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6600000012

第12章 曲径通幽(2)

老五郁大乐当司仪,他大声喊道:“一拜天地!”

阿海想,这“天”是共有的,不必借,但“地”是借的。

“二拜祖宗!”

其实应当喊“二拜高堂!”,但阿海到哪儿去借父母?只好改为拜“祖宗”了。可是,连这祖宗也还是借的。因为事先说好,阿海父母“神主牌”,不能进此屋。

“夫妻对拜!”

这妻子倒不是借的,但差一点是“抢”的,阿海几乎笑出声来。

拜堂之后,下一步的重头戏是进“洞房”。新郎新娘在大家蜂拥下,沿村路往远处的“洞房”走去。郁家贵伯母事先把老夫子及帮忙的人,统统赶了出去,为那间屋子点燃了一对花烛。烛光闪闪,照亮了那墙上的红双喜,也照亮了印花的蚊帐。阿海此刻真的体会到这是新房,跟平时不一样。他在鞭炮与“诗句”声中揭开红罗布,发现新娘跟那天偷看的不一样。今天这张面孔涂得红红地有点像闽剧花旦,他感到好笑。依妹也偷看了新郎一眼,嗨!你怎么穿着,都还是那个“扛轿人客”!她禁不住也笑了,笑得很甜,并未带着过往生活的苦辣味。

因为库房跟新房同一间,但库房是今天的指挥部,一刻也不能停止工作。因此,只过了一会儿,这屋子又忙碌得不像洞房了。

酒席将结束的时候,高老夫子被“会亲”礼仪难住:房子这么小,客人又这么多,没有客厅可供拜谢,怎么办?好在他善于维新,力主新娘头一天不但可出洞房,也同时可出大门,和新郎一起去向亲友拜谢。牛弟拿着草垫跟着。新郎新娘一共跪了多少次,磕了多少次头,他们自己都不记得,只有牛弟心里暗暗地记着。他说,一共各十五次,其中新娘的珠子鞋踩了自己的裙角,跌倒的那半次不算在内。

酒席办得怎么样?有阿雅大师主理,没人敢说不好,说了让人嘲笑你不识大师手艺,不懂“曲径通幽”,只配吃炒田螺!况且,几乎每碗菜都吃光了。如果不是阿雅大师有先见之明,厨房里预先扣下一些,连厨师及这些端盘的兄弟,都要挨饿。但每桌只有一只“金凤”,统统“飞”了,并未“还巢”,小兄弟们都有点遗憾。无论如何,此后的龙田镇宴席水平,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林尚南没来,龙田的举人、秀才也就没来,但那不影响这个结论。

对于“洞房花烛夜”,阿海今宵与“金榜题名时”一样,并无体会。他跟着兄弟们一起忙到天亮,还没完全收拾好。

高老夫子昨晚在郁大乐家,与小子挤床过了一夜,今晨一早就来。他打响了算盘,三七二十一核算了一下,收的礼银抵了酒席开支,还小有剩余,正好够还各项租金。他很得意,阿海也放心了。

还得忙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把免费借来的各种东西,挨家挨户送还。好在阿海并没有请什么远路的过夜客。他唯一想请的是老板林继祖。三天前,老夫子预计酒席要超过十桌的时候,阿海想,既然有一点场面,请林老板来就不失其身份。他让兄弟们各忙各的,自己借口要到黄檗寺挑一担好柴回来备用,便出了家门。他的确先去挑柴,回路时才到林府。他对看门的老头说要找大少爷,但出来的是三少爷林孝祖。

“家兄到南洋去了。你卖柴的怎么找他?”言下之意,“找我才对”。阿海听出此人是谁。

“在下名叫阿海,原先……”

“我知道,船都沉了,还提它!”

