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0800000004

第4章 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2)

《杂念仔》从名称到内涵,以及音乐旋法的行腔走向、过门伴奏的旋律都与闽南“说唱歌仔”相似。从漳州、厦门一带的《五空仔什咀》、《阳关杂咀》、《土地公杂碎》、《锦歌杂念调》与《台湾杂念仔》的比较来看,《台湾杂念仔》根据戏曲舞台的需要,引子、过门更为简练,节奏紧缩,速度加快,强调商音,尾声拖腔高亢。以《五空仔》收尾的音型,结束在商音,特别适合戏曲表演中的活泼场面,如《山伯英台》中安童与仁心谐谑的对唱,便运用了《台湾杂念仔》曲牌。作为歌仔戏的常用曲调,由于与语言结合紧密,听起来字字清晰、句句明了,又可即兴变化,因此,《杂念仔》常用于长段的叙事。《杂念仔》与《卖药仔》最口语化,也最灵活,二者的主音相同,调式相互反衬,易于转换。

《调仔》

《调仔》又名《小调》,就是指各种小调,如《匆调》、《走路调》、《乞食调》、《吟诗调》等。《吟诗调》、《慢头》为散板式唱法,《柴桥韵》是摇板、散板相结合,可根据舞台的表演需要采用弹性的节奏,运腔自由。

有些《小调》已有不同的变体,如《送哥调》、《思想更》、《乞食调》、《大调》、《倍思》、《柴桥韵》、《阴调》、《慢头》、《吟诗调》等。1922年左右,白水仙先生唱的“说唱歌仔”《送哥调》流行一时,乐句结构为三三小节;宜兰《送哥调》乐句结构为三四小节;厦门歌仔戏团艺人董亚能在加上锣鼓表演《十八相送》时用的是四四结构一个乐句的《送哥调》;在《别窑》中王宝钏送薛平贵的《送哥调》,歌仔戏艺人谢月池在创腔上下工夫,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密集,特别是把第一句唱成有送别时悲切哽噎的情绪,富有戏剧性。又如,源于恒春地区的《思想起》也有几种唱法,结构比较规矩,曲中除“思想起,桃花含唇有胭脂”六小节外,其他句子都是五小节。《调仔》各有独特的音乐形式,从旋律、调性调式、节奏等方面看,每一个曲子都有不同的特色和用法。例如:悲怒时用《思想起》、《算账谱》、《心酸酸》等;欢快时用《花鼓调》、《草蜢调》;谐谑时用《客人采茶》;苏醒用《慢头》;赶路用《急忙忙》、《锦什》;装疯用《阴调》;责骂用《汉调》、《训子调》;丑角用《赞同调》、《火炭调》等。这些《小调》用于特定的情景,起到丰富和补充主要曲牌的作用。

歌仔戏曲调的运用,并无固定模式,通常按照剧中情境安插曲调,其中以《七字仔》和《杂碎仔》最为常用。一般叙述性场合使用《七字仔》及《杂碎仔》,长篇叙述则常用节奏快速的《杂念仔》。哀怨的情境使用速度缓慢的《江西调》、《安安赶鸡》、《南光调》、《望乡调》、《爱姑调》、《霜雪调》及《琼花调》等曲调;激动、愤怒的情境多用快节奏的曲调,如《七字调》快板《藏调仔》;欢愉的情境使用节奏轻快的《十二丈调》、《三盆水仙》、《西工调》、《状元楼》、《茶花女》、《留伞调》及《运河二调》等曲调;游乐、赏景的情境多用轻快的《七字调》、《青春岭》及《赏莲花》等曲调;串场时使用《百家春》;昏厥苏醒时使用《慢头》;鬼魂出现时使用《阴调》;吟诗作对时采用《吟诗调》;赶路逃亡时用《走路调》或《紧迭仔》;缮写书信用《留书调》;酒楼卖唱用《江湖调》;算命相士用《卜卦调》;乞丐行乞用《乞丐调》;祝寿、谢幕及打斗等场合则使用源于广东音乐的曲牌。特定段落通常亦采用固定的曲调,如《益春留伞》使用《留伞调》;《詹典嫂告御状》使用《爱姑调》;《英台送哥》使用《送哥调》等。

