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4900000007

第7章 《孟子》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2)

这就是汉初《孟子》一书的流传情况。而东汉时期,赵岐研究《孟子》,写了《孟子题辞》一书以指明孟子的写作意图和《孟子》的成书经过。他说:此书孟子之所作也,孟子耻没世而无闻焉,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问答;又自撰法度之言,著书七篇。

应劭《风俗通·穷通篇》说:“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说“《孟子》十一篇”。这样,《孟子》一书究竟有几篇,就产生了争论。而事实上《孟子》应该只有七篇。司马迁就仅仅说“作《孟子》七篇”,这说明他当时根本没有见过其余四篇。赵岐说:又有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托也。

可见,赵岐虽然见过《外书》四篇,却以为它是伪书,所以删去不与作注解。后来,宋朝孙奕《示儿篇》说:尝闻先辈言,亲见馆阁中有《孟子·外书》四篇,曰《性善辨》,曰《文说》、曰《孝经》、曰《为政》。

刘昌诗《庐浦笔记》也记载“予乡新喻谢氏多藏古收,有《性善辨》一帙”。于是,《孟子》有《外书》四篇似乎有了佐证。然而我们要问:自赵岐不注《外书》,且言明其伪,此四篇湮没已久,怎么会在南宋时又突然出现?孙奕、刘昌诗或其“前辈”确实亲眼见过《外书》面目吗?这些问题都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所以《孟子》只能是七篇。至于现在所传的《孟子·外书》,纯属明代姚士粦伪撰。清代时,吴骞把它刊行于世,立刻就被周广业指责“显属伪托”,丁杰在《小酋山房文集》中也对它进行驳斥,梁启超更进一步指明此书为“伪中出伪”。

这些伪书谩言,对《孟子》的研究是很不利的。这也说明《孟子》原本对研究《孟子》的重要性。然而一直到唐代,由于书籍的流传都靠人手抄,数量既少,又不便于保存,没有留下《孟子》的抄本。

东汉以后,研究《孟子》的人渐渐多了。《隋书·经籍志》载:“注孟子者,有赵岐、郑玄、刘熙、綦母邃四家。”现在只有赵岐的《孟子章句》十四卷还流传在世。它也是现存的最早为《孟子》作注的书。此后,唐代陆善经作《孟子注》。张镒作《孟子音义》。丁公著作《孟子手音》。然而这三本书都已散佚,只是宋代孙奭根据这三本书写了《孟子音义》二卷,至今尚保留。现在流行的《十三经注疏》便采用赵岐对《孟子》的注和孙奭对《孟子》的音义。不过,有不少人认为《孟子音义》并非孙奭所作。《宋史·邢昺传》称:昺与奭等校定《孝经》、《论语》、《尔雅》义疏。

而没有说孙奭写了《孟子》的注疏。朱熹也说“其书非出孙奭手”。《朱子语类》说:“今《孟子疏》乃邵武人士假作,蔡季通识其人,其书全不似疏体,不曾解出名物制度,只绕缠赵岐之说尔。”宋儒厌于汉代经生之专言名物制度,而略于探求孔孟义理,故转而致力于论《孟子》书,其成绩表现最突出的是朱熹的《论孟集注》。朱子杂取赵岐以下到同时的程颐、尹焞等十余家之言,更申之以己意,成《孟子集注》一书。自元代到清代,朱子的注疏都称得上是各注本中的扛鼎之作。当时朝廷制艺命题,无不以朱子注本为据,而且其注本广为流传乃至于家藏而户诵。周广业《孟子古注考》评论道:北宋制科,以《孟子章句》命题。金制亦遵赵注;自元延祐设科,《孟子》题专用朱子《集注》,而赵注日益微矣。

清代考据学兴起,治经者又一反宋儒空谈义理的旧俗,而复遵汉儒讲求训诂的风气。凡一字一义一物之微,务求旁征博引,详推细证。受这一风气影响,乾隆年间,甘泉人焦循著《孟子正义》一书。这本书以赵岐的《孟子》注本为本,荟萃众说,洋洋十万言。《孟子》一书注释之翔实,大抵没有能超过这本书的。此外,戴震曾作《孟子字义疏证》讨论孟子的哲学思想。