阿海见他盛气凌人,转身就走。

“这担硬柴我买下,烧年糕倒是好用的。”

“噢,今天不行,有人办喜事订的,改天我挑两担来,用得着就好,莫说买。”

阿海扑了个空,也没想到该说一句“请代问候老板娘”的客套话,转身就走了。

阿海自林家村回家,一路上也想过,是否应当去请海口的母女俩?但他决定不去,自己也不知为何不敢去请。总之,整个婚礼,阿海没有请过一个客人。几百个来道贺的吃客,包括他的师傅都是自己来的。俞老师傅的一包贺礼,酒席后高老夫子悄悄地退还给他。贺仪清一色是红包,钱额几乎是一致的,与每个人平摊会餐费用略多一点。这是郁牛弟预告的?没人这么说。但的确连一对绣花枕头套、一双珠仔鞋也没有收到,那是本地近代婚礼史上的奇迹。单这一点,就可让街市闲人热烈谈论至少半年,何况还有阿雅大师的手艺,特别是“曲径通幽”的丰富谈资。阿海无疑比“神枪”时代更有名了,但愿这名气能当饭吃。

把一切都收拾好之后,才开始常例地闹新房。大概因为会闹的小伙子们忙了几天,都很疲劳,因此,到了午夜就知趣地一起喊了一阵“白头偕老”之类的诗句,不再闹下去了。阿海已两天两夜不曾合过眼,客人走后,他横在床上伸一下懒腰,没想到就这么睡着了。依妹帮他脱下鞋子,原想把他体位搬正,但她哪里做得到!因此,她只好挨在丈夫身边,也横着睡了。

不知过了多久,反正烛光还照着,阿海张开眼睛,难断自己身在何处?他迷迷糊糊地从船上、麦秆堆、黄檗寺,慢慢地清醒过来,看到挨在身边的新娘子。此时此刻,这小子心头一热,不顾她睡着还是醒着,像老鹰捉小鸡,紧紧地把妻子抱住。依妹没有喊叫,她懂,一年前老姨婆就在耳边轻轻地教过。

第二天,牛弟跟着老五郁大乐,到海哥这里打听昨晚的新鲜事。阿海发誓说:“真的讲不清楚,骗你,老哥我也当狗仔!”阿海知道要逃过这两小兄弟也难,只好答应道:“今晚我记住细节,明天告诉你们!”

一向冷静沉着的“神枪阿海”,对那延迟一天的“洞房花烛夜”,感到不堪回首:那种慌乱与没有章法,简直是一塌糊涂,怎能告诉小兄弟!

新婚的第三天,照例是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做新女婿在龙田的有些村庄,是一道难过的门槛。村里小伙子们事先探知新郎官的高度,并在大门上拉一根不显眼的细线。新女婿进门时帽子一落地,大家就开拳头打了,嘴里自然要喊“恭喜!贺喜!”。据说除了那传宗接代的部位与喜有关不能打之外,其余体位似无禁忌,轻重自由掌握。

阿海当年到处帮喜家打杂,早知东家村有这一套风俗习惯,因此,帽子刚脱落,他就一闪上了客厅。上客厅了人们就不能打,打了就不合礼节。这帮毛小子,事先哪知阿海有智空和尚教的“解脱”术,但知道了也没用。喜事嘛!依妹外婆早有准备,用了一篮花生,换回外孙女婿那顶租来的帽子。那也是常例,皆大欢喜。

依妹的外婆,对于这位“扛轿人客”作为她的外孙女婿,是满意的。她认为,凭这年轻人的力气,是可以养活家小,只要他不赌博、不抽鸦片即可。阿海想过,应当供养老外婆,但无处可住。若他住到东家村去,那就是“招女婿”,但依妹并不姓余,根据轿门那副对联,她姓林,东家村余家就不允许你那么办。郁家村长辈对下辈妇女有两种叫法,一是根据她丈夫的排行,叫“一官娘、二官娘”,虽然男人并不做官。但阿海姓王,在本村无排行,因此,只能用第二种叫法,即以出生地命名:东营、港头、高山、海口,等等。既然林则徐是海口镇人,大家就把依妹叫做“海口妹”。依妹自己莫名其妙,但阿海识字,根据花轿门联作了解释。阿海想,既然我与海口有不解之缘,就应当问个明白。但老外婆看了一看自己的眼镜,用话岔开了。阿海的学问,还未达到能以“忠谏名臣”的考据,解开依妹家世之谜的程度。因此,妻子出身的疑团,将不断地在他心中盘旋。

