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8100000002

第2章 人物品(1)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幅挽辞。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

不折不从

星斗其文

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这是嵌字格,但是非常贴切,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这位四妹对三姐夫沈二哥真是非常了解。--荒芜同志编了一本《我所认识的沈从文》,写得最好的一篇,我以为也应该是张充和写的《三姐夫沈二哥》。

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他在填履历表时,”民族“一栏里填土家族或苗族都可以,可以由他自由选择。湘西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做什么都要做出一个名堂。黄永玉就是这样的人。沈先生瘦瘦小小(晚年发胖了),但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他小时是个顽童,爱游泳(他叫”游水“)。进城后好像就不游了。三姐(师母张兆和)很想看他游一次泳,但是没有看到。我当然更没有看到过。他少年当兵,飘泊转徙,很少连续几晚睡在同一张床上。吃的东西,最好的不过是切成四方的大块猪肉(煮在豆芽菜汤里>。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枝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我1946年到上海,因为找不到职业,情绪很坏,他写信把我大骂了一顿,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技笔,怕什么!”他在信里说了一些他刚到北京时的情形。--同时又叫三姐从苏州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安慰我。他真的用一枝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他应当算是个天才),只是耐烦。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要算耐烦”。看见儿子小虎搞机床设计时,说“要算耐烦”。看见孙女小红做作业时,也说“要算耐烦”,他的“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他年轻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他常流鼻血,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来不易止住,很怕人。有时夜间写作,竟致晕倒,伏在自己的一摊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我就亲眼看到过他的带有鼻血痕迹的手稿。他后来还常流鼻血,不过不那么厉害了。他自己知道,并不惊慌。很奇怪,他连续感冒几天,一流鼻血,感冒就好了。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他告诉我,写了半年。他这篇小说是《国闻周报》上连载的,每期一章。小说共二十一章,21×7-147,我算了算,差不多正是半年。这篇东西是他新婚之后写的,那时他住在达子营。巴金住在他那里。他们每天写,巴老在屋里写,沈先生搬个小桌子,在院子里树荫下写。巴老写了一个长篇,沈先生写了《边城》。他称他的小说为“习作”,并不完全是谦虚。有些小说是为了教创作课给学生示范而写的,因此试验了各种方法。为了教学生写对话,有的小说通篇都用对话组成,如《若墨医生》;有的,一句对话也没有。《月下小景》确是为了履行许给张家小五的诺言“写故事给你看”而写的。同时,当然是为了试验一下“讲故事”的方法(这一组“故事”明显地看得出受了《十日谈》和《一千零一夜》的影响)。同时,也为了试验一下把六朝译经和口语结合的文体。这种试验,后来形成一种他自己说是“文白夹杂”的独特的沈从文体,在四十年代的文字(如《烛虚》中尤为成熟。他的亲戚,语言学家周有光曾说“你的语言是古英语”,甚至是拉丁文。沈先生讲创作,不大爱说“结构”,他说是“组织”。我也比较喜欢“组织”这个词。“结构”过于理智,“组织”更带感情,较多作者的主观。他曾把一篇小说一条一条地裁开,用不同方法组织,看看哪一种形式更为合适。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修改的字迹,蜘蛛网似的,这里牵出一条,那里牵出一条。作品发表了,改。成书了,改。看到自己的文章,总要改。有时改了多次,反而不如原来的,以至三姐后来不许他改了(三姐是沈先生文集的一个极其细心,极其认真的义务责任编辑)。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最顺畅,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从文自传》。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

他不大用稿纸写作。在昆明写东西,是用毛笔写在当地出产的竹纸上的,自己折出印子。他也用钢笔,蘸水钢笔。他抓钢笔的手势有点像抓毛笔(这一点可以证明他不是洋学堂出身)。《长河》就是用钢笔写的,写在一个硬面的练习簿上,直行,两面写。他的原稿的字很清楚,不潦草,但写的是行书。不熟悉他的字体的排字工人是会感到困难的。他晚年写信写文章爱用秃笔淡墨。

