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连队上”:要用脑指挥手,而不是用手指挥脑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对当时不足1000人的部队进行了整顿和改编: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其中一个重要的决议就是“支部建在连上”。
“支部建在连上”对解放军的成长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它解决了南昌起义之后遗留下来的严重的思想问题。
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党虽然开始注意对国民革命军的影响和领导,但当时党的领导人还不清楚该怎样领导军队,只是在团一级建立了党支部。南昌起义成功之后,部队士气很高,部队的领导体制再一次进行了调整,如在军、师两级建立党的委员会,团一级普遍成立党支部,并指派了党代表等。可由于基层单位没有相应的党组织,党对军队的控制能力比较弱,打胜仗时可能看不出来,一旦部队分散行动或遭受挫折,问题马上就会暴露出来。
南昌起义中思想混乱的现象就比较严重。由于作战一再受挫,加之物质生活积极艰苦,许多官兵的思想出现了动摇。部队转移途中,每天都有逃跑现象,包括一些师长、团长,甚至党代表,也先后不辞而别。朱德等领导人十分着急,天天给官兵做思想工作,仍无法解决问题。
秋收起义开始时部队的状况也是如此,打了败仗,士气低落,官兵思想混乱,组织涣散,官兵大批逃亡。毛泽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毅然决定进行“三湾改编”。“三湾改编”之后,部队各级建立了健全的党组织,特别是在连队一级建立起党支部,与1929年古田会议中明确的“党指挥枪”的原则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军队思想绝对性领导的标志。军队通过党组织发动党员群众,有计划地做其他官兵的思想工作,对部队的掌控能力大大提高。部队因为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落实能力大大提升,战斗力也有了大幅提高。
“支部建在连队上”,确立了党对军队思想层的掌控,使得党的各项思想决议、各项战斗计划都能够由连队一级落实到每个官兵,使官兵的思想紧紧跟着党走,不会掉队,更不会因为“长线遥控”而使得基层操作失灵,做到“用脑指挥手,而不是用手指挥脑”,可谓将落实工作在思想层面打下了基础。
企业性质不同于军队,不存在党的绝对领导问题。但企业与军队有着相似的特性,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企业中的不落实或落实不力,从根本上讲,是落实的思想不到位。员工头脑中并没有树立落实的意识,企业也不能在指导思想上予以引导,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卓越的军队善于运用文化的力量来增强成员的落实意识、打造落实力。欲使员工在头脑中埋下落实的种子,同样需要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把落实力融入企业理念和文化中,通过教育培训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理念,这样,落实才能在意识环节深深地扎根于企业。
试想,如果员工每天能多花10分钟替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那么,管理者的策略自然能够彻底地落实。
良好的文化理念是企业提高落实力的内在动力。文化理念是企业的一部分,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办事作风,那么这个企业就很难发展壮大。适合自己的文化理念存在于该组织时时刻刻的日常运作中,而体现其效果和作用的就是组织的落实力。
IBM的经理要求每位员工都遵循三项基本的原则:尊重个人、争取最优、提供优质服务。这三条原则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已形成了适合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IBM的每一任经理对所有雇员一视同仁,任何下属,除非他(她)一贯达不到明确的标准或违反道德准则,否则他将不会失去工作。白领、蓝领在这个公司没有什么差别。
IBM以其可信赖的服务而闻名遐迩,该公司的经理通过对提供这种服务的员工——销售代表的重视突出了公司对服务的承诺。
公司经理告诫每位员工,荣誉是建立在个人业绩基础上的。经理制定这一制度是为了鼓励作出成绩的人员,经理制定实际的目标,并且慷慨地奖励那些实现目标的下属。
IBM正是因为管理层制定了适合公司的文化理念,并且通过对员工的教育使这一理念落实到销售、客户服务等实际的工作中。由此可见,企业的落实力是产生于企业文化理念中,同时又是反作用于企业文化的,所以,成功的企业应该将落实力融入企业文化理念中。
没有落实文化理念的企业不会有自觉的落实力,即使有,也是一种被强制的落实。如:老板让8点上班就8点上班,让周六加班就周六加班,虽然形式上落实了,但员工内心并不一定认同。这样的企业没有落实的文化理念,这种强制的落实是没有力量、没有效果的。只有将落实能力融入企业的文化理念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人民服务”:反观企业的存在价值
组织要有落实力,首先要有凝聚力。如何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是管理者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常常在讨论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长不大,具体原因能够找到很多,资金方面的问题、人才方面的问题、制度方面的问题,等等。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的问题,而问题的根本在于企业的价值观上。许多企业创立时没有核心的价值观或价值观不明确、不正确,当一步步扩大规模后,宗旨的欠缺所表现出的问题就越发突出了。这时,精诚团结的动力不复存在,个人夺利的色彩越发浓重,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调和,组织凝聚力也就无从谈起。
每当这时候,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组织的凝聚力令人称羡。解放军是靠什么增强了自己的凝聚力,进而提高落实力的呢?答案是价值观。
中国军队一向重视价值观建设。“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解放军80年来的宗旨,是其核心价值观。
在建军的80年历史中,他们和世界上许多强大的军队,如日军、美军作过战,他们从来没有后退过、胆怯过;在和平年代里,他们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在1998年长江洪水肆虐时,冲在最前面的也是解放军。这支军队,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忠实地遵循着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驻上海南京路某部八连是一个光荣的集体。从最初穿着金黄色的草鞋到后来成为“霓虹灯”下的哨兵,他们的物质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八连全体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却没有丝毫改变。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在街头义务为市民理发、修理自行车、修鞋、照顾鳏寡老人……他们所做的事虽然都是平凡的,有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每一个细节里,都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个集体也获得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称号。
明确的价值观是军队拥有强大落实力的关键,它不但能够树立鲜明的团队特色,增强凝聚力,而且能为整个团队行为提供评判的标准。
因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深入人心,部队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以至被打散后还能重新聚集,甚至一个不落地跑回来。罗荣桓元帅在回忆井冈山斗争的文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毛泽东同志曾率领三十一团的三营,下山去接应二十八团由湘南返回井冈山。夜间通过桂东地区,遭到敌人袭击,部队当时被打散了,大家很着急。但第二天清晨一集合,只少了一个担架兵。谁知当部队回到井冈山时,这个担架兵早已回来了。
如果哪个企业能有当年红军一样的凝聚力,那么,它想不“基业常青”都难。
解放军能够聚拢人心、增强落实力的一个原因还在于,它提出自己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自己服务,也不是为某个人服务,更不是为某个利益集团服务,而是为劳动人民大众服务。
将这一点回落到企业中,就涉及一个问题:企业的存在价值是什么?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价值观体系?
