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0000000006

第6章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发展(4)

如今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名称与马克思本来的想法是不相符的,按照马克思研究计划,这个手稿应该称作《1844年经济学手稿》,因为马克思在这个手稿的序言中说得清清楚楚:“我打算连续用不同的、独立的小册子来相继批判法、道德、政治等等,最后再以一本专门的著作来说明整体的联系、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对这一切材料的思辨加工进行批判。由于这个原因,在本著作中谈到的国民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等的联系,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这些题目的范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页。之所以被人们冠之以“哲学”字眼,主要是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对黑格尔哲学批判的缘故。其实,《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部分仅仅是对笔记本Ⅱ的补充,而笔记本Ⅱ的内容又是研究什么呢?马克思也清楚地告诉了我们,那就是“我们来进一步考察三种关系” 参阅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4页。,这三种关系是指“同劳动和工人生疏的人对工人、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参阅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91页。所以笔记本Ⅱ的标题应该是《资本家与工人、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而不是《私有财产的关系》。不能因为手稿的缺失而损害了马克思理论的原貌。在笔记本Ⅰ中,马克思已经分别分析了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的利润、地租虽然分析了地租,但这是为了说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阶级,从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便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这种考虑在《资本论》中也得到了体现。和(异化)劳动(按照马克思的本来想法应该命名为劳动而不是异化劳动),但还没有把它们放在一起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所以马克思才说接下来就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手稿的缺失,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关于这种关系的天才分析。

还有一个问题是马克思在这儿为什么要“突然”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呢?在《异化劳动》这一节中,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亦采用了赫斯的异化概念,而非完全的黑格尔哲学的异化概念,但主要运用了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赫斯认为私有制是异化的根源,因此,应该“通过废除私有制和实行利他主义来扬弃异化,但由于他仍然拘泥于无差别的人性的概念,所以像费尔巴哈一样,把社会问题变成了道德问题,并像费尔巴哈一样企图以利他主义和普遍的爱来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虽然采用了赫斯的这一重要的异化概念,但黑格尔的历史辩证发展观和恩格斯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却能够使他拒绝赫斯的伤感的、空想的解决办法。”参阅[法]奥古斯特·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谨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70、71页。马克思正是受到了赫斯的异化思想的启发,但又不满于赫斯的解答,才从经济社会角度的异化概念出发去重新审视黑格尔辩证法。之所以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是因为它在本著作中与国民经济学所要讨论的人的本质和劳动异化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黑格尔唯心的否定辩证法也坚持人的异化,他把劳动看做是人的本质,认为真正的人是他自己劳动的结果,但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的,他把劳动仅仅理解为精神,所以才要对之进行批判。但是马克思明确地表明这种批判也“只限于国民经济学本身所专门涉及的范围”。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把“异化与外化、对象化混为一谈,将之视为是相同的现象,因而只看到了人的实践、劳动对人的肯定的方面,而漠视与否定了实践、劳动对人的否定方面。确切地说,黑格尔只看到了劳动对人的本质的肯定,而否定了劳动的异化对人的本质的否定”。林剑:《论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实践范畴与唯物史观的逻辑结构》,《哲学研究》,2004年第12期,第3—7页。马克思把劳动对象化与劳动异化作了区分,劳动对象化是对人的本质的确证,而劳动异化则是人的本质的丧失。正是这种区分使他既不同于赫斯也不同于黑格尔,从而能够创立一种新的历史观,即劳动历史观。马克思同样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他对劳动的理解既不是赫斯的又不是黑格尔的;马克思的研究得出了新唯物史观的核心命题:人的历史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马克思认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2页。在随后完成的《神圣家族》中则直接表述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18—119页。1844年手稿是创立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决定性的理论发展环节,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只不过是对“人的历史是由劳动创造”这一核心命题的演绎而已。

二、探秘唯物史观起源的基本思路

关于唯物史观起源问题,目前流行的观点来自于恩格斯,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3页。后来,在1893年2月7日致弗·雅·施穆伊洛夫的信中又进一步明确了这种说法:“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在我看来,……马克思的附录指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编者注。其实就是它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1页。自此之后,恩格斯的这一说法成为世人的共识,以致无人去怀疑它的准确性。

