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6100000004

第4章 虚实三国(2)

关公文化现象透射出中国人的忠义观念。而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根源,自然有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乃至社会习俗和民间风俗等许多方面很复杂的原因。但是,不管怎么说,追溯关公文化现象的源头,还得肯定一条,那就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所做的笔墨酣畅的描绘与刻画。且看: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义释黄汉升,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

关羽的故事写得何等精彩,真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场面感人至深,经久难忘。

而关羽的出身和来历,却是大有悬念。三国时候,人才辈出。时世造就众多英雄,大英雄不必论什么出身和来历。关羽原是一个普通的人物,甚至有点来历不明,但就是因为《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过于简单,后来却弄得越来越复杂,成了历史上一大悬案。

陈寿《三国志》写关羽的传记,文字简短,正文不足千字。开头便提到关羽。亡命奔涿郡。关羽老家在河东郡的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距今河北涿州的涿郡,路途遥远。他离家出奔,千里迢迢,不辞辛劳,原因就在于杀了人,是个亡命徒。

究竟杀了谁?为啥杀人?这些问題在史书里都没有交待。陈寿《三国志》本身记载简单,留下悬案。他肯定不是为尊者讳,故意回避,而是无法写明白。盖蜀汉不注意史官和档案制度,到了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尽量补注所能见到的各种材料,但在关羽出身与来历问题上,还是一片空白。

扑朔迷离的文化现象,有时候在过于纷乱繁杂的背景下产生,有时候却又出于太过简单。简单的史书记载为关羽的来历不明,留下了颇多的空白,从而为后世的说书人。戏剧家和小说家们提供了充分施展想象力的余地。

对于关公的顶礼膜拜,还离不开形象的造型。关羽的经典造型是什么模样?且看下文。

【六、美髯公读书的形象依据如何?】

捋髯读《春秋》,大义凛然,是关羽的经典造型。

关羽的长相,人称“美髯公”,常见的关羽形象,是一手捋须一手捧读《春秋》的模样,这两点是否真实呢?先看《三国演义》怎么说:

关羽推车歇店时,和刘备、张飞相遇,“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风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第一回)

关羽的髯须又长又浓。关羽在曹操营中,曹操曾问:“云长髯有数乎?”羽答:“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曹操厚待关羽,当即送他纱锦囊用来保护美髯。汉献帝见到后,称赞关羽“美髯公”。(第二十五回)

关羽身在曹营,心念刘备。他在给刘备的信中说:“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第二十六回)

羊、左是春秋时一对好友,彼此为对方舍命以求义气。《春秋左氏传》中提到这个故事。

罗贯中描述的关羽美髯公以及读《春秋左氏传》的情节,这两点都是有史实依据的。

“美髯”是陈寿《三国志》的原有记载。《关羽传》中说,马超降蜀,关羽写信问诸葛亮,马超的才干可与谁类比?亮答:“孟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当与益德(张飞字)并驱争先,犹未及鬓(指关羽)之绝伦逸群也。”接着,陈寿写道:“羽美须髯,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可见,关羽的“美髯”是写进正史的。简称关羽为“髯”,是诸葛亮对关羽的美称,这也是正史所认定的。

至于关羽读《春秋左氏传》,那是裴松之拄引书《江表传》里的记载。

陈寿写的《关羽传》,只是一篇准千字文。其中开没有提到关羽读过什么书的事情。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江表传》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这简单的十一个字,作用很大,影响悠久。

后代人塑造关羽偶像,有关羽一手捋髯,一手展读《春秋》的模样,美髯垂腹、大义凛然。这种偶像造型的依据和出典,就是裴注所引的《江表传》。

由陈寿到裴松之,再到罗贯中以及民间塑师,不断递承、累积,使得关羽形象逐渐丰满,甚至典型化,成为中国“武圣”的经典性偶像造型。其中,罗贯中在前人平话和杂剧创作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堪称完美“美髯”的事情,他不拘泥于正史。将它从诸葛亮身上搬走,移花接木,转嫁到曹操和汉献帝那儿,故事写得十分贴切,赞誉显得丝丝入扣。

