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燕初诞上海
1917年7月,在虹口区靠近闸北交界的宝山路附近的鸿兴坊里,传来一阵阵婴儿响亮的啼哭声,顺着声音寻去,只见弄内深处一栋二层的石库门人家,一个半老妈子跑进跑出,看着她脸上喜洋洋的模样,人们猜测到这户人家肯定碰到了高兴事。原来,这户姓周名苍柏人家的女主人,头胎生了个女娃娃。
晚上开饭很久了,但屋里坐着的男主人仍然一直不肯动弹,尽管别人一再催促,他仍然无动于衷,慈爱的眼神里满是柔情和甜蜜。他看着躺在床上女主人边上的婴儿,好像时刻恨不得上去亲一口。此时,躺在床上的女主人让男主人吃完饭再来,但他仿佛没有听到一般;最终还是那个被女主人唤做冯妈的半老妈子连哄带骗地赶他下楼,他才怏怏地离开女主人和熟睡的婴儿。
过了不到一袋烟的工夫,这个被称作周苍柏的男主人,又陪着女主人的哥哥董毅明走上楼梯。
看到孩子的大舅舅来到,董燕梁急忙坐起。
董毅明端详着眉毛、鼻子像周苍柏,脸型、鼻翼下端像妹妹燕梁的女婴,连声说这孩子长得好。
听到孩子舅舅的连声夸赞,妹妹董燕梁不由冲着周苍柏甜甜一笑。
百年“夜莺”在飞翔周小燕传舅舅董毅明询问周苍柏给孩子起了啥名字,董燕梁低眉轻语说还没有想好。
董毅明想了想说:“……干脆这样吧,去年妹婿娶了我家的小燕子回家,今年这个绕梁翻飞的小燕子就给你家带来了一只小雏燕……不如干脆就叫‘小燕’吧。”
听到这个提议,董燕梁和周苍柏立即拥护说,这个名字起得好。
出生于1888年的周苍柏要比董燕梁大10岁。
周苍柏出生在长江边上的湖北,其家族在武汉当地算作比较殷实的工商人家。周苍柏早年毕业于武昌的文华书院,以后进入上海南洋公学,即现在的交通大学就读。民国初年,他考入美国纽约大学金融系,数载刻苦攻读后学成归国。
回国后的周苍柏,正碰上陈光甫开办的上海银行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陈光甫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江苏镇江人。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同年回国,5年后创建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在建行初期被人讥讽为“小小银行”、“小上海银行”和“平民银行”。这些贬义的词语不为别的,只为这个银行的起步本钱只有10万元资本;人员从董事长、总经理到普通行员,总共不过7人。这个规模,在当时的上海,甚至连一些小的钱庄,如永丰、福康、顺康都不如。
也许是看到了自身的不足,陈光甫从开行的那天起就另辟蹊径,选择了平时一般银行不太专注的业务,并提出了“服务社会,服务平民”的口号。他甚至还提出“从小处做起,人争近利,我图远功”,并在全国率先面向基层大众,开办了一元钱存折(一元钱即可开户头),这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事情。
此外,他在各大中学校开创性地设立了办事处,专门为学校代收学费。为了尽可能多地揽储,他还在学生中提倡勤俭节约、零星储蓄。
在教会的教友中,他也开设了吸收外国人的外币支票转作存款等业务。这不仅填补了当时银行业的服务真空,而且使得自己银行的业务蒸蒸日上。
业务蓬勃发展的上海银行,迫切需要广纳贤士,留学归来的周苍柏就在这一背景下进入了上海银行。
周苍柏进入上海银行后,由于原本工商家庭出身,再加上他有海外系统学习金融的背景,很快就适应了银行的业务需要。一次在银行主持培训员工的会上,周苍柏在向员工介绍国外银行先进理念时,把自己在银行工作中琢磨出的市场开发体会与之介绍相结合,由此获得了银行其他职员的赞许,更获得了参加旁听会议的陈光甫的肯定。
从此以后,受到陈光甫信任的周苍柏,工作更加如鱼得水。
有了稳定的工作,按照家里要求周苍柏在30岁这年结婚了。
周苍柏的妻子比他小10岁,这个祖籍浙江杭州的董燕梁,老家也是湖北汉口的。
新结婚初期,周苍柏对娇妻曾有很多想法,因为这个比他小许多的女人,是他第一眼看到就喜欢的女人。当时,他曾设想,把这个像小妹妹一般的女人打造成钢琴家。
只是完全没有想到,那个“小妹妹”般的女人,竟然刚一结婚,就为他带来了“梁上雏燕”。看到这样的情况,这个未来的银行家只能搁置培养娇妻的设想,与“小妹妹”一起享受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快乐。
