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300000002

第2章 台江河 桥采访手记

◎林那北

河口是有一些老故事的,老人们点着指头说到了北宋。北宋的时候这里已经是福州内河的一个港口,并且已能造船。到了明朝,河口越发重要起来,政府常赐船给琉球国,这些船有一部分就是在河口造船厂制造的。郑和下西洋之后,在河口还制造开往琉球用的"封船"。明成化年间,由于当时作为对外贸易港的泉州湾逐渐淤塞,外国运贡的船舶便转往福州港停泊。明成化五年(1469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移设福州;成化八年(1472年),在新港地区(今福州市第二开关厂)建"进贡厂柔远驿",专门负责接待琉球国赴华朝贡的使者、商人及转运贡品。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督泊邓太监在河口尾开凿一条人工河道"直渎新港",直通大江,新港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从那时起,海舶巨轮从闽江口经闽安镇就可直接驶进新港,在河口处登岸。

据记载,水部、新港一带曾"华夷杂处,商贾云集"。清道光三年(1823年)这里还建起琉球商会馆,随贡而来的商人把带来的商品卖出并购回福建土特产、工艺品。直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国归日本,琉球贡船才停止出现在这条河上。

有河就会有桥,这里有两座桥很出名,一座叫河口万寿桥,一座叫十二桥。比较起来,万寿桥历史更久远一些,它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是由鼓山涌泉寺僧成源与乡人柯应采共同募资修建的。这里原是渡口,河东岸百姓进城往返都不便,船小人多,翻船事件时有发生。成源就与柯应采一起,募得白银2000余两,历时一年多,建造起这座长76米多、宽2米多的石桥,至今完好地保存着。

离万寿桥百来米远的十二桥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那时福建省会市政局在福州动工兴建从水部门经南公园至台江汛的第一条马路,沿途建有14座桥,桥的名字取得简单明了,从一到十四依次叫开,其中十一桥至十四桥都在新港境内。

十二桥也被历史记一笔的由头是1941年福州沦陷时,日军曾在桥头设岗哨,对过往的福州人搜身、弹鼻、令其下跪等横加凌辱,捆绑后投入河中淹死的也十二桥路通桥有不少。从桥下流过的河,北自王庄大树下接琼东河,南到路通桥100米处与达道河汇合,再汇入闽江,就是枯水期水深也达到2.5米,所以当地人都说这条河曾是整个台江区最深的。有一年干旱特别严重,茶亭、洋头口一带的人都大老远到这里挑水,也有脑子转得快的人拉着车来舀水,然后运到城里的其他地方卖。

家住河边的倪新官老人已经82岁了,年轻时他曾驾着船到河中央,将一条竹竿插入河中。一条竹竿加一条年轻的手臂,也还没有探到河底。他说,那时的河水多清啊,鱼呀、虾呀、蟛蜞呀、蚬子呀、河蚌呀很多,一个中午下水,边游泳嬉耍,边潜到河底去捉,总能收获满满的一木盆蚬子、河蚌之类的东西。

69岁的黄信友的家就在万寿桥边,他说先前河面比现在宽多了,涨潮时,从闽江外进来的船只数不胜数。有些船就泊在桥边,各路小商贩来这里盘货,叫卖声煞是热闹。如果货未清出,船家一般就继续歇在那里,等着下一次涨潮后再走。若是逢夜里涨潮,船家间相互的吆喝、问候声就在星光下、渔火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甚至会吵醒少年黄信友的沉沉美梦。听长辈讲,100多年前福建水师的炮船也曾驶进来停泊于此,西岸桥头那棵参天大榕树据说就是水师的一位水手种下的。

这条河是1997年5月开始整治的,整治前航道已经全部堵塞,河床淤积严重,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无驳岸,而且不少单位或私人侵占河床盖房子,建筑渣土和两旁居民的生活垃圾大量倒入,部分河段只剩下一条小沟,人们基本上可以步行过河了。

因为是福州市区主要通航河道,整治这条河成为福州市委、市府1997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点工程。开工后,拆除违章建筑3000多平方米,清淤30000多立方米,修砌驳岸529米(石方2500立方米),建护栏1700米,沿岸两侧绿化约3000平方米。

"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风景风情曾线条分明错落有致地刻在黄信友老人的童年少年岁月里,所以就给了他浓浓的亲切感,被他熟悉与惦念着。现在河水又重新流动了,无论河水会流出什么新的内容、新的景象,站在家门口或者古老的万寿桥上俯视,黄信友老人的眼中总有一抹明亮的光泽隐隐闪过。