罗贯中还将关羽读《春秋左氏传》的事情,作了进一层推进,以关羽之口,说出义气朋友羊角哀、左伯桃的典故。这种展开与舒张,是符合艺术开拓和艺术创造的,它非但不显得造作,反而更增添艺术魅力。

关羽在《三国演义》里被写得神勇无比。从开始时的温酒斩华雄。接着又是斩颜良、诛文丑,等等,许多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差距甚远。那么真相如何?且看下文。

【七、文丑真的死于关羽刀下吗?】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故事。他们二人到底死于谁手,值得探究。

《三国演义》写关羽的武功盖世,多有神化之笔。温酒斩华雄,是关羽在大规模战事中首次亮相。其实,历史上的华雄之死,杀他的不是关羽,而是孙坚。罗贯中将故事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为的是神化关羽。

同样,接着关羽又一次展示惊人武功,是他对付两位河北的名将:颐良、文丑。

颜良确确实实是关羽所杀的。《三国志》写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

斩颜良,诛文丑。《三国演义》故事中,文丑和颜良如同兄弟,文丑要替颜良报仇,攻打曹操,曹军将领张辽、徐晃都不敌而败还。关羽上阵,战不三台,就将文丑斩杀。(第二十六回)

陈寿《三国志》关羽本传中,未提及文丑之死的事,裴注材料也没有这一说法。那么,文丑死于谁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曹操当时率领不满六百的骑兵,迎战袁绍骑将文丑的队伍,“大破之,斩丑”。《三国志·魏书·袁绍传》也说:“太祖(曹操)击破之,斩丑。”

曹操是率军的首领、“斩丑”一事写在他名下、是有道理的。但文丑乃河北名将,当时率骑兵人数又远超过曹兵,曹操本人武功并不怎么样,到底文丑死于谁手?这还是一个谜。

曹操军中,当时能率骑跟文丑叫板对阵的,既然不是关羽,那么又会是谁呢?张辽等人的传记中,都未提及。仅在《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中有说法:“(晃)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可见,文丑可能为徐晃所杀。

《三国演义》里颜良、文丑都死于关羽刀下。其中斯颜良是实,沬文丑是虚。当然,从创作而言,虚实相间,很有构思,也很有亮彩。

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罗贯中笔下的关羽诛杀文丑,尽管是虚笔所记述。但并非他凭空瞎编,胡说一气的。罗贯中也有着他的由来和依据。

南宋著名学者洪迈在《容斋五笔》中写道:“关羽于万军中亲取袁绍两将(颜良和文丑)首级。”

洪迈生于公元1123年,卒于公元1202年,比罗贯中早出不到二百年左右。洪迈所写,也可能根据当时的口头传说。现代掌故随笔名家郑逸梅认为,罗贯中就是根据洪迈的话,才得以写成关羽诛杀文丑一事的(郑逸梅著《三国闲话》,上海大众书局出版)。

所以说,史料记载文丑之死,并非和关羽搭界。当时曹操麾下有徐晃,和关羽私交也很好。《三国志》写徐晃“破文丑,拜偏将军”,那是可靠的记载。后人将诛文丑归在关羽名下,显然是错记功劳簿,目的是为了美化、神化关羽。

关羽神勇的故事,著名的还有所谓过五关斩六将,还有刮骨疗毒,等等。其真相到底如何?且看下文。

【八、过五关斩六将,实有其事吗?】

一会儿过关斩将,一会儿刮骨疗毒小说写关羽的神勇,真是不惜浓墨重彩。

关羽的超人神勇,世所公认。这和关羽死后。被传统的忠义智勇观念所不断加以追捧有很大关系。关羽的神勇故事,哪些是陈寿所记载的,哪些是别人所讲的,哪些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他的生花妙笔编造的呢?《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是罗贯中捋华雄被斩杀的事。从孙坚身上移到关羽身上。张冠李戴,夺他人之功,错记功劳簿,而且是有意的。为了让关羽在大场面亮出满堂彩。

