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2300000006

第6章 语感与语感的培养(3)

日常生活中,语感的直觉性往往表现在一拿到文章就能正确、流利、通顺地朗读出来;一听、一看就知晓话语中的含义;一开口就成章、一落笔即成文。这些语感现象实际上是条件与动作之间的联系熟练化后在无意识中自动运行的结果,也就是程序性知识自动化的结果。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的自动化阶段,是在掌握了陈述性知识之后,通过练习使其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最后经过不断重复接触、大量变式练习而达到的。这就意味着,语感心理表征中的部分图式形成后,通过模式识别和动作序列的联系组合起来,由静态的图式变为动态的产生式及产生式系统,再在反复言语实践中简约化、技能化、熟练化、技巧化,最终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即人们常说的“一听就明,一说就清,一读就懂,一写就通”。

2.2语感的培养与语文教学

2.2.1语文教学需要注重语感的培养

论及语感,就无法回避语感培养的问题。语感与语感培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重在理论建构,解决元研究的问题;后者重在实践操作,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同语感一样,对于语感培养,语文教育界也开展了近20年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问题”。持“语感教学中心说”与“语感教学非中心说”的双方对该问题可以说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进入21世纪,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可以视为对“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争论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新课程标准中,“语感”一词先后出现达六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关于语感的表述: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着重号为笔者所加),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课程的基本理念》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总目标》

显然,新课改将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空前的地位,语感培养甚至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理念和目标之一。以培养语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之所以兴起,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这在绪言部分已经详细阐述过,此处将从理论角度论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有其哲学基础

传统的语文教学,将大量语言学、修辞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置于学生之上,视教师为知识掌握者、传授者,视学生为消极、被动、盲从的“容器”。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成为了一个你授我受、灌输训练的过程,有违“实践既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认识得以发生、发展的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或许有人说,反复的“传授-练习”、“传授-训练”不也是“认识-实践”活动吗?传统语文教学不也可以说是立足于实践的吗?这其实是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内涵有三个基本特点: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试问传统课堂和课后那些大量、盲目、机械、重复、枯燥的训练与练习具有实践的这些科学内涵吗?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吗?退一万步讲,就算练习与训练是语文实践,以“钦定的知识”为中心、以“钦定的知识”为权威的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知识(特指)的掌握、巩固与运用,漠视、抹杀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创造性,又怎么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辩证过程的总规律呢?以语感培养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则不同,它依托不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反复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因而,重视语感的培养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将学生变成了“政治人”、“工具人”和“知识的奴隶”,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说的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全面发展的人,他是社会的人和个人的人统一,是人在自然体力、智力、道德情感诸方面发展的全面性和个人自由发展的内在统一”。传统的语文教学,龟缩在知识(特指)这小小的一隅,“阻断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与课文作者的精神联系,阻断了和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人类极其宝贵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之间的精神联系,同时也阻断了他们和真实的无限广阔、生机勃勃的言语世界的血肉关系”,与“‘立人’主张背道而驰”。

显然,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就必须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病,在教学中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情感、态度等,使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中从音、形、义方面,从知、情、意层面对言语对象作出正误、真伪、是非、美丑等的全方位判断,不断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不断趋近优秀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成为真正的人,优秀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2.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有其语言学基础

章熊先生曾指出:“准确地说,语文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二者的区分,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的确,不少研究者也反复强调,语文不等同于语言,语文课也不等同于语言学课,以至于现在的语文教学甚至将“语言学”视如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但正如王荣生先生所说的,由于语文对应的是听说读写活动,语文必然要与“许多直接或间接地研究语言、言语及作品的学科发生密切的关系”,以培养语感为己任的语感教学也必然会有许多直接或间接地研究语言、言语及作品的学科作为学科基础。