出了南门兜往南走,就到了茶亭街。茶亭街的历史不长,是在明、清才渐渐衍成街市的。古时这里是福州城区通往台江汛的必经之路,系"城外",一片汪洋,洋中一条南北走向的狭窄古道,成为晋京、入城的驿道,供人们步行、乘轿或者骑马而过。及至清末,这里也仍只是一条狭窄的石板小道。

那时,茶亭是手工业街,最盛时手工业作坊达到100多家,而且多是前街后坊的格局。但这里的房屋却不成气候,几乎都是低矮简陋的木屋。屋的背后,与整条街平行流淌的河就是茶亭河,全长1000多米。沿途修有茶亭桥、福德桥、六柱桥、洗马桥等数座石桥,桥头开设多家茶馆,茶馆避阴濒水四面来风,成为行人歇脚的好去处。

河已整治过了。这条河北自东西河,西入白马河,过去也是福州西区主要通航河道,运柴、沙、土的船以及木排等,都在河面来来去去。但是后来河水变质了,变成全福州市最脏最臭的一条河。1952年、1960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6年政府曾数次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疏浚和裁弯取直,但都因管理和配套工程未能跟上,加上沿岸工厂企业日益增多,致使疏浚后的河道重新淤积。1996年8月又进行大面积治理,这次力度加大,措施跟进,共清淤泥2万多立方米,并新建仿古护河墙、透视砖混铁护栏、女儿墙、仿古石碑和垃圾站、护河间、倒桶点等。经过这次整治,茶亭河不臭了,但仍然很脏,河面上至今还有不少塑料袋、快餐盒等生活垃圾漂浮着,原因是与白马河相接的地方尚未清淤,白马河的河床高于茶亭河,回淤严重,而北面与东西河相接的地方,又插着一个篱笆墙,河面上的脏东西涨潮时从河的这一头流到那一头,退潮时又从这一头流到那一头,越积越多。

河旁的居民倒是对此见怪不怪了,经过1996年这次整治后,他们至少不必整天熏臭气了,上年纪的人则感念茶亭河如今驯服多了,不再直接危害百姓。

福州滨海,地势低洼,有"延平水,鼓山平"之说,而茶亭地势尤低,加上这一带原先大部分都是吊脚楼,房屋摇摇欲坠,因此受洪水之害尤甚。史载:光绪二年(1876年)五月连日大雨如注,闽江上游溪水泛滥,五月初五起,福州城中水势滔天,水深八九尺或七八尺,城外则有深至丈余的,衙署盐仓多被冲坍,南台万寿桥(今解放大桥)亦被冲塌二丈许,民众皆揭瓦凿墙,攀缘得活。初八,怒涛汹涌,城楼震撼有声,倾墙倒壁与男啼女哭之声不绝于耳,茶亭金半桥居民避水皆从屋檐登舟,五昼夜水才退去。

今年84岁的黄海水老人12岁就到茶亭一家牙刷店当学徒,每年发洪水时,老板早早带着一家人到别处躲避了,留下他们几个学徒看店。那样的日子真是胆战心惊,望着滔滔大水,黄海水说:"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1948年6月14日至18日,福州降雨量超过170.6毫米,至17日晚城区低洼处首先被洪水侵入,此后以每小时0.4米的速度上涨,导致大洪水,受灾264597人,占市区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淹死人数达67人,失踪23人,福州市区90%受淹,受灾面积达23000亩,仅露乌山、于山、仓前山、吉祥山、屏山等少数高地,其余一片泽改造后的光明一支河国,前后历时6天之久。这一次,黄海水也逃了,逃到吉祥山上躲了几天,才保住了性命。

"不发洪水了,这一点是最好的。"李锦铨由衷地说。但是在一旁打牌的一个中年人却有不同意见,他说:"如果让洪水冲一冲,这河水也许会干净点。"中年人姓张,在这条河上学会游泳,曾进入市少体校游泳队,他的愿望是茶亭河能清洁干净起来,好使他能重新回到河里自由自在地游个痛快,他甚至想有一天能带儿子一起下河。

茶亭河会有这一天吗?

我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若干年,春去冬来中我常常要从桥上踏过,从河边绕过,却几乎没有对那些大同小异的桥和弯弯曲曲的河留意过。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河在桥下,桥在路边,而我兴致勃勃所见的更多是比肩接踵的高楼、缤纷绚丽的商品、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但是有一天,我站在一座小桥上等人,百无聊赖中把目光非常随意地投到河里,那里,一群民工穿着防水背带裤正在河床上热火朝天地挖泥、挑泥。北风嗖嗖刺骨寒冷,而民工们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福州内河的过去与未来就这样蓦然进入我的视线。

