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9800000007

第7章 《世范》——移风易俗,可为世范(2)

【点评】

做事讲诚信,做人要表里如一。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做人的最起码原则。一些人自以为聪明,做事投机取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损害他人利益。还有一些人十分善于伪装,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人很少能交到知心朋友,而终有一天会被世人揭穿。在如今这个品质和实力并重的时代,相信袁采提倡的“忠、信、笃、敬”,能最终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信条。

严律己宽待人

【原文】

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如在己者未尽,而以责人,人亦以此责我矣。今世之人能自省其忠、信、笃、敬者盖寡,能责人以忠、信、笃、敬者皆然也。虽然,在我者既尽,在人者也不必深责。今有人能尽其在我者固善矣,乃欲责人之似己,一或不满吾意,则疾之已甚,亦非有容德者,只益贻怨于人耳!

【译文】

忠诚、有信、厚道、恭敬,这些品德先要自身具备,然后才可能希望别人具有。如果自己在接人待物时,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却以此来苛求别人,别人便也会以此来责怪你了。现在,能自我反省是否做到了待人忠诚、有信、厚道、恭敬的人,是很少的,而以之来要求别人的却比比皆是。其实,即使自己在接人待物时做到了这些,也不必要求别人一定做到。现在有的人能够在接人待物时做到这些,确实是不错的。可是他想要别人也都像他一样,一时不称他的心,就狠狠地责备人家。这种人不是有容人之德的人,是很容易与人结怨的。

【点评】

我们经常抱怨人心不古,责怨他人对自己不近人情,却很少有人能认真反省自己。如果每个人都一味要求别人,只知索取不知付出,那么不管我们的物质生活多么富有,都依然难以体会到幸福。其实,与人相处也如同耕种,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关爱,必须首先自己播下爱的种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应该为你无条件付出,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

小人当远之

【原文】

人之平居,欲近君子而远小人者。君子之言,多长厚端谨,此言先人于吾心,乃吾之临事,自然出于长厚端谨矣;小人之言多刻薄浮华,此言先人于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刻薄浮华矣。且如朝夕闻人尚气好凌人之言,吾亦将尚气好凌人而不觉矣;朝夕闻人游荡不事绳检之言,吾亦将游荡不事绳检而不觉矣。如此非一端,非大有定力,必不免渐染之患也。

【译文】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想与君子结交而远离小人。君子的言论,大多忠厚老实端庄严谨,有长者之风。这种言论先进入心中,等到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也自然而然会有忠厚老实端庄严谨的长者风度;小人的言论却多为刻薄浮华之言,如果这种言论首先进入心中的话,等自己在事情面前时,自然而然也有了刻薄浮华的言论。正如早晚耳边充斥的都是盛气凌人之言,我也就变得盛气凌人而自己却不明白;早晚听那些游荡之人目无法纪的言论,我也变得喜欢游荡、目无法纪,却不自知。像这样的情况出现得很多,如果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必然免不了逐渐沾染的不良结果。

【点评】

常言道,看一个人如何,可以先看他的朋友。“近朱则赤,近墨者黑。”此言一点儿不假,与君子为伍,便有君子之风,与小人为伍,便有小人之气。正如现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所言,和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变得更为优秀!而这里的“优秀”与否,并不仅仅以其成就而定,还包含着许多内在的东西,而在这其中品行是第一位的。

老成之言更事多

【原文】

老成之人,言有迂阔,而更事为多。后生虽天资聪明,而见识终有不及。后生例以老成为迂阔,凡其身试见效之言欲以训后生者,后生厌听而毁诋者多矣。及后生年齿渐长,历事渐多,方悟老成之言可以佩服,然已在险阻艰难备尝之后矣。

【译文】

年老之人的言论有时显得迂腐而不大切合实际,但老年人经历的世事多而阅历丰富。年轻人即使是天资聪颖,但在人生的阅历及识见方面终难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总认为老年人的言论迂腐而不合实际,大凡老年人用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教导年轻人时,年轻人很多不喜欢听而且还要诋毁老年人,殊不知那些言论在老年人身上都是应验过的。等到年轻人年岁渐渐增长,经历的世事逐渐多起来之后,才体悟到老人之言是多么值得人佩服,但是能体悟到这一点时,早已是在他备尝艰辛之后了。