早在20世纪50年代,彼得·德鲁克就明确提出:“假如我们想要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企业的宗旨,企业的宗旨必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事实上,由于工商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织,所以企业的宗旨必然存在于社会之中。企业的宗旨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也就是说,企业的生存意义和存在价值只能产生于对社会的贡献中。
解放军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的宗旨只有一个,即创造顾客。这种措辞上的一致绝非巧合,而是军队与企业组织在本质上相通的表现。
惠普的创始人比尔·休利特曾说,正如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一样,企业也不仅仅是为了利润而生存。回顾一生时他感到最骄傲的事情并不是创办了一个进入世界500强的巨大公司,而是创建了一个“以价值观、做事方法和成就,对世界各地企业管理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司,我特别自豪的是,留下一个可以永续经营,可以在我百年之后恒久继续作为典范的组织”。
正确的企业宗旨有利于企业落实工作的进行。企业的宗旨解释了企业为什么而存在这一问题,它为工作的落实指明了大的方向和价值评判标准,使员工明白做什么是正确的,而做什么是不正确的,在思想根源上为工作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办企业就是为了赚钱,企业追求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但这是偏离正确价值观的短视性行为。办企业当然要赚钱,但赚钱并不是优秀企业的最终目的。就像军队要打胜仗,而打胜仗并不是军队的宗旨一样。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会始终在利润上挣扎,结果只有两种,赢利或者亏损。如果企业纯粹为了牟取利润,那么很快会引起企业内部的利益斗争,还将制造出一心牟利的员工,他们将塑造企业的文化,使这个组织成为一个利欲熏心、利尽则散的组织。毫无凝聚力的组织,谈何有落实力!
关于这一点,我国企业万科做得很不错,就在房地产行业为高利润而雀跃时,王石却声称“高于25%的利润不做”,一时引起了业界一片哗然。而王石却认为,对待市场,行业应该理性,对待社会,企业应该有责任心,尽到自己本应尽到的职责,这是为了约束员工,也是为了规范企业自己的行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有正确的落实。
作风就是战斗力:解读“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解放军》报上曾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美国军人一向很骄傲,看不起其他军队,唯独十分敬重中国军人。原来,美国军人尊重那些让他们吃了亏的对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对外用兵超过240多次,只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吃了大亏,而这两场战争均与中国有关。特别是朝鲜战争,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很悬殊。志愿军当时不但没有飞机,连防空武器也极缺乏。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志愿军当时只有一个高炮团,36门75毫米高炮,还要留12门在鸭绿江边保卫渡口,最初带入朝鲜的竟然只有旧式的日制高炮24门,至于雷达则一部也没有,搜索空中目标全凭耳听和目视。可双方交起手来,美军被打得一塌糊涂,最后不得不答应谈判。从此,很多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怀有一种颇富神秘感的尊重,认为中国军人具有“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其实,凡是熟悉军队的朋友都知道,美国军人所谓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指的就是优良的战斗作风,是军队的精神。
我们谈到哪一支部队是否优秀,都会说到它的战斗作风是否过硬,有过硬的战斗作风,才能打硬仗,打赢仗。有优良的作风就有落实力,就有战斗力。
**独立团就是一支所向披靡的“铁军”。1926年5月,独立团官兵们顶着岭南的烈日,踏上了北伐的征途。
独立团一路挺进,首战在湖南汝阳击溃了粤军谢文炳的前卫部队,继而攻占攸县,占领长沙,强渡汨罗江,力克平江,向湖北疾进。
汀泗桥被视为武汉三镇的南大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吴佩孚调兵两万在此坚守,还组织了手枪队和大刀队做“监军”,欲与北伐军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