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1600000002

第2章 倾听诗歌的声音(2)

在读《风吹西海固》的过程中,我更真切地走进了怀凌的内心世界,震撼于他把西海固的“风”写到了极致。不管是肆虐的狂风,还是撩人衣裙的柔风;不管是沙尘暴,还是东西南北风;诗人好像是拽着风线,掌控着风向,把大西北的风统统收进自己的风箱,把它们揉碎,然后呵一口气,又放回自然,在荡气回肠的嘶鸣中,抚慰西海固的伤痛,旋即,把自己又融入到风中。

我身上的水分日见枯竭/是谁留给我满脸沧桑和痛苦的记忆/我在无人的山口等你/我试图更改一个地老天荒的错误

——《无处不在的风》

过着西北风一样惯常的日子/西北风就像我患着哮喘的老爹/忽然有一阵子风停了,我会心神不宁

——《习惯了听风》

我不知道他要更改什么错误——历史的错误,自然的错误,还是诗人自己的错误?读着这样的诗,真的让人有点心神不宁了。

对于王怀凌,我是敬佩的,也是仰慕的,更是亲密的。凡是他的作品,我都会在忙里偷闲中搜集着拜读。从二十多年的交往和欣赏中,人也罢,诗也罢,分明已日渐成熟。从《大地清唱》到《风吹西海固》,一路走来,我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在现实与未来之间,怀凌是在用心写诗。他用一个诗人的良知告诉我们,他还“坚守着内心的纯洁和孤独,坚守着西海固的每一寸光阴”!

我不知道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但自认为能够让人读懂、让人接受的诗就是好诗。怀凌诗如其人,一看便知,是好兄弟,也是好诗人!

夜已经很深了,就此打住。在虎年的春节,爬在母亲的炕沿上写完这段文字,也算是对怀凌兄有个交待。看着熟睡的母亲,我想到了怀凌笔下的西海固,想到了六盘山下的顿家川……小时候,这家伙很匪气,也许诗人和匪气是相连的,他的匪气成就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想到此,我笑了。

二○一○年农历正月初三深夜于瓦亭

(此文原发表于《宁夏日报》2010年5月5日第12版文艺副刊,

2012年选入《文学西海固》)

一滴美丽的“风中水珠”

——王怀凌诗歌艺术赏析

王怀凌是一个从西海固大地上走出宁夏走向全国的青年诗人,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宁夏固原市六盘山下的一个小村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海固人,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时一事都在触动着他情感的每一个神经末梢,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和欲望,神性的西海固,对他既是一种拯救,又是一种悲悯神圣的烛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已先后出版两部诗集,一部叫《大地清唱》,另一部是《风吹西海固》。从两部诗集的名称上我们不难看出,诗人从西海固一路走来,以风为喉,用诗歌清唱出西海固的声音。

怀凌所有的诗作我都读过,有些甚至读过不下三四遍,尤其喜欢《西海固方志》《大旱的四月》《在西海固大地上穿行》和《习惯了听风》等诗作。在他的诗歌中,既有现实的呐喊,也有生命的纯然表现;既有生活的苦难,也有情感的体验。正如2008年年度“十佳诗人”评委会在王怀凌的颁奖辞中所写道的那样:“王怀凌以其对生活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感悟力,对生命和大地的亲历性充分地表达着他的艺术理解,体现出一个当代诗人精神的复杂性和对事物判断的尺度,从而使他的诗一方面是纵深的,另一方面是开阔的。他以‘丰富的痛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鲜为人知的悲悯与真相,内省与批评。”他的诗,就像西海固大地上一滴美丽的“风中水珠”,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涤荡着我们的灵魂,也牵引着我们的希望。

紧贴着生活,是王怀凌诗歌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他的每一首诗,都能从细小的事物出发,把最本真的生活诗意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秋风抚摸着她身后白花花的儿女/每捡拾起一颗鲜嫩的果实/她都会发出一声细小的呢喃/身体的每一次弯曲与直立/就像完成了一次次对大地的感恩仪式

——《挖洋芋的女人》

一滴水孕育了一棵苗,地就活了/一片土地滋养了我的良心/给我一场雨/土地就可以救活整个春天

——《撂荒的土地》

那么空旷的一天/让人感到时间的凶险/他们说着笑着是一天/不吃不喝也是一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他们静静地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墙根是他们最后的依靠