自吕叔湘先生将语感划分为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以降,有研究者将语感划分为:音声感、分寸感、畅达感、节奏感、正误感、形象感、情味感、美丑感;也有研究者将语感分为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情感、语境感、语艺感等。很明显,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外延划分来解构语感的本质,进而用此举使语感走入语文教学实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上述划分不少都是语感可观测的外显现象,但却缺少真正能够量化的指标,也难怪引来持“语感教学非中心说”的研究者一片质疑之声。近年来,徐通锵、潘文国、吴洁敏、冯胜利、申小龙等一批研究者,一反《马氏文通》以来以语法为中心的语言研究观,立足于汉语自身的特点,从字本位、节律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汉语进行全新的研究。比如,潘文国先生从字本位语用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汉语的音义互动律;吴洁敏女士发现了汉语“内三层外三层停延规律”、汉语节奏的周期模式和汉语节奏的形式;申小龙则提出,人的语言具有民族文化和民族社会的共同性,社会性或者说人文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上述学者们不俗的研究,使汉语真正成为汉语,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汉语很多难以言传的东西转变成为了可量化的指标,为语感培养的科学化、语感评价的定量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有其教育心理学基础

以语感培养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将目光由“知识”(特指)转向了“人”,转向了人的感觉和心灵,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它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崇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主张通过广化、深化、敏化、美化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学习观的痕迹。

语感培养始终牢记是“人”在学习,是具有独特的品质的人在学习,但它也不否认教师的作用。正如徐云智女士所说的,“在整个语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并发挥自己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是对学生主体的主导,而学生这个主体则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在这种师生关系的观照下,她还认为如果教师根据教材完整的知识体系及课文自身的特殊性,结合自身的分析、讲解、启发、诱导,使语文课显示出其具体的规定情境,将有助于加快培养学生语感的速度。也有研究者认为,语感教学就是不断地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内涵大于学生原有图式结构的言语作品,不断促使学生原有图式结构顺应新的言语输入,从而不断构建新的语感图式,不断发展自己的语感力。从研究者的这些论述中,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主体”、“情境”、“建构”等建构主义的思想精髓。

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由此可以说,语感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的。

2.2.2当前语感培养的代表性观点

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异军突起,是有其教学历史背景和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背景的。小而言之,教育工作者希望借培养学生的语感改变语文教学多年来的“少、慢、差、费”;大而言之,则直指当前语文课程,希望以语感培养为切入口、突破口,从理念、内容、方法、测量、评价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改革语文教学。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与探究,目前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语感教学观点,即语感“中心说”与语感“训练说”。

1.语感“中心说”

语感“中心说”侧重于语文教学的理论领域(教学思想领域)的探讨与研究,表现出对语文教育目的的终极关怀,其代表人物为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先生。基于语感的本质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这样一种认识,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中心说”的哲学基础是“儿童中心论”,即“以人为中心,从人出发,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心理学基础是克伯屈的内外部学习理论,即认为通过内外部学习,儿童可以形成语感图式,更好地学习语文。在《语感论》一书中,王尚文先生详尽阐述了语感教学的若干主张。

第一,关于学科性质的观点。

王尚文先生质疑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说”,认为“语言不单单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同时“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将它独特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渗透在人们的血液里,溶解在人们的心灵中,积淀在深层的心理结构之中”。

因此,教学语言“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一种工具,同时更是在参与并促进他们的人化、社会化过程”,教学民族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在灌输民族的精神,铸造民族的灵魂”的过程。

和脱胎于“工具说”的“知识中心说”教学思想只盯住语言不同,王尚文先生主张语文学科应当聚焦于言语。“言语的生成与理解都与人的思想、情操、品格、胸襟、视野以及生活体验等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人、人的心灵,始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化(即课文的言语形式主体化于学生的语感,其言语内容主体化于学生心灵),说写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言语层面上的外化(即学生的语感客体化于言语作品的形式,学生的心灵客体化于言语作品的内容)”。

基于以上思辨,语感“中心说”旗帜鲜明地指出语文“绝对不是工具学科,而是人文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人文性,而不是工具性”,“语文教师要站在‘立人’的高度,而不是从传授操作语言工具的技术技能技巧的角度来认识和从事语文教学”,语文学科要以语感教学为中心,以实现语文学科教育目的——立人。

