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的情报之路
说起美国的国父华盛顿,人们很容易想到那个“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小时候,父亲给他买了一把小斧头。华盛顿非常开心,就拿着它东砍一下、西砍一下,他还把父亲最心爱的樱桃树给砍倒了。父亲发现时,非常气愤,问他:“这是谁砍的?”华盛顿既不想撒谎,又害怕被父亲责罚,经过内心的挣扎后,华盛顿还是鼓起勇气对父亲说:“樱桃树是我砍的,我只是想试一下斧头是否锋利。”父亲看到儿子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非但没有责罚他,还称赞他说:“即使是一万棵樱桃树,也比不上一个诚实的孩子啊!”
这则故事最初出现在华盛顿的传记中,经过多年的润色和加工,已然变成了教育孩子要诚实的范文。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华盛顿之所以能够从一个种植园主成为美国的首任总统,并不是凭借“诚实”这一品质,至少在战争中,他并没有表现出诚实的一面。华盛顿取得的军事胜利,依赖的主要是准确的情报和高超的骗术。
实际上,美国历史上的欺骗传统从第一艘欧洲船在北美靠岸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殖民者用欺骗的方式换取印第安人珍贵的海狸和水獭皮,用狡诈的条约来霸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到了华盛顿这一代,更是继承了欧洲殖民者的传统,从小滑头发展为大骗子,从散兵游勇的指挥官发展为美利坚的“国王”。
说起乔治·华盛顿,即使到了现代,他依然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人。华盛顿带领美国人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联邦政府,在他两届总统任期内创建的美国法律体系延续至今,依然影响着美国人的生活。华盛顿的政治头脑和军事才华,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他的生平事迹、人生旅程也已被一代又一代的传记作家写尽。不过,华盛顿依然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是美国情报事业的创始人,甚至可以称他为“美国间谍之父”。华盛顿对情报工作的贡献并没有像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那样声名远播。但作为情报事业的奠基人,华盛顿在情报工作上的经历、活动和思想却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753年,同样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的英法两国为了争夺领地和人口,陷入了僵局,一时间,整个俄亥俄州气氛紧张,仿佛刹那间就会爆发战争一般。此时,身处弗吉尼亚的英国总督采取了两方面的战略,在外交上,他给法国总督写信,要求对方放弃这块土地,如果法国应允,战争或可避免;在军事上,英国军队准备派人刺探法国军队的实力,以做好应战的准备。
写一封言辞激烈的外交信件当然难不倒英国的总督,但是,挑选什么样的人去探听情报却成了一个难题。这个人必须忠诚、勇敢,头脑聪明,机智灵活,既要探得出法国人的真实情况,又不能被对方识破,使法国人有把柄可抓。
经过层层筛选和推荐之后,英国总督选中了一位少校副官。这位副官身材高大、外貌俊朗,却不好言谈,是做情报搜集工作的上佳人选,他就是乔治·华盛顿,时年仅有21岁。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当时的华盛顿和所有弗吉尼亚地区的年轻人一样,怀着为宗主国献身的理想,誓死效忠英国国王。
这是华盛顿人生中第一次做搜集情报的工作,在行动中,华盛顿显示出了惊人的天分。华盛顿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后发现,俄亥俄地区的法国人喜爱喝酒,有的人甚至嗜酒成性。于是,华盛顿将酒馆看作是最好的情报来源,每天出入城里的大小酒馆,从那些喝得烂醉的殖民地官员身上获取情报。
值得一提的是,华盛顿生于一户富有的种植园主之家,20岁时便继承了家业,拥有一笔可观的财产。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得这位年轻的军官在法国人面前表现得彬彬有礼、谈吐优雅,备受众人喜欢。当地的官员喝醉了之后,更是放下心中的戒备,对华盛顿倾吐各种禁忌言论。经过他巧妙的询问之后,有关法国军队的大量信息就拿到手了。
华盛顿虽然从未进过大学,却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和独创性。在这次行动中,华盛顿还表现出老成持重的性格和沉着冷静的作风。这次亲身上阵的间谍经历为他日后组建情报团队打下了基础,也为他的组织工作积累了经验。历史已然证明,华盛顿非常看重战争中的情报工作,并且从情报中取得了战争的先机。
1755年,法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爆发了战争,华盛顿跟随英国军队,参加了杜肯堡战役。当时的英军司令官并不重视情报工作,只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参加混战,结果英军惨败。此时,华盛顿开始真正意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他在日记中写道:“没有什么比良好的情报更能挫败敌人,也没有什么比得上情报值得下大力气去获取。”