——《他们》

我钦佩那样“弯曲与直立”的“感恩仪式”,也渴望那一滴“滋养良心的水”,更想象着一群在墙根下晒太阳、掀牛阄、说闲话的老人,好像墙根真的成了他们最后的依靠……在他的诗歌中,从内容到题材,几乎涵盖了西海固生活和生存的方方面面,在《无雪的冬天和我的老家》《月光飞翔在故乡的屋顶》《顿家川》《酸曲儿》《城乡结合部的痛》《在深秋》等诗歌中,诗人真实地记录了他所看到的、听到的、亲身感受到的最现实的生活,以及淳朴的西海固风情。这种诚实的写作,就如怀凌其人一样,忠于着自己的心灵,用诗歌抚摸着西海固的每一寸土地,构建出西海固人民用不屈创造的生命奇迹。

正如怀凌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诗歌之所以贴着地面,是因为我的生活贴着地面。”贴近生活,是诗人诗歌创作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毋庸置疑,只有贴近生活的诗歌,才能走得更高,也才能走得更远。

质朴的语言,是王怀凌诗歌音符最完美的体现。诗人虽然写诗二十多年,但每年只写十七八首,力求使每一首诗都有新的东西,决不用语言和文字来堆砌,也不玩文字技巧,足见他对待诗歌创作的认真和慎重。这一点,我最早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怀凌的《西海固方志》中感知到的。初读《西海固方志》,就给我以极大的心灵震撼:“不,不要说起村庄/村庄的冬天寒冷又漫长/父亲用沉默说话/他说今年的庄稼和往年的庄稼/……大年三十回到乡下/吃一顿叫良心的团圆饭/我再也不嫌弃娘丑/我学会了一门美学/它的名字叫疼痛……”还有他近期创作的《眺望》:“尽管我看不到,但丝毫不影响秋天的来临/不影响闯入黎明的牛铃声和撕裂黑夜的鸡鸣/开城梁以南,有我的老家,十指连心的疼痛/那里已经有了早到的霜降……”诗人用凝练的语言揭示出“始终行走在宿命的枯荣里,有着身不由己的悲哀”。从这些质感的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怀凌的诗,既有自己的经历作背景,也有西海固风土人情作后盾,因而显得更加厚重和本真。从他的诗句中,丝毫看不出精心斧凿的痕迹,也看不出他在运用语言上的任何冥想苦思,感觉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就像一个个跳跃的、灵动的音符,有节奏、有韵律、有美感。

在一次诗人访谈中,怀凌自己如是说:“2009年初秋创作的《我这样写下秋天》一诗,里面有两句:‘母亲跟着季节走,腰肌劳损和骨质疏松跟着母亲走。’这里面一句怪话也没有,当时写的时候都没想到自己能写出这么美的两句,贴到博客以后,很多诗人都说这几句是咋想出来的,其实这句话不是我想出来的,我只是将母亲扫树叶的细节再现出来。因为我写实了,写到母亲的实质里去了。”

“在一首诗中,生命——意象——语言处于等同构建状态。生命依托于意象,意象形成于语言,而语言抵达生命的本真(苗雨时语)。”质朴的语言,是王怀凌诗歌音符最完美的体现,诗人怀揣着对文字的敬畏,用口语化的语言,在几乎不动声色中,叙述物象,剖析事理,抒发情感,给我们留下一首首带着土腥味的诗歌音符,在质朴的语言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疼痛”的幸福。

深邃的意境,是王怀凌诗歌审美的内在特质。“我在西海固的大地上穿行/为一滴水的复活同灾难赛跑……我知道,西海固原本就是一滴隐蔽在/风中的水珠……”这句诗本身就是诗人借助“一滴水”的意象所创造的一种“痛”的意境。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诗人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创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怀凌深谙诗歌创作中意象和意境的关系,从生活的本真出发,他把西海固大地上最常见的红柳、柠条、老树、风雨、村庄、河流、干旱、沙尘,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等,以具体的意象出现在诗歌中,做到“神与物游”(刘勰语),以隐喻含蓄的手法,开拓诗歌创作的审美空间,创作出一首首令人深思、荡气回肠的现实主义的经典诗作。让我们在感知诗人内心情感的同时,也领略到西海固无处不在的风、失之交臂的雨、干瘦的河流和扬着灰尘的土路,以及与灾难抗争的不屈的灵魂……

