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200000008

第8章 宏伟壮观的古名祠(3)

十年前,笔者应邀访问河南固始县时,才知道江苏、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以至云、贵、川的80多个族姓都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固始迁出。一千多年生生息息的繁衍和创业历程,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之光。为了不忘本家族之根——自己来至何方,为了不忘本家族姓氏之源——自己先祖何人,这些远徙故土、卜居异地的不同姓氏家族,一般在繁衍到一定程度或数量时,便到家宅外择地修起了家庙、家祠;当聚族更多,生产力有了更大发展时,遂又合力建起姓氏宗祠,甚至由派支族人再增建支祠。

祠堂里一般都会设立宗祠肇基始祖牌位,每年定时祭祀(传统定为春秋两祭,各有具体的祭日,但各姓氏祠堂不尽相同),千百年来长盛不衰,表现出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祭祖活动,历来中国民间是十分重视的。祭日这天,不论本地的族人,还是远离故土的族亲,一般都会赶来祖祠参加隆重的祭祀活动。因此,宗祠也成了本族亲聚会的场所。祭祀这天非特殊情况,本家族的最高长辈即族长,都要出席祭祠。在宣读祭文后,便是本家族裔集体向祖宗灵牌烧香焚纸,鞠躬叩拜。这无疑是中国尊宗敬祖的传统礼节,绝不能与迷信鬼神相提并论。现在许多海内外族亲都经常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或远涉重洋赶回故乡来参加祭典。

祭祠仪式结束后,族亲都会互相寒暄问好,亲切交谈,高兴地参加家族聚餐。这充分体现了敦亲睦族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显示了祭祖活动的强大凝聚力。同时,本地族亲也常常借此向海内外族亲介绍家乡建设发展新成就或未来计划,海内外族亲也表示愿意为家族兴旺和家乡建设贡献出更多更大的力量。

有不少祠堂为鼓励本家子弟努力学习,还特设了教育奖励基金(如螺洲店前陈氏宗祠就设立有陈宝琛教育基金会)对考取学士、硕士、博士或博士后学位的本族学生进行表彰并颁发奖金。这都进一步充实了祭祖活动的深刻内涵。

为了不数典忘祖,各族姓都十分重视修族谱(也称“宗谱”或“谱牒”)。旧时及至现在的一般族谱基本会按血缘系统(支派关系)之前后顺序记录世系、世表、宗派、迁居情形和昭穆排行等。所谓“昭穆”,由来已久。家庙制度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前期便趋于完备。《礼记.王制》记载这样的规定:“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候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古代这一种区别辈分、亲疏的宗法制度叫“昭穆”。始祖辈分最高,居中;第二、四、六世等双数世代则居左,叫做“昭”;第三、五、七世等单数世代则居右,叫做“穆”。宗庙、祭祀、墓地的位次,均须照此规定排列。可见,此规定辈分之分明、等级之森严!因为古来宗族就分大宗与小宗,以此确立嫡系长子长孙的权位继承制,并据此防止宗族昭穆错乱。对此,朱熹说:“昭穆既明,本源自辨”,“谱存而宗可考”。所以族谱或谱牒独特的寻根问祖功能,是任何别的文献不可能替代的。另外,族谱对光宗耀祖的历代重要历史人物或著作、业绩、成就和荣誉等,通常都详有记载,可为编纂地方志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所以,民间的族姓谱牒同姓氏祠堂一样,都应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很好地加以保护和弘扬。

在封建社会,祭祠活动是不允妇女参加的,即使是本姓女性成年后成了什么名人,都不被认同为族贤,更不允许载入族谱。这是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现在,旧时祠堂的陋习已普遍有了改变,广大妇女都可以高兴地进祠参加祭祖活动,修谱时即使已出嫁,也照样可以入谱;考上大学与考取研究生能得到表彰,成了名人的也可挂上族贤牌匾(如“螺江陈氏宗祠”、闽侯“垚沙唐氏宗祠”就分别挂上了“巾帼十杰”和“父女双院士”的光荣祠匾)。

作为祠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民间族谱,也是一项甚为重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中国族谱发端于夏,兴起于周,发展于汉,鼎盛于魏晋;至唐,因推行了科举制度,古代那种依据族谱门第举任官吏的九品中正制已废除了,门阀士族势力也随之削弱,因此,修谱之风受到了客观上的制约。入宋以后,由于程朱理学的盛行,在宗法伦理的大力宣扬和倡导下,族谱的修撰又开始繁荣起来,延至明、清乃至于泛滥。至改革开放以后,民间修谱又有了生机,近年来在海内外族人的诉求和支持下,续谱、修谱又开始盛行,应该说这是可喜的现象。

作为封建时代的族谱,显然是维系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其内容无疑存在有许多糟粕,是必须予以摒弃的,但倘从史学和祠堂文化发展来看,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特别是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等所积极倡导修谱以“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大力提倡“设义田,济族群”等,对促进社会稳定、民风教化和生产发展,应当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至于族谱的溯族源,明世系,强调敬老尊贤,敬宗睦族,客观上也是传承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