歌仔戏的伴奏音乐由“串仔”、“吹牌”、“锣鼓经”三部分组成。

“串仔”为丝弦乐曲,来自车鼓、采茶、京剧、白字仔、高甲等剧种和民间器乐曲等。常用的有上百首,如:《柳青娘》、《银纽丝》等。“串仔”主要来自锦歌,十八音里的丝竹管弦曲和南词、梨园、高甲、潮音、京剧中的小曲,在剧情中做烘托、间奏、换场使用,渲染剧情。常用的串仔曲有《银钮丝》、《小洞房》、《小开门》、《万年欢》、《园林好》、《水底鱼》、《潮州串》、《到春来》、《拜佛经串》、《尝宫花》、《太子游》、《彩尾串》、《许马颂》、《捉鸡串》等等。

“吹牌”是唢呐曲牌。歌仔戏音乐吸收了京剧的一些丝弦曲牌、吹牌,尤其是锣鼓介充实了本剧种音乐。“吹牌”大多来自京剧,用法大同小异,分大吹和小吹两类。大吹用两支大唢呐吹奏配合锣鼓,俗称为“插大介”,小吹用小唢呐配合小锣、小钹或丝弦乐伴奏,俗称为“插小介”。大吹多用于宫廷、武戏场面中的开道,配予大介渲染庄重、热闹的气氛;小吹多用于家庭、民间中热闹、欢快的场合,并配予“小介”。歌仔戏的打击乐除了保留早期南管的南鼓、小击乐和北管的简单锣鼓外,京剧的板鼓、大小锣钹成为歌仔戏的主要打击乐,其奏法与京剧大同小异。

“锣鼓经”称为“锣鼓介”。歌仔戏的鼓介大部分与京剧相同,最常用的为《马龙头》。老生出场用《双板》,青衣、老旦出场用《柳丝》,大花、老生出场与升堂用《火炮》、《四锤》、《节节高》、《点降》。配合动作或台词,如搬东西、徘徊时用《冷锣》,报名、换气用《一点锣》。根据作用分为3种:配合念白,身段和舞蹈的有《擂更鼓》、《相争介》、《弄鬼介》等;配合唱腔有《七字仔》、《大调》、《倍思》、《哭调》、《客人采茶》、《急忙忙》等,一般用于入头、过门和唱腔中插介;配合吹牌的有《坠子》、《照枪》、《游皇城》、《风入松》等。锣鼓介的使用基本沿用京剧,锣鼓经字谱与京剧相同,但其中有部分则出自客家音乐里的锣鼓节奏,如《七字仔插介》、《采茶调插介》、《大调》、《倍思插介》是有别于京剧锣鼓经介的民间乐舞节奏。常用的锣鼓经介有50首左右,主要有用于《七字仔》起引扦介的《马龙头介》,用于青衣、老生唱《七字仔》之前做预备动作的《凤尾介》;用于出场、禀报、走路、过场的《水底鱼》;配合爬山、涉水、过桥等动作的《金加冠》;用于上下场动作、换场的《火炮》;用于出场整冠、亮相、思考等的《节节高》;用于做、打、念白之中的《扑灯蛾》等等。

另外,由于采用了车鼓、采茶、白字仔、南管等戏的民间器乐曲,以及配合唱腔《七字仔》、《大调》、《倍思》、《哭调》、《客人采茶》等曲牌特殊的击乐伴奏法,使用吹牌《风入松》、《照枪》、《坠子》、《过皇城》来渲染气氛。

歌仔戏特色乐器“四大件”

在歌仔戏的诸多乐器中,有传统“四大件”的说法,概指壳仔弦或六角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或洞箫。(乐器形制的介绍参见陈彬、陈松民编:《芗剧传统曲调选》,第359~362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2002年第3次印刷。)“四大件”的音色体现了浓烈的歌仔戏音乐风格,在伴奏唱腔时,演奏者的弹奏可简可繁,旋法在基本形态的规范下可自由发挥,神似形变。

