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因果关系的限制?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无法完全把握命运,无法完全把握世界。这似乎有点叫人遗憾,但这其实并不是坏事。假如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一切都按部就班的世界里,不但是很辛苦的,而且是很乏味的。
说到因果,免不了有某种神秘色彩,毕竟,我们往往是从“因果报应”之类的老话里学会这个词的。去掉其中的迷信色彩,这个词指的是某种逻辑关系:某事发生了,就会带来某种后果。
必须承认它的存在和作用,否则我们的世界就成了不可理喻的疯人院。生活中有大量因果关系的例子,每个人都能举出一大堆,这就不必说了。但是在进一步讨论以前,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因果,什么不是。
在中学里,我们就学过“三段论”,它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如“人都会死”,“孔子是人”,“所以孔子会死”。无论哪个前提错误,结论都不可能正确,更何况世界远比“三段论”要复杂多了。
这里还要顺便说一说幸运和机遇。这是我们无法把握的因素,也因此带有几分神秘感,似乎冥冥之中有一只手在操控着我们。我们都知道一些这类事:如某人中了彩票一夜暴富,某人出门遇上车祸,等等。这些“无常”往往唤起我们的无力感。其实,这些并不神秘,不过是复杂的生活中的某种概率罢了。
一个概率专家可以计算出一个人一生中中彩票或遇车祸的概率大概是多少,但从生活中,我们也直观地发现:某些人就是比别人运气更好(或更差),这又是怎么回事?
在此,我们暂且把命运之类的玄学问题放在一边。如果某人真的运气很好,那一定是他具有某些优点——如勤奋、勇于尝试、不放弃任何希望,即所谓“天助自助者”。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一个虔诚的人日夜祷告,希望上帝让他中一次彩票,可上帝一直没有回应,此人不免有些哀怨,上帝急了:“你好歹总得去买张彩票吧!”
当然,即使你勤奋努力,也不能保证一定招来好运(或避免厄运),这些东西毕竟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所以,正确的心态也许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可以了,不要太把虚幻的运气当回事。正如有人所说:软弱者相信命运,坚强者相信因果。尽管“上帝之手”不时要拨弄我们,但还是应该竭尽所能,作自己命运的主宰。
真真假假的因果关系
我们都知道,先有原因,后有结果。但是不是“先”就一定是原因呢?某人到庙里烧香,后来他的太太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不是烧香的结果呢?当然,他可能认为是,但是假如那段时间,他并没和太太有什么亲密行为,他还会这样认为吗?
错误理解因果关系的一个原因是必然性和可能性常常被混淆。比如男男女女接触多了,就可能相爱结婚,但是有的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工作了几十年,也没有什么感情纠葛。这就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在混淆必然性和可能性这方面人们犯过很多错误。例如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聘请高学历的经理人,这可能是对的,但也可能事与愿违。因为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与经理人的教育程度并不是一个因果关系。
另一个经常犯的错误是对偶然事件(即所谓小概率事件)的错误理解,并由此而来的假因果关系。我们不能理解某些无缘无故的事情,比如两个音讯隔绝多年的朋友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重逢,或者某个春风得意的人突然被发现患上了绝症,或者什么人中了大奖。我们往往要给这些无端发生的事找到某种解释,也就是建立某种因果关系,如善有善报、富贵在天、神神鬼鬼之类。其实,这些都是不能正视因果的限制——也就是人的限制。
什么是因果关系的限制?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无法完全把握命运,无法完全把握世界。这似乎有点叫人遗憾,但这其实并不是坏事。假如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一切都按部就班的世界里,不但是很辛苦的,而且是很乏味的。
如果真的有“时间机器”
“时间机器”这个概念最先出自20世纪初科幻小说大师威尔斯的同名小说。此后,无数科幻作品都以此为题材,最有影响的可能是美国系列影片《回到未来》。
这种想法让我们迷恋。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机器多好啊,所有让我们后悔的选择,所有错过的机会,所有遗憾,都可以改过重来。我们还可以重新选择生活道路,重新选择工作和配偶,而所有不愉快的经历,都可以轻易抹掉,就像在电脑里改正一个错字一样。
如果你为自己是个穷光蛋而烦恼,没关系,你可以回到过去买现在最高价的股票(在一部好莱坞的电影里,一个上世纪初的年轻人接受了来自现代的孙女的劝告,买入大量IBM的股票,结果成了富翁);或跑到南非,用玻璃球换当地人手里的钻石;或者跑到某个皇帝的宫廷里做一个预言大师。这时你一定能体会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和孔子或苏格拉底畅谈哲学,给牛顿带去相对论的知识,告诉泰坦尼克的船长他将要遇到的麻烦……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历史,这么干不但有趣,而且还能造福人类——假如我们回到过去,用块砖头把希特勒打成植物人,不是就可以避免几千万人的死亡了吗?关键是技术问题,如果我们真能造出这样的机器就好了。是不是?
