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4900000008

第8章 《孟子》的主要内容(1)

第一节《孟子》的篇章体例

《孟子》一书分为七篇,共包括二百六十章。东汉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分为上下两卷,计十四卷。这一体例后来便延用下来了。同《论语》的各篇篇名一样,《孟子》各篇的名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只是取每篇首句中的两个或三个字以为名目,便于指称查检。篇中的各章,原书里是没有标题的,后世一些注本选本中所标的章名,都是注者和选者们自己加的。一般的作法是取该章的第一句作为本章的标题。例如,第一篇第一章中的第一句是“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自然不能做篇名,便取“梁惠王”三个字做第一篇的名称,取“孟子见梁惠王”作为第一章的标目。根据赵岐《孟子篇·叙》的说法,《孟子》七篇的次第先后,是按照各篇首章内容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赵岐说:“孟子以为先圣之盛,唯有尧舜,尧舜之道,仁义为上,故以梁惠王问利国,对以仁义,为首篇也。仁义根心,然后可以大行其政,故决之以公孙丑问管晏之政,答以曾子之所羞也。政莫美于返古之道,滕文公乐返古,故次以‘文公为世子’,始有从善思礼之心也。奉礼之谓明,明莫甚于离娄,故次之以‘离娄之明’也。明者当明其行,行莫大于孝,故次之以万章问舜往于田号泣。孝道之本,在于性情,故次之以告子论性情也。性情在内而主心,故次之以尽心也。尽己之心,与天道通,道之极者也,是以终于尽心也。”这当然是赵岐自己对《孟子》一书编著者意图的一种揣测。实际上,《孟子》一书的篇章体例,是模仿《论语》而来的。全书只是对孟子言论的随机辑录,并无什么条理、系统可言,每篇中的各个章节都是随缘而发、因机而道的言论,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而每篇也都没有一个贯穿各章的中心思想。所以,要想弄清孟子思想内容的特点,需要翻遍全书,精挑细选其中的有关言论,统而观之,而后方有眉目。

第二节孟子言论的基石和中心

《孟子》一书记录的,有孟子对齐宣王、梁惠王、滕文公、鲁穆公等诸侯国君的游说,有孟子同诸侯大夫庄暴、白圭、沈同、戴盈之、慎子等人的对话,有孟子与纵横学派的景春、宋尹学派的宋、农家的陈相、墨家的夷子等异门学人的论说,有孟子对弟子乐正子、万章、公孙丑、公都子、匡章等人疑问的解答以及孟子个人的一些言论。孟子的这些言谈,都是在特定的场合因缘而发的。乍一翻看,这些言谈内容广泛、散漫无序。但是,作为一位思想家、一位影响深远的儒学大师,孟子的话决不会是漫无目标的闲扯。如果联系孟子生活的时代,对这些言谈辨析分类,爬梳整理,我们就可以发现支配孟子全部言论的思想基础和中心内容。

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孟子言论围绕的核心。孟子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以特定的政治形势为背景,以士阶层的崛起和多元私学的兴盛为依据,当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学术的高峰。诸子纷起,百家争鸣,学派林立,攻讦驳难,而探索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则是诸家各派论争的主要目标。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捍卫者、继承人,要发扬光大儒家学说,自然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政治经济问题上。不过,孟子学说的特征,在于他将自己仁政王道的政治思想建立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之上,即治国平天下依据发掘、培养“不忍人之心”和“仁义礼智”而实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夫子,就已经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认为,政治是道德的延长,修己与安人、安百姓相贯通,为政者所应遵循的政治准则和为政者所应具有的道德修养是二位一体的,仁就是这种政治准则和道德修养的统一。孟子承继了孔子这种内圣外王的伦理政治学说,但是他强调、发展了其中“内圣”的一面,明确地提出和系统地阐释了儒家的人性论。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下》第十六章)“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尽心上》第二十一章)“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尽心下》第四章)……孟子人性论的主要内容是:人性本善,善根于心,只要返求诸己,扩充人性善端,树立至善人性,尽心、知性而知天,达到天人合一的内圣境界,就可以为政治统治提供深层的心理依据和不可抵御的道德力量,由内圣仁义而仁政王道,从而可以治国、平天下。性善说是孟子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的基石,是贯穿孟子天命观、政治观、道德观、认识论、教育论等思想的线索。养善心、行仁政是孟子社会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一书的核心。“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滕文公上》第一章)。这是孟子的弟子对老师一生言论的集中概括,也是我们理解《孟子》全书内容的关键。