在7年的军队生涯中,华盛顿跟随英军打仗,先后获得中校和上校军衔,并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从军队回到种植园后,华盛顿在经营农场和手工作坊时,备受英国殖民者的剥削和限制,直到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华盛顿选择站在殖民者的对立面,不久后,他被推举为大陆军总司令。再次参与战争,华盛顿更加重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着手组建自己的情报体系。
1776年,美国大陆军遭遇了惨败,退守到纽约的长岛地区。此时,华盛顿要求国会拨付专门的款项,用来为军队购买情报。但国会议员并不了解情报的重要性,再三讨论后,终于同意拨出两万美元作为购买情报的费用。放在今天,两万美元并不是多么大的数目,在当时,这笔钱已经占军费开支的十分之一了。
拿到经费后,华盛顿组建了一支专门负责侦察和突击的部队——诺尔顿突击队。诺尔顿突击队的成员都是精兵强将,个个骁勇善战,可惜的是,当时的间谍培训并不专业,导致军队获取情报的代价非常大,往往一条可靠的情报都没有获得,就开始损兵折将了。诺尔顿突击队的内森·黑尔,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牺牲的情报人员。
黑尔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强壮、勇敢,充满爱国热忱。作为一名军人,他的成绩非常突出;作为一名情报人员,他却是一个十足的菜鸟。在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情况下,黑尔便潜入英军,成为英军反间谍人员眼中的“目标人物”。缺乏经验的黑尔不仅轻易相信他人,而且将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和盘托出。
黑尔被捕后,很快就判以绞刑。为了恐吓华盛顿的大陆军,英军将黑尔的尸体悬挂了三天。临刑前,黑尔留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句话:“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祖国。”后来,这句话成为美国情报界的名言。为了纪念黑尔,今天的美国中情局总部依然矗立着他的雕像,并刻有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
初战失败后,华盛顿汲取了教训,开始大力训练情报人员,增加情报开支,并且将多名负责情报工作的军官送到了各个英军驻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华盛顿的军队在情报工作上的开支就达到了6000多美元,可喜的是,一个名为“库尔帕”的间谍网已经成功建立,并且发展成一支专业的间谍队伍。
“库尔帕”间谍网有20名成员,这些人都经过专业的训练,能够使用密码、密写、加密信件、信使、信号站等方式搜集有关英军的情报。除了“库尔帕”间谍网之外,华盛顿还经营着许多单独行动的间谍,他们执行的都是非常秘密的任务。因此,大多数人都归华盛顿一人领导,知道他们身份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间谍多是以正当的社会身份或职业作为掩护,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获得有价值的情报。被人们传颂多年的“大陆军圣诞夜袭击敌营”的故事,就得益于间谍约翰·霍尼曼的帮助。
战前,霍尼曼只是一个做纺织品生意的商人,后来因为支持独立战争,选择为华盛顿效力。1776年,霍尼曼奉命去新泽西搜集情报。在那里,他的身份是一名专做牛肉生意的商人,财产颇丰,并且对外宣称永远忠于英国。因为亲英的表现,霍尼曼的生意做得非常顺利,甚至和当地的英国驻军攀上了交情。
12月22日,华盛顿司令下令,逮捕“亲英奸商”霍尼曼,当然,这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假象。霍尼曼的归来为华盛顿带来了最新的消息:特伦顿地区的英军已经前往纽约,只剩下由德国人组成的雇佣军驻守。这支部队嗜酒成性,疏于防备,甚至没有修筑防御工事。
霍尼曼的消息传达给华盛顿后,没过几天,他就从大陆军的营地“逃”了出来。“幸运生还”的霍尼曼向雇佣军的指挥官透露:大陆军都待在冬季兵营里,没有任何行动的迹象。听到这个消息,雇佣军立刻放松了警惕。此时恰逢圣诞节,士兵和指挥官都喝得不省人事。就在当晚,大陆军偷偷前往雇佣军的驻地,将沉醉在节日气氛中的德国人打得措手不及。
这次战役成为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特伦顿大捷”,大陆军伤亡很少,德国人却损失惨重。虽然这次战役的规模并不大,却为战争初期屡战屡败的大陆军增长了士气。很显然,这次战役的胜利并不能归功于大陆军的骁勇善战,或者是华盛顿的运筹帷幄,而是因为霍尼曼的重要情报,才为大陆军扭转了战争局面。
“珍珠港事件”成了引子