我时常从这条大地的肋骨上走过

轻轻地唤着你的乳名,就像唤着我的姐妹或女儿

我的骄傲就建立在你的骄傲之上

我的卑微就建立在你的卑微之上

我的血液里就流淌着你的河流

——《开在秦长城的狼毒花》

诗人的艺术构成在于传统和现代之间,表现为诗意空间的内在融合和虚实相生。在他的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表现出他极具敏感的艺术禀赋,他总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富有诗意的点滴事物、瞬间情景,然后融入心灵,加以情感的浇铸和熔化,利用意象创造意境,打破了生活原型的束缚和局限,更好地表达出情感与理性相融合的生命体验。请看,在《昼伏夜出的羊们》一诗中诗人写道:“这是一群被封山禁牧政策约束的羊/从它们凄凉而焦躁的叫声中/我能听出对草场的呼唤/和过往岁月的追忆/这些昼伏夜出的羊们/白天只能在充满膻腥味的圈舍里等待日落/生在西海固,做一只羊也是罪孽的/因为是偷牧/这些温顺的动物,与青草和野花共舞的主角/也有了贼的称谓。”在这首诗中,他把封山禁牧、羊、昼伏夜出、偷牧、贼等多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隐喻出西海固坚硬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另一副侠骨柔肠。而在《被拆迁追赶的人们》一诗中,诗人无法说出的另一种无奈,隐喻得更加令人疼痛和向往——“无论如何/你们要挤上拆迁这列火车/前方有你们似曾相识的风景/很纯粹。你们是人民/日子会慢慢教会你们/用风洗面,用月光洗心……”

好一个“你们是人民”!看似平铺直叙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少难以言说的情感内涵。难道是人民,就要学会忍耐?就要被拆迁追赶?这就是怀凌的睿智之处,聪明如怀凌,所有这些,构成了他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和的诗歌创作的多样性。打个比方:如果诗意对于人生是一种精神的维生素,诗人要想把某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不必提供维生素的纯制剂,而可以用含有维生素的苹果、香蕉、橘子之类的水果代替,因为后者色香味形俱佳,口感好,可能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体验过程。

纵观王怀凌诗歌创作的过程,无论从内容到题材,从语言到形式,从外延到内涵,都有许多独特的成功之处,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创作中,他在不断超越自己的同时,用口语化的写作让现代诗歌返璞归真(殊不知,诗最早是以纯粹的口头传播模式存在的,怀凌的口语化创作,正好又回归到了传统)。在他的诗歌中,既有西海固民歌的苍凉和婉约,又有西海固文学的悲悯与雄浑,他的诗不单单直面西海固,而是面向着人类的苦难和幸福,正如女诗人海烟所说的那样:写诗虽然不能给他带来物质上的财富,但足可以拯救我们的灵魂!

我读书,比较喜欢倒着读,先读后记,再看书的内容,最后读序。因为后记多是作者内心最真切的感知表达,序里多是赞美和夸大之词,读了,反倒有碍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在怀凌的诗集《大地清唱》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一群人,生于乡村,栖息于城市,怀揣乡土的情结在城乡之间游弋,所有的资本,无非是一些与宿命中的家园有关的思想逻辑和哲学,无非是对生命的本源和本命的过程刻骨铭心的体验。我们是飘在城市上空的一只只还没有剪断与母体家园脐带的风筝,拥有大地,拥有天空,拥有风,拥有雨,拥有向往,也拥有失落……”这段话确实让我深思了很久,也回味了好长时间。“我们这一群人”,也许是大众的,也许是诗人的,但我更认为是西海固文学的一个群体,以王怀凌、单永珍、杨建虎等为代表的西海固诗人,在“拥有大地,拥有天空,拥有风,拥有雨,拥有向往,也拥有失落”的西海固大地上,用刻骨铭心的体验,书写着生命的本源和本命的过程。

当然,诗人王怀凌的成长,也离不开这个群体,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群人”,有了西海固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使王怀凌的诗歌能够穿越当今走向未来。他的诗,就是西海固大地上一滴美丽的“风中水珠”,承载着西海固的疼痛和希望,紧贴着地面,在风中透明地飞翔,闪耀着珍珠般的诗歌圣光,照耀着西海固的每一寸光阴。

2011年3月14日

(此文原发表于2011年《原州》第1期,

2012年《葫芦河》第2期)

诗人单永珍素描

同类推荐
  • 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

    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精华读本: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从两万余篇文章中精选而出,名家行文,观点鲜明,功底深厚,语言生动,不拘一格,有很强的阅读陛和欣赏性,值得珍藏。《<名作欣赏>精华读本: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欣赏》获得过无数荣誉,是全国唯一以鉴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为内容的大型期刊,曾蝉联首届、第二届、第三届政府最高奖——国家期刊奖,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 查干湖畔的辽帝春捺钵