新婚才过几天,该应付的礼节都完成之后,阿海就认为应再上山砍柴,维持生活,况且,他留在黄檗寺山门前的许多干柴必须挑回来。他每日早去晚归,自然不会再在黄檗寺过夜。智空与木玄等和尚吃过阿海送的干果,也知道他已成家。依妹每天去看望外婆,帮着做针线,也照样代外婆上街交针线活。日子平平静静地溜过去,阿海依妹过了第一个夫妻新年。

元宵节在福清、莆田等县,其节日气氛远远超过大年夜。因为明朝时的某年除夕,倭寇入侵,乡人遭难。年初二逃亡的人才回到乡村,安葬好亲人,经过几天哀悼,初五才勉强过年。因此,至今当地人仍秉承前人的习俗,在春联红纸上加段“白头”以示对亡故亲人的哀悼,年初二不串门,只去年前失去亲人的丧家拜祭,人们待到元宵节才热闹一番。

为把社戏的日期错开,每个村庄选定不同日子过元宵节。他们白天把庙里菩萨抬出来,到家家户户门前去踩火堆。夜里,在道士“连通三界”的法号带领下,前队举着“高照”(用棍棒支起的大灯笼),后面跟着手提红灯笼的男女老少,沿着村界,随着锣鼓、鞭炮声高喊:“游灯啊!兴旺啊!”大村庄游灯时还有舞龙、戏狮助阵。郁家村更有个每人手握大刀,胸前都写上“戚”字的“戚家军”阵仗队。他们每到一个开阔的地面,就表演刀法武术,并齐声高歌世代祖传的歌曲:“夜黑风高哟,祭我宝刀。杀尽倭寇啊,保我山河!”

此际,游灯的村民们群起应和,向倭寇叫阵。于是“冲呀!杀呀!”的喊声,传遍四野。

阿海虽然不算郁家村人,但他是姓郁的外甥,按村规可以参加本村正月十四元宵节所有的庆典。白天,他抬佛轿踩火堆把眉毛烧光;夜里,他是阵仗队的旗手,挥舞戚字大旗,十分威风。他和依妹在游灯中都大有收获。因为村里去年添丁包括添外甥的人家,都得在村口向提灯人送一对红蜡烛。阿海两夫妻拎回一大篮蜡烛,够他们好几个月照明之用。

福清的各个城镇,元宵节都有热闹的灯市。人们看罢舞龙戏狮,纷纷去观赏各家门前的灯笼技艺。识字的自然重在猜灯谜,领赏取乐。阿海是头一年有个家,夫妻俩办了年例饭菜,招待了结拜兄弟之后,也到龙田镇上去凑热闹。只有海口陈家母女俩,一改每年此日上石竹寺祈梦的惯例,约了邻居妇女们去黄檗寺求签。母女俩心照不宣,是要去看望那业已了却红尘的阿海和尚。她们为什么要去看望他呢?

在美玉心中,除了阿海,其他男子找不到位置。做母亲的要在海口镇把女儿嫁给理想人家也并不容易。大户人家总嫌她曾经“丧居”,尽管明知她未完婚,还是个黄花闺女,但那也是犯忌的;一般人家,美玉母亲又看不上眼。总之,母亲因女儿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婚姻困难户”干着急,也许这就是她要带女儿去黄檗寺的原因吧。要说她们此行是为了说服阿海“返尘”,那太明确了,但母女俩都不愿承认。但若菩萨让阿海返尘呢,那必使她俩喜出望外!因此,母女俩今年元宵节上山进香,比往年虔诚,鸡才叫一遍,就起来梳洗打扮,叫了邻居们上路。从海口到黄檗寺约六十五里路,虽然比往年上石竹山远些,但山路较平坦,不那么费力。不过,她们这么早上路,也因为回程得赶在太阳落山前过玻璃岭,那儿夜晚土匪猖獗。