到了近代,关于《孟子》的译注与选讲的书越来越多,研究《孟子》的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去探讨相关问题,取得了不少成绩。

这就是《孟子》书成之后在中国流传的大概过程。

第三节《孟子》的版本

阅读古籍,应该讲究对版本的选择。古书流传至今,其间辗转传抄,一再翻刻重印,难免有讹文错字,或者篇章脱落,妄加增补。如果不加以分辨,往往会以反为正,以正做反,作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在研究《孟子》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注意版本的优劣真伪。

就版本而言,《孟子》一书千百年来,翻刻传抄,精芜混杂。清代,阮元《孟子注疏校勘序》中有注本目录,除宋石经残本外,有北宋蜀大字本,丹桂堂巾箱本、岳本、廖本、孔本、韩本、日本国古本、足利本等。纪昀总编《四库全书》,作《四库全书总目》。这本书记录有《孟子》类书多种,现在把它记录下来,供读者作参考。

一、《孟子正义》十四卷(内府藏本)

汉赵岐注,其《疏》则旧本题宋孙奭撰。是注即岐避难北海时,在孙宾家夹柱中所作。

二、《孟子音义》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孙奭撰。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于群经皆有《音义》,独阙《孟子》。奭奉敕校定赵岐《注》,因刊正唐张镒《孟子音义》及丁公著《孟子平音》二书,兼引陆善经之《孟子注》以成此书。其序文前半,与后世传《孟子正义》序同,盖《正义》伪序即缘此序而点窜也。书中所释,称一遵赵《注》,而以今本校之,多不相符。

三、《孟子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苏辙撰。旧本首题“颍滨遗老”字,乃其晚岁退居之号。以陈振孙《书录解题》考之,实少年作也。凡二十四章。

四、《孟子传》二十九卷(内府藏本)

宋张九成撰。……此本为南宋旧椠,实作《孟子传》,不作《孟子解》。又《尽心篇》已佚,而《告子篇》以上已二十九卷,则亦不止十四卷,盖通考传写误也。

五、《尊孟辨》三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余允文撰。允文字隐之,建安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是书,卷数与今本合。朱彝尊《经义考》仅云附载《朱子全集》中,而条下注“阙”字。盖自明中叶以后,已无完本矣。

六、《论孟精义》三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朱子撰。初,朱子于隆兴元年辑诸家说《论语》者为《要义》,其本不传。后九年为乾道壬辰,因复取二程、张子及范祖禹、吕希哲、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荟萃条疏,名之曰《论孟精义》,而自为之序。时朱子年四十三,后刻版于豫章郡,又更其名曰《要义》。《晦庵集》中有《书论语孟子要义序后》,曰:“熹顷年编次此书,锓版建阳,学者传之久矣。……豫章郡文学南康黄某商伯既以刻于其学,又虑夫读者疑于详略之不同也,属熹书于前《序》之左,且更定其故号《精义》者曰《要义》云云,是其事也。后又改其名曰《集义》,见于年谱。今世刊本仍称《精义》,盖从朱子原《序》名之也。凡《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书前有纲领一篇,不入卷数。朱子初集成是书,盖本程氏之学以发挥经旨。其后采撷菁华,撰成《集注》。

七、《癸巳孟子说》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张栻撰。是书亦成于乾道癸巳。于王霸、义利之辨,言之最明。

八、《孟子集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蔡模撰。模字仲觉,号觉轩,建安人。蔡沈之子,蔡杭之兄也。赵顺孙《四书纂疏》载模所著有《大学演说》、《论语集疏》、《孟子集疏》。今惟此书存。

九、《孟子杂记》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陈士元撰。士元嗣辑此书,第一卷叙孟子事迹,后三卷发明孟子之言,名以杂记,实则经解居多。其所援引亦皆谨严有体,不为泛滥之厄言。

