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5600000006

第6章

【注】

①子贱:孔子的学生,姓宓(fú),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四十九岁。②斯焉取斯:这个人从哪里学到这样的好品德呢?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指子贱的品德。焉,哪里。

【译】

孔子评论子贱说:“君子啊,这个人!如果说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怎么会得到这种品德呢?”

【解】

子贱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此人不但才学渊博,而且具有君子的仁义道德。本章孔子对子贱的高尚品德称赞有加,并期望人们能够从子贱的身上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品德。

命赐存鲁

门人故事子贱鸣琴而治

宓子贱治理单父时,每天弹琴取乐,悠然自在,很少走出公堂,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治理单父时,每天早出晚归,日夜不得安宁,事事都亲自办理,这样才把单父治理好。

巫马期向宓子贱询问他能够治理好单父的缘故。

宓子贱说:“我的办法是凭借众人的力量,你的办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力量的人当然劳苦,依靠众人力量的人当然安逸。”

【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①也。”

【注】

①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皿,是一种十分贵重的器具。

【译】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就像一个器具。”子贡又问:“像什么器具呢?”孔子说:“像敬神的瑚琏。”

【解】

子贡见孔子以君子称赞子贱,故有此问。然孔子的回答亦褒亦贬,亦贬亦褒,正所谓“君子不器”,故子贡非君子,但子贡也是有大才者,所以又有后边的肯定。

冉雍

【原文】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③,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

①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与冉耕、冉求是兄弟。②佞(nìng):能言善辩。③口给:口齿伶俐、嘴快话多。

【译】

有人说:“冉雍虽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与人辩论,令人厌恶。我不知道冉雍是不是具有仁德,但为何一定要能言善辩呢?”

【解】

孔子认为,具有仁德之人不需要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这与其“敏于事而慎于言”和“讷于言”是一致的。这里,他对冉雍是否具备仁德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对于冉雍的“不佞”却是大为赞赏。

【原文】

子使漆雕开①仕②。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③。

【注】

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一说字子若。②仕:做官。③说(yuè):同“悦”。

【译】

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解】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并鼓励和推荐他们去做官。但孔子最看重的还是弟子的仁德修养,漆雕开不急功近利,而是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虚心向夫子求教,这种品德是孔子最为欣赏的。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于海,从②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

①桴:用来过河的小筏子,这种筏子使用竹或木编制的。②从:跟随、随从。

【译】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不能实行了,我就乘上木筏子泛游海外。能跟从我远游的恐怕只有子路一个人吧!”子路听后很高兴。孔子说:“仲由比我还勇敢呀,可惜我们没处去弄到这些木材啊。”

【解】

“无所取材”,也常译为子路不知裁夺事理。孔子说“乘桴浮于海”本为感叹,但子路以为孔子真有这样的打算,所以孔子美其勇,而讥其不能裁夺事理。若依据前译,则幽默后是孔子更深的慨叹:道不行,亦无所逃于世。两种译法皆通。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②,百乘之家③,可使为之宰④也,不知其仁也。”“赤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⑥,可使与宾客⑦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

①赋:兵赋,向百姓征收兵员和装备等军事费用。②邑:古代百姓聚居点的通称,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城镇。③家:卿大夫的采地。④宰:古代一县的县长叫作“宰”,大夫家的总管也叫作“宰”。⑤赤: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⑥束带立于朝:穿着礼服立于朝廷。⑦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过蒲赞政

【译】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是有仁德的人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在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掌管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千户人家的城邑、百辆兵车的采地,可以让他担任民政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可以让他穿着官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但我也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解】

孟武伯许是想挑选孔子的学生去做官,所以来问孔子对他们的评价。在孔子看来,仲由具有管理军事的才能,冉求具有管理内政的才能,公西赤具有办理外交的才能。但涉及仁德,孔子既不说有,也不说没有,而是谨慎地说不知道。此外,从孔子的回答也可看出,“才能”和“仁德”是可分离的,“仁”是一种道德修养,“才能”则是一种外在的技能。

门人故事子路为政

子路开始步入仕途,是孔子在鲁国做“中都宰”“大司寇”的时候。最初,子路只是在季孙氏那里做点小事,后来得到信任,升为“季氏宰”,即季氏家族的总管。其后,还做过“费宰”。

