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8300000008

第8章 酒道与酒礼(4)

人们在独酌时,尽管各有不同的心态,但归纳起来也无非因喜或因愁。遇有高兴之事,或劳累了一天,完成了某项任务,吟诗作画的间隙,喝上点酒,心情舒坦,消除疲劳,提神助兴,都是乐事。这样的独酌,至今也随处可见。但遇有悲愁之事,如有志难伸、官场失意,经营受挫,亲友散亡等等,且难于对人言讲时,多想借酒麻痹自己的神经,取得暂时的平静,所谓“借酒消愁”是也。这种独酌,今天习惯上叫“喝闷酒儿”,它不仅不能消愁,且严重地有损健康,虽说人们几乎都懂这个道理,但仍有人这么做,确有些令人遗憾。

古人还有些奇怪的饮酒方式方法,如不着衣服的“裸饮”,打扮得怪里怪气的“妆饮”,头朝下脚朝上的“倒饮”,夜不燃烛的“鬼饮”,不戴帽、不着鞋、铐手镣脚的“囚饮”,坐在树上的“巢饮”,突唱挽歌、涕泪俱下的“了饮”,饮完一杯立即上树的“鹤饮”,以草缠身伸头就酒的“鳖饮”等等。不可否认一些文人用如此的方式饮酒,确含有蔑视“礼法”的因素,但总归不足为法,故虽有人“首创”,却并无人“继承”。

温酒热饮

中国人早有将酒温热了饮用的习惯。商周的青铜酒器中,就有用于温酒的器皿。晋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赋》中有“冻体流澌,温酎跃波”的文句,明确说到温酒。《三国演义》中多次写到“煮酒”、“热酒”,都是将酒温热了喝。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将酒温热了喝,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无论黄酒或白酒,温热以后,不仅会使一些酒的味道更鲜美,且对身体也有好处。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八回中有一段关于饮热酒的描写: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也,岂不受害?浴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这段描写,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中国人对饮热酒好处的认识。其实酒温热以后,一部分乙醇(酒精)会挥发掉,酒度降低;白酒中的有害成分,如乙醛,也可能挥发掉一些,从而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俗话说:“喝冷酒,睡凉炕,早晚是个病。”确一定的道理。

举杯,碰杯

今天,人们相聚饮酒时,都要将杯举起,说几句祝贺之类的话,而后相互碰杯再饮。

举杯饮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以久,是古时饮酒的一种礼节。《礼记·乡饮酒义》中说:“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觯,是一种盛酒的器具。扬觯,就是举起酒觯。孔颖达疏:

扬觯谓既献之后,举觯酬宾之时,亦盥洗也。必盥洗者,所以致其洁敬之意也。

由于盛杯的器具的变化,后来有“举觞”、“举杯”的说法,也都是举杯饮酒之意。

至于碰杯的由来,有人说原始于古罗马。据云古罗马人在因事决斗之前,双方要先喝一杯酒。为了表明酒中无毒物,因之在喝之前,各自将杯中之酒倒一些给对方,互相掺合,而后饮尽。这种做法,流传下来,演变成了碰坏的习俗。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例如说是源于古希腊人,源于爱尔兰人等等,总之,不是中国固有的作法。

有一些宴会上,人们还习惯在祝酒时说:干杯。而后大家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这种做法,也是中国人宴饮时的一种古老习俗。它的起源本与祭祀有关。《周礼·春官·郁人》中记:“大祭祀,与量人受举之卒爵而饮之。”这里的“卒爵”,本指饮尽中余下的酒,后来演变成饮尽杯中之酒,即干杯。

劝酒

中国人饮宴时,很喜欢劝人多饮。这种做法,起源也是极早的。《诗经·小雅·楚茨》中有“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的诗句。侑,就是劝的意思。诗句的本意是唯恐受享者没有吃饱,故而劝饮劝食。