第二十七回,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从来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而这段故事完全是正史里没有记载的。无论陈寿,还是裴松之,都丝毫未提这些事。罗贯中在书中大大地写了一回,说关羽保护甘夫人和糜夫人。从许昌出发到河北寻找刘备。一路上闯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渡过黄河,先后挡住他们一行去路的,有魏将六名: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都被关公斩于刀下。

非但《三国志》及裴注中没有这段事隋,而且连《三国志干话》和元代杂剧也都不见有此事。可见,过五关斩六将,完全是罗贯中的又一妙笔。

过五关,其中过洛阳关时,关羽连杀洛阳太守韩福和牙将孟坦二人。韩福用暗箭射伤关羽左臂。关羽用口拔出箭。血流不止。有关被箭射伤手臂的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记载实有其事。陈寿写关羽传,总共不足干字,箭伤后刮骨疗毒的事。却写了将近百字,占十分之一。比例不小。内容很精彩:关羽一边让医生动手术,刮骨去毒。一边照旧和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只是未提何人何时造成的箭伤。不写明医者是何等样人。这段正史材料。罗贯中当然绝不会轻易放过。他写关羽亲攻樊城北门,为曹仁组织的弓弩手毒箭射伤。进而请出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医者华陀为关羽治疗箭伤。罗贯中的用心良苦,用意巧妙,由此可见一斑。

虚的过五关斩六将,实的刮骨疗毒,虚中有实。请出名医华佗为名将关羽疔伤,实中又有虚,如此虚虚实实,虚实相间,罗贯中的构思之奇,运笔之妙,确实可羡可叹了。

关羽的英勇为时人共识,也为后世传颂。虽然被杀害,但仍为后人记挂,爱屋及乌,人们由此还想到他的子孙。那些子孙将又是如何呢?且看下文。

【九、关羽的儿子们有何作为?】

老子英雄儿好汉小说着意写了关兴以及莫须有的关索。他们难道真是那么有作为吗?

关羽死了。他的故事卹为后世代代传颂。

人们很自然地关注他的儿子。《三国演义》的作者当然不会忽略这个热点。虎父无犬子,于是就对关羽的儿子们大做文章。也怪蜀汉缺乏史官,有关关羽本人的文字,也就是后人说的“圣迹”本来就不多,遑论其子女,从《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掇拾,堂堂关夫子,有两子一女。长子关干,次子关兴,还有一位“虎女”,好事者还编造她后来嫁于李恢三公子呢。

关平是和关羽一起被杀害的。本传称“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也有说是他们父子俩,还有都督赵累等,是为潘璋部下司马马忠俘获,然后被杀害了的。(见《三国志·吴书·潘璋传》)

关平随父从戎,转战荆襄,按古代从军年齡,他应在十八岁上下了吧。他是关羽嫡长子,本无可疑。《三国演义》受到元明社会结义和收义儿风气的影响,有意将他写成是关定之子,由刘备中介,收为义子。这是误说。按:元明戏剧平话,多有宣扬义父子的准血缘圈,以至为史家误说,如元末所修《宋史岳飞传》竟称岳飞长子为义子(其实,岳云为岳飞前妻刘氏所生,时岳飞为十六岁)。

关乎早死,没有后裔。关兴当时连同关羽其他家人留在江陵,被吕蒙军俘虏。“蒙人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吕蒙是很懂得政治攻势的,要是当时关羽父子落在他所直辖部队,当会献俘于孙权,不至为潘璋杀戮;所以在吴蜀通好后,关兴还能生还。他作为关羽家的正宗传人,二十岁做诗中,中监军(在他死后,中监军才是邓芝、姜维等人)。侍中就是皇帝近臣,兼负安全保卫重任,中监军是大军司令官的监察官。但他似从未出征。《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说他“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异之”。几年后病死。