对于唯物史观起源于何时,恩格斯又有一说法。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他坦言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我们两人早在1845年前的几年中就已经逐渐接近了这个思想。当时我个人独自在这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我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是到1845年春我在布鲁塞尔再次见到马克思时,他已经把这个思想考虑成熟,并且用几乎像我在上面所用的那样明晰的语句向我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7—258页。恩格斯这段话表明了这几层意思,一是唯物史观的起源时间是在1845年春之前;二是他个人相近的唯物史观的观点大致体现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三是在布鲁塞尔马克思把其成熟的思想告诉他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1845年春,这是不是意味着恩格斯的关于唯物史观起源时间的说法存在着冲突。不存在,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时间,一个是马克思与之交流的时间。除了发表于1888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外,恩格斯肯定没有看到1844—1845 年时期马克思写的其他手稿,尤其是经济学手稿。因此,从恩格斯角度来推测,马克思早已告诉过他的成熟思想最有可能是体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当然,恩格斯所说的时间对我们探秘唯物史观起源仍然是个重要因素。

其实,人们都忽视了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起源的自述。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他在这之前所进行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作了一次总结。其中,马克思顺便对在巴黎和布鲁塞尔居住期间即1844年至1845年期间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他说:“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指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引者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2页。由此可见,令马克思“苦恼的疑问”是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得以解决的。马克思并没有把唯物史观的发现归功于他一个人,紧接着说恩格斯是“从另一条道路(参看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得出同他一样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3页。马克思明确表明唯物史观是在研究政治经济学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成果。让人感到不解的是,人们情愿只相信恩格斯的说法,而没有依据马克思的这个自述性总结来探讨唯物史观起源的历史真相。

关于唯物史观起源的问题,应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说法中以及结合唯物史观原理本身来确定一个真实可靠的评判依据,如果他们两人有冲突,应以马克思提供的信息为准。据此,我认为能够成为起源的文本必须同时具备以下要件:一是必须在马克思所研究的政治经济学文本中去寻找。马克思不仅强调自己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中得出了唯物史观的结论,而且还认为恩格斯是从另外一条道路(实质上也应该归属于政治经济学这个因素)得出同样的结果。这里的另一条道路不是指与政治经济学不同的道路,而是指恩格斯采用实证研究的路径。恩格斯在1845年1月20日致马克思的第3号信中说:“我的关于英国的著作当然也不会起什么作用,那些事实是太明显了。……我们这些德国理论家还根本不能发挥我们的理论,我们甚至还没有发表批判荒谬言论的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36—337页。马克思的研究路径不同于恩格斯。从他们之间的通信可以看出,马克思当时应该是在着手进行理论批判的研究工作。恩格斯说:“目前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写出几本较大的著作,以便给许许多多非常愿意干但自己又干不好的一知半解的人以一个必要的支点。你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指《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引者注),还是尽快把它写完吧,即使你自己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36页。在恩格斯看来,即使是事实也应该发表出来,但更要进行理论批判。可是,作为德国理论家却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他认为“这是可笑的,但这是时代的标志,是德国的民族污泥分解的标志。而现在正是时候了。” 因此,他敦促马克思“一定要在4月以前写完你的书,要像我那样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37页。可见,政治经济学手稿是探秘的唯一正确的方向。二是时间的要件,这个政治经济学手稿的时间只能是在1844年至1845年3月之前。三是已经初步确立了唯物史观理论研究的前提、基础、基本概念或精神的雏形,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之间的关系,这一要素是由唯物史观的内容本身决定的。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是非常清晰的表达,因为在唯物史观的诞生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和准确的。四是涉及无产阶级解放的内容。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提到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那本书的主旨内容。恩格斯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针对这一内容的。尽管恩格斯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那些事实是太明显了”,但马克思却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唯物史观的初步结果就体现在其中。在书中,恩格斯首先揭示了英国产业革命过程中英国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产业革命对英国的意义,就像政治革命对于法国,哲学革命对于德国一样。……但这个产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英国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96页。其次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生活困苦和工作条件恶劣,指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因为这个社会战争中的武器是资本,即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直接或间接的占有,所以很显然,这个战争中的一切不利条件都落在穷人这一方面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05页。资本主义社会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奴隶制。“无产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奴隶,资产阶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60页。, “这种奴隶制和旧式的公开的奴隶制之间的全部差别仅仅在于现代的工人似乎是自由的,因为他不是一次就永远卖掉,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按日、按星期、按年卖掉的,因为不是一个主人把他卖给另一个主人,而是他自己不得不这样出卖自己,因为他不是某一个人的奴隶,而是整个有产阶级的奴隶。对于他,事情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种表面的自由一方面虽然也一定会给他带来某些真正的自由,可是另一方面也有它的坏处,即没有人保障他的生计。他的主人(资产阶级)如果对他的工作、对他的生存不再感兴趣,就随时可以把他赶出去,让他去饿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64页。恩格斯还指出无产阶级除了革命再也没有别的出路,因此“革命是不可避免的”,“这与其说将取决于资产阶级的发展,倒不如说将取决于无产阶级的发展。无产阶级所接受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愈多,革命中的流血、报复和残酷性将愈少。在原则上,共产主义是超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敌对的;共产主义只承认这种敌对在目前的历史意义,但是否认它在将来还有存在的必要;共产主义正是以消除这种敌对为目的的。所以,只要这种敌对还存在,共产主义就认为,无产阶级对他们的奴役者愤怒是必然的,是正在开始的工人运动的最重要的杠杆;但是共产主义比这种愤怒更进了一步,因为它并不仅仅是工人的事业,而是全人类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86页。

