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谁做出了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被解释为道德的事情,那不用说就是缺德了,对于缺德的人,特别是那些缺大德的人,唾弃几句是不足怪的,但是,你要给他们一点悔改的时间,如果他们连最起码的悔改的意思都没有,恐怕就只能到杭州的岳王庙跟秦桧、王氏们作伴去了。
商业繁盛、规则转型的时代,狡诈之心往往有用武之地。可是,恰恰在这样的时候,名声就变得非常可贵,因为信任感的潜在成本非常高,而建立它却是相当漫长的。一旦你的行为让对方感到值得信任,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就可能是举步维艰。
找回你的耻辱感
曾经读过一篇随笔,通篇充溢着对“耻辱之心”的怀念,这个立意非常有意思,仔细想一想更有味道。很多人都感喟:如今的人们似乎越发没有耻辱之心了,为了事业的成功,人们累得不亦乐乎,变换着手段,拿出十八般武艺各显其能。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主人公你来我往地过招,谁还有功夫感到耻辱。但是,无论如何,耻辱之心都是非常可贵的,这倒不是说貌端德贵,也要作秀地去“耻辱”。而是说一旦你做了什么过意不去的事,就应该不舒服,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这样,就涉及到“名声”这个极有魅力的字眼,生活在人群中,就决定了多么渴望自由,也不能以别人的不自由为前提。如果你想让自己高贵起来,就必须让周围人正视或仰视你,当然,得到别人的仰视有很多种手段,但是,没有哪一种手段能够比看重名声更久远。这就如同品茶,那是沁人心脾的淡淡幽香,不像某些碳酸饮料,刚喝的时候甜滋滋的,过后发觉不解渴,与此同时,又感到了一股苦味。
商业繁盛、规则转型的时代,狡诈之心往往有用武之地。可是,恰恰在这样的时候,“名声”就变得非常可贵,因为信任感的潜在成本非常高,而建立它却是相当漫长的。一旦你的行为让对方感到值得信任,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就可能是举步维艰。有了好的名声,才可能更大程度地与人友好地交往。别人也愿意与你合作,“德不孤,必有邻”,就是这个道理。
这绝不是要鼓励谁卖名,卖名有点儿没劲,比如说某些名人的出书,实在是变着法儿的炒作自己。如果书中真是囊括了精妙的理论或是动人的人生经历也好,可令人不解的是,读起来简直觉得那是日记,连买菜养鱼都不忘告诉你。真正的名声是容不得半点的矫揉造作的,也正因为其纯金度高,才令很多人尤其在意。
中国文化体系中一直以“名声”为贵。拿传统的古钱币来说,最重要的特征是“外圆内方”。无论你怎样深谙世事复杂,怎样圆通老练地做人,可是,方方正正的脊梁万万不能弯。因为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果想无休止地延长生命,那只能把生命的非自然长度定位为名垂青史,也就是留个好名声。古往今来值得怀念的都是堂堂正正地充实自我的人。即使在生命的过程中,你能够娴熟地掌握这“方圆”之道,也会无往而不胜。
锥子就是锥子,你把它藏在口袋里没用,因为你藏不住。真正的“锥子”都懂得如何推销自己,在市场经济时代,这种本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脱颖而出”的时间和地点都需要慎重选择。如果你没有实力,就要抓紧时间充电,千万别伪装成千里马被伯乐识破。
何时何地脱颖而出
经常听到人们讨论千里马重要还是伯乐重要,这几乎涉及了一个无解的问题。千里马之所以成为千里马,首先就要有让伯乐看到的本领,否则,“千里”恐怕就有了水分;而伯乐能不能找到千里马也完全缘于其特有属性,类似的事情都是非常客观的,跟拍脑门没关系。
口袋里装不得锥子。锥子就是锥子,你把它藏在口袋里也没用,因为你藏不住。有些单位把人才牢牢拴住的做法幼稚得很,如果你要拴住的真是人才,那人才自然有一万种以上的办法离开单位,走不了本身就已经露怯了,如今总是遇到人们抱怨机遇不好,这固然有时机不成熟的问题,可是,很多人并没有为自己创造足够的机会,别忘了上个世纪60年代铁人说的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口袋里装不得锥子”还有个比较文雅的说法,叫做“脱颖而出”。如果把这种素质还原到童年,就会发现,会吵的小孩有糖吃。他们懂得如何引起大人的注意,于是,自然也就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而这种“吵”其实还具有另一层意义,否则,你有可能百般疲惫而无所得,从而构筑了人生的遗憾。
“脱颖而出”的时间和地点都有学问。如果你没有实力,就要抓紧时间充电,千万别伪装成千里马被伯乐识破。弄不好有让人杀了吃肉的危险。不会吵的孩子不一定不吵,但是,他们吵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对,如果再得“理”不让人,那就会挨一顿打却吃不到糖。还不如不吵呢!所以,必须具备足够的资本和恰当的操作的办法,因此,慎重也没什么不好。可能因此会显得窝囊,但是,生活却更加平稳安然,你可以在这段时间苦练内功,从驽马变为千里马,重新找到发展的契机。