用秃笔写那样小的字,不但清楚,而且顿挫有致,真是一个功夫。

他很爱他的家乡。他的《湘西》、《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树坳,--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永玉画过一张凤凰沈家‘-;’-的小巷,屋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朵的红花--不知是不是夹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八十岁那年,和三姐一同回了一次凤凰,领着她看了他小说中所写的各处,都还没有大变样。家乡人闻知沈从文回来了,简直不知怎样招待才好。他说:“他们为我捉了一只锦鸡!”锦鸡毛羽很好看,他很爱那只锦鸡,还抱着它照了一张相,后来知道竟作了他的盘中餐,对三姐说:“真煞风景!”锦鸡肉并不怎么好吃。沈先生说及时大笑,但也表现出对乡人的殷勤十分感激。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对年轻人打鼓失去旧范很不以为然。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

沈先生八十岁生日,我曾写了一首诗送他,开头两句是:

犹及回乡听楚声,

此身虽在总堪惊。

端木蕻良看到这首诗,认为“犹及”二字很好。我写下来的时候就有点觉得这不大吉利,没想到沈先生再也不能回家乡听一次了!他的家乡每年有人来看他,沈先生非常亲切地和他们谈话,一坐半天。每当同乡人来了,原来在座的朋友或学生就只有退避在一边,听他们谈话。沈先生很好客,朋友很多。老一辈的有林宰平、徐志摩。沈先生提及他们时充满感情。没有他们的提挈,沈先生也许就会当了警察,或者在马路旁边“瘪了”。我认识他后,他经常来往的有杨振声、张奚若、金岳霖、朱光潜诸先生、梁思成林徽音夫妇。他们的交往真是君子之交,既无朋党色彩,也无酒食征逐。清茶一杯,闲谈片刻。杨先生有一次托沈先生带信,让我到南锣鼓巷他的住处去,我以为有什么事。去了,只是他亲自给我煮一杯咖啡,让我看一本他收藏的姚茫父的册页。这册页的芯子只有火柴盒那样大,横的,是山水,用极富金石昧的墨线勾轮廓,设极重的青绿,真是妙品。杨先生对待我这个初露头角的学生如此,则其接待沈先生的情形可知。杨先生和沈先生夫妇曾在颐和园住过一个时期,想来也不过是清晨或黄昏到后山谐趣园一带走走,看看湖里的金丝莲,或写出一张得意的字来,互相欣赏欣赏,其余时间各自在屋里读书做事,如此而已。沈先生对青年的帮助真是不遗余力。他曾经自己出钱为一个诗人出了第一本诗集。1947年,诗人柯原的父亲故去,家中拉了一笔债,沈先生提出卖字来帮助他。《益世报》登出了沈从文卖字的启事,买字的可定出规格,而将价款直接寄给诗人。柯原1980年去看沈先生,沈先生才记起有这回事。他对学生的作品细心修改,寄给相熟的报刊,尽量争取发表。他这辈子为学生寄稿的邮费,加起来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抗战时期,通货膨胀,邮费也不断涨,往往寄一封信,信封正面反面都得贴满邮票。为了省一点邮票,沈先生总是把稿纸的天头地脚页边都裁去,只留一个稿芯,这样分量轻一点。稿子发表了,稿费寄来,他必为亲自送去。李霖灿在丽江画玉龙雪山,他的画都是寄到昆明,由沈先生代为出手的。我在昆明写的稿子,几乎无一篇不是他寄出去的。1946年,郑振铎、李健吾先生在上海创办《文艺复兴》,沈先生把我的《小学校的钟声》和《复仇》寄去。这两篇稿子写出已经有几年,当时无地方可发表。稿子是用毛笔楷书写在学生作文的绿格本上的,郑先生收到,发现稿纸上已经叫蠹虫蛀了好些洞,使他大为激动。沈先生对我这个学生是很喜欢的。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空袭,他们全家有一阵住在呈贡新街后迁跑马山桃源新村。沈先生有课时进城住两三天。他进城时,我都去看他。交稿子,看他收藏的宝贝,借书。沈先生的书是为了自己看,也为了借给别人看的。“借书一痴,还书一痴”,借书的痴子不少,还书的痴子可不多。有些书借出去一去无踪。有一次,晚上,我喝得烂醉,坐在路边,沈先生到一处演讲回来,以为是一个难民,生了病,走近看看,是我!他和两个同学把我扶到他住处,灌了好些酽茶,我才醒过来。有一回我去看他,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沈先生开了门,一看,一句话没说,出去买了几个大橘子抱着回来了。沈先生的家庭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家庭,随时都在亲切和谐气氛中。两个儿子,小龙小虎,兄弟怡怡。他们都很高尚清白,无丝毫庸俗习气,无一句粗鄙言语,--他们都很幽默,但幽默得很温雅。一家人于钱上都看得很淡。《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干多元,大概开过家庭会议,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_万,寄到家乡办学。沈先生也有生气的时候,也有极度烦恼痛苦的时候,在昆明,在北京,我都见到过,但多数时候都是笑眯眯的。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同类推荐
  • 横河民间故事集

