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7400000008

第8章 为什么“目标”对于丰盛的人生如此重要(3)

目标可以在哪里找到

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工作领域是人们能够找到目标的一个主要地方。目标能够为我们的工作注入能量、复原力以及长久的满足感,在工作之外的人生其他领域也是同样。24在一项对美国中年人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安·柯比(Anne Colby)发现,无论是白领、蓝领还是粉领的工作者,都可以从他们的工作当中找到目标感,将他们的工作视为奉献社会和承担家庭责任的一种方式。巴士司机、护士、售货员、服务生和那些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医疗)工作的精英们有同等的可能性寻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中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对于工作的抱怨——无意义、劳累、公司政治、官僚的纸面交易、十分愚蠢的老板相比,这个研究结果似乎让人有些吃惊,但这项全美范围内的抽样调查还是发现:大多数被调查者(79%)都认为他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25

在每一个职业领域,都会有一些人看不到他们工作的意义,也不奇怪这些人会把工作看作是负担,当然这些人只是少数,在样本中大概占到20%多一点。在工作中找到目标感的人更有可能远离职业倦怠,仍然保持对工作的投入状态。带着目标感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也更能有效地避免掉入“无目标感的漂浮状态”的陷阱。

在这项研究里,职场人士提到的目标感的来源有:“工作做得不错”、“对社会有所贡献”、“帮助他人”、“养家”、“支持我的同事”、“让组织有所改变”、“传宗接代”、“个人成长”以及“自我的展现”等。有趣的是,研究中有高于40%的人声称,他们满足感的来源之一,正是追逐这些目标的乐趣。

传统意义上,有目标感的工作也被认为是一种“召唤”,这个词听起来是那么的“冠冕堂皇”,以致很少有人把它联系自己的工作来谈(不过,正如我接下来要提到的,实际上大多数的美国人从事的是跟内心召唤相近的工作)。一个不幸的结果就是,年轻人很少被鼓励着去发现他们内心的召唤。相反,在现实主义的误导下,我们经常劝告年轻人找一份更加稳定有保障的职业,而把“召唤”的理念当作空洞浪漫的幻想。对于这样一个贬义的认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至少在语言学层面,“职业”(vocation)这个词本源的词义是和“召唤”(calling)的意思是相同的,“职业”一词最早就源于拉丁文的vacatio,也就是“被召唤”的意思。

把“工作”当成是“召唤”,这样的信念源自于古老的宗教教义,但和很多带有宗教根源的价值主导观念一样,现代社会学者还是发现,即使从世俗的角度看,这个观念仍然具有吸引力。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所有的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召唤,反映在三个关于他们自身和这个世界的特点上:他们自己的能力;世界对于他们的能力所能提供的服务的需求;他们对于以自己的方式服务于社会的愉悦感。

当一个人将工作视为“召唤”,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时,工作的体验也就随之改变了。哪怕是完成最常规的工作,都会成为自豪感的来源;原本感觉枯燥无聊的工作都会变为能够让他人的生活有所改变的有意义的事情;挫折感会消失不见。研究表明,这些影响无论对于白领还是蓝领、私人还是公共机构、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同样有效。26它同样作用于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的人、职业巅峰期的人以及快要退休的人。它还具有感染力:那些有使命感的人还能够激励他身边的人们寻找到他们自己工作中的深层意义。

我们领会“召唤”所起的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哪怕在一些看似最平凡的工作以及事业中,召唤都可能存在。几年前,我受邀去拜访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上的年轻人虚度光阴的方式很是让人忧心。这里并没有什么突发的事情发生,既没有发生过悲剧性的死亡事件,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科伦拜校园枪击事件,但是却被一连串的青少年酗酒、酒后肇事、学业失败,以及其他典型的青春期问题所困扰。一对家长告诉我,她的儿子跟他的一些朋友在当地的一家餐馆工作之后,行为表现明显好了很多。出于好奇,我决定去和餐馆的经理聊聊。那是一家快餐店,快速地为大量的顾客提供显然算不上是美味佳肴的餐饮服务。但这位经理表现出无比的自豪感,就好像他是在运营一家米其林五星级餐厅。他告诉我,“我们提供给人们的是他们可以享用并且负担得起的美食,让他们既感觉不到烦恼,又感觉不到因就餐而耽误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他们的生活。比如一家人来到这里就餐,离开时他们的心情都变得更好了,孩子们找到了他们的乐趣,做父母的也不用做饭,也不需要取出房子的‘抵押贷款’来买单。”

那么这位经理手下的年轻员工情况是怎样的呢?经理说,“他们刚进来的时候都抱着一种态度,认为顾客都是讨厌鬼,他们的工作就是用最少的力气打发这些客人,然后躲到后门去抽烟。我告诉他们,要把每一位顾客都当作你们最亲密的朋友,他们同等重要,你们的工作不仅是给他们打餐和收钱而已,你们的工作是要让顾客脸上挂上笑容。当孩子们领悟到这一点时,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他们的态度、行为方式、着装打扮等。他们因所做的工作而感到快乐和激动,就像我一样”。