那段时光里,周苍柏只要一想到自己事业有成,家庭生活鸾凤和鸣,以及太太即将为自己带来的“生命延续”,他就会无限兴奋。
终于,1917年7月11日,农历8月17日,董燕梁在鸿兴坊为他生下了一个足月的健康女孩。
2.随父亲去汉口
自从女儿降生以后,周苍柏仿佛一切都更加顺利。不仅银行业务工作开展得顺风顺水,就是业务拓展也像有贵人相助般容易。1918年,经过3年的发展,上海银行已经立稳了上海市场,为了使银行更加快速发展,陈光甫把眼光放到了全国各地。那时,湖北省武汉市的汉口,被人们称做“九省通衢”之地,其繁荣程度被人形容为“东方芝加哥”。
看到这个地处长江中游,古代以水运为主的地方有潜力,陈光甫决定将下一站银行的发展重点,摆放在那个位置。由于周苍柏的老家在湖北,而且他的经营理念与经历都与陈光甫相仿,再加上他在进入上海银行后拓展疆土的能力,陈光甫没有犹豫,立即将这个手下最得力的“干将”派到了汉口主持工作。
周苍柏离开上海鸿兴坊到湖北武汉时,是这年的7月份,此时的周小燕离周岁只差几天。
现在就要离开上海,周苍柏有了些许的不舍。
因为自从来到上海,娶了董燕梁,有了周小燕,周苍柏一直觉得自己平安顺利。只要有空,或者忙完手上的业务,他都会匆匆忙忙地往家赶。因为家里不仅有自己喜欢的董燕梁,更还有一天大似一天的“小小燕子”周小燕。
说来也怪,那个小不点的周小燕,每次只要从梦中醒来,嘴里总会是咿咿呀呀地唱歌,今天是这个调明天又是那个调,搞得大家都觉得神奇不已。有一天,周苍柏忽然萌发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要记录下周小燕的成长之路。发薪水那天,他下班后,立即赶到南京路“先施百货商店”购买了价格不菲的莱卡相机。
周末,周苍柏休息,董燕梁又把孩子放到外面晒太阳了。看到可爱的孩子又在咿呀哼唱时,当时坐在一个方凳子上,看着自己女人和孩子的周苍柏,忽然产生一个念头。他急忙把自己坐着的凳子翻了个个儿,又立即从屋子里拿出了莱卡照相机。
看着自己男人莫名其妙的一连串举动,又匆匆忙忙把咿呀学唱的孩子放进四脚朝天凳子里的董燕梁起初还不明白,等她看到自己男人拿出照相机这才明白,原来,周苍柏是要为孩子拍照片。
那天的周小燕刚刚学会站立,面对新鲜的凳子环境不说,还被父亲递上了个像扩音器般的新鲜小玩具,开心得手舞足蹈。就在她面对父亲又笑又跳又唱又叫的时候,父亲给她拍下了以后传世几十年,还一再让人看着就忍俊不禁的童年第一张“唱歌照片”。
离开上海到汉口后,周苍柏住回了父亲所在的汉口篓席街。
汉口的地名得名于地处汉江之口,它是武汉市的一个重镇,与武昌和汉阳分别隔长江和汉江相望。
在武汉三镇中,汉口形成最晚,但发展最快。这个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吸引了周边的地主、农民、手工业者和全国各地的商人。长年累月的积累,最终逐渐在此会聚成集。至明朝末年,汉口已经成为相当繁华,堪与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鎮、广东佛山镇并称“四大名镇”的地方。
清朝晚期,依据清政府与外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由于外国人在此大规模投资,也使得汉口自上游往下游依次成了英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德租界和日租界。
而5个国家开辟租界的结果,也使得汉口周边的破产农民更大规模地拥入汉口。至20世纪初,汉口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了。
回到汉口拓展上海银行新业务的周苍柏,带着妻子和女儿住进了父亲周韵宣的家里。
周韵宣的祖上,也不是湖北省武汉市人。据说,周家早年世代居住在江西饶州府乐平县,以经营炉坊为主。闻名于世的“周天顺炉坊”就是周家的祖业。明末清初周家佑字辈开始举家移居,最终到了湖北省武昌市的崇福山下的大堤口。以后,家里继承的祖业逐渐衰落,到了第八代仅有周庆春继承炉坊事业。
第九代的周韵宣是族里咸字辈的人物,因此族里兄弟又称他咸若兄弟,以后小辈也按照老法称他为咸若爷爷。
周苍柏的父亲周韵宣没有继承周家的炉坊事业,而是选择独自创业。为了自己的事业发展需要,他把家搬迁到了汉口。作为世代经营工商的周家第九代老大,早年周韵宣还曾与族里兄弟经营过汉阳电灯公司。
回到汉口的周苍柏,住进了父亲周韵宣早年给自己准备的婚房里。当时,周韵宣有3个儿子2个女儿。周苍柏一家和自己的父亲住在一起后,他开始了在湖北武汉的上海银行汉口分行的创业。