第三节《孟子》各篇的要点

我们拟在本书的第五章里系统地介绍孟子的思想体系。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逐一介绍《孟子》各篇的要点及一些重要章节,使大家对《孟子》七篇十四卷的内容有个具体的了解。

《梁惠王》上篇共计七章。主要阐述的是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王道是孟子的政治哲学,它是与霸道相对而言的。霸道基于力,以力服人,难服其心;王道基于德,以德服人,可使其心悦而诚服。仁政是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仁的内涵是爱人,仁政即以爱人之心行政,一切政治措施符合仁义之道。孟子的仁政论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论基础之上的。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国君也好,民众也好,都是有善根的。国君生而有善根,所以才能通过掘发、扩充此善根以行仁政;民众有善根,所以才能接受仁义之道,为仁义之道所感化,从而能蒙国君惠泽而心灵感化,以使国泰民安。这里孟子提出的仁政措施有两条:首先是“省刑罚,薄税敛”。(《梁惠王上》第五章)“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梁惠王上》第七章)即减轻刑罚和征税,让民众有一定的产业,生活有保障。具体的做法是:分给民众一定的土地,并且在农作季节不去征兵征役,以免妨害生产,这样八口之家就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免受饥饿之苦。分给每户五亩园宅,让他们种桑养蚕织帛,还可以饲养鸡、犬、猪等家畜,如此,老人们就可以穿上温暖的丝绵之衣,吃上可口的肉食。另外政府规定禁用密网捕鱼,禁止滥砍乱伐,以保证民众有食之不尽的鱼鳖,用之不完的木材。孟子认为能做到这些,就可以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而这标志着仁政王道的初步完成。仁政措施的第二条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梁惠王上》第七章)即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选举德才兼备,认真负责的士君子,对民众施行道德教化,使其明白孝悌人伦,明白亲亲敬长的道理,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秩序。

孟子指出,能实行他这种仁政的国君,可以“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梁惠王上》第七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第七章)行仁政者将无敌于天下,这是孟子在战争连绵的时代藉以打动为政者,推行其政治学说的诱人的口号。

本卷的第一至第五章都是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对话。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第一章)“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民欲与之皆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上》第二章)他告诫梁惠王单靠在灾年施行一些小恩小惠是无补于经国之大业的,为政者应该从根本上改革政治,实行仁政,爱护百姓。第六章中孟子劝告梁襄王:“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梁惠王上》第六章)“齐桓、晋文之事章”是较全面地阐释孟子政治经济思想的一章。本章里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通过战争去称霸天下的霸道思想,而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第七章)实行推己及人、制民之产的王道。并且孟子在齐宣王的请求下,较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仁政方案的具体措施。

《梁惠王》下篇共有十六章。如果说上篇重点在于阐述王道制度、仁政措施的话,下篇则主要涉及了为政者的思想,即如何将仁义之道作为处理国家政事的根本原则,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一章“庄暴见孟子章”、第二章“文王之囿章”、第四章“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章”和第五章“人皆谓我毁明堂章”中,孟子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阐述了自己“为政者当与民偕乐”的政治理想。这几章里孟子的谈话对象都是齐宣王。

仁义之君如何同邻国交往呢?孟子指出“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梁惠王下》第三章)仁君心胸广博,在处理与小国的关系时能做到忍让而使天下安定。智者善明时势,在处理与大国的关系时能做到顺从而又不受侵犯。他还劝告王者“无好小勇”,(《梁惠王下》第三章)不要以匹夫之勇,凭个人意气行事,争强好胜,而要像文王那样,成为大勇之人,为人民的利益奋勇向前。

如何奖善抑恶呢?孟子指出在选用贤人和惩罚恶人时,要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深入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地任用和舍弃。按人民的意愿办事,擢拔真正贤能之人,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与别国交战时凭什么决定攻取进退呢?孟子说:“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梁惠王下》第十章)“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梁惠王下》第十一章)他告诫齐宣王在战争中也要贯彻仁义的原则,以民众的好恶为行动的指南。