同类推荐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关系史研究(1895—1945)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关系史研究(1895—1945)

    本书以台湾与大陆关系史中日据时期的此一断层进行研究,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若干空白点,方便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整体了解。针对前期研究偏向于台湾义勇队、台湾籍民的状况,增加譬如两岸人员往来、经贸联系、文化交流等等的探讨,从总体上把握该阶段海峡两岸关系的各个领域的特点;在书中作者还搜集藏于各地的稀见史料,包括原始档案、报章杂志等,提出了对日据时期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的看法:尽管日本殖民当局的隔离政策使得海峡两岸的往来受到种种限制,但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仍然在夹缝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主要探讨人类的生死问题,将立足于中华民族生死哲学之血脉的基础上,从分析生命与死亡之本真出发,顺次探讨生命本真、生死观念、生死态度、生命困顿和生命教育等问题,试图从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让人们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从容地思考生与死这样严肃的问题,获得某种生死智慧的启迪,以最大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以因应我们每个人终究会遭遇的生死大事,获得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
热门推荐
  • 驯狼为妃

    驯狼为妃

    云中郡,汉家边城,地处边关,再往北就是茫茫大漠了。前些年,云中常常遭受匈奴的袭击甚至是屠城,直到这些年,汉家与匈奴联姻修好,两国间才有好些年不打战了。云中龙蛇混杂,汉人与胡人聚居散居于此地,来往的商队也多会在这里歇脚,汉人不齿这些蛮荒子,凡是汉人居多的地方,就免不了对这些蛮荒子的事评头论足。“听说匈奴发生政变了,嘻,我说什么来着,这些蛮荒子就是一刻也不能消停。”……
  • 卓越管理者素质修炼

    卓越管理者素质修炼

    从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角色定位、工作态度、行为准则、细节管理、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愿景管理等八个方面,采用精彩案例加上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让所有的企业管理者明白:如何才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完美的企业管理者,让自己真正起到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也让自己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无论是渴望突破的中高层管理者,还是希望被提拔的基层管理者,都会在《卓越管理者素质修炼》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 经理人必备管理制度与表格

    经理人必备管理制度与表格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系列丛书将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 赠白道者