为何“四大件”会有5种甚至6种乐器?这和乐器与曲牌搭配不同有关,只不过都以4件乐器为主。如:《七字仔》、《大调》、《倍思》等用壳仔弦领奏,佐以台湾笛、大广弦、月琴。“四大件”伴奏《七字仔》等曲牌时,台湾笛花奏及高音的回旋,壳仔弦旋律的裹奏,大广弦骨干音奏法和颤音清徴的穿插,月琴的节奏型轮跳奏法,4件乐器同唱腔结合时,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织体。《七字仔》和一些轻快热烈的小调,伴奏中壳仔弦和台湾笛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哭调》和《杂碎仔》的伴奏中,这两种乐器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够出现的。《哭调》、《卖药仔》、《台杂仔》等领奏的是大广弦,佐以洞箫、月琴、北三弦、小月琴等。大广弦和月琴是《哭调》和《杂念仔》的主奏乐器,而大广弦一般不参与《杂碎仔》的伴奏。《杂碎仔》的领奏乐器是六角弦,六角弦与洞箫是成对出现的,洞箫取代台湾笛。4种乐器各有特色,在歌仔戏唱腔音乐的伴奏中各司其职并具有一定的程式性,根据传统的师承有地方或剧团约定俗成的习惯奏法,这些具有程式性的伴奏手法是历代艺人通过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壳仔弦、台湾笛、月琴、大广弦、北三弦、鸭母笛,以及南鼓、小叫、响盏等打击乐的各种组合配器也形成一定的规范。

大广弦

大广弦又称冇弦、兰投,属弓弦乐器。琴筒也称弦升,长17厘米,用亚热带植物剑麻根茎或棕榈树的根茎制成,面板为梧桐薄板所制,直径15厘米,出音孔直径14厘米,小毛驴竹做琴杆,长86厘米,张两根丝弦,马尾竹弓。

大广弦的音色浑厚深沉而略带鼻腔,音域与人声相仿,五度定弦g1-d2,左手打颤音c2的奏法有哭音的效果。大广弦为《哭调》、《杂念仔》、《台杂仔》、《卖药仔》的主奏乐器,也是《七字仔》的主要乐器之一。用左手指头的抓弦按音,在用内弦演奏时,小指将外弦向内弦推靠,并用无名指颤动打弦发出特殊颤音,这种演奏方法俗称“大广弦打指”。其演奏带有缠绵、哀怨的气息,如泣如诉。

壳仔弦

壳仔弦形制类似板胡,是在板胡的基础上产生的弓弦乐器。椰子壳与梧桐板做琴筒,筒面呈半桃形状,直径8厘米左右,面板用梧桐薄板,琴筒背面根据音量大小的需要可雕成腰子形、圆形、桃形的音窗。琴杆用较硬的乌木或红木,张两根弦,马尾竹弓。五度定弦d2-a2。

壳仔弦音色明亮高亢,但较板胡柔和。采用装饰性旋律奏法,传统演奏方法只用第一把位,有“上翻下滚”之说,由于不倒把,空弦多,因而形成独特风格。壳仔弦是《七字仔》和热烈轻快的《调仔》曲牌的主奏乐器。

台湾笛

台湾笛形制与梆笛相似,略细,属管乐器。竹制,总长38厘米,开吹孔和膜孔各一,6个按指孔,按指孔间距平均。筒音d1,善于吹奏花音与装饰音,音色高亢明亮,常用颤音短奏与单音长奏。

台湾笛因其音色特点而一般多用在轻快热烈的场面,是七字调的另一重要伴奏乐器。歌仔戏其他曲牌,如《杂碎仔》、《杂念仔》和部分《哭调》的伴奏一般都不用台湾笛。现在已不再称“台湾笛”,而以“笛子”统称。

月琴

月琴,属弹拨乐器。形制类似普通月琴,杆稍长。音箱的正、背面板均用梧桐薄板,共鸣箱呈扁圆形,直径36厘米。原来张三根丝弦,分两组,母弦一根,子弦两根;现在改张两根弦,母弦一根,子弦一根,四相七品。四度定弦a-d1,用拨子弹奏。月琴形状与阮相似,闽南旧时走唱艺人卖唱行乞时常使用此乐器。