十、《苏评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旧本题宋苏洵评。考是书《宋志》不著录。孙绪《无用闲谈》称其论文颇精,而摘其中引洪迈之语在洵以后,知出依托。则正德中是书已行矣。此本为康熙三十三年杭州沈季云所校,其子心友刻之。然无所谓洪迈语者,岂经绪指摘,故削之以灭迹耶?抑并非孙绪所见之本,又伪本中之重佁耶?宋人读书,于切要处率以笔抹。故《朱子语类·论读书法》云:先以某色笔抹出,再以某色笔抹出。吕祖谦《古文关键》、楼昉《迂斋评注古文》亦皆用抹,其明例也。……此本有大圈,有连圈,有重圈,有三角圈,已断非北宋人笔。其评语全以时文之法行之,词意庸浅,不但非洵语,亦断非宋人语也。

十一、《孟子解》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宋尹焞撰”。邢正夫尝刻于岳阳泮宫,其书世罕传本,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此本出浙江吴玉墀家,莫知其所自来。每章之末,略赘数语,评论大意,多者不过三四行,皆词意肤浅,或类坊刻史评,或类时文批语,无一语之发明。焞为程氏高弟,疑其陋不至于此。又书止上下二卷,首尾完具,无所阙佚,与十四卷之数亦不相合,殆近时妄人所依托也。

十二、《孟子发题》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施德操撰。此书所述《孟子》七篇之旨,大意谓孟子有大功四。……张九成门人尝取附九成《横浦集》末,锓版以传。

十三、《论语孟子考异》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王应麟撰”。凡注疏诸儒之说与《集注》互异者,各为改订。然应麟著作,传世者多,而此书诸家皆不著录。今考所载,实皆采之《困学纪闻》中,盖书肆作伪之本也。

十四、《孟义订测》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管志道编。是书诠解《孟子》,分《订释》、《测义》二例。订释者,取朱子所释而订之。测义则皆自出臆说,恍惚支离,不可胜举。

由上述书目,我们可以看出《孟子》一书注本的繁多,然而《孟子》因为时俗所共重,坊刻之本多为射利,并非都是善本,阅读这些书时便不能盲目迷信这些本子。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一书中所记载的《孟子》善本比较令人放心,读者颇可取为参考。今人杨伯峻作《孟子译注》一书,则参核了不少刻本作了较细致的文字校对,亦可视为“善本”进行阅读。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文化符号:武术

    文化符号:武术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缩影,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本书从文化符号的视角来审视武术,以解说中国文化的方式来解说武术。希望本书所讲的武术,能让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气息与魅力。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热门推荐
  • 宋人集

    宋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风云惊变

    重生之风云惊变

    路家子弟路天海,在与妖魔异族的搏斗中自爆身亡,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死亡,反而重生回到了六年之前。凭借着重生的记忆,路天海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即将陷入严重危机的路家呢?
  • 永不变质

    永不变质

    故事是从校园生活开始的,校园中的友情可以说最纯洁也最刻骨铭心,但是对于现代的校园友情之间却或多或少掺杂着许多金钱和利益的东西。同时也正是这些东西让人感受到了现代校园情感中的复杂和辛酸。因为“义”的吸引四个相互不太看好的少年走在了一起,他们诠释着那个懵懂年带的兄弟“义气”。时间的步伐让他们不得不分开,分开后的兄弟们,面临着各自的生活,时间磨练他们年轻的意志,生活紧张的节奏和来自家庭的压力让他们只能在远方默默的祝福自己的兄弟。少有的电话、少有的问候,并不是他们在淡忘彼此,只是因为不愿意听到问候中那些虚情假意的“嘘寒问暖”,他们都想找回以前的美好回忆,但是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有的只是祝福,默默的祝福。故事没有结尾,因为结尾仍然充满着无尽的牵挂,既然是牵挂所以就没有尽头,只是这种牵挂相比校园种的情感而言却更纯洁了很多,不知道是悲哀还是……
  • 太上魔道