看来这位公子哥儿,虽有点才器。就是活得太年轻了。《三国演义》在刘备东征和诸葛亮北伐前期,都写丁关兴的英武,活脱是关羽现世。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理念。刘备的桃园兄弟,都应有儿子接班。元明杂剧《怒斩关平》还写了“五虎将”之子呢。

小说和戏剧中的张飞形象,深受老百姓喜爱。这也是艺术创作的功不可没之处。历史现实中的张飞形象如何呢?且看下文。

【十、《三国志》是怎么写张飞的?】

《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极具个性,有声有色。张飞一生故事,有铺垫有呼应有起伏,令人掩卷难忘。

史料记载的张飞事迹十分简扼,但在平话、杂剧、小说以及民间传说中,张飞故事又显得非常的丰富而且生动。这种明显反差,推究起来也很有意思。

张飞故事,包括与张飞有关的谚语俗语之类,老百姓至今仍耳熟能详,流传广泛。追溯早期记载,关于张飞的史料,实在很少。

陈寿《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写得很简短,只有七百字左右。陈寿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位将领归在一组。关羽传的文字虽短,比张飞的要多些。马超传的文字也多于张飞传。

再看裴松之的注,裴注关羽传、马超传的篇幅也超过张飞传。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张飞传》时,只引了《华阳国志》上所说的严颜的一句话,别的什么也没有。可见,张飞的史料记载,少得出奇。

陈寿写张飞传,主要有三件事,一是当阳长阪坡之战。刘备听说曹兵突至,“弃妻子走,使(张)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日:‘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二是写张飞义释巴郡太守严颜,随刘备平定益州。第三就是在巴西之战中,张飞率领万余人的精锐部队大破张郃。

张飞有过哪些官职头衔和谥号呢?跟随刘备服从曹操破吕布后,曹操拜张飞为中郎将。刘备定江南,以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为南郡太守。刘备平定益州后,张飞任巴西太守。刘备称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假节。刘备称帝时,张飞升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张飞死后,谥桓侯。

所以,后人称张飞时,有的简称为“车骑”。指张飞的官衔,有的用尊称“桓侯”,是他的谥号。

张飞既是一位“万人敌”的虎将,又能“义释严颜,有国士之风”。陈寿评张飞时说了一些好话,但陈寿也指出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暴而无恩。以短取败”。

可能就因为张飞性格粗暴,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怒鞭督邮的故事,就将原来发生在刘备身上的事情,改换到张飞的头上,这样,既维护了刘备“弘毅宽厚”(陈寿评语)的君子形象,又符合张飞的性格特征。这从史实看,必须区分清楚。然而从艺术创作看,这种处理也表现出高超的艺术匠心,不能说就没有合理性。

猛张飞,粗中有细,着实可爱可敬。小说除了写他的威武勇猛,还有计谋,这集中表现在瓦隘口大战张郃时的一再施计。张飞不是头脑简单的莽汉,且看下文。

【十一,张飞写得一手好字吗?】

雄壮威猛的张飞,还有他“爱敬君子”的另外一面。

戏剧舞台上的张飞形象,黑脸莽汉,持丈八蛇矛,开口则是哇呀呀地大叫。张飞威猛异常,有时鲁莽粗暴,有时粗中有细,憨态可爱,殊不知,张飞除了会武的,还会文的,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这是不是有点让人意外。

后人假南北朝时期陶弘景之名写的《古今刀剑录》中,说张飞初拜为新亭侯,命铁匠用上好的料打造一把刀,亲自题铭:“新亭侯,蜀大将也”。

同类推荐
  • 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共8册)

    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共8册)