    赠白道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吻安,我的言先生

    吻安,我的言先生

    “说!孩子在哪?”“你是谁?”“别给我耍花样!”但她却像失忆了一样,摇着头说不认识他.......
  • 低调老公是总裁

    低调老公是总裁

    领奖台上,苏瑾拿着奖杯,深情的说到:“能拿到这个奖,我要谢谢我的儿子,是他给了我灵感。”说完,脸上尽是幸福。台下,某男不高兴了。晚餐后,苏瑾被某男质问:“没有我,哪来的他?!”苏瑾无语,她能说他太小气吗?深情不及久伴,只有深爱才会彼此包容。没有时间流逝,没有爱恨纠缠,有的只是不愿放开彼此的执念。
  • 孕产妇健康生活指南

    孕产妇健康生活指南

    从优生学和生物学最新观念来讲,“座上喜”不利于优生。因为新婚蜜月期间,夫妻为筹备婚礼疲劳不堪,新婚佳期少不了陪酒吸烟,酒中乙醇、烟中尼古丁等都可间接或直接使发育中的精子和卵子受损害。加之蜜月期间性生活频繁,精子和卵子质量下降。这种受毒害而质量又不高的受精卵发育成胎儿,容易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智力低下等后果。因此,新婚夫妇不宜在蜜月期间怀孕。
  • 绝色逃妃

    绝色逃妃

    她真是衰神附体,穿越的第一天就被采花大盗劫持,当晚就被采了个彻彻底底(宁晓瑜百思不得其解,咦?怎么会有采花大盗还是童子鸡的)第三天就被逼着跳崖,还好老天终于善待了她一回,遇上了一名绝世俊男…只是,这绝世美男太孔雀了,麻烦事还一大堆,貌似还有生命危险?她宁晓瑜可是将独善其身当座右铭的,当然是…卷了包袱跑路。可谁能告诉她,身后这些各色美男是从哪里来的?怎么连她那个从未谋面的王爷老公都跑出来凑热闹?场景一:【王爷】(面无表情)跟我回去呀呀个呸的,当初珍惜我的话,也不会害我被人掳走了吧?现在你摆出一副捉奸在床的脸给谁看?【王爷】(还是面无表情)我登基之日立你为后谁稀罕……那个,后宫都有些什么人?【王爷】(仍然面无表情)只有你呀呀个呸的,明知我天生领袖相,你居然不放人给我管?那我把他们都带到后宫去。(纤指在空中划了一个圈,身后的美男一个不落)场景二:【小美男】娘子,我们终于成亲了夫君,春宵一刻值千金,废话就别说了,我们快点歇息吧!(流口水ing,开始脱衣)【小美男】可是…我刚才在大厅,好象看到了你前夫不可能,你眼花了。(脱肚兜)【小美男】啊…屋顶上有人,好象是你前前夫哪里(抬头,明明没有!狼扑)【小美男】啊…窗边走过的,好象是你前前前夫哪里(回头,明明没有!)你看错了!(狼吻)【小美男】(惊恐)我能肯定我没看错,他们…他们…已经站在床边了。(石化)*本文美男多多,女猪有点腹黑、有点无赖、有点凉薄,现代人的通病她大多都有,但保有道德和良知的……底线。【收藏】+【推荐】+【留言】是紫紫更文的动力哦!*【强强力推荐】紫紫的新文佣兵女帝【强力推荐】紫紫的完结文相公不在多相公多多多【热烈推荐】朋友的文七色果《桃花挡不住》轻穗泡泡《养妖为夫》妖娮《金枝御群夫》浅水的鱼《恶魔硬上弓》谢谢亲爱的梦玘帮忙做的封面!再推荐一下玘玘的新文《邪夫宠妻》
  • 朝闻道 夕不甘死:王朝闻传

    朝闻道 夕不甘死:王朝闻传

    全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了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王朝闻的成长经历。王朝闻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学习,从一名雕塑家慢慢成长为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对艺术的追求、他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他勤俭节约的一生,处处显出大师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