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或做什么,更在于你认识谁。事实上,一个人能够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便是人脉。如果你现在还处在抱怨,那么赶紧停止这一愚蠢的行为吧!只要你能做到积极、主动,将自己的交际圈扩大化,能够积累到够分量、够质量的人脉,那么“功到自然成”你的命运,从此已经在本质处萌生变化,你已经变得不同于前了!
用“二八原理”经营人脉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认为: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常占多数。因此,只需控制重要的少数,即能控制全局。反映在数量比例上,大体就是2:8。
我们必须在自己“人脉关系网”的质量上下工夫,这就需要我们遵循二八法则。此法则最初是犹太人经商的智慧经验,意思是关键的少数往往是决定全局成败的主要因素。
1.在交往的程度方面,有些人没有必要深交
人来人往中有很多是远离你生活的人,也有很多人是人走茶凉的人,还有很多是萍水相逢的人……对于他们,我们有必要时就聊聊侃侃,愉快地打发一段时间就够了。而对于那些可能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则应努力结交。
2.在结交之人的品质方面,还有些人绝对不可深交,即“择善而交”
对于那些思想堕落、行动腐化、不思上进的人,为避免和他们混在一起把自己也引上歧途,最好还是远离他们较好。
对于那些品质不高但又无大恶,并且有可能成为你的贵人的人,你要与之交往,但不要太深,保持一定距离为妙。
3.在精力投入方面,也要区别对待
结交贵人也要耗费人的精力、时间,甚至财力。所以,对于那些对自己帮助大的贵人要多多投入;反之,则适当就好,不必花太多心思。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并能够加以利用,不嫉妒别人的长处,不护自己的短处,能够协调别人为自己做事,与别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信誉,是成功者的法则,也是人与人之间共同发展的主旋律。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培养某种你欠缺的才能,那不妨主动去找具备这种特长的人,请他参与相关团体。三国中的刘备,文才不如诸葛亮,武功不如关羽、张飞、赵云,但他有一种别人不及的优点,那就是巨大的协调能力,他能够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能让别人的才能为我所用也是一种才能,而且通过这种渠道结识的人,也将成为你的伙伴、同事、专业顾问,甚至变成朋友。能集合众人才智的公司,才有茁壮成长、迈向成功之路的可能。
能够发现别人的才能,并能为我所用的人,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力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的身上汲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己,从别人那里借用智慧,比从别人那里获得金钱更为划算。
经营人脉资源同样符合这样的原理,细数你的人脉关系,你就会发现,对你一生的前途命运起重大影响和决定作用的,也许就是那么一两个重要人物。所以,我们不可能也无法将自己的时间、精力等等平均分给每一个朋友,你不可能像对待重要人物似的对待你认识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对他们要有所区别,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说,“将自己的朋友区别对待,那还算得上朋友吗”,“是朋友,就该一视同仁”云云。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心态来看,对待自己熟识的或交好的朋友,要奉行无为哲学,谁要是在交往中只注重交往对象的使用价值,所以才想尽办法接近他,以便利用他,这类人势必会被套上“势利”的帽子。
事实上,你大可不必这样想,对朋友区别对待,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是这样执行的,只不过还没有提及也没有摆在台面上而已。区别性地对待自己的人脉关系,这已经成为生意场上的潜规则,这项潜规则的含义是这样的:我们必须对影响或可能影响我们前途和命运的20%的贵人另眼相看,在他们身上我们要花费80%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这样并不违背交友的初衷,我们交友无非是出于三个原因,即信息共享、情感沟通和相求相助,如果相求相助就叫做“势利”的话,那么不妨说:交友也须“势利”!
