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1500000006

第6章 儿童期的性健康(3)

生殖区,开始似乎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这一部位和排尿有关,分泌物和其他不经意的刺激都能激起性的兴奋。这种不经意的刺激包括多种可能,如身体的沐浴和擦洗、手在无意间摩擦、大腿的闭合碰触等等。孩子发现了身体的这一部分的愉悦感觉,每逢刺激时即留下印象,并唤起一种想重复这种感觉的欲望。许多学者通过观察发现,1周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常出现生殖器官的手淫行为。

幼儿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处在一个各种精神堤防尚未建立起来的阶段,不知羞耻为何物,对自己的好奇心尽量去满足。一方面,他们不介意自己光着身体,甚至展示自己的生殖器;另一方面,他们想去观看阴部,或者注意到别人的性器官,发展成为窥视癖好,或者注意自己的性器官,表现为自淫,直到他们的情感道德得以分化,在羞耻心、厌恶感、道德感的作用下逐渐阻止这样的倾向。

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记得小时候发生的这些事情。因为对童年期以前的事情,人们几乎会全盘遗忘。我们都知道,在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的时候,可以从他们的言语、动作以及表现出来的情绪中,发现孩子理解力、判断力等各种能力进步的痕迹。但是孩子真正长大后呢,却对自己的过去一无所知。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我们原本认为忘却了的事情其实都深深地在我们的精神生活里留下了印象,童年期的遗忘并不是真正的遗忘,而是一种因潜抑作用而远离了意识的结果,“早已存在的一股远离意识的往事,它们经由联想的关系,与当前意识领域中的某一行为相符,从而看上去似乎进入遗忘的境界”。理解了这种遗忘,才能理解幼儿期在人类未来的性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儿童性欲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性欲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所谓口欲期。这开始于婴儿降生后的最初阶段。因为吸吮动作在这一时期最重要,所以,口部性本能占主导地位。将近2岁时,幼儿自我意识生长了,性本能开始向着自己,把自己当做爱的对象。

幼儿性欲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拇指吮吸现象。吮吸手指的习惯多半发生于哺乳期中的小儿,但有时也可持续到成熟期,甚至终身都保持着。本来,婴儿吸乳只是生来所具有的一种本能反应,作为提供营养的一种自然手段。婴儿在吸乳时,其嘴唇与母亲的乳头发生接触之际,婴儿能感觉到极度的愉快。对于哺乳期的婴儿来说,吸乳是防止婴儿哭闹的最好办法。婴儿吸不到乳头时,吸大拇指就成了一个极好的替代。吮吸的乐趣可以使儿童达到浑然忘我的地步,有时渐渐进入睡眠状态,有时又引发出一阵类似性高潮的反应。吮吸之乐还常伴有一些敏感部位的接触和摩擦。很多学者认为这种行为可以给婴儿提供一些快感,并把口部作为婴儿期“性欲”快感中心。

婴儿吮吸手指时,他正在追寻某种记忆犹新的愉快体验。反复地吮吸皮肤粘膜,原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性的满足方式。吮吸母乳是孩童生活中体验最早的一种愉快动作,也是最重要的愉快动作。母亲奶汁的温暖之流能给孩子的嘴唇带来一种惬意的快感。当孩子长大了,因种种原因不能再吮吸母亲的奶时,孩子会用自己的皮肤来作为取代,因为这样做比较方便,并且指头也有可能是另一个较弱的快感区。弗洛伊德认为喜欢吮吸指头的小孩,其嘴唇快感区天生敏感,他们长大后往往喜爱接吻,甚至会导致一种错乱性接吻的倾向。

第二阶段是2、3岁左右。这时,母亲发挥权威,要求儿童控制便溺,这就造成了肛门快感区的自我满足。

从8个月至3、4岁为幼儿性心理发育的“肛欲期”。这一时期,幼儿从排泄物的充足和排放两个过程中得到满足。儿童喜欢控制自己的大便,直到非用强烈的肌肉收缩不能排便为止,他们喜欢玩弄大便,喜欢摩擦肛门,大小便时总爱磨蹭,断断续续不愿很快结束,从中可以获得肛门快感区的快乐感受。排泄行为对肛门粘膜造成的刺激,对孩子们而言也有一定的快感。如果平日的大便行为很自然、很顺利,并没有便秘,则这种由肛门形成快感中心的机会并不多。否则,排泄的行为势必引起一种通畅与愉快的感觉,日久天长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阶段就是俄狄浦斯潜意识情意综合期。这是幼儿性欲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它的发展将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特性。