中国族谱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可谓源远流长。它有丰富、深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希望与古老的历史文化名祠一样,族谱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保护。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笔者良好的愿望。

传统的民间姓氏祠堂,其建筑多表现为明、清建筑风格,不过在祠宇建筑形制上,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异,其规模则更不一样。如,福州及周县的祠堂,普遍占地不小,建得比较高大;闽北、闽西的祠堂,在外观上与农村普通民居不见得有太大差别;闽东、闽南的沿海地区的祠堂,一般面积都不很大,为防范台风袭击,通常建得要相对低矮些。传统祠堂建筑基本上都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通常在祠堂大门两侧都设有左、右仪门,仪门上方分别有“入孝”、“出悌”石嵌牌匾,为姓氏祠堂所特有的表征。

二、入祠门为天井、回廊,或廊上方建有谯楼。祠厅,旧时称为享殿,为供祭祖先的场所。殿正中建有神龛以奉置祖先灵牌,并设置供案、香炉和烛台等。

三、祠厅上面的厅梁、厅柱上,分别悬挂有牌匾(主要是族贤牌匾,也包括名人题匾和贺匾)和楹联(是以颂扬宗功祖德及表述家族郡望、历史源流等为主要内容)。因此,祠堂里的牌匾和楹联与寺庙、家院的匾联在内容上有不小的差异,所以祠堂里的匾联称为“祠匾”、“祠联”比较合适,更能体现姓氏祠堂文化内涵的特征。另,旧时祠堂,在享殿前方还建有戏台,戏台顶多为藻井。

四、一般大祠堂的祠埕前,很多都建有绘有瑞兽图画的照壁。有族人获得功名的祠堂,门前往往还立有旗杆碣或旗杆斗。

我们通常说的祠堂,都是指某姓氏的专有祠堂,不过也有一些两姓或多姓共建的祠堂。例如,平潭钱便澳村的“林魏支祠”和闽清塘边村的“塘边聚庆祠堂”(为“黄、许、陈、卢、刘”同村五姓合建公祠),都是各姓约商分别择日祭祖。

除此以外,还有两类祠堂。一类就是历史名人专祠(或称纪念祠)。如“朱子(指朱熹)祠”、“闽王(即王审知)祠”、“林文忠公(即林则徐)祠”、“戚公(即戚继光)祠”、“蔡襄祠”、“陈化成祠”等。这类祠堂与姓氏祠堂有所区别。这类名人专祠主要是祭祀历史上某朝某代忠君爱国的重臣名宦或大儒名士。人们在其故乡或任职、讲学过的地方建祠立像供人拜谒瞻仰,以表缅怀和纪念,从而更好地弘扬其精神、思想和品德,一般不存在特别的奉祀祭典仪式。但孔庙却是个特例。它每年有固定的祭祀活动时间,但并不完全由孔氏族人来主办。现在祭孔活动,已归属于中国传统的孔子文化了。

再有一类是神祠。例如“天后宫”、“临水宫”和“尚书(即陈文龙)庙”等。上述三种祠庙里分别供奉的三尊不同的神像,其实都是史上的真人,死后被神化了,成为广大民众所爱戴和信仰的神仙。作者认为,这类祠庙性质颇似历史名人专祠,不等同于一般的佛寺道观,毕竟不属于任何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独特的一种民俗文化。

祠堂文化的相关知识

中国上下五千年,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而灿烂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涵盖面十分广泛,而源远流长的祠堂文化应当说是独具特色。祠堂建筑、祭祠活动和修撰宗谱,是构成祠堂文化的三个基本元素,祠堂自然成为主体。

时至今日,不管是老祠堂,还是新修建的祠堂,基本上还是沿袭古建筑的形制并保留传统特有的结构特征。当然,由于地域不同或受社会发展影响,新建、改建的祠堂建筑形制上多多少少也会产生变化。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传统祠堂的相关知识,对祠堂建筑、祠堂文化的相关词语、科举制度与古代职官等方面,如下予以简介与诠释。

一、祠堂建筑的相关知识选介

进 指成组建筑物的计算单位,即纵向一组建筑体为一进。凡房屋、祠堂等,有分成若干庭院的,即称之有若干进。大祠堂一般是三进结构建筑,少数也有四进、五进的,规模略小的也有二进,少数一进单座。

硬山顶 人字形屋顶(或称双坡顶)的一种。其特征是房屋的两面山墙上的屋面向墙外挑出。

歇山顶 由四面有斜坡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重脊,四条饯脊,左右两侧斜坡屋面,上部转折成三角形山花墙组成的屋顶。因为有九条脊,故又称为九脊顶。

燕尾脊 形如燕尾的墙脊或屋脊。

梁 架 上下数层重迭的屋梁。

同类推荐
  • 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中文)

    当代女马可波罗日记(中文)

    《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记录作者唐云,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工作20多年,她热爱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当代女[马可.波罗]的中国日志》中记录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 小凤皇慕容冲