在孔子周游列国客居卫国时,子路做了卫国实际掌权者孔悝的蒲邑的“蒲大夫”,前后三年,取得不少政绩,深得孔子称赞。子路治理蒲三年,孔子路过,入境时说:“好啊!由严肃而相信了!”进入城邑说:“好啊!由忠信以宽容了!”到庭院时说:“好啊!通过观察来判断了!”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①?”对曰:“赐也何敢望②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③也!吾与④女弗如也。”

【注】

①愈:胜过、超过。②望:比。③弗如:不如、比不上。④与:赞同、同意。

【译】

孔子问子贡说:“你与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很多事;而我充其量也只是能由此及彼罢了。”孔子说:“你是不如颜回呀,我与你都不如啊。”

【解】

孔子多次对颜回表示赞赏,比如在《为政》篇中赞扬他大智若愚;在《雍也》篇中赞扬他安贫乐道等,本篇中孔子主要赞扬颜回学识渊博,能做到闻一知十,融会贯通。值得注意的是,“智”在《论语》中常被提及,但后世儒家多谈仁义,对“智”的发展较少。

门人故事颜回食灰

颜回随孔子在陈、蔡期间绝粮七天,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石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以为他偷饭吃,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也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说:“像颜回,也不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的。”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人已非止一日,你虽如此说,我仍不会怀疑他,这里边必定有缘故。你等等,我将问他。”孔子把颜回叫到身边说:“昨夜我梦见先人,大概是启发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饭端进来,我将祭奠先人。”颜回对夫子说:“刚才有灰尘掉进饭里,留在锅里不干净,丢掉又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能用来祭奠了。”孔子说:“这样啊,那我也一起吃吧。”颜回出去后,孔子环顾了一下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从此以后,大家更加信赖颜回了。

子我

【原文】

宰予昼寝①,子曰:“朽木不可雕②也,粪土③之墙不可杇④也。于予与何诛⑤!”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

①昼寝:白天睡觉。②雕:雕刻、雕琢。③粪土:腐土、脏土。④杇(wū):建筑时用来抹墙用的工具,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⑤诛:责备、批评。

【译】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筑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还有什么可以说呢?”孔子又说:“先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取他的话之外,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宰予使我改变了。”

【解】

宰予是孔门的大弟子,以会说话见称,所以孔子才有了后边一段评说。综合全书来看,宰予大概是一个聪明而不够勤奋,有才华而不重修养的学生,并因此多次受到孔子的严厉责备,但孔子不但宽容他、收留他,而且还盛赞过他。这也体现了圣人不拘一格定人才的胸襟以及儒家的宽恕之道。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①。”子曰:“枨也欲②,焉得刚?”

【注】

①申枨(chéng):姓申,名枨,字周,鲁国人,孔子的学生。②欲:欲望。

【译】

孔子说:“我还没有见过一个真正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做到刚毅不屈呢?”

【解】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刚”并非血气之勇,而是与道德意志相关的力量,或者说是理性对感性、欲望的支配。所以欲望太多的人是做不到刚正的。

申枨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①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②所及也。”

【注】

①加诸:凌驾于、强加于。加,凌驾。②尔:你,指子贡。

【译】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强加什么东西给我,我也不想把这些东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所能完全做得到的。”

【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关涉的是自身行为,所以是可实现的,然子贡想要的“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关涉的是别人的行为,这就是子贡(自己)做不到的了。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②与天道③,不可得而闻也。”

【注】

①文章:即文献典籍,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知识。②性:人之本性。③天道:天命。

【译】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文章,我们可以听得到;老师对人性和天道,我们却无从听到啊。”

【解】

这一章说明孔子之道深微渊博,他人难以企及。子贡认为,夫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书面知识,靠耳闻和自身的努力便可以领会,并做到学以致用。但是,夫子对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而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①闻。

【注】

①有:通“又”。

【译】

子路听到一个道理,如果没有付诸行动,就唯恐听到新的道理。

【解】

这一章主要反映了子路的志向和情操,同时也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学是为了实践,为了行,为了用。

零公效迎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注】

①孔文子:名圉(yǔ),“文”是其谥号,“子”是尊称,卫国大夫。②敏:敏捷、勤勉。③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少的人请教。

【译】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以‘文’为谥号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所以谥号以‘文’。”

【解】

“不耻下问”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具体表现,它要求身居高位者要摒弃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培养自身虚心向学、诚恳求教的良好品德,不仅听老师和长辈的教导,向他们求教,而且还要向地位低于自己、学识少于自己、能力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原文】

子谓子产①:“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②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