【点评】

人生如书。人经历的越多,书中记载着的东西也越多。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都让我们的书越来越厚重起来。年轻人要多与老年人交谈,这就如同在读一本实用的书。老人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笔财富,许多时候老人的教诲可以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虽然有时因为时代的发展,老人的言辞不免有保守之处,但我们要能“择其善者而改之”,这是十分必要的。人们常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还是颇有几分道理的。

君子有过必改

【原文】

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人有过失,非其父兄,孰肯诲责;非其契爱,孰肯谏谕。泛然相识,不过背后窃讥之耳。君子惟恐有过,密访人之有言,求谢而思改。小人闻人之有言,则好为强辩,至绝往来,或起争讼者有矣。

【译文】

圣贤尚且不能没有过错,何况一般人不是圣贤,怎么能够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呢?一个人犯了过错,不是他的父母兄长,谁肯教诲责备他呢?不是他情意相投的朋友,谁肯规谏劝告他呢?关系一般的人,不过是背地里议论议论他罢了。品德高尚的君子惟恐自己犯有过错,暗暗察访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听到这些议论就会感谢别人,并且考虑改正过错。品德低下的小人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就爱强行替自己辩解,以至于断绝了朋友的交往,还有人为此而对簿公堂。

【点评】

俗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看一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有的人“闻过则喜”,知错就改,有的人则听不得他人意见,不知悔改。与刘邦争势,项羽屡次失误,却又每每对范增的进谏不予理睬,刚愎自用的性格注定了他最后乌江自刎的结局。遍观古今,凡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往往都能知错必改,而那些不知悔改的人,往往注定要成为失败者。

少说为佳

【原文】

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译文】

说话简短并且少言寡语,这样,对于我来说,可以减少因为言语不周而造成的懊悔;对于别人来说,可以减少对我的怨恨。

【点评】

俗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日常生活中,因为说话不当产生矛盾的事,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亲身经历过。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把“少说为佳”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一条原则。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口兵诫》说:“我诫于口,惟心之门。毋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毋以多言。”可见人们对言多语失是何等的慎诫。时至今日,我们虽然不再崇尚“沉默是金”的信条,但某些场合,还宜少言。

非议不足畏

【原文】

人有出言至善,而或有议之者;人有举事至当,而或有非之者。盖众心难一,众口难齐如此。君子之出言举事,苟揆之吾心,稽之古训,询之贤者,于理无碍,则纷纷之言皆不足恤,亦不必辨。自古圣贤,当代宰辅,一时守令,皆不能免,居乡曲,同为编氓,尤其无所畏,或轻议己,亦何怪焉?大抵指是为非,必妒忌之人,及素有仇怨者,此曹何足以定公论,正当勿恤勿辩也。

【译文】

有的人话说得极为善良并且得体,但是还有对他进行非议的人;有的人做事极为得当,但是还有对他责备的人。这就是众人的心思难以一致,众人的口实议论难以整齐划一而导致的结果。品德修养好的君子说话办事,如果能本着自己的良心,参考古代圣贤的遗训,向当代的贤明人士咨询请教,这样做出事来在道理上没有缺陷,对别人纷纷攘攘的议论都可以不必去担忧考虑,也不必去跟那些人争辩。自古以来的圣贤,当代的宰相,为官一时的太守县令,都不能免于被别人议论,何况一般人居住在乡井之中,同样是平民百姓,就更应该不畏惧别人对自己的议论了。有些人的议论对自己不利,那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一般来讲,一个人硬把对的说成错的,一定是妒忌别人,或者是平常就和别人有仇怨,这些人说的话怎么能决定公论呢?对于这些人的话,正应当不加考虑不加辩解才对。

【点评】

社会上总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爱非议别人。一种是出于妒忌,看到别人取得了成就,超过了自己,就妒火中烧,非要从别人身上挑出毛病来,加以夸张渲染。有的甚至无中生有,造出许多谣言来中伤他人,目的无非是造成对别人不利的社会舆论,从而使自己获得某种心理平衡。一种是和别人结有怨恨,出于报复的心理,播弄出一些流言蜚语贬损别人的人格,降低别人的声誉。这样的人无论哪个时代都存在,让人防不胜防。袁采看得很透彻,“浮言不足恤”,对于那些流言蜚语,我们不必去忧虑它。以一种“置若罔闻”的态度来对待它,是再合适不过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只要我们靠实力证明了自己,浮言自会消散。

奉承之言奸诈多

【原文】

人有善诵我之美,使我喜闻而不觉其谀者,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面谀吾而吾喜,及其退与他人语,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愚也。人有善揣人意之所向,先发其端,导而迎之,使人喜其言与己暗合者,亦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揣我意而果合,及其退与他人语,又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料也。此虽大贤,亦甘受其侮而不悟,奈何?