劝人多饮几杯酒的做法,一方面表达了敬酒人的真诚,希望对方喝好喝够,同时也可以活跃酒宴的气氛,为饮酒者助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劝酒“劝”过了头,竟然带有相当的“强迫”之意,甚至以灌醉对方为乐。这种做法,自古以来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孔丛子》、《积善录》等古籍中,都有反对劝人强饮的记载。清代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引陈畿亭的话说:

饮宴者劝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蠹俗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仆役,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士人而效斯习,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

他的话,含有轻侮劳动群众之意。但他说的不要硬劝人醉,却是可取的。遗憾的是逼人致醉之事,至今仍时有发生,“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饮酒不用让,感情就是量”之类的顺口溜,硬把“多喝”与“感情深”拉到一起,根本不顾及酒量之大小和多喝会损害健康,实在是一种必须戒绝的陋习。

罚酒

在古代,人们饮宴时是很讲“礼”的,如果有谁失礼,就要罚他多饮些酒。这在《周礼》中已有所记载。《礼记·檀弓下》中,有则故事,说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去世了,还没有下葬,晋平公就令师旷、李调作陪,奏乐饮酒。杜蒉从外面回来,发现这事后,倒了一杯酒对师旷说:喝了这杯酒吧!又倒了一杯给李调。随后为自己倒了一杯。平公问杜蒉,你这么做是什么意思?杜蒉回答:大臣丧日,不应该奏乐、饮酒。师旷是掌乐的太师,却不把这个礼告诉你所以罚他饮酒;李调是你的近臣,忘了国君的过失,也应罚他。我杜蒉只是个“宰夫”,不去做份内的炊事,却来管这样的事,也应自己罚一杯。平公听后说:这件事我也有过失,也该罚一杯。杜蒉洗过盛酒的“觯”,高高地举起来。平公说:我死以后,也不要废弃这只酒爵,以此戒后世。此后,人们把敬完酒后高举酒杯叫“杜举”,而罚酒也以三杯为限。

在饮宴时罚酒的做法,可以说既古老,又十分流行。随着酒礼的改变,因违礼而罚酒的日少,为活跃饮宴气氛而罚酒的日多。到今天,罚酒几乎成了一种“游戏”,人们可以找出任何理由罚酒,其中虽不乏机智、幽默或令人捧腹的言语和做法,但有时也确含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甚至强人多饮,把人灌醉。罚酒是否做得恰当,关键在于参加饮宴的人本身的教养和文化的层次。

细品、适量

中国人很会欣赏美酒,自古以来就主张饮酒时要慢呷细品。《礼记》中已提到不要大口不停地饮酒,虽说是从“礼”的角度讲的,但确很符合欣赏美酒的要求。这是因为酒不仅有浓郁或清雅的芬芳,而且具甜、酸、苦、辣咸诸味的谐和,加之每种酒还各自有不同的风格,只有慢呷细品,才能领略其香,品尝其味,从而获得最美的享受,令人感到愉悦。急饮猛灌,不仅说不上“欣赏”,而且会损害健康。所以南北朝时北周诗人庾信“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苏轼喜欢“举杯徐引”。

因为是“细酌”、“徐引”,所以比较容易把握“适量”。所谓“适量”,就是必须按自己酒量的大小品饮,不要过量致醉。

适量饮酒,可以说是中国从古至今所有善于品饮美酒的人的主张,当然那些借酒浇愁、以醉避祸的人除外。早在《诗经》中,人们就主张“饮酒温克”(《小雅·小宛》),“其未醉止”(《小雅·宾之初筵》)。孔子也告诫他的弟子说:“惟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意思是说喝酒喝多少,不好具体规定,但应以不致醉而乱德为原则。要说明的是,所谓“不致醉”主要是要把握好尺度,根据自己的酒量大小行事,不要醉到失礼乱德的地步,更不要醉成一滩泥,到略有醉意即止。所谓“微醉”、“微醺”,乃得饮酒之妙,这大概可以说是中国人品酒的“诀窍”吧!古人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饮一千石,一醉三千秋”等等,大多也只是表述高兴、痛快之心情,真要醉得人事不省甚至伤躯陨命,还有什么“壶中天”“醉中趣”可信!