假如一个人既不能跟你信息共享,感情沟通,也不能同你相求相助,你会跟他做朋友吗?肯定不会。
所以我们与人交往,也要多考虑自己的人脉是否能为自己所用,以及能对自己起到多大的作用,是否能满足自己事业的现在或将来某段时间的发展需求。如果有这样的人,一定要设法挽留,并尽可能地使之忠诚于与自己间的友谊,使之跟自己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
“朋友”,说白了,其实就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大家共同提高,互为有利。而每个朋友给你的帮助有多有少,于是“二八原理”得以产生。“二八原理”强调的是这样一层含义:在那些可能对你事业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朋友中,你要付出多数的注意力,并尽可能多地帮助他们;而对于那些处于80%的比例中的朋友,只需付出平常的关心即可。为什么有的人,对自己的人脉付出巨大,但回报甚微呢?那就是本末倒置,没抓住事情的重点。
用“二八原理”经营人脉,你的人脉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你的事业的成功往往就是在这时爆发的。
建立人脉关系的原则
很多成熟的大老板,他们并不涉及生意的具体细节,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忙于各种应酬,这种应酬其实便是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人脉关系建立得好,事业就能轻松自如、事半功倍;人脉关系建立的一团糟,事业将会处处受阻,难上加难。
那么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呢?
一般说来,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你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适时、适己原则
你想将来成为哪种类型的成功人士,就要拓展相关方面的人脉,而拓展人脉越早越好。越早搭建自己的人脉网络,就能越早地迈向成功,所以从现在就开始布局,先从相关方面的人脉开始拓展,盲目地拓展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繁忙与麻烦,所以拓展人脉一定要适合自己,抓紧时机。当你拥有了完备的人脉关系,一旦遇到麻烦和棘手的问题,一通电话你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朋友,你会发现十分棘手的问题,对朋友而言只是举手之劳。
2.互惠互利
人是目的性动物,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定目的的,有一句话说得好“无利不早起”,小贩子为何鸡叫三声就起床?因为早起来图利,所以才会持之以恒,用睡眠的时间换取追求的利益。人们交朋友也是有目的的,或为纯粹友谊或为事业需要,无论是哪种只有互惠才能持久,你不能只索要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顾朋友的利益,所以人要付出才有收获。赠人玫瑰留有余香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只想拥有而不想给予,那将是一个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是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的。
3.学会分享
分享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建立人脉网的方式,你跟他人分享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世界上有些东西是越分享越多的,比如智慧,比如知识,比如思想。
当你懂得跟自己的朋友分享利益,一方面你的朋友会感谢你,另一方面,他会感觉出你的真诚,并愿意跟你做持久的朋友,做持久的生意,你的将来能够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便是出自这个原因。这就好比一家小饭店,饭菜质量好,另外出台几个优惠的政策,顾客会觉得这里挺实惠,人们就会来了还愿意再来,并且愿意向自己的朋友,推荐这家饭店。人脉的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4.不断坚持
建立起来自己的人脉网络就要持续下去,使它能够良性发展起来,因为你无法预知你的人脉关系什么时候会给你带来好处或利益,人生的变数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多新朋友进来,同时就会有很多老朋友疏离,但是朋友交了不算完,你要将友情进行到底,经常对之注入生机,你们的友谊之树才能常青,并能在关键的时刻替你遮风挡雨,抵御大的风暴。
只有不断坚持上面几条原则,久而久之,你的人脉网将健康发展,良性发挥,你在这些成功的思想和极具人生意义的行为规则的指引下,你的各方各面都会越来越成功。
建立圈子,成为“圈内人”
圈子是一种构建人脉的载体,也是一种推进人生发展的平台。拥有良好的圈子,你就可以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并顺利地提升自我。一个人圈子的大小和氛围,将会对他的人生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人,要想在如今的社会里混得好,就必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仅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善于把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变成自己的圈子,还是不够的。关系只意味着你与某几个人关系好,而圈子的建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团结一部分人,在这个圈子中实现利益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圈子中的相互帮助和人际关系要比你独自找一个好朋友拉关系要有效得多。
