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5300000006

第6章 魏晋文学与陶渊明

魏晋文学

自东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时期,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使得两汉大一统的社会基本解体,经学统治衰落,文人思想得以解放,跳出儒家的经义和规范,注重学理思辨和生命感悟的玄学思维开始兴盛。

竹林七贤文人有感于社会的动乱、民生的凋敝、生命的短暂、兴衰荣辱的难以把握,不免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索,老庄思想由此抬头。其时,文人感慨良多,诗歌抒情言志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建安作家以三曹为核心,“七子”为羽翼,“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对建安文学的上述特征,后人称作“建安风力”或“汉魏风骨”。告别了建安时期非功利、主缘情、重个性、追求慷慨悲凉之美的文学之后,从西晋至东晋,土族贵族们在富贵安乐的生活中却又满怀忧患,时常被卷入政治漩涡,“常畏大罗网,忧祸一旦并”的终日惶惶,在他们的作品开始表现出顺应环境、保全性命的思想倾向,一些诗人寄情于山水,安息精神。在玄学盛行的当时,《老》、《庄》之学风靡一时,名士们无不以谈玄为时尚,在这种清谈玄理的风气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文学盛行,文学作品中也充斥着“无为”、“无名”、“逍遥”、“齐物”等抽象概念,“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部分士人则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远离险恶的政治,怀着愤懑的情绪隐居,作为对当时政权的无声抗议。这是魏晋名士的根本特点。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名士是“竹林七贤”。“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诗文也更多表现旷达的情怀和山水、隐居等内容。而承续阮籍、嵇康等人传统的陶渊明则将林泉之隐发展到了一个十分完备的阶段,开拓出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被推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晚年更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出任过太守、县令一类官职,及至陶渊明,家境衰微。他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从小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因此其个性、修养,多有外祖父遗风。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山海经》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具有“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不同的志趣。

少年时代的陶渊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门阀贵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但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低级官职,不仅济世抱负无以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官场人物无聊周旋,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

同时,受外祖父及道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所谓“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仕途不得志时,他就更怀恋这种生活,“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所以,在出仕的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

至三十九岁,陶渊明认为,“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当理想之道在现实中不可实行时,他开始躬耕自给。在当时的文人看来,亲自耕种是可耻的。儒家思想鄙视劳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务”。此后,他又做过镇军、建威参军。最后任职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桃源仙境图:“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归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从此结束了仕途生活,归隐田园。

此后二十多年,是陶渊明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他的田园诗最为后世推崇,在宋代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田园风光中,陶渊明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喧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恬静。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由于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陶渊明以其生命实践了隐居生活和诗歌创作的典型形态,正如鲁迅所说,陶渊明“乱”也见惯了,“篡”也看多了,便不再有更多的牢骚,诗也就变得平和。

在他的诗里,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都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表现出来,如“胸中自然流出”一样直率与自然,浑然天成,不见斧凿痕迹。《读山海经》第一首: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在他极普通的“田家语”中,含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如“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以及社会生活的形象记录:“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则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其实饱含着一片生动的田园气息。洗净一切芜杂黏滞的成分,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呈现出明净的单纯。后世评价“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在陶渊明留存下来的散文、辞赋中,以《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最为著名。《桃花源记》实近小说,文中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既有儒家幻想中上古之世的淳朴,也有老子宣扬的“小国寡民”社会模式的影子。其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乡村景象描绘,同作者的田园诗意境相似。《归去来辞》作于陶渊明决心辞官归隐之际。在中国古代各种文体中,辞赋的基本特点是华美,陶渊明这篇赋却写得朴素清新。“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是想象归途中的自由无羁、轻松愉悦;“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写景之笔,则生动刻画了自然界自生白化、充足自由的灵韵。

躬耕垄亩,吟咏田园,陶渊明在他的柴桑故里诗酒人生,即使在“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窘境中,他仍然固穷守节,拒绝入仕,带着他问心无愧的高傲与世长辞。

同类推荐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楼梦>与诗性智慧》宏观研究,包括观念、方法论、最新观点的评析等,作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视野,能够把握历史主线展开丰富的描述。同时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更具体,与作品的描写紧密结合,侧重于美学方法的使用,包括方法论的反思。
  • 岩画:远古岩画之美