月琴在歌仔戏乐队中属于中音乐器,音色清脆而铿锵,共鸣好,且弹奏灵活。弹奏节奏型,伴奏哭腔用滑奏很有特色。在为带“哭腔”的唱腔伴奏时,可模仿哭腔自由滑奏。月琴是《七字仔》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

六角弦

六角弦,属弓弦乐器。类似二胡,共鸣箱较小,筒身呈六角形状,因此得名六角弦。琴筒一般用紫檀木或红木制成,蒙蟒蛇皮。六角形的对角线长7厘米,琴身总长约72厘米,原来用丝弦,现已改用钢弦。马尾竹弓。五度定弦d1-a1。

六角弦的音色比二胡清脆柔美,但又不及高胡嘹亮。六角弦随着“改良戏”出现而开始运用到歌仔戏中,是《杂碎仔》的主奏乐器。

鸭母笛

鸭母笛又名头管,属管乐器。用芦苇制作哨片,竹制管身,五孔或六孔,筒音d,原本的音域只有八度。在民间艺术家的不断研制和改进下,现在的鸭母笛已经可以吹奏两个八度的音域。其音色粗犷质朴,沙哑荒凉,伴奏《哭调》时,其哭腔似的音色极富特色。音高要靠演奏者口含哨片来控制。鸭母笛与唱腔的配合,特别有歌仔戏韵味,是歌仔戏乐器中很出彩的一件乐器。

歌仔戏的乐器也有文、武场之分。在大陆,文场乐器最初只有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和唢呐,后来才加入二胡、三弦、苏笛、鸭母笛(管子)、琵琶、扬琴、洞箫和铁弦仔。之后,有的剧团甚至用小号、萨克斯风等西洋乐器。歌仔戏搬上舞台后,乐队文场音乐使用壳仔弦、大广弦、台湾笛、月琴、鸭母笛、大吹(大唢呐)、小吹(小唢呐)等乐器。“改良戏”时期采用了六角弦、洞箫、北三弦、小月琴、南琶等。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二胡、扬琴、北琶、大提琴等。《七字仔》分为“上四管”与“下四管”。“上四管”伴奏小生、花旦的唱腔,用壳仔弦、台湾笛、大广弦;“下四管”伴奏老生的唱腔,乐器有三弦、京胡、大广弦、月琴。《哭调》用大广弦、月琴、洞箫伴奏;《杂念仔》用二胡、三弦。有时为了突出唱词,乐器只拉过门。表现吵架时唱的《汉调》,是用唢呐和鸭母笛伴奏。在新创剧目的配器中,通常会加入西洋乐器——大提琴来加重低音声部,也会采用中胡来补充中音声部。

同类推荐
  • 播音主持艺术11

    播音主持艺术11

    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在发言中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此次纪念研讨活动,对于继承弘扬人民广播优良传统,交流探讨播音主持理论,培养优秀的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新时期的播音员主持人继续发扬延安广播播音的光荣传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再创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的新辉煌。
  •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

    《中国书法全集1》主要内容分为“汉字文化”、“书法与篆刻”两个章节。
  •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

    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把意为“美的”中的“美”当成美是什么问题的“美”这一学术问题,根据自己总结的“神经元群理论”解决了在美学中一直争论不休的对动物来说是否有“美”与“美感”问题,并且驳斥了罗素的“自然界是无色无光无声无味的”这一被人们当成真理的理论。作者取得的这些理论成果,对解决美是什么问题或理解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来说,十分重要。本书也说明了,作者给出的美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即“美”的定义,与事实符合。
  • 动画艺术论

    动画艺术论

    众所周知,以创意经济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支柱,而在这个产业队伍中,动画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业并行的极具发展潜力和蓬勃朝气的生力军。相比之下,曾经一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并筑就一大批优秀经典的动画作品使之成为世界动画长廊中的瑰宝,还被国际同行誉称为“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却显得步履蹒跚。
  •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雕塑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通过对雕塑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一定时期的艺术思潮。本书介绍了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雕塑发展情况。
热门推荐
  • 家庭革命