①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国大夫,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郑简公十二年(前554年)为卿,执政十三年。执政期间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税赋、法令等新政策,曾平定贵族叛乱,给郑国带来兴盛,世称其贤。②行己:自我修养。

【译】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美德符合君子德行:他自我修养极其谦恭,他侍奉君主谨慎恭敬,他抚养百姓多用恩惠,他役使百姓合乎道义。”

【解】

子产执政期间,正是晋、楚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弱小却地处两大国之间,形势十分紧迫,而子产在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势时,却能保持冷静,卑亢得益,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最终使国家得以安全、太平。可见,他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原文】

子曰:“晏平仲①善与人交,久而敬之②。”

【注】

①晏平仲:齐国大夫,姓晏,名婴,“平”是他的谥号,曾做过齐景公的宰相。②之:代词,这里指代晏平仲。

【译】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交朋友,时间越久,越令人尊敬。”

同类推荐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其间的精妙故事,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I(第19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I(第19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卷,从经典作家和学者们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收录文章。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是对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和探讨中提出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人类未来的观点的介绍性或者研究性文章。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

    本书立足当代辩证法研究的前沿理论,在深入发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如马克思的“批判本质”的辩证法、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同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遗产、实践基础、批判本性、当代课题等重要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魅力,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和实质、深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热门推荐
  • 恋重生

    恋重生

    流年轮回,再次与你邂逅,陌生却又熟悉……只是,已经知道分离,是否还要相爱?等待命运的结局……---------------------------(封面由晏九九同学出版,嘿嘿,某非常喜欢,在此鸣谢。)
  • 品牌的力量

    品牌的力量

    品牌的力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体现。纵观太重60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重大的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都会带来企业的大发展。
  • 爱情向前冲

    爱情向前冲

    在姐弟恋里,如果有勇气、很执着、有智慧、肯知足,能够做到这四点,即便还没能得到幸福,也已经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了。而年龄?则可以忽略不计了。
  • 教室外的经济学

    教室外的经济学

    这本书,能帮你在需要决策时做出更好的选择,教你如何在经济上做一个精明聪慧的人。
  • 做人越简单越好

    做人越简单越好

    《做人越简单越好》介绍“做人难,做事难。”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的确,人生不易,为了获得必要的生存资源,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很大的压力,要自我奋斗,要参与竞争。成功者固然踌躇满志,令人羡慕,折戟沉沙者只能令人同情。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自己在做人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简单,是一个人必须经常思考、揣摩的问题。
  • 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

    中国经过了几百年的低谷,现在已经崛起,各领域都将出现本土的大师,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汉语新诗也一样。现在汉语新诗大致上(仅仅是大致上)已显露出“旧自由体”和“新自由体”两个阵容。相信不远的将来必会出现诗与诗的“可比性”,即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一比就比出来了,一点儿也用不着自负、固执、大肆标榜和故弄玄虚不为别的,只为有标准。标准的确立会给每一个诗人两样东西:艺术的良知和洞察一切的目光。然而,标准确定之前,前进者靠什么?这是每一个前进者必须警惕的。
  • 海上和柴军使清明书

    海上和柴军使清明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娘子,别过来

    娘子,别过来

    易筱筱阴差阳错穿越到大周王朝,两年后满心期待的向江宁王世子江然告白:“江然,我喜欢你!”江然:“禁卫军,这里有泼妇骚扰朝廷命官!”两年后……“江木头!你当初说谁泼妇呢?”“娘子,别过来。有话好好说,放下你手中的菜刀……”
  • 诱拐王爷回现代

    诱拐王爷回现代

    开玩笑么,刚过25岁生日就被从小玩到大的死党兼蓝颜推到一个鬼不拉屎的地方,还叫她去古代帮他找弟弟,哼,看她找到他弟弟,看她不虐死他……
  • 精灵王之女

    精灵王之女

    本书是邓萨尼1924年出版的奇幻小说。被公认为是奇幻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后被收录于“巴兰亭成人奇幻小说丛书”(欧美奇幻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奇幻书系,共67本),为该系列第二册。内容概要: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有七百余年历史的王国,那里的人们希望被“有魔法的君主”统治,所以年轻的王子领受任务,前往精灵王国,企图偷走精灵王的女儿并娶她为妻。这个任务花了十年才告完成,当不再年轻的王子回国时,老国王已然去世,他便和他的精灵王后一同接管了国家,生下了儿子。然而,故事并未朝童话的方向继续发展,由于精灵王的女儿在人类的王国里并不快乐,她最终偷偷地逃回了故乡,留下她的王子孤独地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