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谛、卢静
1940年12月30日,伴随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的第一声呼号从电波中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播音事业诞生了。为纪念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2010年12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办的“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纪念人民广播播音七十周年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冯继红,国家广电总局原副总编辑、研究员黄勇,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姚喜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原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创始人之一、原北京广播学院资深教师马尔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葛兰、铁城、徐曼、常亮、雷阳、马黎,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长江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等业界、学界的领导、专家以及部分高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15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主持。
重温光荣传统,感悟延安精神,牢记神圣使命
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鲁景超院长代表学院向全体与会者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用精练的语言简要回顾了中国人民广播播音7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重申了播音工作者要“用声音传播真理,记录历史,讴歌时代,服务大众”的宗旨;希望大家“在全球化日益逼近、受众需求日益丰富、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现有传播格局面临巨大变革的新形势下,尤其要弄清我们的源头在哪里,我们的根在哪里”,要坚守新闻工作者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接过延安的火种,继往开来,不断前行”。
延安市副市长冯继红在发言中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举办此次纪念研讨活动,对于继承弘扬人民广播优良传统,交流探讨播音主持理论,培养优秀的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新时期的播音员主持人继续发扬延安广播播音的光荣传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再创人民广播播音事业的新辉煌。
国家广电总局原副总编辑、研究员黄勇在发言中用“忠诚使命、艰苦奋斗、服务民族解放、服务人民大众”四句话精辟概括了崇高的延安精神。他说,新世纪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已进入整体转型的战略新阶段,要使传统的广播电视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在新的传媒格局中继续占领重要阵地,有赖于全体广电工作者继续发扬延安精神,不断地努力奋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葛兰在发言中回忆道:“齐越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他那种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对待同志的那种热忱,永远令我感动。记得有一次,齐越老师提前来到班上,把一个3000多字的介绍大型文艺节目的任务交给了我,让我先一字一句地念给他听,然后,又耐心地为我指正,帮我顺利地完成了这个分量很重的任务。我的进步成长离不开齐越老师的培养教育”。葛兰还满怀敬意地追思了她的老伴、战友、播音前辈夏青。她说夏青一生对名对利非常淡漠,最爱的就是买书、看书。之所以有人管他叫“活字典”,之所以他的播音能够做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有深度,这和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播音前辈们的优良传统值得各位晚生后辈学习。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马桂芬怀着崇敬的心情说:“齐越老师身上有三点优良品德最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是爱岗敬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第二是乐教勤业,不辞辛苦,身先士卒;第三是爱生传业,不计名利,真诚授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播音员、原《空中之友》节目主持人徐曼在回顾自身播音创作经历时说:“播音工作没有小事,我们身上永远要有播音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两岸闭塞,亲人之间见不着面、听不到声音的时候,我能有一个机会,能在话筒前对台湾同胞播音,我的声音每天都能传过去,给台湾的听众朋友带去安慰,带去理解,带去希望,使他们能够了解到祖国大陆的真实情况,我感到十分幸福!只要我们诚心诚意地去帮助听众朋友解决问题,他们一定会信任你;只要你爱你的听众朋友,兢兢业业地去工作,你就能够得到听众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回报,成为他们的朋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常亮认为,播音员应该德艺双馨,这个“艺”就是要长自己的本事。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个“艺”绝不单单是唇舌有力、嗓子好就行,还需要不断丰富头脑,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他认为,干播音主持这个专业的思想认识一定要非常清醒,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因为我们是党的宣传员,我们的思想境界应该站得高一点,想得远一点,要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
原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建议编一本反映解放区播音的回忆录,即从1940年开始,由延安时期的播音、开国大典的播音等几部分组成。同时,争取把当时的听众反映也编进去。保留这段历史的完整,有利于把第一代播音人开创的人民播音优良传统长期发扬下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雷阳认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与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相伴同行、共存俱进,与中国社会民生息息相通。相信经过老中青几代广播人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迎来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认清形势,明确职责,关注广播播音主持理论研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铁城在发言中结合传媒发展新形势,提出了三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是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体要担负什么责任。