这里说的慢呷细品,主要是讲饮以黄酒和白酒为代表的中国酒,不包含啤酒,因为啤酒不适于小口细品。

饮酒之禁忌

中国人饮酒,有许多忌讳,如:酒不可杂饮,即一次喝多种酒。宋代人陶谷在所撰《清异录》中说:“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喜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忌。”这很有些道理。因为各种酒含的成分不同,混杂饮用,有些成分比例不适,可能会使人感到难受。

“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千金要方》很有道理。人醉酒后,皮肤血管扩张,内卫能力降低,贪凉极易罹病。

“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不要说以冷水洗浴,即或是以热水洗浴,也危险的。因为人喝酒后,体内贮存的葡萄糖在洗浴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使得血糖大大降低,体温急剧下降,而酒精却抑制了肝脏的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贮存的恢复,不仅仅是“成疼痹”,还会危及生命。

酒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本草纲目》)民间有“喝酒就大葱,一盅顶两盅”的说法。姜、葱辛辣,可以加速酒的反应,使人致醉。但说“生痔”,则论据不足。

民谚:“抽烟喝酒,一口顶两。”这也很有道理。烟草中所含成分,特别是尼古丁,毒性大,且易溶于水,更易溶于酒精。人饮酒后,血液循环加快,尼古丁会随着酒精更快更多的进人血液中,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除上述忌讳外,还有:吃马肉炖猪肉饮酒,饱后睡觉,大忌;酒不可与龟肉、果子同食;吃生菜不宜饮酒;米酒不可合乳同饮,饮酒不宜吃绿豆粉、饴糖等等。这些禁忌,有的显然不对,有的是否有道理则需进一步探讨。

同类推荐
  •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文化常识珍闻录》汇集中外古今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内容涵盖地理、地名、天文、历法、礼仪、风俗、民族、宗教、科学、文学、学科、教育、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美术、工艺、交通、邮政、政治、军事、新闻、出版、经济贸易、著名品牌等方方面面,好玩、有趣、实用,堪称中外文化的普及本,人人爱读的百科全书。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美德的种子

    美德的种子

    作者融合传统文化的内涵,引用清代《弟子规》的精华,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撰写了这部便于诵读和修习的美德书。全书分“美德三字经”原文、“美德三字经”义解等三部分。文字凝炼,意蕴深厚。在义解部分,作者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与读者分享美德种子如何生根、发芽、壮大、结果,寄意于每个青少年朋友都能崇德向善,增智生慧,“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而拥有美好的未来。本书是一部有益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弘扬传统文化和当代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美德读本。
热门推荐
  • 疼痛与唤醒

    疼痛与唤醒

    敬畏诗人,我将贴近诗歌;敬畏诗歌,我将抵达灵魂。虽然,我不能用自己拙劣的文笔为诗人写点什么,但我却可以默默地祝福所有的诗人——守住诗歌的温暖,守住心灵的这片芳草地,让诗性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 重生之冷医有毒

    重生之冷医有毒

    姐姐敢饮毒自尽,就敢带着神秘空间重生!时光倒流,前世遗憾,今生修补。岑雪落一身风华,修真制毒两不误。 冷医有毒交流群号:278833584 敲门砖:文中任意一个角色的姓名 欢迎大家多提意见,若初一定会认真听取仔细斟酌修改的!谢谢大家!^_^
  • 西部情歌

    西部情歌

    故事发生在西北一个叫金昌的小城,柳雪是个美丽善良的半盲女孩,自幼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让她变得坚强且自立。她摸索着自学弹琴考取了最高等级证书,她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参加演出并创办了音乐教室,业余时间到会馆弹琴做兼职,作为福利院的义工她用自己的博爱教会孩子们唱歌跳舞,也教会了孩子们坚强和感恩。一次偶然,她与自驾到西北一路沿途采风的城市男孩阿阳相遇。阿阳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不甘随波逐流也为了圆儿时的梦想,毅然离开高薪厚禄的工作和繁华的大城市……二人间发生了一个个温暖感人的故事,阿阳用真情打动了柳雪,当柳雪准备接受阿阳的爱情时,阿阳却在沙尘暴中为救助一名走失的聋童滑进流沙中再也没有回来……
  • 带着你飞奔找永恒