第二,关于教学原则的观点。

在具体阐述了语感“中心说”的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之后,针对语感培养,王尚文先生提出了生活化、对象化、同步性、感受性和实践性五条基本原则。

生活化原则:“语感的生成是和人的生命历程、和人的心灵成长同步的”。语文本身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最大可能,提供了实现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最大可能。读、写、听、说本身就属于他们的生活形式,因而语文教学应该有意识地指向语感的培养,把“实现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手段的读、写、听、说,与语文教学作为教学手段的读、写、听、说融而为一,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读、写、听、说活动中实现成长,实现完美的自我”。

同类推荐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下,体现着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洋溢着爱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凡是读过此书的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让我们沿着时光隧道,进行一次爱的旅程。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酒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酒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版年画》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酒的起源;酒的酿造;评酒品酒;酒政酒制;酒礼酒俗;酒与文化。
  •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本书专门为艺术类考研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而编写。主体部分由六部分组成,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史、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前沿理论、中国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文艺理论名著选读。
  • 会计基础(第二版)

    会计基础(第二版)

    权责发生制是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上产生的。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经常会遇到货币收支与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情况。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热门推荐
  • 文秘工作实用大全

    文秘工作实用大全

    本书着重介绍了文秘工作人员所应掌握的基本工作及其操作方法,内容包括文秘职业概述、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文秘一般所担任的领导的日常工作安排、协调、文书写作、档案管理与保密等工作。
  • 西游之传奇大圣

    西游之传奇大圣

    这是一个光明的西游,这是一个干净的西游,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这里崇尚的一切就是付出就有回报,人性本善
  • 中国式民工(第2部)

    中国式民工(第2部)

    《中国式民工(第2部)》讲述了:三个来自农村的平凡的年轻打工者,背井离乡,带着想改变命运的愿望,来到繁华的现代都市拼搏、奋斗,一系列爱恨情仇的故事拉开帷幕。
  • 阵痛

    阵痛

    《阵痛》描写了从1942年到2008年,三代身份、际遇迥异的母亲,经历了同一种形如铁律的宿命,由此折射并概括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的风波险恶,生命的无常无奈,和足以洞穿一切苦难困窘的母性的坚忍不拔。
  • 三世猫妃

    三世猫妃

    第一世,季烟为神女,拯救苍生是她的职责,可偏偏救了不该救的人,献祭于天地间,只为赎罪;第二世,季烟为孤儿,从小就懂得人情世故,被人带出孤儿院,至此,练古武,修玄术,自杀而亡,只为还恩;第三世,季烟却变成了一只猫兽,喵喵喵?!不对不对,这开场不对,重来!第三世,季烟为修炼鬼才,天地间最难得的魂灵?可是她有三个呢!精灵,鲛人,矮人,巨龙,据说这四族最讨厌人类?可是他们都是她的友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这片大陆最尊贵的王帝,人人敬而远之?不好意思,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她的夫君。有人问,第三世季烟该怎么死?某人怒道:“咱这一世不死了!”开坑是一时起意,更新是随缘更新,作者好心提示,追文需谨慎!
  • 心链奥运:奥运故事与奥运收藏

    心链奥运:奥运故事与奥运收藏

    本书作者20多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悉心搜集了近700枚奥运会钥匙链,其中包括从1896年以来历届奥运会的纪念钥匙链,以及1968年以来所有夏、冬、残奥运会的吉祥物钥匙链。他精选了一部分藏品拍成了200多张精美的彩色照片,并编写了27个奥运会(26届奥运会,外加流产了的1940年第十二届奥运会)的历史故事,25个奥运吉祥物故事,5个奥运收藏故事,以及奥运吉祥物之最、奥运会之最等奥运资料,编辑成《心链奥运--奥运故事与奥运收藏》一书。该书图文并茂,老少皆宜,既是一本奥运知识的通俗读物,又可作收藏爱好者的收藏图书。
  • 刺客团