    家庭革命

    一位独生子女的父亲,在儿子长到20岁的时候,非要逼迫儿子签一份协议。这份协议条款不过76个字,概括它的精神就是“四不管”。这“四不管”规定了“协议”一旦生效,父母从此可以在四个方面不管儿子;儿子也可以不管父母。正常人实在很难想像这位父亲为什么要在自己家里鼓捣出这么一件立刻要引起“战争”的事情。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家庭生活和父子亲情组合着一种一成不变的内涵,用现在的法律来解释就是:“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子女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位独生子女的父亲全然不顾几千年的古老传统,执意要在自己家里来一场革命,“革”儿子的命,也“革”自己的命。
  • 成化十四年(官鸿、傅孟柏、刘耀元主演)

    成化十四年(官鸿、傅孟柏、刘耀元主演)

    顺天府推官唐泛初入仕林,便遇上武安侯府的大公子意外身死的案子。原本武安侯要以婢女加害草草结案,唐泛却在尸体上发现了疑点,固执地追查下去,结果牵扯出了武安侯府上盘根错节的家族纠纷,还无辜小婢女以清白。在查案过程中,唐泛结识了锦衣卫副千户隋州。两人配合默契,携手解决了东宫案、京城诱拐案、威宁海子案、真假太子案等一系列复杂诡异的案件,为成化年间的官场上带来一股清流。本文不仅真实还原了明朝成化年间的历史风貌,而且塑造了三个充满了反差萌的角色——玉树临风的文官唐泛背地里是个吃货,高冷的锦衣卫隋州为了救人可以男扮女装,恶名远扬的东厂汪直其实只是个傲娇————三种选择,三种萌点,总有一款适合你。
  • 明词综

    明词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晨风生楠木

    晨风生楠木

    性情冷戾的特种兵和轻佻随性的女队友的故事。性格迥然相异的两人在一次次的合作中相互依持,由不屑到欣赏,再由欣赏到倾慕,战火之中,演绎不一样的生死大爱。
  • 王爷你大爷的

    王爷你大爷的

    “记住,没有本王的话,你休想离开一步。”新婚当夜,邪魅的男人搂着小妾,在她耳边霸道的说完,直接将她丢进冷宫。冒名姐姐顶着她的名字,嫁给了将来可能坐北朝南的安王,而她,被父亲毁了容,丑女顶着不贞之名嫁给无情无义的沐王。丑女?失宠?本无所谓的自活自乐,阴恨的王爷却丢给她一个惊人的真相,一切就……
  • 爸爸去哪儿:父亲的力量

    爸爸去哪儿:父亲的力量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郭涛内心独白,分享明星爸爸和儿子之间的故事!男孩教育的缺失是中国最普遍的现实问题,如何培养男子汉的气概?如何与成长中的孩子相处?郭涛第一次全面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读者分享,穿插儿子石头的故事以及与孩子们共处的趣事,分享每位明星爸爸教子的经验心得。书中讲述了明星家庭中不为人知的细节和独到的教育理念。本书是郭涛的首本自传,也是和小石头(郭子睿)的一次“父子谈心”。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本书讲述了民间文学、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鉴赏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傲焰

    傲焰

    艳,一个冷若冰霜却又艳绝天下的女子,冷艳这个词似乎就是为了形容她的存在。从江湖顶尖的杀手到护卫一国的将军,她不是多变的女子,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有人畏她如蛇蝎,有人敬她若神明,也有人为她痛彻心。她不是一个迷,而是一个神话,带着现实的酸甜苦辣,却终究达到了凡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站在深情的帝王身旁,她是被天下尊称的“焰将”,长剑所指,血红一片。美貌,身姿,气质,这都不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她的冰冷与炙热带着一种奇异的吸引力,让人不可自拔的陷入,然后愈陷愈深,最终迷失了自己。武功,才情,谋略,这都不是她自傲的地方,她最让人惊叹的是那种洞悉一切的观察力,冷冷的看着世事,用一颗明悟的心,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堕落也好,辉煌也罢,她终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 入法界体性经

    入法界体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