    带着你飞奔找永恒

    这是一本口袋读物,适合反复品读,朗读听起来不费劲,很容易代入到故事中。等车、如厕、吃饭、洗澡都可以看和听。故事内容接地气,不浮夸,有许多小细节作为伏笔,如果不爱从头开始看,从中间看,再重头看起阅读感也是不错的。剧情围绕着“情”展开,人物多样化,主角和配角在经历中成长。人都会做错事,走弯路,小说人物不外如是。请不要一目十行阅读,也请不要断章取义评论,不喜欢请取关,不要影响其他读者的心情。感谢支持。
  •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全集)

    黑白边境:晨光暮色(全集)

    一对富家子弟,由住进疯人院的哥哥所引诱,弟弟艾伦对自己同父异母刚出生不久的妹妹实施了绑架,带着人质逃进城市的贫民地带,而兄弟俩极权的父亲放弃了正规途径来救出自己的孩子,转而求助当地的地头蛇,令其追杀自己的儿子艾伦,艾伦在逃亡中碰巧被教会所救,更联合其中的孤儿实施了第二起绑架案以求自保,但最终引发一连串血腥的仇杀。十八年后,住进疯人院的哥哥早已出院,弟弟艾伦则在父亲死后,重新继承了整个家业,一切离奇的发展,让警探皮特重新注意到这两兄弟,为了侦破自己父亲未曾了解的真相,警探皮特经过重重考验,终于揭开了整个谜团与真相。
  • 疯狂BOSS:逼嫁顽皮恋人

    疯狂BOSS:逼嫁顽皮恋人

    “女人,谁给你的胆子设计我!”他霸道残忍,扬言要杀人灭口。她千方百计的跑路,却根本逃不出他的手掌心,“你到底想怎么样?”“和我结婚,或者去死,自己选!”她鼓起嘴巴:“我能不能选第三样?”“哦,”他拖长语音,意味深长,“原来你喜欢先……死再婚,你放心吧,我一定不负重任……”……她是他黑夜中唯一能安心睡眠的抱枕,更是梦中难忘的初恋,如今自投罗网……他怎能不抱得美人归?
  •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
  • 傅凉薄,我们重头来过好吗

    傅凉薄,我们重头来过好吗

    许一笙连续两个星期都在公交车上遇见傅凉薄,傅凉薄是她的同班同学,往日里他们从来都没有在这一路公交车上遇见过,别说一次偶遇的机会,就连碰见他的机会都没有。高三这一个特殊的时期,偏偏屋逢连夜雨,许一笙从未来回到了过去,就是她高三时与傅凉薄唯一的渊源就是这一天。在未来,许一笙和傅凉薄大学时期就在一起,大学毕业三年以后他们才领证结婚。许一笙结婚以后问起傅凉薄高中时为什么不和她表白时,傅凉薄默默地扔了一个卫生球给她,语气毫无感情地说:“早恋害人。”
  • 生死博弈(连载四)

    生死博弈(连载四)

    查验邮戳辨析冤案梁国文到了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的重症抢救监护室,只见王永丰戴着氧气面罩上了呼吸机,左右两只手臂上打着吊针,一边输血,一边输药物,身上还连接着心脑电监护器,脑部放置着冰袋,仍然处在深度昏迷之中。一位医师告诉梁国文:“病人由于撞击导致颅骨凹陷,颅内血肿,肋骨骨折,折断的肋骨又刺破了肺部,导致大出血和血气胸,送来时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呼吸也没有了,现在生命体象不是很稳定,心脏随时有可能停止跳动,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我们准备在其生命体象比较稳定以后再对其进行开颅和开胸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