1940年,二战的欧洲战场战事正酣,希特勒以“闪击战”的模式横扫西欧,一夜之间入侵波兰、法国、南斯拉夫和希腊,逼迫英军退守英伦三岛。与此同时,与德国结成***同盟的日本人认为,这正是日本将亚洲的战事向南推进,夺取英国、法国、荷兰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攫取战略资源的大好时机。日本上下纷纷爆发出“不要耽误了末班车”的战争呼声,日本的陆军将领则开始筹划东南亚的战事,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英国和美国。
日本人深知,如果他们想要占领东南亚,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远在欧洲的宗主国,而是美国。一旦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从珍珠港出击,对日军的行动进行牵制,日本占领东南亚的企图就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于是,作战的第一步就是摧毁美军在太平洋的海军主力,去掉军事上的后顾之忧。
制订好作战计划之后,日军迅速地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日军的飞行员在进行模拟攻击训练的同时,日本海军的情报部门还派出间谍,负责打探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情况。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12月7日清晨,日本南云机动部队接到了进攻的命令。日本海军的飞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一架接一架地起飞,不到15分钟的时间,183架飞机飞离甲板,编好队形,扑向珍珠港。
此时,身在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却毫无戒备,大部分官兵都离开了战斗岗位,正在享受难得的周末时光。当日本的战斗机发起第一波袭击时,美军显得混乱不堪、惊慌失措,在最初的几分钟内,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排列在后面的几艘战舰先后升起星条旗,准备做出反击时,刹那间就被日军的机关炮打得粉碎。一位美国水兵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向下俯冲的飞机,没等他回过神来,炮弹已经落在了他的头上。
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日本海军的飞机控制了珍珠港的上空,对美军进行随心所欲地轰炸。上午10点,当美国人还处在目瞪口呆中时,日本海军的飞机已经全部撤离了珍珠港,返回母舰。
同一时间的美国,多诺万正在运动场看一场足球比赛,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他接到了来自华盛顿的紧急通知。总统的秘书告诉他:“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总统要你立即赶回华盛顿。”
多诺万一边在心中咒骂着,一边朝白宫的方向赶去。他之所以感到异常的愤怒,是因为他早就向美国陆海军情报部索要过关于日本军事动向的资料,但是对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此时多诺万任职情报协调局,负责协调各个情报机构之间的信息,可惜的是,这个情报员永远拿不到最核心的情报。
深夜,多诺万赶到了白宫,见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办公室的气氛非常尴尬,罗斯福阴沉着脸,其他办事人员则连大气都不敢出。过了一会儿,罗斯福狠狠地敲着桌子说:“他们像猎人打野鸭一样在打我们的军舰!”说到气愤之时,罗斯福用力挥舞着手臂,显得异常激动。而此时,多诺万无法拿出一份像样的情报分析,因为他手头上甚至没有日本的情报,而其他情报机构都在忙自己的事,根本无暇顾及多诺万的要求。
一夜之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在整个美国社会引起了轰动。民众质疑声四起,为什么事先没有任何的警报?美国有那么多的情报部门,他们都在干什么?到底谁应该为这个国家的悲剧负责任?实际上,珍珠港的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从1941年初开始,美国的情报机构曾经通过不同渠道,多次获得关于日军的行动计划,可惜的是,这些情报要么被搁置,要么被领导层忽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位情报军官就曾发现日军航母的异常,并且多次警告说:“远东和珍珠港有可能发生战事。”结果,他被作战部的军官视为庸人自扰,甚至嘲笑他酷爱散布“星期六危机”。
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的情报机构,没有一个人负责研究日本的军事情报,也没有人专门整理互相交错的情报信息,在向总统递交情报时,甚至没有一个精干的机构对情报进行分析。“他们交出来的全部都是原始资料”,多诺万愤怒地说。正因为情报部门的失职,导致了历史悲剧的发生。于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后,陆军和海军的情报部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被骂得狗血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