    横河民间故事集

    张水洲编的《横河民间故事集》是叙述横河境域内人事景物的民间故事集子。本书分为神话、传说、故事和笑话四个体裁类。其中分为几个小类,即传说分为人物传说、风物传说、景观传说、生物传说和历史传说五个小类;故事分为生活故事、俗语故事、幻想故事和抗日故事四个小类。神话和笑话因篇数不多,就不再分小类了。此书共计编入民间故事244篇(则),30万余字。前面附横河镇镇域图、横河民间故事分布图和人物、山水、景观等的照片,在分布图中标出了主要的民间故事传说产生地,故事传说中主要的人物、山水和景观等也以照片展示出来,以便读者形象地认识之。
  • 原来我们都不曾忘记

    原来我们都不曾忘记

    感动亿万青年男女的初恋纪念物,每一篇情真意切的文字都能让我们回想起那个纯真、多梦的年代,每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都能让我们的内心为之一震,至纯至美的情感往事,清素淡雅,韵味悠长,为我们的人生留下更多斑斓绚丽的回忆。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 虫洞(长篇选载)

    虫洞(长篇选载)

    急性阑尾炎发作的那天正好是个周日。在此之前,我对急性阑尾炎一无所知,我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实在无法忍受才去了医院。检查完毕,大夫说,割掉吧。我说,割掉什么?大夫说,阑尾。我说,已经不疼了,还割吗?大夫说,那就输液吧。我说,只吃药,不输液行不?大夫说,不行。就这样,我在第二天去了社区诊所,开始生平的第一次输液。社区诊所周日刚乔迁,诊所安静整洁,大夫和护士客客气气,与印象中乱糟糟的、脸孔像针管一样冰冷的大医院截然不同。小有小的好处,草虽然卑微却总是温暖的。
  • 最美元曲:用一个故事留住你

    最美元曲:用一个故事留住你

    世态苍凉,一灯如豆。素衣青袍的读书人,在辗转反侧中,提狼毫,磨端砚,属文作曲,在辞文作曲中聊以慰藉。有人说,要知人论世。但是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感亦可以让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曲一人生。本书选取了元代富有盛名的七位元曲大家的作品,通过优美的笔触为读者讲诉那多年之前的疼痛与寻觅。
热门推荐
  • 一代武学宗师

    一代武学宗师

    清光绪年间,国家动乱,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看一位武者演绎怎样的一段爱恨情仇,国术和八国联军洋枪的对抗。让我们见证一代武学宗师的诞生。
  • 砍掉成本中的魔鬼细节

    砍掉成本中的魔鬼细节

    本书不是沿袭传统的控制、节省等降低成本模式,而是引进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让企业通过在降低内部成本的同时,使各种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使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通过整合打造共赢的价值链,不仅减低成本而且分解成本、超越成本,这就是本书的目的。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6岁的苏善和21岁的高景行“高景行,你等我长大好不好”但是他离开了“这些年我努力追逐你的步伐,却一次也未能与你相遇”24岁的苏善和29岁的高景行刑侦队女警察和娱乐圈影帝的一段细水长流的过往“苏善,你知道我费了多大的劲才把你忘了吗”
  • 我的老公是王子