天生内向的人面对成功似乎有点先天不足。因为活得没有状态,或者说是不够投入,所以永远也不会成为主角,任何一个有可能成功的人生来都不是为世俗沉闷的戏文作配角的。这是一种张扬的魄力,但是仅仅外向还不够,真正成功的人都懂得冷静沉思的意义。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漂泊的浮萍,运作的火候掌握得好,沉思之后必然是更大的爆发。
可见,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锥子”。如果你不是锥子,在兜里怎么拱都没用;如果是锥子,不拱也能出头。而锥子需要磨,没磨之前,谁都只是一块铁,磨了之后就可能成为刀成为剑成为锥子。当然,磨锥子需要一番功夫。有的人经不起辛苦和麻烦,在人生的道路上经过几次折腾过后,才发现自己还是那么一块铁,被人们随意地丢在了荒野或是成为垫桌角的工具,头顶着沉甸甸的桌子,也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如果它恶作剧地捣乱,立刻就会有另一块铁来替代它,最终的宿命只能是走进熔炉或者被丢弃。
不明智的聪明最愚蠢,同样的道理,占小便宜的人连擗苞米的熊瞎子都不如。因为熊瞎子最后还留一穗呢,占小便宜吃的是大亏,往往会偷鸡反蚀一把米。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如刀的价值体现在刃上,没有刃的刀跟一块废铁没什么区别。
好钢要使在刀刃上
在《三国演义》中,杨修的性格很值得玩味,他聪明到了找死的地步,似乎就让人感到惋惜。生活的立足点必须找准,否则,便会重复悲惨的命运。“好钢”没“使在刀刃上”,聪明但不明智,这样的聪明还不如没有,因为它不仅不能给人带来荣耀,倒添了不少麻烦,简直就是毛病了。重复这种毛病被人们称为“耍小聪明”,小聪明关注的是小便宜,占小便宜的人连擗苞米的熊瞎子都不如。因为熊瞎子最后还留一穗呢,占小便宜吃的是大亏,往往会偷鸡反蚀一把米。
可是,在生活中贪小便宜的人并不少,而且,似乎每个人都有类似的欲望,这值得引起警觉。贪小便宜的人吃大亏的时候,我们一般看不到,那时候,他们大都不好意思地躲了起来,而占小便宜时的那种得意劲,我们看得是清清楚楚的,并深深感到不智。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如刀的价值体现在刃上,没有刃的刀跟一块废铁没什么区别。如果本事没用到正地方,在未来的跑道上自然南辕北辙。
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锤,拜佛别进吕祖庙。而人生的这种素质应该在童年培养,否则,长大了就不会快刀斩乱麻。如今,素质教育的质量经常遭到怀疑,原因都在刀的“刃性”上,“刃性”差就会导致价值取向上出现误差。其实,“刀”首先要立志有“刃”,历史上有大成就的人无不如此。项羽和刘邦都曾见过秦始皇出游,前者说:“彼可取而代之”。后者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全都是豪言壮语,此后都成就了一番壮业。而对于刀刃要善于使用,一旦拥有了“宝刃”,切不可自以为是。否则,便会如项羽那样身败垓下,“刃”的锋芒不再。对“刃”的使用得当比铁的质量好更有意义,因此,刘邦笑到了最后。
在知识经济时代,充电就是磨刀的过程。在拥有知识的基础上踏实进取,谨慎求证,就会产生超越的力量。而不学无术的人在知识主导的时代使用旁门左道,最终一定为人所不齿。即使得逞,发展的空间也极其有限。因为有刃的刀才能显出锋利来,削铁如泥的境界不能在对幻想的追求中实现,在高度复杂的知识氛围中不懂装懂,是非常危险的,那种害人害己的结局非常悲惨。因此,充电以获得“宝刃”是走向高层次的前提。每个人都不能缺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艰苦的磨砺过程,如果省略了这个过程,我们的一只脚就踩到了虚无的基础上,而另一只脚终将踏空。
太阳就是太阳,谁也遮不住它。如果你看到乌云遮住了太阳,只是因为站在特殊的角度而已。真正的太阳是一团生生不息的力量,乌云怎能奈何得了?所以,你的头脑中千万别产生什么乌云意识,只要人活着,就能反射阳光。
乌云遮不住太阳
据说,人类终于从躯体疾病时代滑入了精神疾病时代。这应验了某些心理学家们的预言,却不是一个好消息,都已经迈进21世纪了,人们真是出息得可以!这个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从一项“世界精神卫生日”的调查结果来看,中国精神疾病患者已高达1500万,而且患病率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的0.32%至今已增长了4倍,初步形成了一场世纪的精神流感。
这个说法听起来似乎显得可怕,可是,如今的城市正流行着新潮的“人群中的寂寞”。人们需要一种心情、一份感动,于是在找不着分享快乐与忧伤的地方时,就迷茫困惑。这就像一个“大款”可能守着珍馐美味而闷闷不乐,如同一个穷人可能歌唱他的稀饭和咸菜一样。当然,这样分析问题可能有悖“时尚”,但是,有一个事实不能忽略,当人们习惯了卡拉OK的嘈杂、新新人类的异态之后,有时却不得不直白地想,某时某地、某人的心境龌龊得像苍蝇!当然几乎没有人这样直白地说,他们宁肯忽略生命的健康和生活的质量,也不说话。
但他们无疑是“寂寞”的。而且跳舞狂欢、借酒销愁都无济于事,因为真正的寂寞在喧嚣中是无法消解的。麻醉绝不可能是一种智慧,而心灵需要依托,也需要足够的营养。
因此,心灵需要“氧吧”,“氧吧”内外是两种哲学、两种人格。尽管现代人的生活不规律带来了简单的躯体疾病,可重要的是难以医治的精神疾病。孔子曾经召唤我们:“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可在几千年之后,我们仍然达不到这种境界:回归纯净,不染心境,但是,保持一个好心情,总还是能做到的。
