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中忆及该词时谈到:1962年4月21日,毛泽东谈到该词的写作缘由时说:“李煜写的《浪淘沙》都属于缠绵婉约一类,我就以这个词牌反其道而行之,写了一首奔放豪迈的,也算是对古代诗词靡弱之风的抨击吧。”郭沫若在1962年秋曾作《诵〈北戴河〉》诗:“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一词,在浴场中时闻人吟诵。魏武东征此地过,秦皇遗躅未应磨。秋风拂岸翻银浪,沧海连天泛碧波。明月琼楼谁把酒?青春高阎我闻歌。解衣磅礴忘吾汝,席地幕天诵戴河。”毛泽东有意将古体小令写成壮丽词,直抒其豁达之胸襟。
后人有诗赞曰:“望断秦淮不见家,南唐李煜枉咨嗟。挥鞭魏武秋风句,写入新词壮海涯!”
【智读笔记】
“我们的目的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伟人的志向豪迈深远。马克思预言东方民族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完整发展的“卡夫丁”峡谷时,不可能说明如何跨越,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必须回答这些问题。他怀着巨大的诗情,“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
“大雨落幽燕”,雨水与高天的惊涛骇浪相接,诗人始终注视着秦皇岛外的打鱼船。而放眼望去时,视线在白茫茫中受阻,“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接下来诗人借史抒情、咏古诵今,往事已过去1700多年,时代印证着“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伟人的气质让诗人的作品格调高昂,翻过遗篇的东临碣石,“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时空转换,这块红色的土地不再由曹操挥鞭征讨主宰沉浮,如今的人民已经成了她真正的主人。“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毛泽东深知,刘备之所以建立蜀国,关羽、张飞、诸葛亮意义非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早在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就明确回答:“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人民永远是大海!要得到民众的支持,就必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鸟齐飞、百舸争游。
虑及那位“固一时之雄”的曹操,诗人的目光始终望着未来,既是可歌可泣的中国现代革命诗史,也坦诚清晰地展示了伟人的心路历程。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采用经济标准分析阶级结构,慎重地分析了不同阶级的政治态度,以及这些阶级同我们一起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并用“人民”这个范畴把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创造主体概括起来。
诗人在该词中表达挥洒雄浑的气势、巨大的空间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构成了壮阔的意境,融革命家的人格与文学家的气质于一身。“他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由他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培养成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人格,以及蓄积于胸中的革命激情,喷发而为诗。”从该词中可以看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沧海桑田中,毛泽东无疑超过了“挥鞭魏武”,且与人民大众的情感紧紧相连,因此其词雄绝千古。这是领袖“唤起工农千百万”的启示与鼓动,消失的是曹操时代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为了实现扭转乾坤使命,传统的阳刚在这里被加以改造,具有全新的时代素质。而“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岭,如决大川,如奔骐骥。”
8.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①游泳
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②。
万里长江横渡③,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④,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⑤:逝者如斯夫!
风樯⑥动,龟蛇⑦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⑧。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⑨,高峡出平湖。
