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00000004

第4章 提高生命质量,拉伸生命长度

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长寿

我国自古就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说法,从健康方面来说,经常有些人感觉到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得了某种大病,甚至是不治之症,这时人们往往会觉得太突然了,接受不了。实际上,疾病绝不是在医院检验报告出来的那刻才发生的,它也有一个长期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反过来说,长寿也是一样的。人们要想活得有质量,活得更长久,也不是仅靠一朝一夕的调养、进补等就可以的,同样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个事例:

意大利山区有一个叫坎普迪米里的小村庄,那里的居民以长寿著称。在该村的850名居民中,有10人超过100岁,50多人在90岁以上,还有很多超过80岁,仍显得格外健康和精力充沛的老人。据说20年前,当地曾有一家医院,因10多年没有一个病人上门而被迫关闭。

有人认为当地人长寿的原因可能与当地清新的空气和饮水有关。因为坎普迪米里人数百年来都饮矿泉水,这些矿泉水除了为村内多个喷泉提供水源外,据说还可以预防血管硬化。

还有人认为当地人长寿与他们的健康饮食有关,他们常吃的食品主要包括橄榄油及新鲜的自制面包、意大利粉、胡萝卜、洋葱、西红柿、海鲜、青豆、豌豆等。103岁的玛吉说:“避免喝碳酸饮料、咖啡和任何含有咖啡因的物质,每天坚持锻炼。我在早饭前和早饭后都要慢走1.6公里,并在健身房骑车大约10公里,还坚持举5磅重的哑铃。”

当地居民普遍认为,他们没有刻意追求长寿,只是简单的山区生活习惯使他们健康长寿。一位104岁的老人表示:“我们只是呼吸新鲜的空气,饮用清纯的泉水,进食健康的食物,过着非常平静的生活和享受子孙满堂的安乐日子。”热爱生活和劳动也是他们长寿的原因之一。

由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他们长寿的秘诀。生活方式包括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饮食习惯、风俗、运动、劳动与交通行为等。生活方式对健康来说是一种长期而稳定的因素,正如许多慢性病是由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长寿也要由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保障。养生是一件长期不间断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是否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时看来可能没什么分别,长此以往则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看健康,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长寿的真正秘诀。

人的寿命究竟应该有多长

人的寿命究竟应当有多少年?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众说不一。古人相信人可以长生不老,为了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他们炼仙丹、找仙药,尝试了各种方法,最终都没有成功。其实,长生不老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人作为一种自然界的生物,不可能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并接受了人固有一死的观念,但另一个问题随之又出现了:人究竟应该活到多少岁才是正常的寿命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代都有不同论述。在我国,彭祖被视为长寿的象征。传说彭祖生于夏代,至商末时活了800岁;到《黄帝内经》时,认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也就是人能够活到一百岁;哲学家王充说“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尚书》中提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能叫做活到了应该活到的岁数;同意这一看法的还有晋代著名养生家嵇康,嵇康也认为,“上寿”可达百二十,“古今所同”。从上面的论述可以得出:中医认为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20岁左右。

现代医学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解答的方式虽各不相同,但结论基本一致,目前一般认为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常见的推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生长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当为100~175岁。

二是性成熟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人在13~15岁左右性成熟,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10~150岁。

三是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测算法。即哺乳动物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细胞自胚胎开始分裂50次以上,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总结上述结论,人的寿命至少应该在100岁左右,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均寿命仅为70岁左右,与自然寿命差了30年。那么是什么夺走了我们本应好好活在世上的这30年时间呢?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如何提高生命质量,拉伸生命长度

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拉伸生命的长度,是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研究的问题。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找到决定人们健康的“关键点”。中医学中有这样的说法:“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这里的“气”是指人体的元气,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而元气耗尽,人就会死亡。由此可见,要提高生命的质量,达到长寿的目的,关键还在于“养元”,也就是滋养元气。

元气,亦称原气,是由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的阴气与阳气。之所以说元气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是因为“气聚则生”,人先天的元气是父母给的,如果不吃不喝的话,这些先天带来的元气只够维持7天的生命。要想活下去,就要保住先天的精气,就要吃东西,呼吸自然之气。《黄帝内经》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气是从天得来的,这里的天是指父母。所以说,母肥则子壮,如果打算生孩子,一定要先把夫妻双方的身体都调养好,给孩子比较充足的元气,要知道怀胎十月可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元气虽然是先天带来的父母之精气,由后天的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自然之气来补充,但元气毕竟是有限的,有一个定数。人活着的这些年就是不断耗散这些元气的过程,元气足的时候,人的免疫力就比较强,身体也比较健康。随着元气慢慢耗散,人的免疫力开始下降,疾病开始上身,有一天元气耗尽了,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