没有终结的“终结者”
终结者又回来了——这里要说的不是做了州长的施瓦辛格,而是他主演的《终结者3》,如果你看过《终结者2》,这部新片子也不会叫你失望。它有好多新的噱头、新的元素、新的故事情节,可是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你是否想过,这些新的故事有点不合逻辑?
一位人类领袖,领导人民反抗邪恶的机器人,于是机器人派了一个杀手,回到过去,去杀这个还是个小孩的未来领袖。没有杀成,这个孩子活了下来。这就是《终结者2》的基本情节。
请接着往下想:这个孩子活了下来,后来成为人类领袖,领导人民反抗邪恶的机器人,于是机器人派了一个杀手,回到过去,去杀这个还是个小孩的未来领袖。
没有杀成,这个孩子活了下来。后来成为人类领袖,领导人民反抗邪恶的机器人,于是机器人派了一个杀手,回到过去,去杀这个还是个小孩的未来领袖。
没有杀成,这个孩子活了下来。后来成为人类领袖,领导人民反抗邪恶的机器人,于是机器人派了一个杀手,回到过去,去杀这个还是个小孩的未来领袖。
没有杀成。这个孩子活了下来……
听明白了吗?还要再讲下去吗?再讲多久都行,这是个无限循环的故事。也就是说,《终结者》这个系列电影可以有第三部、第四部……第N部,但是它永远都是(而且只能是)那个故事,制片商只需要把这部老片子换个数字,再给你放一次就是了。而且从不违背因果规律的角度看,他们也只能这样做。
还没太明白?好,来看这个:你是一个“三国迷”,尤其同情蜀国。于是你驾着时间机器,回到那个时代,帮着关羽逃离险境,帮着刘备夺回荆州,帮着诸葛亮成功北伐——历史被你改写了。自然,以后的历史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不会有唐、宋、元、明、清,连带着也不会有李白、杜甫和《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也没问题,或许那样人们反而会创作出更伟大的作品。
你所生存的那个时代也完全是另外一种局面,这世界上不会有你,不会有我,不会有任何一个存在过的人。当然还有很多人活在这世界上,但会是另外的一些人。那样或许也不错,我们并不是自私的人。可问题是,如果你不存在,那么又是谁回到过去,去改变历史呢?
哪里出了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原因可影响结果,结果却不能影响原因。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造这样的机器,不仅是技术原因限制我们这样做(科学已经证明,超光速的机器是不可能的),因果规律也不允许。
“善有善报”
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来。许多关心道德的人可能担心,如果因果报应不存在,那么我们拿什么去鼓励善行、惩罚恶举呢?又拿什么去教化人们向善呢?
其实,行善最先不是个道德问题,而是个算术问题。
善行(利他主义)源于何处?是动物本能还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感?我们往往把德行善举与思想、品格、操守联系在一起,对于人,这也许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当我们看到动物们以惊人的英勇自我牺牲时该怎么办呢?当幼鸟受威胁时,松鸡会假装折断翅膀,在野兽面前蹦蹦跳跳,吸引其注意力;鲑鱼为了繁衍后代进行的漫长旅程更是可歌可泣;一种章鱼,为了看护自己的后代,竟可以不吃不喝直至饿死。我们该说动物有着与我们一样深刻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吗?
当然,你可能会指出以上各例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牺牲,你会说倘不如此,它们的后代就活不下来。这是对的。可是,动物的大量利他行为并非仅仅针对自己的子女。猛兽来袭,鸟、旱獭和猴子会发出警告的叫声,这种叫声无疑增加了发声者被注意的可能性;强壮的羚羊们在狮子面前蹦跳着逃跑,这似乎是故意引起大家的注意或者牵制对手,你怎么解释蜜罐蚁那被压抑的个性呢?它被吊在巢顶上,形如小罐,被伙伴们当成容器使用;至于海豚的友爱互助就更著名了。有人认为海豚救人就是这一友爱精神推而广之的结果。
达尔文把这些动物的利他行为列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难点,他承认对此难以找出满意的解释,但同时也坚信不管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这些行为都必定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和自然选择过程,这些都是合理的,动物们一定能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