【译文】

有些人善于当面称颂我的好处,让我喜欢听他说的那些话而不觉得他是在阿谀奉承。这是小人中最奸诈狡黠的一种。他当面奉承我令我高兴,等他回去和别人谈论起来,未必不会暗地嘲笑我被他愚弄了。有些人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意,找出这样的话题进行谈论,引导别人并且迎合别人的心意,使别人高兴他的言论和自己的暗相契合,这也是小人中最奸邪的一种。他揣摩我的心意而果然和我的心意相符合,等他回去和别人谈论起来,又未必不暗地里嘲笑我的心意被他预料到了。即使是大德大贤的人,也心甘情愿受这种小人的欺骗而不醒悟,这该怎么办呢?

【点评】

奉承话之所以让人.爱听,在于它投其所好;奉承话之毁人,在于它为了投其所好而混淆是非。善意的谎言出于善良和关爱,能让人看到希望,当然无可厚非。由此看来,“诵我之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善意的,一种是别有用心的。每天我们都可能听到许多称赞自己的话语,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来分辨了。

凡事不可过分

【原文】

人有詈人而人不答者,人必有所容也。不可以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辱之。为之不已,人或起而我应,恐口噤而不能出言矣。人有讼人而人不校者,人必有所处也。不可以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攻之。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辨,恐理亏而不能逃罪也。

【译文】

受到辱骂而不予理会,这个人一定涵养很高。我们不能认为这是别人惧怕我们,而进一步去侮辱他。(如果总是)这样做,人家就有可能起来反击我们,到那时我们恐怕就会吓得说不出话来。和别人争讼,而别人不计较,这是人家有自己的考虑。我们不要认为别人是畏惧我们,而进一步去攻击人家。没完没了地这样做,人家站出来和我们辩论,我们恐怕就会理亏而不能逃避罪责了。

【点评】

世上往往有那么一种修养差的人,喜欢得寸进尺,侮慢了别人,别人不与理睬,他不知这是人家对他的包容,反倒认为别人害怕他,更加嚣张。可是人的容忍毕竟是有限度的,激怒了人家,难免要自讨苦吃。由此来说,凡事都不可以过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和别人相处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样才不至于做出过分之事。

盛怒之下,言语慎重

【原文】

亲戚故旧,人情厚密之时,不可尽以密私之事语之,恐一旦失欢,则前日所言,皆他人所凭以为争讼之资。至有失欢之时,不可尽以切实之语加之,恐忿气既平之后,或与之通好结亲,则前言可愧。大抵忿怒之际,最不可指其隐讳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恶。吾之一时怒气所激,必欲指其切实而言之,不知彼之怨恨深入骨髓。古人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也。俗亦谓“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

【译文】

亲戚朋友,故交旧识,即便在彼此关系融洽感情深厚的时候,也不可以把自己的隐秘之事全部告诉他们。只怕一旦双方关系恶化,那么从前所说的话就成了他人和你争讼时所凭借的资本。还有在和人关系恶化的时候,也不要用太过分的言辞侮辱人家,只怕怒气平息之后还要和他恢复以前的友好关系,甚至结为亲戚,那样从前所说的话就会令人惭愧。一般来说,在怒不可遏的时候,切不可揭露别人隐私之事,或暴露别人祖辈、父辈所做过的恶事,我们可能被一时的怒气所驱使,一定要揭露人家的短处来攻击人家,不知道人家对我们的怨恨由此而深入骨髓。古人说:“言语对人的伤害,比长矛剑戟还要厉害”,说得对啊!俗话也说:“打人莫打膝,说人莫揭短”。

同类推荐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抱怨工作不如改变自己(蓝狮子速读系列·职场007)

    抱怨工作不如改变自己(蓝狮子速读系列·职场007)