随着探索和求知欲望的发展形成,儿童开始向外界寻求爱的对象,并且探讨性的本质。他们所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是从哪里来的。儿童虽然会接受两性存在的事实,并发现男孩和女孩性别上的区别,知道男女性别角色,但他们也会不假思索地假定每个人都有和他或她一样的生殖器。当这种想法在现实生活中被推翻时,震惊是不可避免的。小男孩在经过心理挣扎后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不是每个人都有阴茎,并且他们会非常害怕自己的阴茎也因为某种原因失去,弗洛伊德称之为“阉割情结”。小女孩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像小男孩那样否定,而是立即承认这一事实,不久便对男孩拥有男性生殖器羡慕起来,并希望自己是个男孩,弗洛伊德称之为“阳具羡慕”。男孩会因为有阴茎而感到自豪、得意,常喜欢光着屁股和玩弄生殖器;女孩则羡慕阴茎,常因自己缺少像小男孩那样的生殖器而感到羞涩。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学者霍妮指出,“阳具羡慕”其实是代表了在当今这个男性主宰的社会里,女性对与“阴茎”相联系的社会特权和地位的嫉妒;女性想获得文化意义上的男性优越感,而不仅仅是生理上的。

这一阶段,幼儿的性欲并不强烈,常常和父母的亲情混在一起,在与父母的亲切感情之中带有性的意念。男孩常常偏爱母亲,极端的幼儿甚至想独占母亲而仇视父亲,女孩则存在“爱父仇母”的相应情形,弗洛伊德称之为“恋父情绪”或“恋母情绪”。如果幼儿时期的这种恋父、恋母情绪太深,不能及时割断,会有碍于幼儿性欲和性心理的健康发育。

儿童性欲的来源

性兴奋永不枯竭,那么其产生有哪些来源呢?弗洛伊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一个来源是机械性兴奋。儿童能从身体的机械性、规律性的摇摆中获取性兴奋,这主要是因为摇动对平衡神经、皮肤以及深层部分的组织产生作用,引起儿童极为愉悦的感受。这从一些包含被动性的游戏较受儿童欢迎可以看出,比如轻轻摇晃是使哭泣的婴儿入睡的一个较好的方法。第二个来源是肌肉的活动。儿童喜欢较为激烈的肌肉活动,比如摔跤和打闹玩耍等。很多人承认,他们的性器官的首次兴奋是在和同伴们打架玩耍之时出现的,其时他们全身肌肉紧张用劲,双方的肌肤还有接触和摩擦。在这种方式下建立起的打闹和性兴奋的联系,对一个人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三个来源是情感过程。弗洛伊德认为,一切比较强烈的情感过程,包括惊恐,都与性活动有关。儿童大多害怕考试,也不喜欢做作业,当他们的这种负面情绪积累到经受不住时,就会在性方面有所表现。一种兴奋的感觉常常驱使他们去触摸性器官,并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性兴奋。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热衷于去经历一些类似惊惧、战栗、恐怖的感情,是因为他们能从这样的感觉中体会到性兴奋。有些人有以痛楚感为目的的性兴奋,这正是虐恋的根源。最后一个来源是智力活动。即绞尽脑汁将精力集中在智力操作上,也能获得性的兴奋。

性的构造生来就是多样性的,性欲的不同来源对每个个体都有所贡献,但是每一个因素却不是在任何人身上都一样的强,每个人的发展过程都有着独特的过程。

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有统计显示,男性在一生中更容易生病,女性出生时比男性发育得更为成熟,女孩学步和学说话比男孩更早,比男孩更早进入发育期。两性在生物学上有着最根本的差异。这种差异和儿童性心理的形成和发育有联系吗?

一般认为,激素对性别角色的获得起主要作用。动物实验中,给怀孕的母猴注射雄激素会使得生下来的雌性小猴雄性化,不仅生理上雄性化,在行为模式上也更像雄性而不是雌性。给出生后的小猴注射雄激素,也能导致其行为模式的改变。这些实验提示我们,激素和动物性别化类型之间存在着联系。一些学者研究了一些胎儿期雄激素过量的女孩,并和她们的姐妹作对比。这些女孩的母亲当时为了避免流产而进行了激素治疗,使得这些女孩有些男性化,并且喜欢男孩子的活动。

其次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两性在第二十三对染色体上的差异决定了胎儿性别发育的不同。男性也因此比女性更容易患上一些性连锁的遗传疾病。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也和两性有一定联系。一般来说,右半球对空间信息加工具有更多的能力,男性更占优势;左半球擅长语言信息的加工,女性更擅长。这就造成了两性在语言、思维和空间识别等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有些研究认为,这种不同是由于儿童脑发育的情况有所不同。女孩的大脑左半球神经细胞的生长和髓鞘化的完成比男孩早,而男孩右半球的神经细胞的生长和髓鞘化的完成比女孩快一些;直到青春期,这种差别才趋于平衡。