    小凤皇慕容冲

    深夜,因为多日延时加班,极度疲劳的动漫实习生郑杰好不容易乘上一辆从未守时的公交车,刚睡着不久,就被颠醒了。诡异的是,原本繁星点点的夏夜变成了白雪皑皑的寒冬,而那辆只载着他一个人的宽敞的大巴车也变成了古朴的马车。郑杰无奈地撩开窗帘朝外看去,但见窗外的古城内,尸横遍野、哀嚎震天、火光四射,整个世界都变了。郑杰几乎崩溃了,忽听得有人轻唤道:“凤皇,别怕!”。郑杰转身一看,这才发现,身旁多出来一个美女……
  • 三国系统之江山争霸

    三国系统之江山争霸

    若郭嘉不死,赤壁之战曹操是否会顺江而下,会猎江东。若典韦未亡,张飞还能当阳桥上一声喝退百万军。滚滚三国,数风流人物,且看刘天如何凭借三国系统,指点江山,创下不朽之霸业。
  • 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人文与社会译丛)

    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人文与社会译丛)

    《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人文与社会译丛)》指出任何史学作品都包含了一种深层结构、一种未经批评而被接受的范式,它是诗学的,也是语言学的。书中以十九世纪八位有代表性的史学思想家为例,展示其历史著述所采用的主导性比喻方式,从而确证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的诗学本质。
  • 人文成都

    人文成都

    以掌故和成语中的成都为切入角度,分“入蜀”和“出蜀”两篇讲述成都的历史人物故事。本书对以成都地域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巴蜀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加以富有才情的文学化想象叙述,兼具学术性与文学可读性,对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具有较大意义,出版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热门推荐
  • 绝世帝皇系统

    绝世帝皇系统

    一念福泽苍生,挥手万敌崩灭。脚踏人间仙界,头顶日月星辰。系统在手,万界我有。这是一段热血的传奇,这是一代不朽的帝皇,当屹立在万道的绝巅,你,是否也会如同秦铭一般,感到寂寞?
  • 替嫁觅良缘

    替嫁觅良缘

    九宫秋秋只因为到了及竿之龄还未见葵水便被下人传为“石女”,又因从小偷练蛤蟆功还未到第十重所致脸形身形皆浮肿,貌似站着走蛤蟆,故有“蛤蟆夜叉”之名。家中的四个姐姐四个妹妹,早就嫁的嫁,订亲的订亲,只有她无人问津。本想着如此刚好,家中无兄弟,不用嫁人了守在家中孝顺父母,却未料到早就在腹中时,父母为她定下了亲事。若是平常百姓家也就好办,上门杀它几回保证亲事就黄了,可对方却是京城里有赛“潘玉”美名的凤王爷。老天,这下,是个难解决的大麻烦……
  • 重点怀疑对象

    重点怀疑对象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Another复活

    Another复活

    “死者与生者有何区别?”榊原再次回到了夜见山,回到了这一切开始的地方。而跟他一起前来的Misaki究竟是怎么回事?“死者是谁?”今年的三年三班因为政策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可总给人一种感觉,暴风前的宁静。“小心点,说不定已经开始了。”面对这些事情,他又想起了她的话。“为什么?我明明只是……想要让大家幸福啊!”现在,回头亦是绝路……
  • 慕和一生

    慕和一生

    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喻笙做梦也没想到“万花丛中过”的她有一天居然春心萌动了,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就开撩,可看到某人似笑非笑的眼神时,喻笙……从心了。片段一喻笙:“今天有点不舒服,好像生病了。”某纯情老处男:“医生在医院。”喻笙:“可我得的是相思病……”某男人:“那就是抑郁?记得挂精神科。”喻笙:“……”嘴贱的男人娶不到媳妇儿!片段二喻笙:“好想你好想你好想你好想你……刚刚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我都听成了天天有你耶!”某男人:“天气预报说,明天多云转晴。”喻笙:“……”去他的不解风情!片段三某天,喻笙闲来无事,拿着某纯情处男的手机玩弄着,突然翻到了什么,顿住了。喻笙不满道:“为什么给我备注只是我的名字啊?还是全名……多不亲近啊!”某纯情处男从电脑前抬起头,轻飘飘地来了一句话:“你没听过一句话吗?世上最美的情话就是你的名字。”喻笙:“……”卧槽!这猝不及防的,撩得她心肝都颤了!(美女恋爱大师vs高冷boss男神,你值得拥有!)
  • 领导能力最佳实践手册

    领导能力最佳实践手册

    领导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领导者率领部属开展工作、推动工作和完成工作的本领。严格说来,领导能力不单是管人的能力,还包括影响人的能力;不单是激励下属的说教能力,更包括感化下属的身教魅力;不是仅仅靠自己行动,而是号召大家一起行动。在不断变化的新的形势下,每位领导者都面临着不断提高领导能力的问题。
  • 重生过去有空间

    重生过去有空间

    夏至没想到自己死后竟然重生在了这个缺医少药,勒紧裤腰带也吃不饱的年代,幸好有随身空间......夏至嫁给了一直喜欢她的大哥哥,婚 后,大哥哥把夏至宠上了天,本以为自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却没想到婆家却出了事…… ……………………………… 推荐小九的新书 《重生回到八十年代做学霸》
  •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病逸漫记

    病逸漫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德真经口义

    道德真经口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