    调查显示,有八成的职场人会习惯性地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65.7%的职场人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数在1~5次之间。抱怨与工作相关的人达80.5%。没有老板喜欢爱抱怨的员工,积极地解决问题才是职场生存之道。
  •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一直来,我们推崇敦厚、谦让的品格,从小,父母一边潜移默化一边耳提面命地教育我们要谦让,要相信吃亏是福,从而导致了大部分人不好意思,所以遇事不争,委曲求全。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社会越来越遵循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之下,不好意思已经是懦弱、无能、自卑的代名词。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成功学奠基之作,荟萃了卡耐基思想理论最精华的部分。在本书中,卡耐基从“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处处受欢迎”“如何获得他人信服”“如何影响他人”以及“如何自我提升”等几个方面入手,系统而清晰地告诉读者为什么真诚、尊重、赞美、礼貌等是人际沟通与交往的基础,以及怎样克服人性中的弱点,通过沟通技巧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来增强自信,获得成功。该书创作于20世纪早期,作者讲述的许多普通人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
  •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也是一门做事的艺术。它需要日常的积累,需要生活的历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认真揣摩、细心领悟。学会做人做事,我们才能在做人上少遇摩擦,在做事上少有挫折,最终让我们面前呈现出广阔天地,成就完美事业。 龙少云编著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细节一一呈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简洁的分析,将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系统总结以供你参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语言平实、活泼,娓娓道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目的是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在烦躁的生活中顿悟人生之道。
热门推荐
  • 多萝西的梦境

    多萝西的梦境

    多罗西是一个善良又可爱的小姑娘,她喜欢童话故事里一切充满神奇的东西,经常幻想着自己穿越到神奇古怪的世界。一个偶然的机会,愿望成真了!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她究竟会有怎样的神奇遭遇呢?
  • 心若阳光,世界才会与你温暖相拥

    心若阳光,世界才会与你温暖相拥

    这是一本帮你驱散内心阴霾,重拾积极人生的正能量读本。我们常常因一些小事而焦虑、忧郁、后悔、迷茫。其实,让我们不幸福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实的心态。没有稳定的内心世界,就没有美好的生活世界;赶不走坏情绪,就无法迎接好情绪。本书就从心态和情绪两方面入手,帮助你打造阳光心态,树立积极情绪,建立不抱怨、不焦虑、不忧郁等正面情绪,助你超越悲观,助你一生好运。
  • 明伦汇编官常典县尉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县尉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中国民间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寻你记

    寻你记

    我和母亲仍生活在城市的红楼上,这是一幢两层小楼,木质楼梯,东西各两个楼梯口,分住两户人家。两年来,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屋子里一尘不染,白色的粉墙,铝合金门窗,院子里的那棵紫槐一直伸到二楼的阳台上。我总觉得世俗生活离我和母亲渐渐远了,虽然这是在城市,我们每天享用时间、空气和灰尘,听噪音。我们看电视,读报,关注股市行情,偶尔也谈心。我们吃最健康美容的食品、蔬菜和水果……我和母亲尽最大的努力生活在从前的空气里,维持生活的原貌……然而我知道这已不可能了。
  • 会吃的中老年人更长寿

    会吃的中老年人更长寿

    书中内容主要包括中老年人如何改善自身的营养,如何通过食疗养生和防病治病。对于每个具体的问题,会有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调理方法的解释,会提供一个科学的饮食攻略,会推荐两三道改善和调理的食疗方,内容详实全面,实用性非常强。
  • 佛牌故事

    佛牌故事

    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没有阿赞师傅的本事儿,也没有为佛牌加持法力的能力,但我今日要用有限的笔力记载着记忆中那神秘的泰国古佛牌……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七星覆天

    七星覆天

    纪元2234,圣雪夜剧变,人族末日,乾坤颠覆。幸存者一部分选择迁移宇宙殖民外星,而另一部分则在古墓中寻觅抵挡末日的玄幻之力。刘湛,作为华夏曾经的镇南大将军之子,在探索神秘古墓时与青梅竹马双双惨死,一梦醒来竟是回到了三国蜀汉末年。此刻距离蜀国灭亡只余一天!在避世与救世的漩涡里,这场阴阴测测的三国梦又与千年后的浩劫有着怎么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本书根据《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三版)》及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至2012年真题解析;第二部分是六套权威预测试卷。第一部分针对真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解析,并将相关知识点列出,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系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主要考试要点,每套题后附有参考答案和解析。相信通过本书学习,考生能尽快掌握考试要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解析深刻、预测准确,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之结晶,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复习之用,也可供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