    刺客团

    故事发生在一个战乱不断的世界,这个世界只有两大城——焚阳、渡口。传说神生于焚阳,由渡口出世,出世以后世间便不再太平。焚阳崇尚武力,对渡口虎视眈眈。但两城之间有一座难以跨越的无名山,山中有名为“怆”的猛兽,阻挠路过的军队。传说是神留下来为保双方太平,因此焚阳军队行进变得十分艰难。于是培养出了一大批刺客,后命名为刺客团,但几百年之后,刺客团独立,变成一个名为“灰”的地下组织,态度中立,故事从此开始。
  • 豪门主母

    豪门主母

    *程牧初见陶夭。灯光流转,觥筹交错,她在跪舔别人的裤腿。程牧再见陶夭。光天化日,众目睽睽,别人在跪舔她的高跟鞋。程牧一笑,“丫头片子有点能耐。”边上有人促狭道:“二爷,听说那姑娘在圈子里拜了个干爹。”程牧:“呵。”*陶夭说:“生活就像吃屎,无所谓今天吃,还是明天吃,不吃得饿死。头颅仰得太高,没用,不如低眉顺眼先活着,活着活着,一只狗也保不齐活出人样了。”不曾想——她将自己当成狗了,某位爷愣是想将她捧成角。角是那么好当的吗?人前,她像花瓶,香江程二爷重金打造。人后,她像抹布,二爷花样太多,总将她拧成各种形状,晚上白天,死去活来。她不想干了,肚子里多了个小祖宗。得,豪门主母这位子坐定了。*奉子成婚。陶夭小腹微凸,高调入豪门。婚礼上,她眼瞅着对面一向冷峻深沉的男人勾唇含笑,有点眼花,无语道:“您到底图我什么呢?想给您生孩子的女人手拉手能绕香江两圈了。”程牧低笑,俯身在她耳边,一字一顿,“日、久、生、情,这种事,栽了就认了。”陶夭翻个白眼,“无耻。”程牧看着她一脸酡红,笑而不语。他懒,这辈子所有的精力,用来调教一只小野猫已是不易,哪有闲情,再去招惹其他?*世人只知他程二爷在香江一手遮天。却不知,他乐意遮的,从来只有她头顶那片天。他庆幸,他看见了她的好。*本文又名《影后成名史》,《男主强取豪夺》,《男配统统想上位》,一对一结局和,清冷倔强百折不挠型女主,权势滔天冷漠腹黑型男主,豪门婚恋,娱乐圈元素,欢迎跳坑。(*^__^*)……*推荐阿锦完结暖文已出版:《影后重生之豪门萌妻》,出版书名:《献给亲爱的邵先生》待出版:《重生娱乐圈之名门盛婚》,出版书名待定。《豪门暖媳》,出版书名待定。搜索【作者其他作品】或者直接在书院搜索作者名、书名均可见哈。*新浪微博:浮光锦_,求关注么么哒。
  • 暗兵之王

    暗兵之王

    他是旁人眼中的学生,更是影子部队的暗兵之王!
  • 女王威武:骑士团里的女王子

    女王威武:骑士团里的女王子

    【1v1+男强女强+魔幻大陆】她,生来身份尊贵,天赋高超,内心善良单纯,却因为某些事情而一改单纯。也因为生来的使命,不得不成为一名在血路中游走的女杀神,同时,也成为了皇家骑士团的女王子。 她曾站在敌军的尸身上说过:“有我在!我的子民,我的国家将由我来守护!”那一次,她以孤身一人踏败敌人3000…… 他曾是社会最底层的一类人,但也曾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多数人不可超越的存在,身世的秘密一点,一点的解开,终于,他可以与她比肩了,他的膝盖有资格想她弯曲了! 他说:“让我们做一对战场鸳鸯可好?我愿陪你一起守护这里。” 同样的使命,不同的性格,因使命而相遇的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简介无能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