如今,圈子在社会上无处不在:歌星、影星、笑星相互搞点节目爆点猛料,这叫娱乐圈;为了形成规模效应,众多商家云集一地,这叫商圈;同样,搞政治的,大多数都是以政党的形式出现在政坛上,这个所谓的政党其实就是“政圈”的代名词而已。
演艺圈、商圈、政圈……但凡与“圈”沾上点边儿的,跻身其中,“身份”马上就会变得不同。你嗤之以鼻也好,宠辱不惊也罢,骨子里多少有些喜出望外,毕竟说明你在“圈子”中已有了位置,获得初步承认。从此,你便被允许以“圈内人”的身份出席各种场合,参加各种讨论与合作。
各大媒体经常提到一个词叫“圈内人”,也就相当于“自己人”的意思。不是自己人,当然什么也不好办,打不进圈子内部,即使你是浑身是胆,也只不过算个散兵游勇,很难大红大紫。武林中人,都要拜师,一是为了学艺,二来也是为了有所依附。拜了这个师,也就等于人了这个门,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了。
进入某个行业中的一个圈子,是我们在这个行业取得成功的前提,试想,如果武则天没被选进皇宫,她能当上女皇帝吗?由此可见,所有的交流、提拔,甚至争斗,都是在圈内发生的,进不了圈子,这一切就与你无关;与圈子的核心越近,你就越有可能得到核心的提拔,甚至成为核心。可见,物以类聚,人以圈分,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非得有一个自己的圈子不可。
卡内基的成功很好地反映了一个西方资产阶级企业家经营圈子以及利用圈子为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即他们认识到,圈子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卡内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这样一首短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于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
现在社会上同学会很盛行,仅在北京大学,各种各样的同学会就不下几十个。据说其中有一个由金融投资进修班学员组成的同学会,仅有200余人,但他们控制的资金却高达1200亿,颇为惊人。据说是中国最好的工商管理学院之一的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除了在上海本部有一个学友俱乐部外,在北京还有个学友俱乐部分部。人大、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有同学会或校友会分会。在这些地方,形形色色的同学会多如恒河沙数。
周末的时候,到北大、清华、人大等校园走走,你会发现有很多看上去不像学生的人在里面穿梭游走,其中有许多人是花了大价钱从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学知识是一方面的原因,交朋友是更重要的原因。对于那些“成年人班”,如企业家班、金融家班、国际MBA班等班级的学生,交朋友可能比学知识更加重要,有些人唯一的目的就是交朋友。一些学校也看清了这一点,在招生简章上就会直白地告诉对方:拥有某某学校的同学资源,将是你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良好的圈子能极大拓展自己未来的前景或前途。这就是“圈子”的威力。
交朋友是一个渐进过程
李冰参加了一个大型的社交聚会。在聚会上,他与人们交换了一大堆名片,握了无数次手,也搞不清楚谁是准。
几天后,李冰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几天前在聚会中见过面,也交换过名片的朋友张楠,因为张楠的名片设计特殊,让他印象深刻,所以记住了他。
这位朋友也没什么特别目的,只是和他东聊西聊。好像二人已经很熟的样子。李冰不大高兴,因为他对张楠与自己没有业务关系,而且也只见了一次面,他就这样子打电话来聊天,让他有被侵犯的感觉。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么好!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形常会出现,以李冰的这位朋友张楠来看,他有可能对李冰印象颇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动出击;另外也有可能是为了业务利益而先行铺路。但不管基于什么样的动机,张楠采取的方式犯了人性丛林的忌讳--操之过急。
在社会活动中,拓展自己的人脉是一种必然行为。但在人际交往时,还必须注意遵循渐进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不致弄巧成拙。
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有长时间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际关系较稳固,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如不加以维持,交情就会愈来愈淡,这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有人问你:“你和某人的关系如何?”而你回答:“我见过一次”和“偶尔会见面”,那么给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见”这个回答又更不同了。道理显而易见,见面的次数和两人之间的亲近度是成正比的。
与人交往应遵循渐进原则,“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是“一回生,二回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