这位经理做这份工作的快乐和满足感不言而喻。从我拜访所搜集到的信息来看,这些在快餐店工作的孩子们也的确很享受他们的工作,他们不属于镇上的人们所担忧的那一类问题少年。很显然,不仅仅是他们对于工作上面的投入,在其他方面,他们也已经“上了轨道”。他们在餐厅经理那里上了一堂课——“积极的态度”,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动机,改善了他们在社区的行为表现,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感知力。他们确实感受到,自己其实是有能力让世界发生一些明显的改变的,尽管这些努力在他人看来只是属于小范围的。

一个崇高的目标,不一定非得是英雄式的,也不一定需要非常大胆、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些事。崇高的目标可能也有这层意思,看我们的历史书里,都是激动人心的勇敢者的描述,他们也的确拯救了世界,但在日常普通的生活中,同样也可以找到崇高的目标。一位照顾自己孩子的母亲,一位教学生知识的教师,一个为病人看病的医生,一个为改善社区而参加竞选的市民,这些人都有着对崇高目标的追求。类似的,还有非常多的普通人将自己的时间、关怀、努力和财物奉献给了慈善机构、亲戚朋友、他们的社区、他们自己的信仰还有他们工作的责任。

科学和宗教的共识

宗教信仰是寻找到人生目标的另一个持久而有力的来源。在现代社会,科学领域的倡导者和宗教领域的倡导者经常发生口舌之战,但在关于“人类追求目标感”的这个现象上,就没有这么多争辩了。因为科学和宗教的传统,本质上说的都是同一种东西。历史上所记载的伟大的宗教,讲的都是关于人们尽管遭受严厉的压迫和苦难,仍然坚持奉献及保持心理平衡的故事。每一种宗教,传统上都是在倡导一种观念:我们越靠近上帝所赋予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变得越尽如人意。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沃伦的那本很有影响力的书——《标杆人生》的主题。在我和安·柯比(Anne Colby)几年前完成的一项对于“道德模范”(指那些在人生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类似“同情”“公平正义”等道德理想都表现一种出超乎寻常的坚守的人们)的研究中,我们访谈了一些强烈信守于自己信仰的人。他们告诉我们,遭遇考验他们信仰的一些困难,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难过,而是很感恩,甚至感觉到喜悦。他们相信自己所经受的这些苦难,能够让他们更加靠近上帝。这些身上闪耀着“目标的光芒”的道德模范,给那些知道他们的人们和听说过他们(如何奉献自己来帮助食不果腹的贫民,为公民的权利而奋斗,及投身于其他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的人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27

本书中的大部分例子都取自非宗教的领域,如工作、家庭、公民身份等。但毫无疑问的是,宗教性的目标一样能够带来个人积极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益处。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举一些年轻人如何通过宗教信仰找到充满意义感的人生目标的例子。当然,这个古老的方法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下已经不怎么能见到了。在2007年1月份的《纽约时报》上,报道了年轻人“正在远离信仰,像轮胎一样慢慢漏气”的现象,28

也是各个宗教派别都面临的问题。“主线基督教教派已经被这个问题困扰多年,近来美国福音派教会的领袖也对‘年轻人出走潮’的现象发出了警讯”。也有另外一种倾向就是,一般来说,成年人所持有的宗教信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会相对稳定。但关于年轻人人生目标的来源,据观察员描述,一种新的“代沟”出现了,这种“代沟”的存在,让很多父母不愿意,也无法将他们的宗教信仰传承给他们的孩子。29

现实主义与更广泛的利益

不幸的是,如今只有少数的年轻人在为成年人的生活做准备,这种准备包括综合了自我的评价以及目标的倾向性,而产生出一种被召唤的感觉。要产生这种“召唤感”(详见第4章),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对自己的能力有真实的认知;②对于“这些能力如何服务于世界某方面的需求”感觉有兴趣;③对于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挥能力感到很愉悦。这三条适用于任何一种职业。

但是现今的很多年轻人还远远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世界所需要的,让人能够产生目标感的服务”两者整合起来。很多人还是都只是在漂浮的状态,也有一些人抓住了一个有点充满浪漫主义和幻想色彩的职业,但却并不清楚该为此职业追求做点什么,也不知道周围有那些人可以在职业追寻的过程当中帮助自己。不少年轻人怀抱着非常不切实际的野心,跟实际个人能力根本不沾边。例如一个资质平庸的高中体育生,幻想成为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业余的电影迷们,幻想他们是下一个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一个高中校刊记者,认为自己可以立即当上一个很大的电视网的主播。当然,今天的一些年轻人的确有天赋,有热情,也有决心去从事这些“名人”类型的职业,但大多数人必须不断跟现实作斗争,现实就是——他们其实不是做这块的料。

问题的根源是,当年轻人考虑未来的工作的时候,只是考虑到职业很表层的一些特征——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看上去能不能唤起他们的兴趣,以及从中获得名利双收的可能性有多高,而没有考虑到他们想要借由这份工作达成什么目标,以及他们如何将自己的天赋潜能用到自我之外的世界上。