神女⑩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语词注释】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曲子名,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②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长沙水指长沙南江回龙山下白沙井之水,“白沙井”的井水以甘美而出名,毛泽东自注曰:“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长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武昌为武汉三镇之一,武昌鱼指今鄂城的编鱼,三国时吴孙皓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中引童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③横渡:从江河湖海的此岸到达彼岸,晋代郭璞在注释《尔雅·释水》中“鬲津”时说“水多陋狭,可隔以为津而横渡。”
④胜似闲庭信步:比随意在庭院漫步还好,见清代陈维崧《风流子·月夜感忆》:“今霄月,胜似昨宵圆。”唐代齐己《游谷山寺》中有“此生有底难抛事,时复携缔信步登”句。
⑤子在川上曰:孔子在河边上说,见《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时间如河水飞逝。
⑥风樯:接着风帆的桅杆,这里指的是帆船,见宋代陆游《醉后草书歌诗戏作》:“宝刀出匣挥雪刃,大胸破浪驰风樯。”
⑦龟蛇静,起宏图:龟蛇指长江两岸的龟山和蛇山,起宏图指正在实现宏伟的建设规划。
⑧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从汉阳龟山脚下到武汉蛇山脚下为止,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总长1670米,高80多米,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重大工程之一,于1955年开工,两年之后建成通车。天堑源于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这里极言大桥如长虹腾空架起连接长江南北两岸,把长江天堑变成了交通要道。
⑨巫山云雨:巫山是巴山山脉的最高峰,山上有神女峰。宋玉在《高唐赋》中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前一句的“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⑩神女:指巫山神女。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随后被《工人日报》随毛泽东1956年12月4日致黄炎培的信影印发表,目前所见有2幅手书。
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后,工农业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这时正是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的时期。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全国范围内涌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高潮。这一年沟通京汉和粤汉铁路的武汉长江大桥正在建筑,长江三峡水库的测量也已开始,改造黄河的伟大计划正在酝酿。当年5月份开始,毛泽东南巡从广州到长沙、武汉视察工作,途中三次畅游长江。6月1日,他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两天之后第二次游过长江,并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次日又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游泳是毛泽东毕生乐事,他少年时代就乐于同水打交道,青年时代更乐与江河湖海的风浪搏击,年近花甲依然乐此不疲。他在老家的池塘、水库里游过泳;在湘江的中流游过泳;在北戴河的海中游过泳;在中南海的游泳池中游过泳……当然也在万里长江中游过泳,他把滚滚长江视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有人统计,毛泽东从1956年到196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达18次。“晴空万里,中午时分,毛泽东从武昌岸边长江大桥8号桥墩附近下水,时而仰游,时而侧游,至汉口湛家矶江面登船,历时两小时,全程近14公里。”
据罗章龙回忆,毛泽东在1918年同20来个新民学会会员从长沙坐火车到北京,途中因涨水淹了10几公里铁路,他们被阻在河南郾城。次日,毛泽东建议大家到三国时的魏都许昌去怀古,罗章龙、陈绍休同他到许昌停留了一两天。旧城已经很荒凉,他们就向当地农民了解古城的情况,并且步行到旧城遗址,在那里凭吊一番。1949年8月,湖南长沙和平解放了,周世钊曾作七律表达欢欣鼓舞之情:“百万雄师奋迅雷,红旗直指洞庭来。云霓大慰三湘望,尘雾欣看万里开。箪食争迎空井巷,秧歌高唱动楼台。市民啧啧夸军纪,只饮秋江水一杯。”
30多年之后,周世钊重蹈游踪,并有诗赠毛泽东。1956年毛泽东致周世钊信中说:“……时常记得秋风过许昌之句,无以为答。今年游长江,填了一首水调歌头,录陈审正。”“秋风过许昌之句”指的是周世钊于1950年9月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路过许昌时所作的《五律·过许昌》:“野史闻曹操,秋风过许昌。荒城临旷野,断碣卧斜阳。满市烟香溢,连畦豆叶长。人民新世纪,谁识邺中王。”诗词唱和中可见两人从对游泳的喜爱中发出的历史豪情。1957年5月21日,毛泽东在学外语休息时候说:“《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桥飞架南北,’只有我们今天才做到了。”
后人有《鹧鸪天·读〈水调歌头·游泳〉》云:“乘兴连尝水与鱼,风情万种不须书。闲庭信步楚天阔,铁臂凌空九派舒。风激浪,起宏图,西江高峡出平湖。孔丘川上应惊叹:神女巫山起舞乎!”