总之,父母身体都很好,孩子将来身体也会比较好,免疫力也比较强,不容易得病。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可以长寿,因为还有一个后天保养的问题。如果他总是倚仗先天的元气,尽情地透支,寿命也不会很长。而有的孩子父母身体不是很好,先天元气没有那么充足,这样的人自小免疫力低、体弱多病,如果他知道自己先天条件不好,很注意养生,懂得养护自己的元气,也能长寿。因此,父母的先天精气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状况,至于能否长寿,还是要看他本人能不能好好养护体内的元气。元气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希望大家珍惜父母赐给我们的生命力,好好养护元气,不过度透支,这才是长寿的根本所在。

生病也不怕,带病一样可以长寿

医学发展至今,还远不能使所有的人与顽症痼疾“一刀两断”,仍有许多疾病人类无法根治。事实上,绝对健康的人也很少,一位医师就说:“几乎每个40岁以上的人,我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出至少四种病。”这种说法并不夸张,但是现代人在40多岁就去世的还只是少数。

在临床医疗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得了癌症,医生已经下了定论,说他最多只剩几个月的寿命。多数人知道这个消息便痛不欲生,每天精神委靡,非常消极,这样的人一般存活的时间比医生说的还要短。但是也有的人不这样,而是想:反正就剩那么几个月,我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该我享受享受了,于是,该吃吃,该喝喝,还到处游山玩水。这样的人一般存活的时间都会长一点,还有的甚至复查的时候病就好了,不但没有印证医生的预言,反而优哉游哉地活到了七八十岁。这一现象被称为“医疗史上的奇迹”。在中医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奇迹,正是中医养生中的“带病延年”。

“带病延年”一语,古已有之,系清代医学家王孟英之言,出于《王孟英医案》。书中认为:患了慢性病——痼疾——很难治愈,只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所以王孟英用“带病延年”救助患者。今天,这句话可以被我们推而广之,作为正确对待疾病态度的典型代表。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为什么带病也可以长寿呢?

首先,带病者知道自己身体上的弱点,因此奉行“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经常学习养生知识,善于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比如做健身锻炼,他们不会像健康者那样自恃强壮而一曝十寒,而是持之以恒进行适当的锻炼。又如饮食调养,带病者因没有“本钱”放纵自己,常吃得谨慎、科学,不敢像强壮者那样敞开肚皮无所顾忌地胡吃海塞,因而不会导致体内垃圾堆积、脂肪过剩。带病延年者胜在时有远虑,对于身体,他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长期坚持下来,这些“零存”的健康就成为“整取”的长寿了。

另外,带病者一般体质不好,这使他们领悟到了“巧者有余、拙者不足”的道理,因而善于以“巧”取胜。他们一般不争强好胜,不做力不从心的事。一遇冷热气候,“病身最觉风霜早”,他们能及时防范,因而活得从容、仔细、不急不躁,这样,能量代谢便相对缓慢,自然节约了“能源”,使有限的生命得以“细水长流”。

所以说,疾病来袭时不要害怕、哭泣,这样的话,你首先就被自己打倒了。只要与疾病和平共处,慢慢调养自己的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你身体里的正气就会自动把疾病的这股邪气打得落荒而逃。退一步讲,即使疾病一直存在,只要它不肆意干涉你的生活,带病延年,你同样可以长寿。

同类推荐
  • 家庭医生实用手册(生活必备丛书)

    家庭医生实用手册(生活必备丛书)

    本书在综合国内外最新疾病发展情况和最新医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有关权威专家指导下编撰而成。包括医疗常识、中医中药、营养保健、健康自助、常见病防治、现代病防治、急救护理等内容,突出了常见病和现代病的防治,特别又是现代富贵病、现代生活病、现代流行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系统性和现代性。非常适合现代一般家庭和广大基层医疗工作者用于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 温度决定健康