关于大脑单侧化的研究理论并非十全十美,很多结论往往是矛盾的。这提示我们,在如何发展性心理和进入性角色这个问题上,后天的学习会起重要的作用。

性角色错位

来自于父母的正确的性教育对孩子日后形成健康的性角色观念非常重要。如果儿童时期孩子的性角色和性心理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和有效的引导,会对其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幼儿性心理发育具有两个特点,即自发性和好奇性。人们常常看到3—4岁幼儿玩弄、触摸或暴露性器官,如男孩用手摸阴茎,女孩用桌子边角或其他物体去触及阴蒂而感到快感,这并没有性目的,而是一种自发现象。幼儿还常常喜欢观看和触摸其他同性或异性幼儿的生殖器,或者裸体向异性小伙伴显示生殖器,甚至进行性接触游戏,这是好奇心的驱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产生,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身份和性角色。尤其是发觉男孩与女孩的性别差异后,他们就会有意识地表现出对性的好奇和关心,也就会不断地提出各种关于性的疑问,例如人的妊娠、人的出生、男女身体与特征的不同、与父母的关系等。

美国性教育专家玛丽考尔德伦博士认为,建立健康的性心理要在早期,“尤其是五岁以前”,这是“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在此过程中,父母的态度及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对性角色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能够使得幼儿性心理正常、健康发育。如果父母不能恰当地教育孩子,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健康性心理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儿时性心理的扭曲,往往在长大成人后会显露其恶果。

婴幼儿首先是建立性角色的认同。孩子要在社会化过程中,了解人是分男女的,要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性别,按照社会对性角色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大部分父母给孩子取名字,买衣服、玩具,梳妆打扮,都按男孩或女孩的要求分别对待,这就使孩子能顺利地建立性角色的认同。但有的父母以自己的好恶为转移,给男孩取女性化的名字,服装打扮都是女孩标准,玩具、游戏是女孩的,说话走路要求是女人腔、女人姿势,对其行为的要求不能以幼儿正常性角色去强化,最终造成孩子性角色识别障碍,成年后往往导致性变态。同样,有的父母重男轻女,把女孩打扮成男孩,长大后出现性变态者亦不乏其人。

婴幼儿的性好奇是性认知的一部分。传统的性观念是封闭的、压抑的、神秘的。一旦婴孩出现玩弄外部性器官以满足求知欲时,父母怒气冲天地制止说:“脏死了!”婴孩提出男女外部性器官为什么不一样、小孩从哪里生出来等有关性的问题时,父母不但不予讲解,还训斥说:“不要脸!”这对儿童早期性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无疑会使孩子从小形成外部性器官脏、性活动丑恶的概念。我国的性教育专家大多认为,要客观、科学、委婉地告之“人是从哪里来的”这类问题,而不要欺骗孩子,当然是在孩子已经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扭曲的性心理、性压抑、性恐惧一旦形成,对人的一生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女性的性冷淡、性欲低下等性功能障碍,男性的阳痿、性恐惧、早泄等性功能障碍,大都与幼童时的性经历密切相关。孩子的性好奇无可指责,父母应创造更多的机会,扩大和加深孩童的性认知。

同类推荐
  • 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这样用才有效

    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这样用才有效

    国家卫计委表示:超九成居民用药存在误区!中成药是中药的一种,相比中药更方便和易存,但是关于中成药的服用也是有讲究的,本书就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病症以及针对性使用中成药的医学养生常识进行了介绍。生活中很多人在用药的时候更青睐于中成药,觉得副作用和依赖性会小一些,用起来也相对安全一下,但是在服用中成药的时候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和禁忌的。资深中医医师亲手教你辨别病症,正确使用中成药。有病切莫乱吃药,辨证用药疗效好。
  • 女职工健康指南(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女职工健康指南(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对症拔罐治百病

    对症拔罐治百病

    无论日常保健还是治疗疾病,都是一个与体内“邪”、“毒”、“瘀”对抗的过程,当“寒”、“热”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外邪和内患相结合就会导致机体气血阻滞,从而引发身体不适甚至病变。只有将“邪毒”彻底拔出,才能扫清体内瘀滞,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书特邀高级中医技师亲自示范,针对最常见的健康养生问题,向人们推荐最简易和科学的家庭拔罐方法,并配以标准的拔罐真人示范图以及食补方,让即使不懂医学的人也能轻松取得最佳疗效,从而获得真正健康的人生。
  • 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

