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流域包括塔里木河干流区和阿克苏河流域、和田河流域、叶尔羌河流域、渭干河流域、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由于渭干河仅有少量农田排水泄入,孔雀河向塔里木河供水已有规划,所以现在仅研究上游三源流向塔里木河供水量。由于上游三源流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状况差别较大。因此,向干流供水也应有差别。阿克苏河地表水、地下水均较为丰富,水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生产水平在三源流最高,生态环境也相对较好,所以应为塔里木河主要供水源流。叶尔羌河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也很丰富,水资源利用也不充分,经济发展和人均占有耕地仅次于阿克苏河、高于和田河,但自1985年以后,基本上无水到达,今后应加强治理。和田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相对于前两条河要少,人口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四县市中有三个是国家级贫困县,又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危害大,生态环境差,因此应减少向塔里木河供水。目前,塔里木河流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塔里木河是一条内陆耗散性河,上游三源流从肖夹克汇合后,再没有接纳其它河补给,污染物聚集后得不到自然稀释、降解、河水自净能力很低。第二,流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极为强烈,有利于河水中盐分浓缩使矿化度升高。第三,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内陆封闭盆地,各种沉积物和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普遍高,盐源充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易溶解其中的盐分,使矿化度升高。第四,塔里木河及其主要源流阿克苏河都是解放后重点农垦地区,所开垦的土地大多是盐渍土,一般1m土层含盐量达到2%~10%,经过过年的挖排、压盐、冲洗,大部分耕地盐分含量降至0.5%以下。其中一部分盐分以干排方式排入灌区洼地,但大部分是通过排水渠最后排入塔里木河。第五,解放以后,由于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由1949年的35.12万hm2到1995年增加到了77.66万hm2,共引走148.01亿m3水,占三源流平均径流量的81.7%,使补给干流的水量不断减少,年平均径流量减少,排入盐分增加,自然使河水的矿化度升高。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水的地域分配,使塔里木河大量地表水消耗在源流和干流上游,用于扩大人工绿洲,使中、下游的地表径流不断减少。另外,源于昆仑山的克里雅河、尼雅河、喀拉米兰河、若羌河等,进入盆地后不远即潜入地下。唯车尔臣河较长(>520km),向东经罗布庄注入台特马湖。
2.地下水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深层岩石裂隙水及河渠田间渗漏。从盆地具体情况看,河流出山口后沿河床、渠道及田间的渗漏是主要的补给来源。因为平原降水稀少,几乎全部耗于蒸发,不能形成径流,裂隙水的补给几乎全部来自山区,直接补给平原地下水者为量极微。
如把河流出山口后的渗漏量作为平原地下水的动贮量(即每年可获得的补给量),就可根据河流年径流量和渗漏率的关系计算地下水的动贮量资源。现在渗漏率40%以上,动贮量150万亿m3。地下水的静贮量是长期积存于地下的水量,塔里木盆地是封闭内陆盆地,构造上是稳定台块,平原上堆积有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有利于地下水的贮存。有人估算新疆地下水静贮量约有20万亿m3,塔里木盆地如占有一般,应有10万亿m3。
六、植被
塔里木盆地复杂多样的大型地貌和生态环境在全球也是非常特殊,这里有夏季的高温、干涸的盐滩、高强度紫外线辐射和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孕育了特殊生命力的生物类群。潘晓玲等认为该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具有以下特点: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以旱生、盐生类型为主;生活性多样,长营养期一年生植物有一定比例,短命和类短命植物获得发育;种类贫乏,结构单一,外貌稀疏以沙质、砺质旱生和超旱生的小灌木、灌木居多。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性,中亚成分占优势,有一些古老种,特有现象微弱。塔里木盆地种子植物165种,野生植物120多种,隶属于105属35科。在其生活型组成中,地面芽植物居首位,占46.8%,其次为一年生植物30.1%,表现在本地植物具有温带荒漠植被的特征,盆地植被成紧缩性分布,在广大空间裸露而于河流沿岸集结。例如: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甘草(Glycyrrhiza glabra)、罗布麻(Apocynumvenetum)、骆驼蓬(Peganum harmal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胡杨(Popul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ssp)、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和白刺(Nictraria sibirca)等,组成各种规模的绿洲的组成成分。本区还有一定程度的特有种,如长柱红砂(Reamuria kascharica)、新疆木霸王(Zygophyllum sinkiaangens)产于和静、和硕;和田水柏枝(Myricaria pulcherrima)产于和田流域;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产于喀什、乌恰;塔克拉玛干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pulcherrima)产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此外,花花柴(Karelina caspica)、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盐穗木(Halostachy belangeriana)等分布较广。而分布至中亚中部的胡杨、灰杨(Populus pruinosa)、柽柳、白刺、黑刺(Lycium ruthenicum)、铃铛刺都是本地区的沙漠植被沿河岸地貌分布占优势的种类。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一、社会概况
塔里木盆地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农十四师。其与中亚及南亚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五国接壤,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目前有6个可利用口岸,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06年由喀什主办的“中亚南亚商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品交易会”吸引了中亚及欧洲九个国家,国内15个省区参加,签约项目487个,总金额达167亿元。2005年,塔里木盆地地区总人口为1015.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该区总人口的78%。
二、经济概况
1.工业
塔里木盆地内已探明石油储量近20亿t,天然气储量15000亿km3,已发现矿产113种,探明储量60种左右,上矿产储量表的近30种。绿洲农业相对发达,可开垦荒地储量巨大,发达的农业为新型生物质能源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干物质。在石油和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的大趋势下,生物质能源将与风能、水能、光能等可循环再生的能源一并成为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品。
2.农业
塔里木盆地农业资源非常丰富,有耕地近500万hm2、林地面积870多万hm2、草场2563万hm2。农业在塔里木盆地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塔里木盆地在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52472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占到230593万元,占到总产值的68.96%;林业总产值为133390万元,占到总产值的3.78%,牧业产值799065万元,占到总产值的22.67%;渔业产值18882万元,占到总产值的0.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2795万元,占到总产值4.05%。农林牧渔业继续保持稳步发展,种植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林业和畜牧业增速上升,独特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典型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的特征,使塔里木盆地农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具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广阔空间。该区域适宜陆地棉和长绒棉的种植,是全国棉花主产区和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另外,该区域的果树种类繁多,如无花果、巴旦木、阿月浑子(开心果)、杏、红枣、梨、苹果、山楂、李(酸梅)、桃、蟠桃、樱桃、石榴、葡萄等有20余种,有的果树如巴旦杏、阿月浑子、无花果,全国仅喀什、和田、克州地区在大面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