:指《诗经》。

【译文】

子夏问孔子:“《诗经》上说‘甜蜜的笑容,流盼的眼神,必须得体且合乎礼仪,方显绚丽多姿。’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道:“这就如同绘画一样,各种颜色必定与底色合理相间,方才文采斐然。”子夏说道:“所谓底色也就如同礼仪对人的作用吗?”孔子一听,欣然叹道:“子夏呀,你悟性很高啊!和你说话我自己也很受启发呀。既然如此,我现在就可以和你开始谈谈《诗经》中高深的道理了。”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礼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上面我们谈到了仁德,这里我们说说礼法的意义。

所以说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的精神是不分家的,原因就在于仁德的修养是从内心出发,由爱自己到将心比心,真诚地爱他人、爱万物。这种爱不是盲目将自己具体的爱憎强加于别人或者万物,而是在了解他人和万物生存方式的基础上尊重其选择,包容事物的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在共同的宇宙下和谐自然地发展。

《庄子》一书曾经围绕事物的是非、可知与不可知等问题深刻地进行了一番思索。它发现一个问题,即:鹤有着长长的腿,而鸭子腿却很短。究竟谁更好些呢?如果鹤或者鸭子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那么必然会出现争议。因为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准则,并且生活得很好。如果一定要统一起来那就有麻烦了。同样,泥鳅在潮湿的淤泥里十分自在舒服,人去了就不行。鱼在水里自在吧,有吃有喝,马在陆地舒坦吧,奔跑飞驰。掉个位置,你再看看,两个都活不成了。

《庄子》书中同样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弄到一只漂亮的鸟,爱不释手,精心侍候。弄个纯金的笼子养着,每天珍馐美味、甘泉玉露地喂着。结果时间不长,鸟就给折腾死了。可以想象连最某本安静的生活都无法保证,那还活个什么劲啊。甭说鸟,人都受不了!所以说,孔子讲爱人、修养仁德那是要讲究方法的,即应该在充分理解对方的前提下按照适合对方的方式去爱,这才是真正爱到点子上了。否则便是好心办坏事。《易经》中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如何才能在各正性命的前提下实现仁德呢?这就涉及到礼的精神了。

所谓礼就是人在理解人与万物各正性命的前提下,对人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化。换句话说,就是在知道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后,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当一个人真正懂得顺应事物自身的方式去生活后,那么他的行为自然也就是合乎礼法的。仁是从内心情感讲做人的仁道关怀,礼是从人的行为准则上讲仁道关怀的具体合理实现。二者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根据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来判断他的内心道德修养如何,道理就在于此。

我们前面提到的吴起,虽然做人不合格,但却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位名将,很善于统兵打仗。一次作战,敌我双方刚刚摆开阵势,他的一个士兵便非常勇猛地杀出去,提了一个敌人脑袋回来。他满以为会得到封赏,然而吴起却把他杀了。为什么呢?他够勇敢没错,杀敌报国也没错,错就错在不听号令,不守礼法,忘了一个士兵基本的职责,结果就成了乱干。

如果一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即使他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会由于这种盲目的固执狭隘而背离仁德。因为这种盲目固执缺少礼法的约束是无法实现与他人、万物自然地沟通的。而不能与他人、万物相通,不能遵循其各自的生存之道,那必然导致任性胡为。别说实现仁爱之德,就是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从这个角度讲,遵守礼法乃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要求。它在于使一个人明确其自身的生命职责,通俗点儿讲,就是随时确定自己的身份,做好本职工作。

孔子和子夏那番对话的深刻含义就在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一幅绘画作品是好还是坏,需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即要得体。一切美好事物的形成都是在发乎情、止乎礼的状态下实现的。可惜,生活中许多人在欲望的支配下,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自我反思和把持的能力,往往停留于动物本能的冲动上。相当一部分人爱就爱得死去活来,恨就恨得咬牙切齿,喜欢在两极冲动中去感受一种刺激的快感和痛楚,哪里还有美感可言。从这个角度说,还有很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人之为人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显示出礼法教养的重要意义。

情感比仪式更重要

【原文】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第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八佾第三》)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第一》)

【译文】

孔子说:“人们祭奠的往往是自己的亲人,如果祭奠的不是自己的亲人,那往往是出于谄媚别人、企求福佑的目的。看到符合道义的事情,应挺身而出。否则便是懦弱,没有勇气的表现。”

祭奠祖先的时候,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就像祖先还活在那里一样。不要流于表面形式,敷衍塞责。祭奠神灵也是如此,要有恭敬之心。孔子说:“如果我亲自参加祭礼的话,那么我一定在内心保持恭敬之情。如果我不参加祭礼却让别人代替的话,不管怎么说,还是缺乏恭敬之心,那跟不祭祀是一样的。”