    太上魔道

    自创功法,不走前人之路。正邪不容,魔起始源,蛮族引上古祭祀之光,逐鹿大地,邪人肆虐,揭开上古之谜。幽禁在绝死之地的生灵,哭泣在黑海之上的怨灵,究竟一切是为了什么?苏臻能否走出这里,他的路又是否成功。
  • 反派他迷人又危险

    反派他迷人又危险

    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拥有着不比主角差的能力,却总是比主角运气差,大千世界,反派才是真男神,动则毁灭世界。温袖穿越到各个世界温暖即将黑化的男神,不过是为了世界不崩溃,自己不用死的各种痛苦罢了……第一个世界【残疾小团子】用真情对待世界,得到的不过是一个个谩骂讥讽,甚至残疾,既然如此他定要这世界灭亡……第二个世界【末世反派大佬】我的世界一片黑暗,以前我想着让整个世界为我陪葬,直到遇见你,既然你想要光明,我愿意为你放过这世界……第三个世界【七十年代反派】时代不公,让我受尽折磨,答应我,永远不要离开,否则这世界都要为你陪葬!……各款男神,应有尽有。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纪念版)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纪念版)

    康妮嫁给贵族查泰莱为妻,但不久他便在战争中负伤,腰部以下终生瘫痪。在老家,二人的生活虽无忧无虑,却死气沉沉,直到庄园的猎场看守重新燃起康妮的爱情之火及其对生活的渴望。《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小说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长期遭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宣布开禁后,小说一度洛阳纸贵,长期高踞畅销书排行榜并长销至今。
  • 谁住在你的隔壁

    谁住在你的隔壁

    都市多金男邂逅神秘美丽的隔壁女邻居,友情逐渐向爱情升温时,男主竟被告知隔壁空置已久,而空屋的前住户——自缢身亡的女子竟跟邻居有点像……现代《聊斋》还是凶宅作乱,男主如何从灵异事件中脱身?当太阳降落,连接黑暗与白天的黄昏出现了森森白骨和声声叹息。因为妈妈、哥哥还有同桌女生徐小雅的离世,“我”开始被死亡所缠绕。突现幻觉而险些跳楼的“我”,接连跳楼、掉落的其他人,我开始能看到逝去的小雅对我笑笑,而这天,她走到我面前告诉我“她没有死”……一个二维码,竟然是一个致命ID,一段死亡邀约引出人性的考验,你会是下一个吗?
  • 若待浮华时

    若待浮华时

    戏精战神煜王爷×爱情白痴前朝公主青梅竹马!文案:赵洺溪从小父母双亡,相依为命的妹妹也走散了,被赵太后带进宫中收为义女抚养长大,后被封为洺溪公主。曾被出了名贪恋美色的邻国王子,被拒婚之后,琰国上下相传洺溪公主其貌不扬。琰国煜王是一代战神,受全国百姓的爱戴,自他得胜归来后,赵太后受意叫皇上写了一道圣旨将洺溪嫁入煜王府。赵洺溪一度以为自己只是一枚让皇上和煜王重归旧好的棋子。没想到嫁入煜王府之后,弄得煜王琰宸的妻妾各个离府而去!而琰宸化身宠妻如命的小奴才,对她各种照顾有加。
  • 金牛潭

    金牛潭

    边民皆知金牛潭深,却从不知其深几许。水深超过四百米的潭下,竟是那样的景象;朱家王朝之圣物除了能预知福祸的翡翠玲珑枕,其实还有一物,便是相传已失窃的浮纹铜盆;几千年来,令人闻风丧胆的苗疆巫蛊,究竟是什么?身中蛊毒又该如何自救?如果你知道,所有的西藏天珠拼起来其实是一幅星际航线图……
  • 爱在星光灿烂时

    爱在星光灿烂时

    作为一个包揽各大音乐盛典奖项的歌后——余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红毯的那一趴,彻底的改变了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