春雨霏霏中我拿着市区地图和内河网络图穿行在福州的大街小巷,这座城市于是一下子清晰立体地凹凸起伏了。我们的周围原来有这么多的河,这么多的水啊!水流过了西汉,流过了唐宋,流过了明清民国,那些河上的桥、桥下的河都有着各自属于它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或长或短,或明亮或沉郁,无论是否被留意,它们都不容置疑地附着在我们生活的边缘,静静守护着晨曦暮霭日落月起,静静凝视着冬去春来沧海桑田。

我顿时觉得生活以及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生动了,那些河网像人的血脉一样在城市的体内纵横交错,它们与我们原本就是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的啊。

住在河边的人们说起河来都情绪激动,水枯水荣还给他们切身的利弊,所以对于此次市里整治内河,他们都心存感激,但也充满忧虑,担心花了这么多的钱把河治一下,过若干日子又等于零。安泰街道居民陈明钢说,最关键的是人的素质跟不上啊,只图自己便利,哪管河的死活。他指着河岸的新村说:"那些楼里的人晚上经常从楼上往河里扔垃圾,不自觉吗,你有什么办法?总不能24小时派人盯着。"在洗马桥上,我看到两个从时装店走出的少女边走边吃着香蕉,其中一个一扬手就把香蕉皮扔到桥下。我走过去问她知道福州市在整治内河吗?少女像看外星人似的愣愣看我,理都不理。那一刹那我很尴尬。都市的现代化日新月异,转眼之间就有无数缤纷色彩蜂拥而出,但是人心呢?人心是否与之不同步成长了呢?

在福德桥边,一个中学生拿着一根长长的甘蔗正坐在那儿啃得津津有味,然后一侧脸就把甘改造后的达道内河蔗渣吐到河里。我问他读几年级了?他说初二。我说内河正在整治,垃圾是不该往下扔的,你不知道吗?小男孩羞涩地说不知道,他脸红了,马上站起来,走开了。这是又一代人,河的命运将由他们来主宰。我们曾经对不起这些河,我们不能永远对不起它们。

对这座城市我从来没有这么熟悉过,对这座城市里的河我从来没有如此关心过。突然之间我会生出幻想,希望能有神仙下凡,像背走太行、王屋一样,也干净利索地帮我们把河水澄清滤净。

纵横交错的河水静静地在都市的喧哗与骚动中穿行,在高楼大厦的浮华与张扬间流淌,河水滋润美化的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我们干吗不善待它们,呵护它们,给它们以生机与活力?

让清水流过我们的生活,永远流下去。

同类推荐
  • 山河长吟

    山河长吟

    陈长吟写山水写遍了陕西,又写向了域外。从古城西安《长安风度》写到陕南《陕南风韵》,再写到陕北《黄土风物》,在陕西地域之外又写到了《青藏风情》。所写的山,大到名山,小到无人能知的无名山;所写的水,有黄河、汉江这样的母亲河,有村庄的小河小溪这样的流水。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本书跳脱出以个别古代家训为主的说教式或文字释读式的写作方法,而将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点面结合、寓理于情。作者身为大学教授,长期关注我国的教育体制,他主张现代教育应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要从家训家教中获得启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改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思路与方法。本书荣获2018第13届“文津图书奖”。
  • 北雁南飞

    北雁南飞

    万里长征,辞去了五朝宫阙,暂住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这是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开头的四句歌词。悲凉而坚定的旋律,倾述了这所后来闻名世界的大学,于离乱之际仓促迁徙的一段历史。“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华北形势陡转: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同日,天津城在遭日军炮火轰击中,其城南八里台的南开大学首当其冲,这所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私立大学很快沦为废墟。据时为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在《被日寇洗劫的南开大学》一文中回忆:“29日拂晓,驻在海光寺的日军开炮了。第一炮打河北省政府,第二炮打南开大学。接着就是对南大各建筑连续的炮轰。”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热门推荐
  • 一往情深0a

    一往情深0a

    事实证明,一眼万年是真的存在的。“容惜晴,我的温柔只对你一人。”“容惜晴,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你为毛只看见外人了呢?””晴晴,你是我心底的珍珠“。他们之间没有波澜,就这样顺着时光静静地走下去。看我们的慕少是如何一步步拿下小书虫容大小姐,走向妻奴的不归路的!瑾家小七首部创作,1V1无虐,十足的宠文。
  • 有一种智慧叫以退为进

    有一种智慧叫以退为进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人生中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在适当的时机,明智地掩盖自己的锋芒,转个身,退一步,你会发现,你已积聚了更多的能量。退而修行,凡事少与人争,这样,偶尔的迂回也许会让我们发现异样的精彩。
  • 末世黑科技手机