如果你无法保持良好的心态,那就可以初步断定,乌云意识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判断力。即将接受的结局就是自己打败自己。而太阳就是太阳,谁也遮不住它。如果看见乌云遮住了太阳,也只是因为站在特殊的角度而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人生的位置和观察的视角需要不断调整,其实,真正的太阳是一团生生不息的力量,乌云怎能奈何得了?所以,你的头脑中千万别产生什么乌云意识,只要人活着,就能反射阳光,只要你有一颗阳光的心,这个世界要多灿烂就有多灿烂,要多美好就有多美好。
听说奶牛在悠扬的乐曲中可以提高产奶质量,孕妇在美妙的“胎教”中能造就婴儿良好的身心素质。这说法或许天真,但却十分有益于人类。
对纯净阳光、纯净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天籁的赞美,是有益于健康的,也正是治疗心病的良方。如今,这种赞美以及喜爱应该蔚然成风,因为在头脑中笼罩着乌云和布满阳光,最终的结局差别迥异。
一幅漫画对此分析得非常透彻:一个人在吸烟,表情很有几分陶醉。两个人在吸烟,陶醉逐渐加深,三个人一起吸烟,陶醉已经习以为常了。何止吸烟如此,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反射阳光的热源。作为热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得挺住。这样,即使接触的是乌云,也自然能驱走阴暗。这时候,漫画的主体已经换成另一种奔跑的人生,我们的心灵也就张扬了!
只有志存高远,才能勇往直前。任何时候都不能原地踏步,千万别让自己成为惰性气体。一味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这几乎可以等同于慢性自杀。人还要为走向高处做必要的铺垫,质量永远比数量更重要。这样,人生才能尽可能完美,常青树才能够枝繁叶茂。
2.目标
人往高处走
生活中永远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满足于目前的状态,享受有限的生活;另一种人时刻都在谋划未来,一有机会就以挑战的姿态进取,并享受拼搏。两种状态印证两句古话:“居安思危”和“不进则退”。居安思危的人往往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同时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关心社会上的重要新闻,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尽量吸收最新的知识,在每一次新的时代变迁中,都尽快尽可能地调整自己,并找到适合的位置。不进则退的人大都沉浸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当然,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很规矩,甚至可能还因此得到领导的表扬,可是,进取之心的缺失使他们退化了最可宝贵的创造意识,因此,就难于驾驭新的环境。
安于现状的人大都是蜷缩在平庸的人群中,由于自认为没有勇气和能力挑战自己,于是只想维护目前的利益。可是,社会历史是不断前进的,决不会迁就谁的僵化的思维,于是,无意居安思危的人大都进入了“逆水行船”的境地。他们会经常地发牢骚,抱怨社会变化得太快,甚至干脆说社会已经变坏了。牢骚除了能证明自己的落伍,几乎什么作用都没有。可是,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使自己事业的常青树能够枝繁叶茂呢?
京味小说《人虫》中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的精英。其中有一章讲述了“买卖虫”的故事。“买卖虫”为了妻子和别人打架坐了牢。出狱时才知道,妻子改嫁了,母亲被他气死了。似乎满世界只剩他这个孤苦伶仃的人。正在他茫然无措时,以前的老师借钱让他做点小买卖,“买卖虫”平时挺勤快,也成天琢磨事,不断“滚雪球”的发展之后,坎坷的生活道路逐渐平坦起来。但是,他并不感到满足,“雪球”越滚越大。板儿车拉好了卖糖葫芦;糖葫芦卖好了开饭店;饭店开好了又办工厂;工厂发展成集团,资产达数亿,最后谈起了跨国生意。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始终挂着那幅字:人往高处走。
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的差异缘于人们眼界的高低,因此,健康的个性都与“眼界高”有关。据说中国传统农民最在乎老婆、孩子、热炕头,出门就是一亩三分地。他们也羡慕城里的人,但是,从未觉得自己有朝一日能那样生活。他们会做梦似地跟你说,昨天看见慈禧太后了,慈禧太后正坐在金銮殿上啃着一张大油饼。这就是眼界,而如今农民的眼界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几乎翻了几番,农民白领的出现就很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