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1800000004

第4章 热力学与分子运动

早期的分子论

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学者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论断。“棰”是一种策马鞭上的短木棍。意思是,一尺长的短木棍,每天分割一半,就是亿万年也分割不完。它朴素地说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但是,对于木棍这样的具体物质进行机械分割,是不可能“万世不竭”的。

比如你“日取其半”地分割一尺长的木棍,分割到第29天,剩下的长度大约是五亿分之一尺,它还具有木头的性质。因为木头是由一种纤维素的单元构成的,这是一种很长的链,每个环节大约是五亿分之一尺,和第29天分割以后剩下的长度相当。但是经过第30天分割,剩下的长度只有十亿分之一尺,变成了比组成木头的纤维素单元更小的东西。在第30天以后,虽然物质还可以无止境地分下去,但是分出来的小粒子已经不再具有木头的性质了。可见,具体物质的分割是有限度的。

在物理学中,能够保留某种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叫做这种物质的分子。自然界里千姿百态的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尺寸和重量都小得惊人。一滴油滴到水面上,可以散成很大面积,油层可以薄到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延展性很好的金子,可以加工成厚度只有十万分之一厘米的金箔。但是这样薄的油层还有几十个油分子厚,这样薄的金箔竟有几百个金分子厚。

精确的实验告诉我们,一般物质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亿分之几厘米。在物理学中,常把亿分之一厘米叫做1埃。像水分子的直径是亿分之四厘米,就是4埃。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把2500万个水分子肩并肩地排列起来,总长度才是1厘米。蛋白质分子的直径也只有几十埃。

常见物质里含有的分子数目庞大无比。比如1厘米3的水里含有3.35×1024个水分子,把它们分给全世界所有的人,平均每人能够分到8×1012个。假想有一种极小的动物喝水,每1秒钟喝进100亿个水分子,喝完1厘米3的水至少要用10万年以上的时间!

分子的质量也极其微小,1厘米3水的质量是1克,含有的水分子是3.35×1024个,所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2.99×10-23克。分子里最轻的成员是氢分子,质量小到只有3.35×10-24克,拿一个氢分子质量和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质量相比,大约相当于这个苹果质量和地球质量相比。

分子的热运动

组成气体的分子都十分好动。比如你种的茉莉花,一旦开了花,全家甚至邻居都可以闻到扑鼻香气;鱼、肉腐烂了,会弄得周围臭气熏天。组成液体的分子也很好动。你在一杯清水里滴入一滴墨水,墨水就会慢慢散开,和水完全混合。这表明一种液体的分子进入到另一种液体里去了。或者说液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分子,也很不安分守己。比如把表面非常光滑洁净的铅板紧紧压在金板上面,几个月以后就可以发现,铅分子跑到了金板里,金分子也跑到了铅板里,有些地方甚至进入1毫米深处。如放5年,金和铅就会连在一起,它们的分子互相进入大约1厘米。又如长期存放煤的墙角和地面,有相当厚的一层都变成了黑色,就是煤分子进入墙壁的结果。

分子热运动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

1827年,布朗把藤黄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奇怪地发现,藤黄的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好像在跳一种乱七八糟的舞蹈。就是把藤黄粉的悬浮液密闭起来,不管白天黑夜,夏天冬天,随时都可以看到布朗运动,无论观察多长时间,这种运动也不会停止。在空气中同样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悬浮在空气里的微粒(如尘埃),也在跳着一种杂乱无章的舞蹈。

发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组成液体或者气体的分子本性好动。比如在常温常压下,空气分子的平均速度是500米/秒,在1秒钟里,每个分子要和其他分子相撞500亿次。好动又毫无规律的分子从四面八方撞击着悬浮的小颗粒,综合起来,有时这个方向大些,有时那个方向大些,结果小颗粒就被迫做起忽前忽后、时左时右的无规则运动来了。

倒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然后向每个杯里滴进一滴红墨水,热水杯里的红墨水要比冷水杯里的扩散得快些。这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的速度大,并且随着物体温度的增高而增大,因此分子的运动也做热运动。

到19世纪,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使生产力的面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物理学的各个分支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分子运动论在此期间也有了极大进展。1816年,英国的赫拉帕斯提出了自己的分子运动论理论,1846年,苏格兰的瓦特斯顿提出能量均分原理,德国的克里尼希对早期分子运动论进行了总结。从分子速度和统计分布角度看,克劳修斯、麦克斯韦和玻尔兹曼是分子运动论的真正奠基人。后来在吉布斯努力下,完成了热力学与分子运动论两个方面的理论综合。