    查干湖畔的辽帝春捺钵

    捺钵,契丹语,皇帝及中央政府出行的居所,行宮、行在、驻跸地之意。是辽代皇家执政制度的专有名词。辽代帝王与中央政府、皇室成员、地方政要,在一年四季中逐水草而居,春水秋山,冬趋暖夏就凉地伴随着游牧渔猎交换着驻跸地。春捺钵,即辽帝及其中央政府春天的行宮与皇城。公元2009年,吉林省组织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取得了震惊世人的重大发现。在查干湖西岸的乾安境内,发现了四处辽代的春捺钵遗址。给考古界带来这一惊喜的,是乾安县文化局的局长马福文和县文物考古所所长王忠军。
  • 蔡澜·致青春(全集)

    蔡澜·致青春(全集)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专注对“真爱”的讨论。从“小女孩 纯纯的爱”,到“爱要怎么说出口”,到“如何得到他的爱”以及“你好 初恋”等七个篇章,蔡澜以豁达的“过来人”的身份,帮年轻人解决在初恋之路上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大麻烦”。《忘不了,是因为你不想忘》专注对“情感纠葛”的纾解。在“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三角恋、多角恋”“分手快乐”及“生活琐事”等七个章节中,蔡澜凸显其杀伐决断的个性,敢爱敢恨。他鼓励年轻人积极面对恋爱与生活,在失败中学习、成长。“把痛苦建筑在发愤学习上,念书念到忘我的状态,是打败经验的最佳方法。”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比如四书五经,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
  • 宋词概论

    宋词概论

    从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宋词发展过程,着重探讨宋词与宋代文化生活、宋人词体观念的形成和宋词的发展趋势,对宋词演唱情况、宋代歌妓状况的研究探赜索隐,别辟蹊径。
热门推荐
  • 反穿之甜婚日常

    反穿之甜婚日常

    她,斗前朝,戏后宫,闹的鸡飞狗跳墙,无赖加难缠,圣殿之上突然消失,巧合还是阴谋?落入异世,既来之则安之,逍遥快活。他,盛氏的掌权人,神秘且低调,从来没有想过会爱上一个人!繁华之后,该如何抉择!
  • 先婚后爱

    先婚后爱

    他是全城女人最想嫁的男人,竟只宠爱一个带着拖油瓶的女人!她若想要天上的星星,他绝不摘月亮。可是,他却在周年约会后,将喜帖递上,“明天我结婚。”她微笑收下,“恭喜。”
  • 吕氏春秋全鉴

    吕氏春秋全鉴

    本书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杂家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计一百六十篇文章,其内容融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各家思想,是研究先秦文化极其珍贵的资料。本书萃取了整本书最精彩的篇章,在原典下加注释和译文,力求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接近《吕氏春秋》,以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萃,感知先贤智慧。
  • 月栖影

    月栖影

    十五岁的平凡少年博文因一场校比赛而改变命运,隐名埋姓闯荡江湖。一场场天大的机缘背后却是一团团迷雾。少年抱着一颗赤胆忠心劈荆斩棘掀起修真界惊涛骇浪,执着的信念使一件十多万年的大事件浮出水面,亲情、友情、无情,仙、魔、兽,谜团的背后却让人苦涩……
  • 妈妈陪陪我

    妈妈陪陪我

    吴玥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为了工作养活她,不得不把她寄放在一家托管中心。托管中心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就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里听听孩子的心声……
  • 双龙夺日

    双龙夺日

    皇上驾崩,太子年幼,皇伯怀有野心,一手遮天,太子宫一场大火,烧出双龙夺日般酣然剧景,从而讲述了一个被王权撕扯下的虐情爱情故事,将帝王的无奈面具一层层剥解给你看,男主:“相比别人夺走朕至亲人的命,朕情愿亲手结束他们!”王权之下一个女人能拥有被爱也等于迎抱着死亡,女主:“这一生那颗满是狰狞破溃的心,就让我为你舔舐~”这一世我们情丝垄断了三生~
  • 政治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政治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秦始皇如何霸气一统六国,刘邦如何成为布衣天子,武则天如何成为千古第一女皇?答案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和谋略机智成就了他们。《政治家成长故事》为读者朋友们呈现了著名政治家们的辉煌一生,主要内容有:第一良相魏征、乱世中的雄杰曹操、北宋改革政治家范仲淹、千古一帝康熙等故事。
  • 墨册

    墨册

    阴影角落一个少年看着那月光下的厮杀黄金瞳微微一缩赶忙跑路,远离是非之地后少年揉了揉乱糟糟的头发“果然还是命重要。龙族的世界太血腥了些。”突然一辆玛莎拉蒂上走出一个老流氓高声叫嚷“喂!小子你可是我认定的继承者啊!”这是一个从龙族开始的诸天旅行。龙族,龙之谷,狐妖小红娘,尸兄……这亦是一个无法抗拒的游戏。
  • 头发

    头发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张文端公诗选

    张文端公诗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