    本书为您揭开的是一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当下社会犯罪网络。从混迹人群中的扒手,到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悍匪,从横行街头的流氓,到逡巡在海岸线边缘的毒枭;他们似乎离我们很远,似乎又很近,看似悄无声息,却又如影随形;作者所描写的,正是这个光怪陆离而又真实存在的地下世界。警校学员余罪,在通过一次意外的选拔之后,被丢进了一间住满凶神恶煞的罪犯的牢房,他迅速发现,要在这个凶险万状的环境中活下来,自己必须比毒贩更奸诈,比窃贼更狡猾,比匪徒更残忍。他不仅要用罪犯的思维去理解犯罪,还要用罪犯的手段去对抗犯罪,更要和罪犯一样突破种种底线。
  • 多余

    多余

    尽管没有爸妈待见,我还是在奶奶的悉心照料下,一天比一天硬实起来。在我还没断奶的时候,我妈刘小霞跟我爸李二牛就已经闹到非离婚不可的地步了。我身上有一个大我四岁的哥哥。最后,哥哥跟着妈妈走了,我随了奶奶。奶奶疼我,每天拿小铁锅熬大米稀粥喂养我。奶奶的眼睛得了白内障以后,视力几近失明,连衣服都搓不干净了,做饭的时候,米里边经常裹着沙粒子,她也挑不出来,就和米一块儿下锅煮了。有一回,我喝粥的时候不小心咬到了一粒大沙子,硌掉了我两颗小门牙,导致我好长一段时间说话直漏风。慢慢地,我学会走路了,就经常跑到街上去玩儿,和村头的野小子们一块撒尿和泥,摔泡泡。
  • 神秘的玫瑰园

    神秘的玫瑰园

    贾斯廷始终天真地未把这个地方当做惠勒放弃的私人财产或当做一个用高墙和厚篱笆围绕的宽阔院落。这个地方就位于斯凯尔德?莱瑟沃依路北较远的地方。因不能向他人述说的缘故,他用自己创造的文字从右至左悄悄记录下他在那个地方看到的令他刺激的情景。每次潜入这个地方,都使他有种比以前更兴奋、更恐怖、也更满足的感觉。多次的潜入就像连续的跋涉,他在用微积分学的方式解决他头脑中的问题。他从未想到,在这个地方,他会遇到真正令他冷汗直冒的恐怖。
  • 童话

    童话

    季红真在这部小说里写了很多好人,如于思的父母,于思的邻居李家伦和他的女朋友楚冰。她还写了很多的好孩子,如会拉琴却早夭的小丹,红颜薄命的罗伊洛,于思的哥哥于省。她也写了一些坏孩子,一些坏人;但这些坏人在季红真笔下都是可怜的、令人同情的;那些坏孩子,虽然干了一些坏事,但却都带着几分可爱。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实在是太多了,季红真这部小说的贡献就是把对人的宽容、同情和理解,贯彻到小说的字里行间。也许,这也才是那个时期人性的本来面貌。
  • 八月之光

    八月之光

    女人从没想到老成会对自己说谎。嫁到八下村二十一年,女人早已看惯了老成的慢条斯理,而在他还是个瘦骨嶙峋的毛头小子时,就已显示出了性格中的沉静。二十一年光阴,仿佛全都凝固在了他那张黧黑的脸孔后面。从心灵到相貌,女人没看出他有任何改变。这天晚上,老成从容不迫地给女人讲述了自己的又一次塔镇之行,也像过去一样,没有流露出丝毫让人感到颓丧的神情。女人在锅沿上敲一下弯勺头,坚定地帮他做出总结:“有空再去!”本来种种情况足以引起女人怀疑。老成这次不光在塔镇滞留时间较长,且未按原路返回。
热门推荐
  • 三界第一扫把星

