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喜欢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有成功的体验和成长的体会。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学校组织开展的学生活动一定是基于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对某些教育目标达成的预设。教师是学生活动的主导者,要主导活动中教育目标的达成。要做到教育无痕,教师就要善于把握学生活动的关键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对体验的及时提炼和反思,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智慧,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收获成长。我们追求这感悟和成长的自然发生,而不是通过教育活动的形式强加给学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活动背后的教育目标非常敏感,目标太过显性、指向性太强的教育活动或功利性的展示活动,都会引发学生内心的抵触和反感,这样的活动往往会流于形式,甚至产生负面效应。活动要活,就是要有生命性、生成性,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往往让学生久久不能忘怀,善于通过活动引领学生成长的老师,也会赢得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爱戴。
四、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更有魅力
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要素。有了好的教师,学生才喜欢上课;有了好的教师,才能够开发出好的课程;有了好的教师,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认为,学生喜欢的教师,除了要达到一名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责任等专业标准外,还应该具备一些特有的品质,我们将之称为“四有”教师。
(一)教师要有积极的情绪感染力
情绪具有感染力。教师的积极乐观情绪,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正向力量,能够激励学生乐观地对待学习和生活。教师的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工作的热情与投入和对学生的热爱与高期待来影响学生。首先,教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会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支持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看到希望并不断前进。其次,热情是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热情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赋予教师教学激情,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对工作的热情能被学生感受到,让学生看到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一个热爱自己工作的教师,一个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也会积极起来。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具备这种情绪调节能力。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尤其是对学生的高期待,会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阳光般的温暖,激励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进取精神,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教师要有体现个人特质的人格魅力
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不同,造成其性格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可能喜欢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师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认为,并非每个教师都能成为特级教师,但这并不妨碍每个教师成为一名有特色的教师,有个性特点和独特魅力的教师。比如调查显示,学生喜欢幽默的教师,幽默即是一种特色。但是幽默也许并非每个老师都能具备,只要教师能够形成自己的特点,如严谨的教学风格、漂亮的板书、出色的体育技能、艺术“达人”、丰富的阅历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成为学生“追星”的目标。严肃的数学老师与大家玩起游戏来和蔼可亲,语文老师唱起歌来悦耳动听,美术课上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等等,这样的老师都给学生带来了快乐,都对学生有吸引力。中小学生正处于需要榜样的阶段。教师有特色,不千人一面,学生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特色是吸引学生的地方,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我们认为,体现教师个人特质的人格魅力,必须是与其个人生活经验相关,展现教师完整人格,体现教师生命活力,具有人情味的东西。只有这样,教师的人格魅力才是持久的、灵动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因此,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关键是要做一个可爱的人、完整的人、有生命活力的人、有生活阅历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教师。
(三)教师要有读懂学生的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具备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本领。这种本领不仅指教师必须具备学科的本体知识和能力,还包括教师要熟悉关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要有理解学生的能力,要有关于教学法和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能力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效果更好;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认知的快乐,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认为,读懂学生的能力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必备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读懂学生,意味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段独一无二的成长故事,教师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理解他们在学业、情感等方面曾经的辉煌或遭受的挫折,才能抓住各种机会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没有清晰的认识,不能理解学生,是不可能走进学生心灵的,因材施教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教师要有对每个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体关照
教师必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眼中必须有学生,有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体关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让学生在学业中获得成功。但是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不仅是学业,更不限于考试学科的学业成功。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未成熟的人,有着更为丰富的成长需求,也有更为个性化的成功标准。教师要具有多元智能观、全面发展观、终身学习观,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欣赏学生的多元智能,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有教育理想的教师才会有开阔的教育境界,才能正确处理“育人”与“育分”的关系。为此,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成长与成功同样重要,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有宽容的态度,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有欣赏的心态,给学生以鼓励,为学生提供各种成长与成功的机会,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五、让班集体成为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班级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小社会。学生喜欢学校有时候源于喜欢自己的班集体、喜欢自己的同伴。因此,我们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创设更多学生喜欢的积极元素和氛围,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环境,让班级文化建设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快乐成长。那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关注哪些元素才能让学生喜欢呢?
(一)班级要有宜人的学习环境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整洁、优美的教室不仅能给学生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更快地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我们要重视班级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是一个学习、生活的幸福乐园。教师要努力让教室成为一个信息的交流站,使学生置身其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与感染。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健康信息的提供者,成为特长爱好的展示者,使他们的作品、文字、语言、歌声乃至于欢快的笑声装点和充盈着教室,使每个人在享受他人带来的快乐时,也给他人带去了快乐。这样的教室一定是学生喜欢的家园。
(二)班级要有民主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