中央把话语权下放,媒体可以自己选题,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播音员主持人如何担当好媒体的代言人的问题;二是随着老百姓对信息需求的增大,我们的媒体如何帮助老百姓获得知情权和话语权,在满足老百姓信息需求的同时,在舆论上予以正确引导,使其健康地向前发展的问题;三是科学技术进步了,传播现代化了,我们如何利用这种进步建立有利于与受众沟通的创作语态与心态的问题。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汪良台长对广播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主张:首先要坚持“广播为体,新媒为用”的方针;第二要大力普及广播,发挥广播具有的及时性、伴随性,以及不受文化限制等优势;第三要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如果能够秉持这种精神,不断进取,我们的广播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姚喜双所长对播音创作的基本矛盾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尽管随着媒体的发展,创作主体、受众,还有创作依据,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媒体时代,都会发生变化,但传和授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作为传这一方面,可以是广播员、主持人、评论员来传播,也可以人机互动,还可以用机器来合成,但是,传的主导作用最终是不变的。因此,创作活动首先要认清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
长江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从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人文性、专业性和本土性结合的国际化的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应该把历史的研究和现实的研究结合起来,把国家需要和专业需要结合起来,把现实需要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在社会服务方面,应该在对一线的播音主持的学术服务和教学服务中找到我们的价值。不仅不能脱离一线,而且要在紧密接触中及时地用我们的专业积累回应/回答播音主持过去、现在和将来面临的各种问题。
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发言中,就70年来播音主持的“变”与“不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变化的是:第一,从“宣传机构”到“媒体”的这种改变带来了播音主持话语方式的变化;第二,我们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居高临下的宣誓变成现在更多的平视、注重参与和互动;第三,媒体环境的变化。现在任何媒体都离不开新媒体,如果不考虑新媒体,我们探讨一切都会缺少时代性、针对性。不变的是:(1)我们始终要与时代同行,这个是不应该变的;(2)对内容的注重也是不应该变的;(3)对受众的尊重和理解,这也是不应该改变的;(4)广播对社会的影响不会改变。接着,她对当下的广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期待:今天的广播有没有有力量的言论?有没有旗帜?有没有灵魂?有没有意见领袖?今天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还能不能产生“大家”?播音员和主持人这个队伍能否多一些成熟度,有一些沧桑感,增加一点信任感,给我们的受众带来稳定感、信赖感和更大的影响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著名节目主持人马黎认为,一个称职的主持人,必须要思考很多主持之外的问题,学习更多的节目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唯有这样,主持起节目来才能非常内行,说出来的话才能让人信服。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马玉坤认为:播音主持业务的发展变化,既有其自身内在的因素,也有偶然的社会原因,更有深藏在背后的历史观念的牵制。我们现在在播音主持业务方面的探讨,更多的只局限在形式上,不能不说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障碍。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赵俐结合当前的播音发声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她认为:用声不是一个简单的发音能力,更多的是表达能力,背后又有文字感悟能力和生活感悟力,感悟力之外还有学习能力。我们要把当前的播音发声教学创造性地推向前进,需要处理好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与当代播音主持的语境及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栾洪金从三个方面分析阐释了广播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一是,移动收听潜力巨大。广播的“移动收听”使其“无所不在”、“无处不及”;二是,应急广播彰显力量;三是,网络让广播更精彩。网络上不仅能使受众自由选择节目,而且能够做到声画同步、动静结合,使信息的传播真正实现全方位、立体化。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陈晓鸥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为案例,就其播音主持方面的特色总结了三点:第一,传播国家之声,保持“最权威”;第二,突出现场之声,彰显“最新闻”;第三,强化监督之声,追求“有思想”。她对《中国之声》提出了四点期待:一是保持准确清晰的规范之声;二是保持庄重大气的自然之声;三是保持分寸恰当的思想之声;四是保持富有活力的生命之声。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讲师郭杰就如何办好少儿广播节目提出六点建议:一要了解少儿的心理特点;二要遵循办节目的规律;三要开拓收听市场;四要发挥少儿广播节目的娱乐教育功能;五要发挥传统优势;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拓少儿广播节目的新天地。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与主持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马欣从广播媒介发展对播音创作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发表了看法。他认为:随着广播一线播音创作的发展,专业教学机构需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探索不同的播音艺术创作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创作模式培养人才,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新时期培养符合播音创作需要的专门人才。
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李强认为,播音创作者应该积极运用多种媒体传播的现代化优势,开辟多种创新渠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动广播媒体的进一步改革。
研讨会紧扣“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主题,开得热烈有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报道,人民网全程直播了本次研讨会的实况。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