    三界第一扫把星

    洛星儿,闻名于人妖仙三界的第一扫把星,出生于天降流星雨之夜,从此天生携带倒霉体质,与之亲近的亲人朋友无不受其连累。自责愧疚之下跳楼自杀还把路过的行人压死了,自己却只是蹭破了点皮……罢了,人间难容我,仙界求收留。四方大仙之一的慈眉善目的东方不悔收其为第八十一位徒弟悉心教导,不到一个月师父在前往妖界除妖时竟意外失踪……洛星儿怒了!不是说姐是扫把星吗?姐这就往妖界去认个亲拜个师父,搅它个天翻地覆!妖王:“这小妞瘦是瘦了点,胜在细皮嫩肉”妖界军师:“大王不可!她是三界第一扫把星,吃了她就跟她一样倒霉了!”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军阀割据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军阀割据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军阀割据》一书从历代割据战争的史实中,择其精要,汇集成卷的。目的是让人们透过这些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搏斗与厮杀,认清封建军阀的黑暗性和野蛮性,了解割据战争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总结经验教训,更加珍惜安定团结的今天,向往和平幸福的明天。
  • 活筋壮骨保健法

    活筋壮骨保健法

    活筋壮骨保健法骨正筋柔,气血自流。气血受阻,百病丛生。人类疾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骨歪筋硬有关。为此,本书围绕活筋壮骨推出一系列自我保健法,以期实现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作为科普读物,可供读者体验参考。
  •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从日常生活着手,帮助我们解读《黄帝内经》里的养生智慧。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五脏六腑有神明。只要我们每天按照人体的本性好好生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供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养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 一剑千寒

    一剑千寒

    江湖再也没有传说中的二少爷。龚千寒犹如一块寒铁,生来坚硬,而当他粹血成剑,成为一把真正的宝剑时,他已没有可能再入鞘了!剑拨弩张的江湖,危言耸听的诡秘,无可厚非的荒唐,一人,一剑,一身白袍,一顶白轿,这便是千寒!
  • 捡个盟主是肉团

    捡个盟主是肉团

    江湖之上,人人大都十分希望加入七满盟,但却又不敢加入七满盟。只因一人,那便是七满盟盟主……白语画。集所有光彩于一身的奇女子,自然也是众人心目中的女神。白语画,稳坐第一美人宝座。白语画,稳坐第一才女宝座。白语画,稳坐第一侠女宝座。七满盟,建立了数百年的势力,但自白语画这一人物出现之后,崭露头角,将七满盟这一势力浮出水面,众人皆知……
  • 红娘宫婢要成妃(完本)

    红娘宫婢要成妃(完本)

    第一次相遇她舞姿卓越将粉色的轻纱白色的广袖翻飞缠绕,如蒹葭绽放他冷笑着骂道:“丑女……”第二次相遇她逃生,他改扮,匆匆相遇,匆匆别他微薄的嘴唇轻抿女人……一再的邂逅,状况层出不穷那个小小宫女居然自告奋勇的为皇后牵起了红线她在他面前进进出出,他忍了她骗他上了床,事后找人顶替,他也忍了什么,居然跟靖王不清不楚?于是,一纸圣谕“查柳氏乔若,贤良淑德,实为宫中表率,特封为贵妃。”他冷漠疏离的脸上闪过一丝邪魅“敢设计朕,哼,你一定要活久一点啊,来人,从今日起朕每日只宿贵妃宫中。”推荐总裁馆,好文多多喔http://m.wkkk.net/zongcai/
  • Samantha at Saratoga

    Samantha at Saratog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念沉沙

    一念沉沙

    “你青春又健康时,随时可以离我而去。但如果哪天你穷途末路,我得守着你。”这是我这辈子听过最美的谎言。
  • 火烧三节跳

    火烧三节跳

    清末民初,海河南岸有一古镇得名“三节跳”。自元朝以来,此地便是南北漕运至京津一带的中转重地。沿海各省,北起辽宁,南到两广吴越,许多向朝廷进贡的贡品都在此间换船进京,所以一提到三节跳,京津一带的衙门商贾、船家店铺皆闻其名。小镇一条东西长街,依海河走向,曲曲折折蜿蜒数里,长街两侧挤满了大小店铺。一年四季,南来北往的商贾,跑码头的优伶,走江湖耍猴打把式、卖膏药变戏法的艺人也混迹于内。小镇的茶寮酒肆、客栈青楼、赌场烟馆则应运而生,生意兴隆。时交春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