曾子说:“父母去世了,儿女要竭尽哀痛之情,办好丧礼。此外儿女还要按时追祭远祖,表达恭敬之心。这样天长日久,百姓感化其德行,民风自然淳厚。”

孔子一生虽然重视礼仪,但是他最讨厌那种虚情假意的人。那些人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仪表堂堂、八面玲珑、信誓旦旦,却是心怀鬼胎,另有图谋,言行不一的人。在孔子看来,这种不真诚的人所行的礼根本称不上真正的礼。因为真正的礼既不是用来装装样子的道具,也不是用来达到功利目的的手段,它是用来传达人的真实感情的。

当人的情感得到自然合理的表达,实现了与他人、与万物相沟通后,人的善性才会实现,礼才会显现出它的真正意义。那时人才会品味到一种发乎情、止乎礼、自然中道的审美愉悦感,领悟到一种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的责任和使命。从这个角度说,心怀真诚是遵行礼仪的必要前提。

古时人们为父母守孝是一种正常的礼。它有着许多具体的仪式和禁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人们对父母的那种亲情能够顺其自然地体现出来,这就叫尽人之情。如果没有真实情感的投入,那么儿女即便举行声势浩大的仪式,那也不符合真正的礼的精神。可见,孔子讲礼是以情为本的。中国汉代非常重视人的品格修养,尤其重视孝道。

汉代在一个时期里往往由地方官向上级推举地方贤良出来做官,其中推举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行孝道。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一个官员如果自身道德品质很坏的话,那么他才能越大,带来的社会危害也会越大。问题在于汉代官员对人的德行的考察往往流于表面。于是一些不良之徒为了当官便频频跳出来虚设礼法。例如,他们为了借助父母去世的契机来达到他们当官显贵的卑劣目的,便总是要将父母的葬礼搞得极其复杂而隆重。于是一些所谓的孝子出现了。

古人为父母守孝通常也就三年而已,但也有唯利是图的家伙动不动便发誓守个十年、二十年的。通常守孝期间是不许歌舞奏乐取乐以及行房事的,但他们在守孝期间往往熬耐不住,守孝结束后,往往已经是“子孙满堂”。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由此可见,礼在脱离了人的真情表露后,便直接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反而成为一种为小人所利用、发泄私欲的工具。孔子在上面讲的关于丧礼的话,大意就是如此。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往往把交际公关作为一种单独的专业技巧来加以学习和修炼,这种想法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过于看中人们交往中的技巧,却忽视了真诚做人做事的主题。所以,我们每每可以在各种场合下见到那些职业性的微笑和关怀、体贴;年节和各种纪念日里,我们也可以收到各种问候的信函、贺卡。然而我们面对这些花样不断翻新的问候和关怀,却越来越麻木、冷漠。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同样,许多人在婚礼之日,仪式极尽奢华,搞得人疲惫不堪。然而奢侈华丽的典礼却往往成为婚后沉重压力的开端,越是如此,婚姻越是在后期显现出脆弱。只要人们细想一下个中缘由,就会明白原来此前所有的花样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并没有。因此说,没有真情的投入,花样再多,礼仪再周到,也是繁华一梦!因为那并不是真正的礼的精神,仅仅是虚伪、浮华和做作。

有所为有所不为

【原文】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第一》)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第八》)

【译文】

有子说:“行礼贵在顺人情,合于自然,此为先前圣王之道。如果大事小事皆拘泥于礼法的话,则会有所偏废。而如果一味追求顺行人情,不以礼节制的话,也是不可行的。”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想要立身成德的话必须先学《诗经》,这样才懂得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然后还要学习礼法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后在雅乐中获得精神的自由愉悦。”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礼是相互包含的。礼如果没有仁心贯穿其间,便只能是虚礼。仁心不以礼节制,则又不足以成为善,即好心未必办好事。仁和礼的结合则往往就会体现为一种很高的人生智慧,即在生命实践中即时体察天地万物的生存之道,成己、成人、成物,进而实现仁德的理想境界。由此来看,为人既要明礼,为人所应当为之事,不拗人物自然情理,同时又要显露真情,不矫揉造作。当一个人真正发乎情、止乎礼、从容不迫,随心所欲不逾矩,知晓天命,成就仁德后,他也就进入了和乐的、自由的、愉悦的精神境界中。

