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0300000002

第2章 两岸青年中华文化研习营之初步观察(代前言)(1)

尹全海

学术就在我们身边,所谓近身之学、亲见之学是也;学术研究,有义务对身边的、亲见的“每一处”进行言说、体悟、叙述与解释,并赋予其意义。身边的、亲见的“每一处”,显然不存在遗传和积累,前人的言说、体悟与解释,只能为我们提供各式各样的工具而已;研究近身之学、亲见之学,关键在于发现具有学术意义的问题。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以两岸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交流活动最具特色,也最具活力。所以,我选取新世纪以来,由海峡两岸高校主(承)办、以中华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研习营”活动为观察对象,结合亲历亲见,尝试研究近身之学、亲见之学。

一、两岸青年中华文化研习营之开展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布成立、蒋介石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台湾同祖国大陆再度分离近40年间,两岸音讯不通、往来断绝,以至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如此人为阻隔及由此为民族、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伤害之悲剧,凡我炎黄子孙、两岸同胞均有义务和责任尽快终结之。于是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即日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台湾当局商谈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还呼吁“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也引起岛内舆论和台湾民众的积极回应。1981年2月,台湾《时报周刊》举办座谈会,与会学者指出,“不管地理环境的隔阂或生活模式的差异,都无法改变两岸间的历史血缘关系”。同年6月,《展望》杂志社举办“中国之统一”专题座谈会,会议认为“中国之统一是海峡两岸以及海外所有中国人一致的希望”。1982年6月,《自由中国之声》杂志甚至发表专论,提出中国和平统一“三阶段论”。至1984年,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发表题为《面向大陆、开拓国家前途》的社论,对当局之“偏安”政策提出异议与警示。岛内舆论之呼吁,唤起台湾民众的思亲、探亲热情,并很快付诸行动。1986年4月,高雄议会通过一项要求国民党当局准许外籍人士与大陆亲人通信的提案,引起广泛共鸣,岛内随即出现声势浩大的返乡探亲热潮。1987年4月,国民党籍“立委”要求当局重新检讨“三不”政策,以符合现实需要。同年5月2日,由大陆籍退伍老兵、公务员及教师组成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宣布成立,发起自由返乡运动。5月10日,“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在中山纪念馆举行“想回家,怎么办?——打开海峡两岸探亲管道”座谈会,呼吁当局从人道主义出发,开放海峡两岸探亲限制。蒋经国面对岛内舆论及民众压力,特别是考虑到要向“历史交待”的问题,对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持“乐观其成”态度。1987年7月15日,废除了实施近40年的“戒严”及30种相关“法规”、“条例”等。10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方案,实施细则于次日宣布。自1987年11月2日起,凡符合规定条件者均可向红十字会登记赴大陆探亲,近40年两岸隔绝就此打破,两岸开启协商、对话与民间交流之新局。

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居民赴大陆探亲之禁令,两岸民众往来首先以单向方式逐渐恢复;台湾当局坚守的“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之“三不政策”松动后,着手展开“国家统一纲领”之研议制订工作。1991年1月18日,“立法院”通过“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组织条例”,并于1月28日宣布实施。据此,“陆委会”于1991年1月30日成立,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亦于1991年2月8日在台北成立,并于4月9日与“陆委会”签订委托协议,处理有关两岸谈判对话、文书验证、民众探亲、商务旅行、往来纠纷等涉及公权力之相关业务。同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接受国台办指导,协商两岸事务。自此,海基会和海协会(简称两会)成为两岸事务协商的授权机构。1992年10月26日-30日,两会在香港进行第二次处长级工作商谈,达成“一个中国”及“交流、对话、搁置争议”之共识(即“九二共识”)。“九二共识”之达成,为两会开展事务协商创造了必要条件,并大大推动两岸交流顺利进行,1993年4月27日-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双方签署《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岸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及《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四项协议。此后,1994年至1995年,两会先后在北京、厦门、台北举行多次事务胜协商,并于1998年在北京举行“汪辜会晤”。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两岸协商机制由此陷入瘫痪,海协会会长汪道涵预定1999年秋天回访台北计划被迫取消。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民进党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协商及交流交往受挫。至2005年,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领袖相继访问大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展两岸对话和协商,为两岸交流开辟广阔空间,特别是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期间,国共两党“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协商得以恢复。2008年,台湾再次政党轮替,和平发展再现曙光,是年11月4日,两会就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在台北签署协议,并于12月14日正式生效。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得以实现。