同类推荐
  • 曹处士外传

    曹处士外传

    曹处士是个老师,中学老师,中学英语老师,徽州府古阳中学高二年级英语老师。在此之前,他是徽州府某部门的副处长。他怎么到了古阳中学当孩子王了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三年前,曹副处长在单位吃了瘪后,心情极其郁闷,连晚饭也没吃,便迫不及待地径直搭车,跨过登封桥,登上齐云山,夤夜拜访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瘦骨嶙峋、须眉尽白的白岳道长。单位里有前车之鉴,凡是下班后被“革委会”王主任找去谈话的,第二天、最晚第三天就被押解或下放到鸟不拉屎的地方了,连跟家里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
  • 背后的眼睛

    背后的眼睛

    事情发生以后,刘小水躺在看守所里反复地想着事情的前后经过。他现在有的是时间进行思考。他总是觉得吴大川的死与这事有着直接的关系。刘小水听到那一阵刺耳的警笛声时正坐在餐桌前喝最后一口牛奶,也就是说他的早餐正进行到最后阶段。当他听到那警笛由远而近一直到自己家的门前停下来时,他一时竟呆在那里不知所措,而嘴里的最后一口牛奶竟然忘记下咽,顺着他的那阔大的嘴角流下来,一直滴到他那件蓝色的圣雪绒羊毛衫上。他妻子秦芳看着他那个样子,有点吃惊地问:“小水,你怎么了?”这时脑海中一片空白的刘小水的意识里才有了颜色。
  • 红颜

    红颜

    这是一篇关于银行理财、投资诈骗的妙作,完全与生活同步。大堂女经理娇小可人,完全是一表面现象。她挪用客户存款竟然出于绝望的婚姻和贫寒的家境,而男友的父亲却以告密的方式来爱自己的儿子,人性的善恶莫非只在一念之间? 我从小就知道我很普通,非常非常普通,但大多数笨鸟后面都站着一个勤劳的驱鸟人,我爸就是这种人,小学阶段他陪我每周3小时上数学拓展课,初升高时分数不够他不得不出了一大笔钱,高中阶段有两个固定的家教轮番进出。眼看我这麻袋实在绣不出花来了,爸及时启动备用方案,让我上了离家较近的一所大学的体育系。
  • 秘方(中国好小说)

    秘方(中国好小说)

    马其林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市民,和妻子在协和医院门口卖点日杂用品过日子,虽不大富大贵,却也过得安逸。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救济了一个农村来的小媳妇,小媳妇给了他们一个据说是能治血液病的药方。这个药方让马其林平静的内心起了波澜,他用这个药方鬼使神差的治好了一个老人的疑病血症,而这个药方同样也没能挽救一个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他的女孩子的病。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外界越传越神不明真相的情形下,他决定利用这个药方到广西办厂,去赚更多的钱。最终他的药方没能救活他战友的病,也治不了身患癌症的自己的病。在生命垂危之际,回想他自从有了这个药方后经历有传奇式的浮虚的生活,他若有所悟,带着这个药方永远离开了人世。
  • 铁路渡船杀人事件

    铁路渡船杀人事件

    上午十一点十五分,列车缓缓驶入栗桥站。在列车员的引导下,乘客们有序地下了车,来到利根川的河岸边。在这里乘坐一种叫“传马船”的渡船,过了河就是中田站,开往宇都宫的列车正等在那里。笠原正行久久不愿下车。他不知道这次下了车,下次再能乘坐会是什么时候了。他甚至觉得,这是他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能乘坐火车了。列车由几架木质四轮车厢组成,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笠原从上野站上车,坐在下等车厢。
热门推荐
  • 走出你的心理误区

    走出你的心理误区

    本书讲述了人生的意义有很多种,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不该让阴霾占据了内心。学会释然、学会乐观固然重要,让自己更快、更好地走出心理误区更是我们都要努力的方向。
  • 梁少宠妻,请低调

    梁少宠妻,请低调

    千娇集团梁皓天在巴黎时装秀舞台上爱上初识的梅红丽,慢慢地对她爱慕,为她包办生日宴,舞会,默默的关心,守护……。在梅红丽经历生死存亡之际,梁皓天为救她舍去一切的家产,甚至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经历几番波折,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拉开一场视死如归的爱情,海誓山盟,水枯石烂。爱她就要把最好的给她!爱她就要时刻为她着想!爱她就要一生给她幸福,一生一世,执子之手,白头偕老,永永远远!(白玫瑰医生修改后,会陆续上传。)作者求推荐票,求收藏,各种求,谢谢读者的支持。
  • 逃婚小妻子