成功的人会专注在他们想要完成的事情上,并且尝试在一些他们知道自己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上取得成功,鉴于此,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会从这份工作中寻找到乐趣和意义感。对于一个刚刚开始迈上职业发展道路的年轻人来说,“目标”是获取成功人士这种非常重要的态度的关键。但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在哪里有跟我们的学生介绍过这个重要的概念呢?我们什么时候又有花时间和心力来帮助学生们把他们的自身能力、兴趣和特定的职业选择(或者用经济学语言来说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做过匹配呢?太多的年轻人在人生一些重大问题上面处于任由自己瞎摸索的状态。这些重大问题如:“我的召唤是什么?”“我必须为世界做出贡献的是什么?”“我来这里是为了什么?”似乎是我们在逃避这些问题,害怕面对它们,无论就我们自己而言还是对我们的孩子而言。

年轻人如何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身边的成年人又如何能够提供支持和指引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选择,这些就是这本书余下的部分要谈论的话题。我们的研究表明了全美国的年轻人是如何面对这个挑战的,一些人成功了,一些人则失败了。我接下来会谈论有关“成年人的影响”在解决这些难题上所发挥的作用。然后我会给出自己的建议,关于如何用“引导孩子去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的方式来培养孩子。

同类推荐
  • 送给孩子的健康心理书

    送给孩子的健康心理书

    从学习、青春期、行为习惯、情绪等方面,向读者介绍各类心理学规律,并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种心理修炼的方法,教育孩子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正确对待生活及学习中的烦恼,化解生活和学习中的痛苦和郁闷,学会协调和家人、同学、朋友的矛盾纠纷,让自己的未来获得终极的幸福和成功。
  • 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家教情商课》总结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成功教子经验,结合生动的事例及精当的解析,告诉你如何走出过度溺爱和无理责罚的误区,在家庭教育中遵循少儿身心发育和成长规律,把握适度原则,做到奖罚分明,以及如何通过及时肯定、适当奖励,给孩子正面向上的力量,使孩子步入正确的成长轨道,从而培养优秀的孩子。
  • 做一个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长

    做一个懂教育有方法的好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个性、品德、爱好、才能等。但很多家长都说这个“老师”太难当,教育孩子不容易!
  • 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

    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

    本书撷取了孩子最常见的82个问题,分析了每个问题产生的原因,着重讲解直接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是最具操作性、最具实用性的教子方案。《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孩子最常见的82个问题怎么办(永久珍藏版)》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是父母全方位、立体式解决孩子问题的好帮手。
  • 诺未门

    诺未门

    在本书中,我们用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教育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向家长揭示犹太教育的神秘面纱,让世界上通用的优秀教育方式的本质浮出水面。我们将和家长一起分享犹太人的创意家教理念和家教方式,包括犹太人的生存教育、美德教育、自立教育、财富教育等诸多方面创意家教方法。
热门推荐
  • 华丹神真上经

    华丹神真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生死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生死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市驱鬼录

    都市驱鬼录

    只要一提起‘妖魔鬼怪’的传说,我们总是会感觉后背发凉,尤其是在夜晚更甚之!可是,我们的这个世界到底存不存在着这些生物呢?如果真的存在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给其一个明确的定义呢?
  • 城市怒兽

    城市怒兽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流传一个怪谈,城市里住着怪物,地底下,天空中,黑暗里,它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一场诡异的凶杀案,拉开黑暗的序幕。
  • 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衣”、“食”、“住”、“行”这是生活的全部。其中“民以食为天”,这个“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作为22世纪的新新人类,聚餐、请客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在吃餐的时候的礼仪你都知道吗?你有没有引起别人的不屑,或者别人的夸赞呢?什么是餐桌上的智慧?如何做个成功的人士?就请进来看看吧。
  • 破魍魉

    破魍魉

    熊四海,这名字够气势!可惜,他本人只是高高瘦瘦、白白净净地,没那么威猛。他老爸是个农民,帮他起了这个名字,可见愿望有多大。从小老爸就没让他干过苦工农活,一味让他读书,读书……他却读书无成,高中毕业后一撒腿就跑了,跟着堂叔到了一个小城镇,卖粥!
  • 冬季营养食谱

    冬季营养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当今世界范围内,民主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质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独到的分析视角,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以上问题给予了理性、审慎而富有洞见的解读。
  • 吃吃喝喝说健康

    吃吃喝喝说健康

    “饮食是健康的基础”,既然如此,了解饮食中是否含有保持身体平衡与健康,以及预防各种健康问题所需的营养物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吃吃喝喝说健康》一书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常见食品的营养及功效、饮食的科学设计、饮食中的不宜、常见疾病的饮食调理、健康食谱等六篇内容来讲解饮食中的健康,通过阅读本书,让我们更健康的吃吃喝喝。
  • 杏林春暖马走日

    杏林春暖马走日

    没得靠山和背景的马走日在医院备受欺凌挤兑,美貌的女朋友劈腿后,奇遇得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八卦图》真传,他医术变得精妙绝伦,凭借通天医术,霸道手腕,从此便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