    我的老公是王子

    她是穷苦人家出生的善良灰姑娘;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大少爷,风靡全校的冰山王子。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为一场偶然的变故紧紧的缠绕在一起。“只要你嫁给我孙子,我就替你们家还债,供你上大学,让你衣食无忧。两年的时间,如果他不能爱上你,我就放你走,但你得保密。”“这。。。”她为难了。“只要你娶她,我这辈子就什么遗憾都没有了。”“这。。。”为了‘孝’字,他妥协了。说好不理她的,可为什么在学校里看见她和其他男生在一起,心里会不舒服?为什么误会她心里会这么痛?为什么偏偏忍不住要帮助她?为什么。。。。。。没有感情的婚姻,真的可以培养吗?
  • 务实作风: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位的职业精神

    务实作风:把一切工作落实到位的职业精神

    在德国企业里,无论是高层的管理者,还是最基层的员工,他们都致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事,“好”的意义在德国人的字典里比原来的好更加深了一层,他们不仅仅要完成工作,而且在完成工作后要先自行检查,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核对,决不放松。对于德国人来说,90%的完美并不表示完成了工作,他们甚至会为了达到另外10%的完美付出和90%的完美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仅是德国人务实作风的冰山一角而已。
  • 死核星辰

    死核星辰

    二十二世纪,科技发展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层面,人类基因之中的秘密也被逐渐的解开,但是那时候全球资源匮乏,污染严重,灾害不断,贫穷和富有两极分化严重,就在人类文明走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一朵升起来的蘑菇云,毁掉了一切。晨,一个行走在废墟和辐射中的男孩,一闪紧闭的钢铁大门,不仅仅改变了他的未来,也改变了在废土之中挣扎的人类的未来。
  •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译界泰斗:杨宪益传

    本书以杨宪益的丰富的一生为写作主线,着点于他留学欧洲的传奇经历、他让人羡慕的跨国爱恋、他等身的翻译作品、他作为诗人的才情、他身上的学者风范。全书一气呵成,个中章节娓娓道来。
  • 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没有任何借口(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借口”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从服从、执行、勤奋、责任、自动自发、方法、忠诚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没有任何借口”所包涵的职业信念,是职场人士最佳的精神读本。
  • 帝王绝:谁之天下谁家妃

    帝王绝:谁之天下谁家妃

    她是江湖杀手排行榜上排行第一的杀手。她是闇楼的百变月主。一场错误的报恩,一段彼此算计的后宫之路。他是轻笑之间运筹帷幄的帝王,她化身为大秦后宫最受宠的妃子。而他是一个命途多舛的如雪男子,还有他总是那般漫不经心地坐观别人之间的争斗。神秘的闇楼日主,步步为营的阴谋算计,最后的最后,谁胜了,谁又败了?谁失了心?谁又晃了神?她入了不该入的局,爱了不该爱的人,绝天崖上,伤心欲绝,命绝天涯,却没想到命不该绝。于崖底遇上单纯少年,本想就如此与之平静地过一生,却偏偏还是无法离开,陷入了别人的恩怨之间。苍国王室的秘密,他们之间的恩怨,天下的风云再起,还有她真正的身世,当一切的一切全部浮出水面的时候,谁才是谁的错?他说,落落,我绝不再骗你。他说,落落,我们一直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他说,落落,你说过要和我永远在一起的。他说,落落,我只希望你能平安开心地过一辈子。
  • 这位医妃有点撩

    这位医妃有点撩

    为补全残书,殊恹走上寻找药材的康庄大道。“此兽名鯥,冬伏而夏生,此物食之可疗肿疾。”殊恹:药材!浮古(?O?):主人请你清醒点,你还没有灵气,还不能修炼!!!“有草名萆荔,状似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疾。”殊恹:药材!浮古(;*?Д`)?:主人请你清醒点,你看看旁边那只守护兽!!!“有鸟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殊恹:药材!浮古(-。-):主人您请随意……她也是个见过世面的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