《公孙丑》上篇共计九章。主要阐说孟子的个人修养观及其四端论。

孟子说他自己“四十不动心”。(《公孙丑上》第二章)四十岁以后已经心志坚定,不会疑惑畏惧了,能够“持其志,无暴其气”。(《公孙丑上》第二章)不再滥用意气了。他说自己主要有两个长处:知言和善养浩然之气。孟子自己也觉得难以给浩然之气下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不过他描述了这种浩然之气的特征:一、至大至刚。大到什么程度呢?孟子说如果直养而无害,即按照其本性来培养不去妨害的话,它可以大到塞于天地之间,弥漫霄汉之中。刚到什么程度,孟子没有说。二、浩然之气是与义和道相配合的。义是道德标准,即做应当做的事;道是真理原则,即按事理规律行事。浩然之气葆有道德的、真理的特征。三、该气是集义而成的,要多行义事,一点一滴积累渐进。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抱有功利的目的,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这里需要指明的一点是:不动心与浩然之气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动心是保持理智,不为外物所动;浩然之气是坚持正义,无愧于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知言,就是“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公孙丑上》第二章)

有关士人修养问题,孟子还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公孙丑上》第七章)“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上》第八章)孟子品藻古之贤人伯夷、柳下惠说:“伯夷隘,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公孙丑上》第九章)劝告士人们不要心胸狭窄,也不要玩世不恭。

前文里我们说过,性善论是孟子尊王贱霸、仁政王道学说的理论基石,是贯穿孟子宇宙观、认识论、道德观、教育观的主线。而“四端论”则是性善论的基础,是孟子整个思想体系的起点。所谓的“四端”,是指人先天具备的四种善端,它们是仁、义、礼、智四德的萌芽状态。孟子的“四端论”包括下列六个要点:一、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人心之四端,这是人与禽兽区别的标准。二、人之四端犹如人之四肢,是生而有之的,具有先天性。三、不忍人之心即恻隐之心具有超功利性,“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公孙丑上》第六章)这种对他人危难、痛苦和不幸的同情是来自人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是无比纯洁的,不带有任何私心杂念。四、恻隐之心是四端之首,仁就植根于其中;羞恶之心即羞耻心和憎恶坏人之心,它是义的肇始;谦让知礼发轫于辞让恭敬之心;智识则萌芽于明辨事物善恶曲直之心中。五、四端不是人性道德的完成,它只是一种开端和趋势,后天的培养可以扩充、发展它,后天的糟蹋也会遏制、窒息它。六、保养四端,力行仁义,就能有不可抗御的力量。

《公孙丑》下篇一共有十四章。该卷辑录的主要是孟子在齐国的一些活动和他离开齐国时的一些事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人格操守。

同类推荐
  • 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当你的工资跑不赢通胀、当你因为拼爹无力生存艰难、当你背负巨额房贷拼命挣扎的时候,还要面对有毒的空气和食品,你是不是觉得,在中国活下去需要强大的勇气?是公平的教育、完善的福利、安全的养老,还是反腐廉政、缩小贫富差距?
  • 友谊赠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友谊赠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以开阔的思路,生动的语言,从琴棋书画、中医中药、文学艺术、民间工艺、武术、美酒、淡茶、民间杂技等方面入手,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是个多省多民族的国家,每个省份的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给每个区域的人的性格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性,使今天的社会群体变得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活力,也让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大地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 平心平天下

    平心平天下

    本书从全方位角度来展现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既显示了作者的精神情怀与文化自信,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品格情操和独特魅力。作者归纳中国文化的本体论是“一”,“一”的最初形态是“和”,基本形态是“纯”,由此产生了和谐与纯诚的文化,并且一以贯之;中国文化的辩证法是“二”,为阴阳,也为因果,更是“不二”;中国文化的特征为“三”,即三才天地人,也即体相用,不易变易简易,表现为佛体道相儒用,神奇神秘与神圣;中国文化的抱负是四为,精神是四观,智慧是四知,作者提出“以四观精神开启四知智慧成就四为人生”;中国文化的方法论是“五”,五行产生了五音五色、五液五方、五味五常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万道剑帝

    重生之万道剑帝

    简单版:重生一世,试剑天地,万道之中,剑道为帝!详细版:上一世,王辰生命中最后三十年黯淡无光,只为报仇而活着。重活一世,他决心拿起手中剑,斩破一切荆棘,试剑天地,在这万千大道之中,以剑道称帝!PS:新书《我有万界红包群》已发布,另外一种口味,可以尝试一下
  • 万事不求人(大全集)

    万事不求人(大全集)