    逃婚小妻子

    简介:这是一个千金小姐逃婚的故事: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还流行相亲吗?想她嫁给一个连见也没有见过的豪门总裁!是圆是扁的都不知道!说不定是一个拥有啤酒肚、光头秃顶的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呢!她才不要,她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女性,现在早已经不流行相亲了,管他是不是父母之命,管他是不是最有权势,最有钱的男人,她说不嫁就不嫁,哼,她爸居然答应了?要嫁,他去嫁!她要包袱款款逃婚去!他,看似温文尔雅,实则邪恶,只要碰上这个屡次逃离身边的小妮子。
  • 富豪老公:迷糊妻乖乖入局

    富豪老公:迷糊妻乖乖入局

    尼玛,喝个果汁也会醉,还一个不小心潜了她家总裁,完事之后,他家总裁竟然找她赔偿精神体力损失费,她羞愧泪奔:“我……没有钱。”总裁邪恶地说:“没钱的话,就当我一辈子的女人来偿还,如何?”这是总裁大人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拐带他家迷糊小娇妻的狗血故事。
  • 20年后,孩子靠什么养活自己

    20年后,孩子靠什么养活自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财商教育应该从小培养。《20年后,孩子靠什么养活自己》针对如何培养青少年“财商”的管理培训,通过评述+案例+训练,指导每个家长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财商教育渗透其中。书中案例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家长共鸣;书中的很多方法可以拿来就用,可操作性强,使得本书更适合于中国家庭的父母使用。相信书中很多教育观点和知识会给家长们带来极大的触动和帮助。父母留给孩子真正的遗产不能是钱,而是要教会他们赚钱的方法。
  • 我是推销王: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推销定律

    我是推销王: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推销定律

    有这么一个事实:世界上80%的富翁曾经是推销员。推销员作为一种职业,既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又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如何在推销工作中掌握真正的技巧,成为真正优秀的推销员,却是长久困惑广大推销员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呢?显然不是天资,关键在于技巧!你要和成千上万的、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还要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变化。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娴熟的推销技巧和高明的推销手腕,就很难在复杂的市场上取得成功。本书由崔希希编著,正是为那些准备从事推销工作或已经从事推销工作的人们量身打造的推销宝典。
  • 佛说大生义经

    佛说大生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鲍氏陵园

    鲍氏陵园

    鲍家岗村村委主任鲍德坤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心情抑郁得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产生这种心情,是因为刚才指挥部头头脑脑穷追不舍施加的压力,还是族兄鲍德广为鲍家岗坟地施展的种种计谋,使迁坟的事儿毫无进展,弄得他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东区建设指挥部的会议室在四楼。与其说开会,倒不如说众人一个腔儿逼鲍德坤表态,十日内迁完近千座坟。头儿们对鲍德坤迟迟不能推进迁坟工作几乎到了冷嘲热讽的程度。会议差不多开了两个钟头,说来说去就是鲍德坤思想不解放,不能与组织保持一致性,在迁坟的问题上,观念落后成了群众尾巴。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
  • 妃你不可:皇家饭碗不好摔

    妃你不可:皇家饭碗不好摔

    无意中招惹了东华国最冷血无情的男人,从此方清浅的人生就像开了劣质挂一样曲折精彩……多年来她都信奉“单身好,想跟谁好跟谁好”的座右铭,可娘亲口中的“祖传单身”,到了她这一辈无论如何都不灵验了,不仅桃花三两枝,还被那个传言中不近女色的臭男人霸王硬上弓。嫁给烈王很多年后,方清浅也仍有种自己被骗的感觉。至于哪里被骗,她也说不上来,或许就是女人隐隐的第六感吧……直到某天,她借阅了东华本纪史册。“东华有女清浅,生性顽劣善妒,因缘际会遇烈王,沉溺于其英姿,纠缠不休。然其谓烈王祖传单身之诅咒,烈王遂生恻隐之心,娶其为妃,独宠余生。”方清浅忍不了了,夺过太史官的笔,去伪存真,改写历史:是烈王逼我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