孔子本人是很喜欢诗的,据说他曾删编《诗经》三百。在孔子看来,诗言志,并且和于礼,正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对人而言,它恰恰体现了情礼的自然中和,顺势而为。

《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诗细腻地描述了青年男女相恋时的那种心潮起伏、朝思夜想的情景,书写得十分传神。可是我们别忘了,尽管这里面求爱者思慕未得,但他也仅仅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而已。他既没有抢亲或者无赖般纠缠,也没有抹脖子上吊以死相威胁,更没有肆意污蔑、败坏对方名誉,这种行为就叫发乎情,止乎礼。反观现在,一些人在谈恋爱、处理家庭问题时做法往往失于偏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要么全凭一时冲动,把爱理想化或者干脆不去细想,草率行动,缺乏必要的反思和节制;要么就是功利至上、死要面子。总之是容易偏激,难得中和之道,其结果自然是苦涩不堪。

孔子讲丧礼同样强调子女要体现真情实感。但孔子认为这种对父母去世的哀痛之情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本着适度的原则,不能伤身。这就是合乎礼的要求。因为一旦伤身的话,那就会令父母牵挂,反而违背了孝的精神。所以孔子既反对丧礼大操大办走形式,也反对一味陷溺于整日啼哭,哀伤得不能自拔,以致伤害身体。就现代生活而言,许多人无论是在婚礼节日上,还是在服丧、失意、挫折时,态度都很容易走极端。他们往往在狂喜与悲凄的两极上颠来倒去,缺少合理的节制,这都不合乎正道。因为这仅仅停留在生物的本能欲望发泄上,对人所应当有的反思智慧和成仁的责任还缺乏认识,离仁者心境贯通、自然无争的境界更是相差很远。

中国传统京剧曲目中有一出描写包公秉公执法、有情有义的大戏。大意是说包公查案时发现自己的亲侄子贪赃枉法。若论礼法,当处斩;若论私情,包公自小由嫂子带大,小侄子是大嫂一生的寄托,这里面的亲情关系很深厚,包公应该多加关照才是。要么徇情枉法释放侄子;要么铁面无私,不徇私情。结果包公先铡了亲侄子,再向嫂子请罪陪情。

现在世人多谈论包公的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的一面。可是包公公正廉明并非不尽情理,而是他对自己之情进行了合理约束,这样才能和众人之情相通,从而在社会上立足。所以执法者不是不要通情理,相反他要深通情理,这样才能张弛有度。

所以单纯地强调包公铁面无私的一面是不对的,他是人不是神,礼法也是体现人情的。因此我们还要看到他情深义重的一面,即向嫂子陪情请罪。没有这一环节,那包公也就不会那么可爱、深入民心了。

有钱了并不等于有德行

【原文】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第三》)

【3.17】子贡欲去告朔①之饩羊②。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八佾第三》)

【注释】

①告朔:指用生羊在朔日告祭祖庙,人君在此日听视朝政。 ②饩羊:在行告朔之礼时,所使用的牺牲、祭礼。

【译文】

林放向孔子询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很感慨地说:“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啊!礼从根本上讲,与其注重奢华的形式,不如节省一点。丧礼与其失于和易,还不如显露真情、哀伤一点好。”

(春秋时期的鲁国自文公开始已经不举行告朔这种古礼了。但是用于告朔之礼的牺牲——羊,还一直保留着。)子贡觉得这样做没必要,礼都已经废除了,还留羊干什么。孔子听了子贡的想法后,很不高兴地说:“子贡呀,你吝惜这只羊,我却更重视告朔之礼。没了羊,更是无从见礼了。”

现在有些人写文章搞艺术越弄越玄。譬如论文越写越是让人看不懂,好像很专业、很高深,其实真弄明白了,道理也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只不过由于他自己理解不到位、表达不出,所以只好拉个架子在上面唬人。其实那些真正的高手是通达、看得开的。他们于生活中随处见功夫,嬉笑怒骂皆是文章,就像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武功高级境界——不必刀剑,以神御气,摘花飞叶皆可伤人。

同类推荐
  •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通过对旌表制度的源流与流变、旌表的方式与流程、旌表的事例与作用的论述,以使读者能够对古代孝与旌表制度有一个更为详尽的了解。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和谐处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和谐处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活着便要温柔相爱

    活着便要温柔相爱

    “活着便要温柔相爱”在这里并非进行时,而是时过境迁后的成熟回望,带着感性的体谅与祝愿。嬉笑怒骂的笔触里饱含热泪与深情,写尽爱情的穷形尽相、明亮忧伤,从炽热到冷却,从不甘到释然。故事里的她们会让你想起时光深处、曾经爱过却没有在一起的人,你会明白感情里存在多重形态,爱和偏执都是无法治愈的顽疾,不是付出就一定会有结果,也不是每个“为什么”都有对应的“因为”。人生怎么选都会有遗憾,别让错误的人浪费了最好的你。
  • 狐八妹