在此大背景之下,两岸交流交往大致呈现为几个明显的阶段胜特征:自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至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1988-1999年),两岸交流从无到有,发展势头强劲;民进党执政期间(2000-2007年),两岸交流曲折发展,但未曾中断;两岸“三通”启动至今(2008-2013年),初步形成“同胞往来频繁、经济联系密切、文化交流活跃、共同利益广泛”之局面。作为两岸交流交往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交流,特别是以两岸青年为主体的文化交流,又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其中,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之禁令、2008年两岸“三通”全面启动,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宏观历史背景和必备条件;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2008年胡锦涛发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年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发表的《共同建议》,则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政策推动和基本导向。比如,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时,“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首先解决的是“直接接触”,如“互通讯息”、“探亲访友”;“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则是希望水到渠成。1992年“九二共识”确定的“交流、对话、搁置争议”原则,以及次年“汪辜会谈”达成的四项协议,在两岸交流交往方面仍以两岸直接接触及实现“三通”为主要诉求。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首度把“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作为“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积累共识”的有效途径。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发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呼吁“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尤其要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不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蓬勃活力”;讲话还提到,“我们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愿意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迈上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的新台阶”。2009年7月11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特别以“促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为主题,并在长沙发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及“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视为“增进两岸对中华文化认同,缔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基本主张。因此,就两岸青年中华文化研习营而言,2000年始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研习营”(上海、山东、哈尔滨),2011年举办“海峡两岸客家文化研习营”;2005-2008年,有逐渐增长之势,如海峡两岸荆楚文化研习营(2005),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2007,重庆、湖南)、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研习营(2007);2008年之后快速发展,其中2011-2013年发展尤快,甚有遍地开花之势。据现有信息统计,由海峡两岸高校主(承)办、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研习营”,计有47种。其中,有冠以海峡两岸历史文化、或海峡两岸中国传统文化、或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等之名者;有冠以中华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徽州文化、闽南文化、吴越文化、三晋文化等之名者;有冠以中华特色文化,如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儒家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之名者。据初步观察,47种“研习营”似可归纳为海峡两岸中华历史文化研习营、海峡两岸中华区域文化研习营和海峡两岸中华特色文化研习营。

海峡两岸中华历史文化研习营,计有“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研习营”(自2000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起组织)、“两岸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自2004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办)、“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自2004年,天津、重庆、哈尔滨、南宁、威海、吉安)、“台湾大学生暑期中华文化研习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湖南省台办共同承办,2006年至今六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研习营”(大连理工大学主办,2009年至今五届)、“海峡两岸暑期文化研习营”(自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海峡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中研院史语所、蒋经国基金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主办,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承办,2011年至今三届)、“东亚儒学研习营”(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东方人文学术研究基金会、台湾朱子学协会联合主办,2011年至今三届)、“两岸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陕西省文物交流协会、台南市教育会、财团法人糖葫芦文教基金会共同联合主办,2013年首届)。

海峡两岸中华区域文化研习营,计有“海峡两岸荆楚文化研习营”(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中原大学和实践大学联合主办,2005年至今九届)、“海峡两岸山东国学研习营”(自2008年,台湾龚立逑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办,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协办)、“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巴蜀文化”(2011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徽州”(2012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承办)、“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信阳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夏潮联合会、河南省台办联合承办,2012年至今两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习营”(闽南师范大学及原漳州师范学院主办,2012年至今两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晋城:中国社会的长程历史”(201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办)、“南中国海地区历史文化研习营”(中研院史语所、台湾暨南国际大学、金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所、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和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中心合办,2013年首届)、海峡两岸吴越文化研习营(杭州市台办、杭州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会承办,2013年首届),以及“海峡两岸海西乡士文化研习营”(2011年,厦门)、“海峡两岸三峡文化研习营”(2000年,重庆)。

同类推荐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 论语日记(全2册)

    论语日记(全2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洞庭之上

    洞庭之上

    这个数以万计的候鸟家族们,从西伯利亚、从日本等地迁徙而来。冬季的洞庭湖裸露出来的湿地,无疑成了它们度假的乐园。它们热爱这个冬天里的春天,才从遥远的国度翩翩飞来,年复一年。途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它们用飞翔的姿势写诗,发表在天空的纸张上,所到之处,留下不止一路的鸟语声,还有人类惊喜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抬起来,去翻译和阅读大自然如此美妙的诗篇!人类为俗世所累的心情,刹那间得到释放。这些年来,我时常迷恋洞庭湖的这块湿地,放牧被世俗压抑的心灵,把自己还原成自然人。我喜欢像牛羊一样欢喜这里,像鸟儿一样沉湎这里。
  • 礼记(精粹)