    温度决定健康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以及对健康知识的渴求明显增强,衡量健康的指标也变得多起来。可是,大部分人却常常忽视了体温。事实上,这个不被我们关注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它还与新陈代谢、自律神经息息相关。
  • 全家都能用的老偏方:一个老中医的坐诊实录

    全家都能用的老偏方:一个老中医的坐诊实录

    本书是一位知名老中医的坐诊实录,收集了老中医40余年来的诊断中医偏方,这些偏方经过无数患者验证,行之有效,可以说面面俱到,非常适合家用。也许伴随你多年的皮肤问题,经过几样简单的食材,即可轻松化解;也许伴随你父母多年的老顽疾经过几副中药的调理,即可治愈;也许,你的孩子感冒、发烧,书中几个简单的小偏方,你随意选一个即可巧妙地化解……一本超实用,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偏方书籍。一本书,一个中医院到自家门口。
  • 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让衰老的过程缓慢一点,让生命质量提高一些。一方面,需要老年医学工作者的探索研究;另一方面,需要老年人自己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指导生活。朱志明教授是我国第一代老年医学家,由他和他的同事们经20余年的科学研究,完成世界上首次追访长寿老人时间最长的科学调查,探索出一些值得老年人借鉴的长寿经验。老年人若能按照专家们研究总结的科学长寿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保健,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健康幸福的晚年,同时,也为子女解除后顾之忧,为社会做出贡献。
  • 这些病不用上医院

    这些病不用上医院

    本书包括了90%以上的常见小毛病,您只要照着指南做,去医院的时间就能省掉一大半,钱当然也省下一大半,关键还省心啊。有了柴小姝博士的指南,您就不用老去医院麻烦医生了。
热门推荐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2)散文随笔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2)散文随笔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集结成书。本书为第2册,收录第一届大赛12篇散文作品,包括“生死之恋”、“怀念,属于我们青春的那些事儿”、“美好记忆话情长”、“永远在路上的客家人”、“井”、“老槐树”、“叫一声嬷嬷泪双流”、“盛大的月光”、“打不死的武侠”、“满怀虔诚游祖庭”、“我的名字叫‘留守’”“汪曾祺的故乡情结”等感怀抒情散文。
  • 天妃娘妈传

    天妃娘妈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局中局(罪推理事务所)

    局中局(罪推理事务所)

    一场腥风血雨的猎杀行动展开,案情隐藏着的阴谋与杀局,警察与黑道势力角逐,胜利却伴随着危险步步紧逼,但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危险四伏的局中局,悬念丛生的谜中谜,紧张刺激的生死之战,让你的肾上腺素一路飙升!
  • 转世龙皇传说

    转世龙皇传说

    因为一场意外不甘心逝世的我,在一股神秘的金光帮助下,夺舍了在神界还未孵化出的龙神,开始了异界逍遥之旅。
  •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脍炙人口的诗作。将一个才华横溢、感情细腻、文学造诣高超的民国文艺青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 心理怪兽

    心理怪兽

    凡闻诸生,于世皆存幻。佛生如此,道衍亦如此,至于主、上帝,如是而已。心理怪兽暗河两篇、老屋一篇,······
  • 重生之拐个忠犬夫君

    重生之拐个忠犬夫君

    上辈子,他亲眼送她嫁予他人,数载不复相见;再见时,她已被折磨的不复人形,他亲手揽她入怀,却听见她泪眼婆娑的诘问:三哥,你是否早已厌弃淼淼?他心如刀绞,却只能眼睁睁见她离他而去;重来一世,她再次出现,他一把将她捉来身边养着,喜怒无常的首辅大人痴缠不休?休想,这辈子,他只能是我沈之叶一人的妻!“三哥,这些人欺负我~”“别怕,爷弄死他丫的!”
  • 证道歌颂

    证道歌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漫漫诸天

    漫漫诸天

    在功夫世界脱胎换骨;在阳神世界修阳神仙道;在遮天世界开辟苦海修炼仙台;在完美世界,融万法、创古经,顺便还种下了一棵小柳树......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漫漫诸天路,一念即永恒!......已有完本精品老书《信仰诸天》、《无限之史上最强主神》,人品有保障,可以放心收藏阅读。书友1群:200595054书友2群:372716907
  • EXIST时代之言

    EXIST时代之言

    仰望夜之苍穹,少年独自对天发呆。冥冥中却突发奇想:身为个体生命,自己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