    狐八妹

    如果有一天,我静静的在梧桐树下守着花落花开,你是否明白那是我在守候心底的那份爱恋。如果有一天,我为自己带上美丽的梧桐花花环,你是否明白我待嫁的羞涩。如果有一天,我化身为树,在你身后努力的绽放自己,你能不能为我稍作片刻停留。如果有一天,我站在窗前静听雨滴落在梧桐叶声声作响,你是否明白那声声雨落之音不是雨声,是窗前女子的心碎的声音。你是否明白,你那优雅转身离去的背后散落了一地的花瓣,你又是否明白你优雅转身离去的背后有人伤心落寞,你永远不会明白……你错过了些什么……
  • 下一场

    下一场

    自09年以来,朴茨茅斯四年内两度被迫进入托管状态,短短五年经历了三次降级,曾经的英超王牌球队就此沦落。在2011年末的这个关口,海德沃德依靠非法手段得以上任,来挽救这支风雨飘摇的球会。群号:206120365
  • 东野圭吾作品系列(七部)

    东野圭吾作品系列(七部)

    东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说无冕之王,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江户川乱步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得主。本系列收录东野圭吾的《变身》《圣女的救济》《只差一个谎言》《名侦探的守则》《祈祷落幕时》《麒麟之翼》《红手指》等七部小说。
  • 孝顺·背着母亲上大学

    孝顺·背着母亲上大学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关爱中成长的,当关爱我们的人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义不容辞。乌鸦尚且知道反哺,那么作为一个人更应该懂得孝顺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顾名思义,孝顺是一个人善良的前提。很多时候,看一个人善不善良,要看他对待他亲人的态度。孝顺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首要品质。
  • 御赐皇女:夫君太倾城

    御赐皇女:夫君太倾城

    “连续被六个未婚夫悔婚,你也是做到了女人之中的极品!”作为一个极其失败的女人,仰天长叹,“老天哪!我的要求高么?只要一个对我好的!而且不悔婚的!有那么难么?”结果,老天爷听到了!异世重生,她成了家世显赫的国师之女!女皇宠爱之极的干女儿?“为了继承父亲的衣钵,看风看水,看八卦!上要讨好女皇,下要搜刮敛财!”把女皇的毛给抚顺了,这龙威一高兴,拉出一干风华绝代的皇子,说要赏婚呢!【此文女强男强,女主腹黑鬼谋,男主颜值爆表,喜欢收藏,不喜绕道~不要问我男主是谁,男主是全部!读者群号:451472380凭任何书本人物名进来!旧书推荐《卿本凤帝:拥倾世美男入宫》《春风无边:帝君狠妖娆》】
  • 沧海2:东岛西城

    沧海2:东岛西城

    姚晴盗得地部画像,化身丑奴儿潜入南京城中,招来西城一众高手的追捕。她与陆渐重逢后,谷、陆、姚三人携手,与接连而至的西城八部、东岛四尊斗智斗勇,经历连番苦战,终于成功逃离南京。谷缜希望找到四大倭寇,洗刷自己所受的冤屈,但关键时刻,线索总是被藏在暗处的仇家逐一掐断。在此过程中,谷缜与天部沈舟虚立下赌约,不仅赢得一命,还助身陷囹圄的戚继光重获重用,再次领兵抗击倭寇。一路逃亡的三人终于还是被追蹑而至的东岛高手找到,谷缜落入一心想谋害他的继母白湘瑶手中。姚晴也深受重伤,被同样想凑齐八幅祖师画像的宁不空抓走。为救姚晴,“黑天劫”即将发作的陆渐赶往了天柱山……
  • 青华秘文

    青华秘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武天界

    神武天界

    混沌开,天界生。神武魔,三界存。神界之人通元素,武界之人精武技,魔界之人擅魔法。在三界矛盾激化,天界遭受危机之时,一个掌握三界之力的少年万雨辰,会有什么奇遇呢?
  • 至尊战甲

    至尊战甲

    我本世俗人,盖因痴甲胄,奇遇落异乡,偶得古龙晶,波连武盟乱,幸得龙龟助,窥得甲玄奥,缘定负弓女,岂非了无情,无心入甲脉,奈何天穹生变,赤武域上游,巧入练甲礼,眼见佳人离,身入救伊途,驰骋上仙云,终定七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