同类推荐
  • 东汉故事

    东汉故事

    林汉达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他编著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历史普及读物中的经典,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林汉达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连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语言,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 安格斯奇遇记(4):安格斯和摇尾巴狗贝丝

    安格斯奇遇记(4):安格斯和摇尾巴狗贝丝

    安格斯的伙伴更多了,除了猫、鸭子外,他还见到了摇尾巴狗贝丝。贝丝起初是只很平庸的狗。天性害羞,也不会摇尾巴。安格斯与鸭子、猫儿一起追赶打闹,贝丝也加入了他们,并不再感到害羞,而且还学会了要尾巴……
  • 必知的发明大家

    必知的发明大家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艺术眼系列: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艺术眼系列: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修订版)

    本书精选卢浮宫31件馆藏艺术珍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发问,是第一本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书!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文前介绍了什么是艺术杰作?什么是博物馆?第一部分讲述了卢浮宫的点点滴滴,以及如何能轻松而有效地游览卢浮宫;第二部分是作品赏析,针对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设置了不同程度的问答,很容易就找到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解答;第三部分则是参观卢浮宫的实用建议。
  • 凡尔纳密码: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密码:海底两万里

    小说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被“怪物”俘获的故事。而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潜水艇艇长尼摩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三人做海底旅行。沿途,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生物,经历了种种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等三人不辞而别,将他们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小说悬念迭出,高潮频起,趣味盎然,蕴含着鲜明的爱憎和广博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家庭生活宜忌

    家庭生活宜忌

    咱老百姓过日子,讲究的就是平平安安,简单有效。没那么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做无用功。也不能“跟风”,“跟潮流”地去吃、去喝、去穿、去玩……哪些该做,哪些不宜做的观点在老百姓的心里尤为重要。本书就为您揭示这些道理。
  • 废土残存

    废土残存

    当辉煌跌落为昏黄,生命依然在泥泞之中光耀。
  • 失忆的亡魂

    失忆的亡魂

    当你发现你爱上他时,你可知道我已爱了你好久。当你开始为她流泪时,你可知道我已为你流干了泪水。当你发现你的生命中缺她不可时,你可知道为了你我可以放弃生命。你十分的爱她,可你又怎么知道,你对她的爱却比不过我爱你的十分之一。当你和她甜密的在一起时,你可知道我已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但是当我看到了你如此幸福,便转身悄然摸去了脸上的泪水,真心实意为你而高兴,因为,我爱你。用最爱你的女孩的生命,来换你最爱的女孩的性命,你愿意吗?
  • 语言的突破

    语言的突破

    《语言的突破》是卡耐基最早的作品之一。它出版后,在人类出版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10年之内就发行了2000多万册,并且被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口才指南”。它促使人们努力向前,想自我挑战,激发了人们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不论从事何种工作的人,如果能按照本书介绍的技巧去做,都能获得非常大的效果。
  • 皇商贵后

    皇商贵后

    君王近侧,不得安生。是造化弄人,还是使人有意为之?镜花水月空梦一场,不如疯魔一回乱它乾坤。即使身败名裂,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你黑白颠倒,嗜杀成性,到底为的是什么?”――“为了得到你。”
  • 画堂娇

    画堂娇

    父母莫名生死,胞姐意外坠亡。重生时,只余年幼胞弟相依为命。寄人篱下,牛鬼蛇神缠绕,又该如何自处。低调生活,只求护着幼弟安稳长大。待日后羽翼渐丰,欠下来的债,定要你们一一偿还!
  • 重生迷醉香江

    重生迷醉香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最美的时代,一个有着最帅气,最漂亮明星的时代,一个属于香港电影最灿烂的时代,一个始于1980年的时代。
  • 大学生活随记

    大学生活随记

    随记寓意着所说的话的一种记录,这是我在大学一路跌倒,一路站起,一路成长的故事,可能并不轰轰烈烈,也没什么可红红火火的,可却是恍恍惚惚中的冰心玉壶,平平淡淡的生活,小小人物的我,有大大的梦想。
  • Pure Grit
  • 亲爱的雕刻师

    亲爱的雕刻师

    传说只会搂着珠宝晶石睡的高岭一枝花,怎么在她面前就变成了这个样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