    《万事不求人大全集(超值金版)》详细介绍了与家庭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选购、贮藏、保鲜和饮食宜忌的常识,家居装修、居室布置和花卉养护的知识,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日常生活购房置业、购车养车、安全行驶、外出旅游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厨艺、烹饪技术,美容美发技巧,人际交往、留学移民、理财投资、创业经商、婚恋育儿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家用电器、燃气等可能潜在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 世界科技与发现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科技与发现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刀剑问侠途

    刀剑问侠途

    “横绝六合,乱世岂埋凌云气;扫空万古,刀负狂名天下惧!”绝代刀者霸刀横握,睥睨天下。“且向山水寻光景,何必江湖争令名?竹杖芒鞋轻胜马,天地苍茫任吾行”行者之路宁静悠远。“步乱世之劫,横扫武道顶峰;辟黑夜之光,一问天下英雄。”枪者卷枪横扫,以一挡万,宛若战神。“前世浮屠未尽,今朝生死无名!天地一斩尽归去!唯留一剑孤心!”林仓淡淡轻语,在他眼前无数熟悉身影一一再现,就此开启无尽江湖之路。
  • 霸王奴妃

    霸王奴妃

    天地动,风雷变,爱恨情仇,是非恩怨,转头皆化为虚无。情逝爱去,凤凰涅槃只为浴火重生。一朝穿越,她已是相府出生时即被亲生爹爹遗弃的三小姐,重生的她选择淡然,即使身子已不再清白。而一场花嫁,改变了所有,她代替素有天盛王朝第一美女之称的姐姐嫁入王府,一入侯门深似海。她从此成了他借以羞辱他的棋子,她也是他眼中连棋子都不配的灾星,有父有夫,却似没有。他与他之间又是怎样的一段刻骨深仇?机缘巧合,她白日里是燕王府最低贱的人人可欺的奴妃,夜晚她化身为妖艳的紫罗兰,是天下第一消息组织流云阁的少阁主,面对他的一次次羞辱,责难,她坦然面对;面对宫斗,她应付自如;面对环肆四周的天下顶级杀手,她傲然独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她,是温柔善良,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皇室已淹没的秘密,燕王的真实身份,太后与丞相的阴谋,皇帝的算计,她的使命,当这一个个谜团慢慢解开之时,她又何去何从,是皇后,王妃,还是阁主,又或是山野寻常妇人。
  • 城市狩猎2

    城市狩猎2

    尘封了20多年的兽类案件全面曝光!金奴、食子宫兽、凶齿等你从未听说过的罪兽一一登场。《圣经》上说人有七宗罪,骄傲、嫉妒、愤怒、怠慢、贪婪、饕餮、淫欲。当这些罪恶被这座浮躁的城市掩盖之后,人们活在浮躁和罪恶之中。一群生活在城市之中的鲜为人知的罪兽,就像是地狱使者一般出现了。它们再不是神话,再不是鬼魅,而就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荒废的老屋、破旧的楼房、潮湿的下水道、阴暗的地铁隧道,这些都是他们的栖息地。
  • 每天学一点超级自控力

    每天学一点超级自控力

    全世界任何一个渴望成功、幸福和快乐的人,都没有理由不读戴尔?卡耐基的文章。确实,他并没有发现哪怕一个关于宇宙的深奥秘密,但他一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成功学理论。他认为,“人生的幸福,在绝大程度上靠的是自身的努力”。“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必定能够战胜自己的一切弱点,必定能够做到真正的自我控制。”他在帮助人们克服人性的弱点,发挥人性的优点、开发人类的潜能,从而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快乐上,比这一时代其他所有哲人做的都多。现在,就请阅读这本书吧,你的人生,将从这本书开始改写!
  • 沙弥尼离戒文

    沙弥尼离戒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荣耀之子

    荣耀之子

    一个拥有能与恶魔合体之人,连妖精都成为了他的魔宠,同时还学会了无上武技的他,难道还不够强大吗?为何他还一次次的失败,他的敌人究竟是谁?他为何而战!欢迎来访!谢谢你的支持,喜欢的话别忘收藏与推荐!交流QQ群:67058016
  • 第十九个店铺

    第十九个店铺

    有的人出生就注定了尊贵,姜汨金眸一凝。整个神界的人都要恭恭敬敬叫一声老祖。就算是世间所有人负了她,她照样一个一个揍。有的人天生就是倒霉孩子,铭绪一个转世发现自己居然成了姜汨养的忘忧草。#穿成自己媳妇宠物应该怎么办#卖萌撒泼求包养#有人比我会卖萌怎么办#打死他【伪高冷真逗比的爱欺负男主的温馨崩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