    岩画:远古岩画之美

    我国古代北系岩画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和新疆等省、自治区。其中,内蒙古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部、乌兰察布高原等地的岩画,多表现狩猎、战争、舞蹈等活动,描绘有穹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祇、日月星辰、原始数码以及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图像。我国北方岩画作品风格写实,技法主要是磨刻,主要反映了古代北方各狩猎游牧民族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给摄影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热门推荐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春明外史(中)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春明外史(中)

    皖中才子杨杏园旅居北京时,对雏妓梨云的一见钟情,一往情深。梨云病重期间,他日夜守护,并海誓山盟相约白头,然而红颜命薄,相识不久,梨云竞香销玉殒了。杨杏园黯然神伤以致口吐鲜血,痴痴地将自己的相片埋入土中,与梨云相伴。随后,杨杏园又结识了才女李冬青,花前月下,诗文酬唱之后,杨杏园深深地爱上了李冬青,而李冬青却有先天暗疾,与婚姻无缘。李冬青便千方百计地想成全少女史科莲与杨杏园的百年之好。而杨杏园却割舍不断与李冬青的深情,愈加爱恋李冬青,史科莲为了成全杨李之爱,知趣地退避三舍。一波三折之后,杨杏园对婚姻之事心灰意冷,转而学佛。
  • 爱你是我劫后余生

    爱你是我劫后余生

    小时候,顾孟歌总喜欢喊陈锦书:锦哥哥。她说,听着像是靖哥哥。她想做他的黄蓉。长大后,她却在他心里变成恶毒梅超风,是让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之源。她十年如一日的爱着他,处处为他着想,可他却说:顾孟歌,你个毒妇,这辈子你都休想让我爱上你!可后来他后悔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he Jungle Tales of Tarzan

    The Jungle Tales of Tarz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冲虚经

    冲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怨脂扣

    怨脂扣

    寂静岭,居住的死人比活人还多,坟墓比房屋还多。这个地方有一个这样的传统——夜里不宜出门。就在洛音桐、秦天健等人毕业的前夕,一连串的恐怖事件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发生了……
  • 还丹肘后诀

    还丹肘后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武诛神

    灵武诛神

    废材少爷因一块神秘黑石的力量而修炼,一路斩妖兽,吞兽魂,灭宗派,带着心爱的女人问鼎武者之巅,辱我者,阻我者、欲杀我者,皆杀!
  • 晴空3

    晴空3

    安冉虽然变瞎,却依然念念不忘乔欢,甚至在广场与其失之交臂。江舟为了她和乔欢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并且捐献出眼角膜。重见光明的安冉不知道江舟已经死去的消息,直到最后,她都以为江舟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去了远方。安冉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和因为患病而失去记忆的乔欢重新认识,像普通的情侣那样过日常的温馨生活。
  • 再谯成后

    再谯成后

    术士说她是天下之母。因着这句话,身为河东节度使的她的公爹带着她丈夫造了朝廷的反,败了。母亲说她克死了自己的丈夫,要送她去当尼姑。她没有看破红尘,当然不愿意青灯黄卷,断然拒绝,她说:“死生有命,何必妄毁行发为!”她又嫁了,这回不是媒妁之言,而是倾心相爱。她追随着他,横扫天下,一统帝国。稳坐了江山,厌烦了横刀立马,他现在更爱后宫里的温香暖玉。山有陵,天地不合,与君绝,恩爱成灰,妾心已冷,阴谋一出,相爱相杀。到了生命的尽头,他问她:“朕只是放纵一时,卿何故绝我一世。”她说:“爱到断肠,便成了恨。”
  • 通天仙途

    通天仙途

    傅元本是正魔九大宗派之一遁天魔宫星陨脉长老嫡孙,先天泥丸宫枯涸破损,偶然和一名白衣女子发生了交集,并且手上弥天珠中被封印的器灵苏醒,借助器灵传授的太一归元诀无上妙用终于修复了泥丸宫,开始通天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