【智读笔记】
以大无畏的气魄冒着风浪向彼岸畅游,可见伟人的广阔的胸襟、从容的气度和非凡的壮志豪情。毛泽东才思敏捷,从身边滚滚的东流水想到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感受着身边的滔滔的江水,捕捉到易逝的时光,号召并勉励人们以分秒必争的精神去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伟业。时代不等待人,只有珍惜光阴才能有所作为。“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诗人看到各种船只忙碌地往返于江面上,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在长江两岸静卧着,国家建设的宏图也开始实施。“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景观着实令人感到震撼。古人对风大流急白浪如山的长江天险无可奈何,早就盼望架一座大桥,可几经堪测依然是“黄河水,治不好;长江桥,修不了”,只有在新中国才“天堑变通途”。
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调描画了长江未来的建设蓝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要改造祖国的大江大河山川,还要在三峡处创建人工“平湖”,用以通航、蓄水、发电、灌溉,并调动长江水为民造福,这既是远景规划,也是壮志豪情。此后诗人用神话来赞颂国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惊人成就:“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相传赤帝女儿瑶姬在巫山帮助大禹治水,死后葬于巫山南而成为神女,战国时代楚人宋玉称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毛泽东把神女当作历史见证人,她理应为世代风雨之后的巨变奇迹而震惊,词意意境奇美妙趣横生。
“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人类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时代总是在不断替代,诗人赋予传统的励志智慧以全新的哲理和时代精神,这正所谓“诗有多层意,不求其佳而自佳”。毛泽东也曾说:“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诚哉斯言!毛泽东生动地描绘出长江惊心动魄的壮丽景色,展现了母亲河哺育出的英雄儿女的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其深层意蕴拥有理想主义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诗言志”,“志者,心之所之”,“气,体之充也”。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种改天换地的能动力量排山倒海变化莫测,同时也正是诗歌美学规律的杰出体认。毛泽东诗词偶如曹操之歌咏,却又能有所超越,他以诗词的奇瑰精美和穿透时空的力量鼓励人民建设祖国,其艺术境界无疑是一座神圣的高峰。
纵观全词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察历史、社会、世界和中国命运,给人以无尽的启迪和力量。毛泽东也正是这样开启了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以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伟人的崇高地位。
9.五律看山
五律①看山
1955年
三上北高峰②,杭州一望空③。
飞凤亭④边树,桃花岭⑤上风。
热来寻扇子⑥,冷去对佳人⑦。
一片摇⑧下,欢迎有晚鹰⑨。
【语词注释】
①五律:五言律诗的简称,即每句五个字的律诗,格律严密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②北高峰:在杭州灵隐寺后,与南高峰相互对峙着,为西湖群山之一。海拔只有314米,却山奇石秀林泉幽美,为环湖第一峰。
③一望空:一览无余,这里指登上北高峰顶,极目远眺,杭州城景色尽收眼底。
④飞凤亭:位于北高峰东面和西湖北岸宝石山上的来凤亭,因宝石山远望去如同一只凤凰,山顶的宝塔则如同凤凰冠。
⑤桃花岭:又名栖霞岭和剑门关,指的是北高峰的东面和西湖西北角岳飞墓后的栖霞岭,故时岭上多桃树,春暖花开时节,如红霞栖止于此。如今山中桃树已不多,然林木森森甘泉清冽,岭前后有黄龙洞、紫云洞、栖霞洞等奇洞胜景。
⑥扇子:诗人自注为扇子岭,在北高峰附近,为杭州名胜之一。
⑦佳人:即美人,诗人自注为美人峰,在北高峰南面,也是杭州的名胜之一。
⑧一片摇:鹰在翱翔时双翅平展着不动,其状扁平如同“片”,“摇”即“飘摇”,指的是飘荡飞扬的样子。
⑨晚鹰:指傍晚时候的飞鹰,这里指的是飞来峰。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见之于林克《忆毛泽东学英语》,无标题,后又见之于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胡忆肖等《毛泽东诗词白话全译》题为《三上北高峰》,高凯、于玲主编《毛泽东诗词》题为《游北高峰》,《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发表该词时首次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署明创作日期为“1955年”,并被当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转载,同时附孙东升《毛泽东在杭州登山赋诗》一文。目前所见有一幅手书。林克回忆说,毛泽东“在杭州休息时,游兴很高,接连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峰、莫干山等处。在攀登途中,他常要停下来略作歇息,这时往往坐下来学习英语。在多次攀登北高峰之后,他曾诵诗一首……谨录以备考。”
1955年来到杭州的毛泽东已是花甲老人了,医生根据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提出要他多安排游泳、爬山、跳舞等活动,以增加运动量,达到健身的目的。毛泽东曾多次登临西湖附近名山,一览美景之余,留下了数篇即兴之作。有一天,他问随行人员:“你们看在哪里看西湖最美?”大家众说纷纭。毛泽东莞尔一笑说道:“我看是在山上。”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毛泽东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建设上,各项事业都按照计划顺利开展,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即将来临。而随着万隆会议的召开,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毛泽东自然舒畅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