    我国是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在的说法,民俗文化的绝大部分属于无形文化、非物质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在全世界形成共识。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面临大量民风民俗、民间技艺的濒危、失传,抢救、保护已是时不我待。文化部及时制定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精神相一致的有关文件,社会各界也极力呼吁对传统民间节日、艺术的保护。
  • 战胜糖尿病,我也是医生

    战胜糖尿病,我也是医生

    本书是央视大型养生栏目《战胜糖尿病,我也是医生》的精华实录,特邀国内顶尖糖尿病专家团队,为您深入解答所有未知的、困惑的、被误解的疾病常识,并提供许多简单易行、在家就能轻松控糖、降糖的日常调养方案。融汇古代与现代、国内与国际、西医与中医等最前沿的治疗理念,帮助您用医生的眼光合理规划饮食、规律运动、平稳血糖、调节情绪,养出健康体质,过上与健康人无异的高品质生活。
热门推荐
  • 挖历史(第一辑)

    挖历史(第一辑)

    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 邪帝专宠,冷情王妃不好惹

    邪帝专宠,冷情王妃不好惹

    颠沛流离,终于遇到了自己的良人。她是丞相府的嫡长女,是燕王诏令册封的夫人,那位高高在上的王对她宠冠后宫。然而,到头来却不过是镜花水月,命运又对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昔日的爱人,此时怀中的人是自己宠爱的妹妹要她命的人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而筹划葬送她所拥有的一切的人,是她的亲生父亲!沐枫洛,你不是主谋却是帮凶!林家欠我的,必要全部还给我。你沐枫洛欠我的,若我不死,也定会让你全数还回。
  • 名门眷宠:娇妻养成

    名门眷宠:娇妻养成

    他是墨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商业帝国沈氏董事长。看似优雅,实则无情。初遇时,他将奄奄一息的她抱在怀里,用身体给她取暖。朝夕相处里,他把她捧在手心,给了她无限宠溺。直到有一天,她鼓起勇气把他压在身下。“沈铭溪,我喜欢你,我想睡你!”“你还小,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喜欢。”然而,不久后的一天,她再次将他压在身下。“沈铭溪,是不是我长大了,你就会喜欢?”未等他回答,她便扯掉纤细的肩带儿,挺着胸脯儿向他证明自己真得已经长大。从谨小慎微,到胆大妄为,从无知卑微,到独立傲娇。沈铭溪用无限宠溺养成娇妻。
  • 追爱百分百:顾少套路深

    追爱百分百:顾少套路深

    明明什么也没做,却要她负责到底。从此生活变得不是自己了,一直以为他是植物人。突然有一天,植物人老公没有职业道德的醒来,“老婆,我忍你很久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粽叶飘香:端午节(文化之美)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为此打球

    为此打球

    在这里、在球场上我们能看到,最热血的篮球、惺惺相惜的对手、促使自己不断前进的传奇。想要在联盟中获得成功,这要取决于你是否有着坚定的目标,并为之拼尽一切。哪怕周围人都与你相勃,也不会选择放弃。这一切,从都是从那一个夜晚开始……
  • 我的老公是杀手

    我的老公是杀手

    他是闻名世界的杀手,冷酷,漠然!一次意外的任务,他把在孤儿院帮忙的她掳走!双双落难的他们,在绝境中生出了怎样欲罢不能的爱情?这个世界第一的杀手男人,又带她领略了多少惊心动魄的东西?丛林的生存,小村寨的了解,泰国毒品三角洲的交易……杀手世界的花样纷繁复杂,随时都有性命危险……
  • 竹林寺别友人

    竹林寺别友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国名人与日本妻妾

    民国名人与日本妻妾

    戊戌变法夭折,康有为孤身一人仓皇逃上英国舰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流亡前,康有为的妻子和儿女滞留港澳。后来大女儿辗转来到海外陪伴父亲,照顾他的生活。康有为曾经和弟子梁启超一道,倡立“一夫一妻世界”运动,提倡妇女解放和建立现代家庭制度。但其后师徒相继食言,各自开始纳妾。
  • 郡主难惹

    郡主难惹

    一朝穿越,末世女战士摇身一变,成了神勇无敌的云晓郡主。不想跟原主一样的悲催结局,于是,她挥拳抓住皇帝这个大杀器:保卫美好世界,你再做昏君,揍你!某昏君:朕是无辜的,朕改!PS谨以本文纪念曾经看过的喜剧,情节纯属博诸君一笑,女主锦鲤属性,如不能接受的请谨慎打开哦 ~~~~~~完结书《天赐良配》和《名门妾室》,欢迎大家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