周小燕的童年充满快乐。那时,爷爷周韵宣家的房子很大,而且是个3层楼的房子。家里原本就是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多天天热闹非凡。而且,母亲在回武汉时,肚子里又怀了小宝宝。
怀孕期间,董燕梁特喜欢安静,每次只要周苍柏外出工作,她就会带着可爱的“小燕子”跑到自己娘家去。
那时,董燕梁娘家住汉口的汉韵里。
董燕梁父母早逝,她们全家跟着奶奶和姑姑一起生活。当时,董燕梁家里有兄弟姐妹6人。她上有兄长姐姐,下有弟弟妹妹。而兄长董毅明,也就是给周小燕起名字的哥哥。
在母亲董燕梁家,周小燕是个最受欢迎的人。小朋友走到哪都是能唱会跳的,而且啥新鲜的话都会说。最喜爱和她玩笑的是母亲的妹妹董笄六,还有母亲的表弟董方中。
董方中最喜欢拿着玩具,塞到开着档刚学会走路咿呀哼唱的周小燕裤子后面。每次看到“小燕子”走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董方中便会乐呵呵地抱起她转圈。而董笄六则时常抱着可爱的周小燕到处走,甚至抱着去长江边看天际相连的蓝天白云。
母亲娘家再热闹,母亲娘家的兄弟姐妹再喜欢“小燕子”,周小燕每次只要看到父亲来了,都会不顾一切地扑到父亲怀里撒欢闹笑。而为了银行业务能够早日立足汉口,将全力扑在事业上的周苍柏每临这个时候,都会像一只苍鹭般、伸开自己的双手迎接孩子飞奔入怀。
3.逐渐长大的“小燕子”
1922年5月。
周苍柏来汉口开展上海银行的业务已经3年。
这3年,为了使银行工作能早日进入正规,他不仅亲自选择银行的地址,而且还亲自督促银行大楼的建设。为了贯彻陈光甫的“信用巩固,声誉卓著,提倡俭德,服务周到”16字方针,他不仅规范上海银行汉口分行的工作方式,更要求银行职工在对顾客和蔼、礼貌上下功夫。
那个时候,湖北省周边到处是水乡泽国,走路不便,尤其是鄂西地区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之说,许多银行对一些小摊贩或者小客户往往不屑一顾,甚至拒绝小商小贩储蓄。周苍柏极力扭转这种“喜大厌小”做事方式,他根据武汉“九省通衢”特点,在银行推出的一元银圆就能开户、零存也能整取等储蓄方式获得了本地居民极大的欢迎。客户不仅远近悦来,上海银行揽存客户的新招更是被百姓口口相传,由此上海银行汉口分行业务开展得风风火火。
等银行业务开展得顺利而且稳定后,周苍柏这才舒下了一颗悬在半空中的心。只是,在此期间,这位为上海银行在武汉拓展业务花了许多心思的银行家,自己的家庭却发生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事情的起因是,在周苍柏回到武汉的3年里,他倾全力将银行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董燕梁先后为他添了两个儿子。只是,在他的大儿子周天佑周岁不到的时候,竟因为患伤寒时间过长,等周苍柏发现孩子病重将周天佑送到医院,孩子的命虽保住了,他的右手却落下了永远的残疾。这个事对周苍柏打击很大,也使他感到了因为工作对家庭和孩子的歉疚。终于,银行在业务稳定后,周苍柏把许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家庭生活中,注意给三个孩子更多的父爱。
周小燕在拥有了两个弟弟——大弟弟周天佑,小弟弟周德佑后,生活更加快乐。
这个小男生一般的女孩活脱脱就是湖北人“不拘小节”的典型。有时,在小孩子“拌家家”的游戏中,她时常把父亲周苍柏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扮成男生,还不时拖来母亲董燕梁的围巾,将两个弟弟打扮成花里胡哨的女生。每到这个时候,两个弟弟都会要姐姐唱歌给他们听。
看到弟弟们的要求,这时的周小燕就会唱起跟着母亲学来的歌。……
“小麻雀呀,小麻雀呀,
你的母亲,哪儿去啦。”
“我的母亲飞去打食,
还没回头,饿得真难受。”唱着表演着的周小燕,此时还会学着鸟儿的样子,拍着自己的小肚子在两个弟弟面前做着肚子饿得难受时的样子。接着,她在唱新从母亲那儿学来的歌时,还会要两个弟弟加入表演。“
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你的小朋友,
我家有许多小青豆,
我家有许多小虫肉,
你要吃吃喝喝和我一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