    礼记(精粹)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礼治思想的资料汇编,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的内容及产生与变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及他人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论述如何以“礼”正确处理各种人伦关系等。这部著作内容广博、门类繁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生活习俗、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本书对所选取的《礼记》中的重要篇章,作了注释和翻译,帮助读者加深对这部儒家经典的理解和把握。
热门推荐
  • 我在八零年代当学霸

    我在八零年代当学霸

    一朝重生,遇到的都是极品小哥哥,魔爪忍不住伸向小哥哥的脸蛋,掐一把水嫩嫩,颜值狗可舍不得打一下,骂一句……最后发现,有一条忠犬,默默守在身边
  • 华夏争鸣

    华夏争鸣

    历史在“五胡乱华”之后走上了拐点,一代枭雄赵胤风横空出世,一统五胡十六国开创了秦汉之后又一强盛的大楚王朝。强大的帝国历经二百年的强盛之后,渐渐开始日薄西山。乱世来临之际,先秦百家重现于世。天元儒社,仁爱传世;天机阁内,谋算天下;合纵连横,舌灿莲花;墨家止戈,兵家攻伐;乾坤阴阳,逆转芳华;经纶治世,融汇百家……一个乡间小吏如何步步谋算登上权力巅峰,一个青衫少年如何引领蛮荒之众逆转神州陆沉?朝堂之上的权谋,江湖之中的争斗,帝都烟云的繁华,北疆草原的辽阔,南疆蛮荒的苍凉……历史终归是由人来创造,历史里的人们在这个纷乱的时代里,争鸣华夏!每日一更,偶有暴发,绝不断更!!
  • 题新昌所居

    题新昌所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假如深爱是罪孽

    假如深爱是罪孽

    林纾对苏倾亦一往情深,但他却爱上了自己的嫂子。自己的爱他不肯要,自己的孩子他也不屑于承认,一次次的误会,一次次的折磨,终于,她满身伤痕的退出了这场爱情游戏。为了孩子,她重新捡起自己的骄傲,放肆的活。可他又阴魂不散的缠过来,把所有温柔和宠溺都悉数奉上。假如深爱是罪孽,那她情愿罪孽深重。
  • 啊!我的上神殿下!

    啊!我的上神殿下!

    她本是最无忧无虑的,她有青丘姑姑的疼爱和庇护……可是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他告诉她天界很好,很漂亮。她并无心机,也随着他去了。到了天界,她成了他的贴身侍女,日子倒也活的不错!狻猊祸乱,饕餮出世,打破了他们二人本该平静的生活。他牺牲自己救了世人,她踏遍千山万水只为再见他!不料天不作美,她面对爱人他的指剑相向,别人的冤枉陷害,又将何去何从?
  • 孝恭皇后(全三册)

    孝恭皇后(全三册)

    她,出身寒门,八岁进宫,是明宣宗的皇后,明英宗的生母。她,以贵妃身份,得享与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之礼,“皇贵妃”一称由她而始;她,尚在世,就被尊为“圣烈慈寿皇太后”,给在世的皇后与太后上宫闱徽号,自她而始。她,运筹帷幄,思虑长远,土木堡之变,力挽狂澜;迁都之危,因她而解;嫔妃殡葬制度,由她而废。她,自永乐八年进宫,天顺六年崩逝,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朝,得宣德大帝一生钟爱,她的一生,是怎样的传奇?
  • 超凡圣帝

    超凡圣帝

    】少年沈昊机缘巧合融合太古神龙之魂,从此走上苏醒九龙之魂的修炼路途。与诸多天才争辉。在此修炼途中获得太古神之女慕容怜月倾慕,习丹术,演禁阵,携手踏入仙界战九尊,成就超凡圣帝。
  • 激书

    激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拜师八戒

    拜师八戒

    重生到西游世界的高老庄,成功拜猪八戒为师,主角成了猪八戒的徒弟,孙悟空的师侄。看主角如何畅游西游世界。(新书三国之武魂通天已经上传,值得一读!)
  •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本书针对当代社会孩子成长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套颇具科学性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