    末世黑科技手机

    【起点新书:终末的要塞】末世来临之际,方皓得到了一部黑科技智能手机,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有关末世的攻略手册指南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黑科技技术,于是,带着这部手机,方皓开启了他的末世之旅。
  • 女王归来

    女王归来

    谁说,受过伤的女人就冷了心,绝了情?美好的女人,值得爱,也值得被爱。这是一个名叫轩辕翔的现代女斗士的故事。她坚信每个女人都是一只凤凰,不在浴火中死去,必定在涅槃后重新翱翔,坚韧的羽翼注定会高飞。她坚持,人生的步履不该为不值得人和事停留。第一天,她高调亮相,灼人眼目,引导媒体的力量向她的敌人聚焦。第X天,她傲慢粗野,让她的敌人惶惑战栗。第X天,她咄咄逼人,嚣张跋扈,直接踩上了对手的腹地......女王的重磅回归,意味着一场征服的开始。她象是手执屠刀的复仇女神,但她更坚持做一个精明的商人,损人利己,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她的追求。在她设下的局内,人性的贪婪脆弱、卑鄙无耻一览无余。窥破人心的弱点,蛇打七寸,袖手旁观是她的拿手好戏。炒作吸引视线、做戏造市引导舆论,声东击西、拉拢恫吓是她惯用的伎俩。她说:我不是个好人。她也说:人可以很坚强,但是心是柔软的。她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她毕生的愿望。她受过伤,却从不放弃爱的愿望和权力,更不会为无谓的过往而停止寻爱的旅程。她只是需要爱,爱一个很想很想要去爱的人。这样的孤勇让人为她迷醉,也因她胆怯。暗恋了她多年的公孙擎说:人心的样子,就象空中的巴比伦。一旦从最上面击损一个角落,就很自然的一点一点的坍塌……翔,我是有一点担心......你心里那个巴比伦,会一点点地放纵他的存在,一点点地被他进驻。其他人也一样。前男友的哥哥欧阳宇说:我想,如果我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定会显得太文艺也太矫情。不过我认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会随意拒绝生活给我们的任何机会,也不会随便抗拒或却步,你说呢?还有她的前男友:我只是做我想做的事,能够帮你达成心愿的事。是救赎也好,是爱的余味也好,我做了,不后悔。本文不虐,口味偏淡,没有杀人放火,流产打胎等SM剧情,有的只是商场上人心的尔虞我诈,豪门间的斤斤计较,一切因利益而起,因利益而灭。
  • 天生是魔王

    天生是魔王

    “嗨…道友你们好,请问……”“呔…死牛鼻子,砍我做甚,还有你个死秃子,够了啊…在打我,我就要叫人了啊……哼,本座魔道教主!拥有千万教众,敢打我,踏平你们山头啊,还不乖乖俯首,叫我女……呸……叫我魔王大人!”
  • 万物归一

    万物归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遗作。虽然衰老带来了种种磨难,死亡也近在眼前,一切重又看似可能:情书、自言自语、嫉妒、最后的哀歌、对社会的讥讽,以及幸福时刻……在这本书里一一呈现。只有经历了岁月洗礼并狡黠地躲过了死亡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如此充满智慧、风趣俏皮而又昂然不屈的作品。生活中丰富的动人故事浓缩在这本书里,这是作者生命最后时光的精巧的缩影。诗歌、抒情散文与绘画互为呼应、相得益彰,格拉斯创造了人生最后的伟大艺术品。
  • 年轻,若有所失

    年轻,若有所失

    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拥有了她的爱情,当成为乙肝患者失去了她的爱情。她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却懂得了亲情的力量。害怕爱情,却不拒绝爱情。希望借助这个故事告诉那些生活在自己私心事里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爱情是可以相信的,但是不能完全相信。最重要的时候靠自己,不能什么都不做光想着依赖他人给你温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 童子经念诵法

    童子经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王独宠呆萌妃

    魔王独宠呆萌妃

    一朝穿越,原本在现世里无依无靠的孤儿变成了王爷的庶女,本来以为能够过上好日子,却没有想到遭人计算被逐出王府,在跨出王府的那一刻,宫小暖就暗暗发誓,再见之时定是你们的忌日。他是人人都敬畏的魔王,却只独宠她一人,只倾心她一人。他深情:“即使知道是利用,我也心甘情愿。”她不屑:“我也只是个替身而已。”他说:“以后,我只为你终守一生。”她不言。历经磨难,历经风雨,她一直被伤害的内心是否可以渐渐愈合?
  • 很想很想你

    很想很想你

    他是商业配音圈的名人,主业神秘,不甚爱交际。因为一次意外,他开始每晚给她介绍美食,诱人的声音,描述着一道道菜的做法,也一口口地,把她吃干抹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